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DVD播放机从1997年进入我国市场,在短短三年内,以超过当年录像机、CD机的普及速度迅猛增长。 眼下的DVD产品多如牛毛,新概念层出不穷,价格更是一路下跌,才短短两三年时间,普通机就从最初的2500~3000元跌到1200~1800元,有的甚至已跌破千元大关。由于产品技术的成熟和生产规模的扩大,DVD价格下降是必然的。但DVD与VCD不同,作为新兴的产品,DVD技术含量高,不像当年VCD可以从CD技术简单地拿过来,DVD不是VCD的升级产品,而是全新的、高性能的数字音频播放设备,对零部件要求较高。它除了对机芯、解码芯片等核心的部件有一定要求外,还对设计系统控制、对零部件有较严格的要求,因而DVD进入门槛相  相似文献   

2.
在国内 VCD 生产厂家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而大战犹酣的时候,来自国内外的情况表明,VCD 的取代商品 DVD 已经从各个方面作好了粉墨登场的准备,DVD 时代可能就在不远的几年内到来。据了解,目前新科公司已经将其18条VCD 生产线改装完毕,等待时机随时可推出DVD 产品。厦新、爱多、万利达等公司也均已研制成功,蓄势待发。而实达公司则已经在全国各主要城市的主要商场摆放了样机。而另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目前的现状,新推出的国产DVD影碟机及部分向我国销售的进口DVD影碟机,除能播放DVD影碟外,还能播放CD唱片、VCD影碟、超级VCD光碟等,更有一些高价机型的DVD影碟机还能播放CD-R光碟、DTS DVD光碟以及THX DVD光碟。因此,如果家中还没有购置VCD机或超级VCD机的消费者,从长远的角度看,应优先购买DVD影碟机。 一台DVD要有明快、整洁的外观设  相似文献   

4.
台商看好DVD     
据台湾《工商时报》报道,自从日本一些厂家去年11月份率先推出DVD 影碟机以来,这种被誉为下个世纪影碟机主流产品的机器,已起到了加快原来的 VCD 影碟机被淘汰的作用。台湾厂商估计,3年内 DVD 可能在台湾全面取代 VCD。目前台湾生产 VCD 的厂家,个别已宣布全面停产。有的则准备再花半  相似文献   

5.
DVD选购指南     
继VCD和超级VCD在市场受宠之后,另和种更高级的数字视听产品-DVD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青睐,它的发展已由初期和混浊逐渐超于明朗,DVD进入寻常百姓家已不再是新犯不着事,在国内启迪地开花指日可待。然而,由一种种原因,目前中国老百姓对DVD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在选购上也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经验,难以购买适合自己视听需要和消费水平的DVD。为此广东帝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有关专业人员,根据几十年来在电子行业的工作经历以及对国内外DVD的潜心研究,就目前市场上不同价位DVD的特点、功能及选购DVD的要领问题,给读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VCD到超级VCD,再到DVD,中国影碟机市场可谓变化莫测。曾经风风火火闯遍九洲的VCD,面对DVD的强劲冲击,也只能发出“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慨。人们将DVD誉为世纪末的最后有朵玫瑰。并预言,杀来的家庭音响视听必然走向DVD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现代家电》2001,(1):21-27
在国内市场上,从VCD机的普及到DVD机的出现几乎没有给消费者任何喘息的机会,而且在短短的四年之间,DVD机已推出了第三代机型。技术的更新给消费者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选择空间,而深奥的技术术语又令非专业的消费者感到茫然,何种产品是我们所需?为了帮助消费者了解国内市场部分DVD机的性能、功能状况,选择符合自己家庭需要的DVD机,中国消费者协会和北京市消费者协会于2000年一季度抽取了22台国内市场DVD机,委托国家广播电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了比较试验。本次22款国内市场DVD机的比较试验报告,可供消费者选购DVD机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杨蕾 《现代家电》2006,(16):65-66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从VCD到DVD,H-DVD的发展进程,以及H—DVD市场的竞争关系,对中国H-DVD产业和市场的未来走势进行了深入分析。昨天一路走来,VCD无限风光,DVD尴尬不已。VCD播放机在中国兴起于1994年,当年VCD播放机销售量还不足2万台,到1995年就冲破20万台,增长速度惊人.在1999年达到VCD播放机发展顶峰。随着DVD播放机的诞生,VCD播放机开始走下坡路。1997年,中国市场上开始导入DVD播放机,在四年的导入期后,市场容量剧增,到2002年已经取代了VCD播放机市场主导的位置.成为市场发展主流。随着需求的成熟和规模化生产基地的形成,中国DVD影碟机市场进入成长期,到2005年市场销量已经达到了1874万台。  相似文献   

