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7 毫秒
1.
《印染》2017,(15)
由于F-12芳纶活性基团较少,与树脂的黏结性差,需要对其进行改性处理。试验采用不同的改性剂来增加芳纶表面的活性基团。研究发现,改性剂环氧树脂最优用量为20%,对应的偶联剂A1100和A174最佳用量均为2.0%;改性剂PVA的最佳用量为30%,对应的偶联剂A1100和A1128的最佳用量为3%和3.4%时,测得改性织物的抽拔强力和断裂强力最佳。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认为改性后的芳纶纤维表面增加了活性基团,且环氧树脂+A174增加量最多。  相似文献   

2.
由于F-12芳纶活性基团较少,与树脂的黏结性差,因此需要对F-12芳纶进行改性处理。实验通过聚氨酯+偶联剂改性F-12芳纶来达到增加与RFL树脂的黏合性的目的。通过测试改性剂的成膜情况,确定聚氨酯的用量,通过测试浸RFL树脂后的抽拔强力和断裂强力确定偶联剂用量。最佳工艺为:聚氨酯用量40%,偶联剂A1100用量1.6%,偶联剂A174用量0.8%,在此基础上测得聚氨酯+A1100的抽拔强力为46.85 N,断裂强力为72.672 N;聚氨酯+A174的抽拔强力为49.74 N,断裂强力为73.54 N。红外波谱测试结果表明:聚氨酯+A174处理后芳纶纤维增加的极性基团多于聚氨酯+A1100,说明聚氨酯+A174处理效果优于聚氨酯+A1100,这一结果与抽拔强力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F-12芳纶与RFL树脂的黏结性能,分别采用硅烷偶联剂A-1100和A-174与不饱和聚酯树脂对F-12芳纶进行表面改性处理。采用SEM测试分析纤维表面成膜情况确定不饱和聚酯树脂用量,通过测试浸渍RFL树脂溶液后织物的抽拔强力和束纤维的断裂强力确定偶联剂用量。实验得出最优处理工艺为:①不饱和聚酯树脂用量20%+A1100用量2.0%,此时织物抽拔强力为49.22 N,束纤维的断裂强力为64.94N;②不饱和聚酯树脂用量20%+A174用量0.6%,此时织物抽拔强力57.84 N,束纤维的断裂强力为69.53 N。最后通过红外光谱验证了不饱和聚酯树脂+A174改性处理效果优于不饱和聚酯树脂+A1100的效果,这一结果与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4.
使用聚酰亚胺对F-12芳纶进行改性,以增加纤维表面的活性点。结果表明,聚酰亚胺的最佳质量分数为3%,对应偶联剂A1100与A1387的最佳质量分数均为1.6%,改性后织物的抽拔强力有所提高。傅里叶红外分析表明,纤维表面活性基团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5.
F-12芳纶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纤维表面活性点较少,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需对其进行改性处理。使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对F-12芳纶进行改性,当偶联剂A1100质量分数为2%、不饱和聚酯质量分数为20%时,其抽拔强力达到最大值,为49.22 N;当偶联剂A174质量分数为0.6%、不饱和聚酯质量分数为10%时,抽拔强力达最大值,为55.63 N。  相似文献   

6.
庄群  张飞  杜兆芳  姜华 《纺织学报》2019,40(12):98-103
为提升芳纶织物的防穿刺效果,采用氧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改性的芳纶1414织物与环氧树脂复合制备环氧芳纶复合体。分析了等离子体处理对织物功能改性的影响,研究了环氧树脂涂覆织物后复合体的防刺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氧等离子体处理,在处理功率为600 W、处理18 min时,织物表面纤维刻蚀明显,含氧基团增多,润湿性提高,但织物拉伸强度有所下降;当环氧树脂涂覆在等离子体改性后的芳纶织物上,树脂中环氧基团与芳纶中含氧活性基团键合牢固,复合体黏结强度较好,拉伸强度较未经处理的芳纶织物增加了7.89%,复合体防穿刺效果较普通芳纶1414织物提升显著,且多层组合结构的防刺效果更优异。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芳纶织物的表面黏结性能,采用常压氩气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处理对芳纶织物进行表面改性,研究处理时间对芳纶织物的表面形貌、表面化学成分、润湿性能、单纱断裂强力和剥离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DBD等离子体处理后,芳纶纤维的表面被刻蚀,粗糙程度明显增加;纤维表面氧、氮极性基团含量增加;纤维的表面润湿性和黏结性能均显著提高,且在处理时间为60 s时达到最优;等离子体处理对芳纶织物断裂强力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为开发出一种柔性防护材料,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HMWPE)与芳纶制备的平纹织物作为增强面板,软式聚氨酯(PU)作为芯材,利用纺织技术与一体发泡技术相结合制备了具有良好缓冲性能的夹芯结构柔性复合材料。同时,选用面密度相同的锦纶非织造布及玄武岩平纹布作为增强面板对比材料,对3类夹芯复合材料进行静态与动态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芳纶/UHMWPE织物增强夹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优良,经向拉伸断裂强力为1 930 N,断裂伸长率为5.8%;纬向拉伸断裂强力为1 744 N,断裂伸长率为6.5%;在7.5 mm处进入压实阶段,压缩形变为93%;冲击破坏强力为1 260 N, 吸收的总能量为13.4 J,能量密度为4.95 J/g;芳纶/UHMWPE织物增强夹芯复合材料在保证质轻的基础上,具有良好的能量吸收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为接枝单体,研究影响接枝效果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当单体浓度为50%(o.w.f.)时,最佳改性工艺为:引发剂浓度为1%(对单体),醋酸0.6g/L,温度为60 C,时间为60min.接枝后织物的干弹没有变化,而湿弹性有较大提高,织物经向强力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伸长率略有上升,织物的透气性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10.
对位芳纶(PPTA)纤维用H2O2溶液进行氧化改性,制备改性芳纶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表明,低浓度的H2O2可以有效地在芳纶纤维上引入极性基团,刻蚀纤维表面,同时增加纤维的比表面积。20层0.3 mol/L双氧水改性PPTA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最佳,达405.0 MPa。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芳纶纤维作为输送带骨架材料的应用性能,对芳纶/锦纶直经直纬复合帆布的性能及浸渍工艺作了分析与研究,实验证明该织物是高强力输送带的优良骨架材料。  相似文献   

12.
针对芳纶难以使用常规工艺进行染色和印花加工等问题,通过臭氧等离子体预处理芳纶织物后结合树脂改性以提升染色性能。研究了臭氧等离子体预处理对树脂改性芳纶表面元素和形貌的影响,探究了改性后芳纶织物的分散染料染色效果。结果表明:单独的臭氧等离子体处理对芳纶的染色效果改善并不明显,而臭氧等离子体预处理引入了丰富的活性基团并构建了粗糙的界面,显著提升了树脂的均匀分散性,使树脂和织物间的结合强度最高可提升104%,同时,大大提高了芳纶织物的分散染料上染率(98.6%)和表观染色深度(2.7),染色织物的色牢度得到有效提升,耐摩擦色牢度可达到服装面料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Nylon-6,6 fabric was treated with formic acid for surface roughening and was subjected to Resorcinol Formaldehyde Latex treatment for making rubber composites. Physicochemical effect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f nylon were evidenc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e (FTIR)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 (DSC). Further, the treatment effect on interfacial adhesion was quantified through peel strength test. The process parameters of the formic acid treatment were optimized using Box-Behnken method through geometrical surface roughness obtained through Kawabata evaluation system for micro-surface roughness of nylon to ensure good interfacial adhesion with rubber. Surface modification conditions of 11.2% formic acid concentration, 70 °C temperature and 30 min time were found to yield optimum condition at which surface roughness (SMD) was found to be of 20.1 μm. SEM analysis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heterogeneous appearance like cracks, etches and micro-rough surfaces on the treated Nylon-6,6 fibre surface. FTIR analysis showed changes in –C = O stretching and –N–H stretching. No significant change was noted in the DSC curve. The peel strength between the rubber and treated fabric was improved to 150% in warp and 124% in weft directions, respectively with reference to the control fabric.  相似文献   