9.
80年代中期,录像机伴随着彩电的普及走入寻常百姓家。近两年,录像机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VCD 机迅速崛起,短短几年时间便与录像机分庭抗礼。97年初,DVD 机又抛头露面,开创了电子消费品的新纪元,揭开了市场竞争的新格局。录像机:生机尚存。在技术含量方面,录像机没有优势,图像、音质较差。但它所具有的可录功能却是 VCD、DVD 机不可比拟的。3至5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录像机市场仍被看好,因为录像机在中小城镇及农村的  相似文献   

10.
VCD 之后究竟“热”什么?DVD?SVCD?业内人士纵说纷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谁准确地把握未来,谁就能抓住先导市场。对 VCD 之后的换代产品,各  相似文献   

11.
有的时候,本来是出于一种好意一片爱心去做一件事情,但往往却取得了相反的效果,比如,用清洗剂清洗DVD机光头就是这样。 一台DVD机,当你用清洗剂清洗激光头后会发现它只能播放CD碟、VCD碟,但在播放DVD碟时只检索不播放。  相似文献   

12.
DVD选购要领     
从价位上看,国产DVD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 一是低价位,2000元左右,功能简便、直观、易操作的经济型DVD。这种DVD机适合一般家庭使用,均采用单激光镜头机芯或廉价的 DVD—ROM机芯、C—CUBE解码,其兼容性可播放DVD碟、CVD碟、VCD2.0碟、VCD1.1 碟、CD—CI碟,并对划伤或质量不好的碟片具有纠错能力,PAL或NTSC两种制式输出;  相似文献   

13.
绝大多数城市家庭和部分农村家庭都有了一台VCD机。其中一部分人刚刚买下两三年,机器不算旧,各类廉价盘片也不少。而市场上出现了DVD后,该不该更新换代就成了人们心中的一大疑问。而要想打消这些疑问,需要搞清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自己的经济状况;二是需要对DVD与VCD机相比到底有哪些不同有所了解。 普通影碟机,VCD大约在600元以下,DVD大约在1600元以下,两者相差1000元。如果您手头的钱比较紧张,再等一年半载买DVD也可以。届时DVD价  相似文献   

14.
前二、三年,VCD的火爆可以说是中国家电业的一个奇迹。许多生产厂家得到了高额回报。于是当VCD市场日趋饱和后,一些业内企业也纷纷开始又把目光投向了更为先进的DVD,一些非业内企业也纷纷投资DVD,希望能成为新的经济点,再现VCD机的繁荣景象。根  相似文献   

15.
软海拾贝     
凌子 《少年电世界》2002,(12):44-47
按照最早的计算机分类方法,能够看到图像、听到声音的计算机蹴是多媒体电脑;现在普通家庭里的计算机几乎都能实现这些功能,甚至还可以看VCD、DVD,但是这些多媒体是怎么通过计算机体现出来的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因为相关的内容太多了,本期就先从计算多媒体与计算机的媒介软件入手介绍。这次介绍的是几款图像浏览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相似文献   

16.
日新月异的影碟机行业中,从最初的VCD发展到今天的DVD技术,也不知经历了多少次的更新。可能有些消费者刚刚买到了一台称心如意的DVD机,到了明天就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危险;或者这些用户根本就没有选择好适合自己的DVD产品。  相似文献   

17.
李刚 《现代家电》2001,(4):27-27
长久以来,在家庭之中对图像与声音的录制,一直都被磁带录像机所垄断。不可否认,它对老百姓日常的工作、学习、娱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商家和生产磁带录像机的厂方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随着激光类产品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无论是磁带录像机的声音还是图像都远不及激光影碟机的播放。但VCD、DVD又不能对音频信号进行录制,于是有头脑的厂家便打起了光盘录像机的主意。接下来大家便看到了市场上出现的  相似文献   

18.
将音乐和图像统统的纳于掌间天地,这是一个多么浪漫温馨的感受。掌上影院,它真的走进人们的视野,并且越来越先进。 新科、万利达都推出了自己的掌上影院产品一带液晶屏的掌上DVD和VCD。我想称之为随身影院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象新科的DVD960,TFT真彩液晶显示屏只有5.8英寸,可以支持4:3/16:9屏幕模式,具有宽阔的可视角度,  相似文献   

19.
CD作为光盘家族的祖先,从它衍生出来的CD系列有VCD、DVD等。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CD、VCD、DVD,你可能还知道一点,可是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CD-ROM、CD-R、CD-R/W、SVCD、DVD-ROM、DVD-MOVIE、DVDAVDIO、DVD-R、DVD-R/W,它们都用什么播放,你知道答案吗?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话,就往下看吧。  相似文献   

20.
DVD离我们有多远?曾有专家预言DVD进入中国百姓家起码还需四五年时间,而—批业内人士则宣称DVD市场明年就将全面来临。业内人士称,DVD并不比VCD“神秘”多少,技术难度也并未超出多少,只需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