14.
赵洪 《纺织导报》2020,(5):62-64
文章对海藻酸纤维/棉混纺面料的强力、免烫性、吸水性、毛效和手感等各项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与分析,解决了海藻酸纤维/棉混纺面料强力低和免烫性差等难题,确定了最佳煮练工艺、免烫整理和柔软整理工艺。通过研究煮练烧碱浓度、时间和渗透剂用量确定了最佳煮练工艺参数:烧碱用量20 g/L、煮练时间5 min、渗透剂用量8 g/L,煮练后面料强力达450 N,30 min毛效达到9.4 cm,可满足后道加工工序;通过研究树脂用量、催化剂用量、焙烘反应时间,确定了最佳树脂用量为140 g/L、催化剂用量为28 g/L、焙烘时间为180 s,免烫整理后面料的免烫性达3.5级、强力达250 N以上;最后研究了不同类型柔软剂对面料手感、亲水性和毛效等性能的影响,确定柔软整理工艺选用嵌段改性氨基硅油40 g/L、脂肪酸酯柔软剂10 g/L,整理后面料的吸水性达到5.4 s,30 min毛效达到8.4 cm以上。  相似文献   

15.
对芳砜纶/粘胶混纺织物进行阻燃/亲水复合整理,优选了阻燃整理剂和亲水整理剂。结果表明,以阻燃剂FPK8002和亲水剂DP-9993为整理剂,优化的芳砜纶/粘胶混纺织物整理工艺为:芳砜纶/粘胶混纺比70/30、60/40、50/50织物的阻燃剂、树脂用量分别为60、90、160 g/L和20、30、40 g/L;亲水剂用量均为10 g/L。采用先亲水后阻燃的工艺对织物进行复合整理,可实现亲水性、阻燃性、吸湿透气性及抗紫外线等多种功能的复合。  相似文献   

16.
该文探讨了羟基改性剂聚乙烯醇(PVA)对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树脂(PAE树脂)的改性方式、改性剂用量,并对改性PAE树脂进行表征,研究了改性PAE树脂的应用效果.实验结果显示,PVA对PAE树脂的末端改性优于过程改性,末端改性时PVA的最优用量为15%(以改性PAE树脂总固含量计);改性后的PAE树脂具有较高的干增强性能及低的湿强性能,这样便于后续湿损纸的回收利用;采用末端改性工艺,在PVA用量为15%的情况下,当改性后的PAE树脂用量为0.5%(以绝干浆质量计)时,与原纸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纸张干抗张指数约25%,湿强度增加约为11%,耐折度提高约136%,撕裂指数提高约44%,内结合强度提高约137%.  相似文献   

17.
张肖  董朝红  吕洲  朱平 《印染》2012,38(5):30-32
采用自制的胍基磷酸酯硅氧烷聚合物对纯棉织物进行抗菌阻燃整理,探讨交联剂种类、交联剂用量、添加剂用量以及焙烘温度和时间对阻燃和抗菌效果的影响。其优化的抗菌阻燃整理工艺条件为:交联剂PBTCA12%,尿素6%,浴比1∶20,pH值4,焙烘温度160℃,焙烘时间3 min。整理织物的抑菌率达到97%,极限氧指数LOI达到35%,织物白度变化不明显,断裂强力在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了环氧树脂改性水性聚氨酯涂饰剂,研究了环氧树脂用量对涂饰剂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树脂用量为8%时,涂饰剂的乳液稳定性仍较好;随着环氧树脂的加入量增大,乳液黏度和表面张力增大,乳液的平均粒径变大;涂膜的抗张强度、耐水、耐溶剂、耐酸、耐碱、耐盐性能随着环氧树脂用量的增加而提高,而涂膜断裂伸长率和回弹性随着环氧树脂用量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制的有机硅树脂加交联剂的方法对纯毛织物进行整理,讨论了交联剂的用量、树脂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对整理后织物抗皱、防缩以及面料平整度的影响,得出了最佳的树脂整理工艺条件.并采用此工艺对纯毛服装和面料进行整理,通过检验,检测项目全部符合国际羊毛局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