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针织纱线的开发方向:可采用彩棉、细化拉伸羊毛、改性麻等改性天然纤维,Lyocell、高湿模量黏胶、大豆纤维、竹浆纤维、甲壳素纤维等新型人造纤维和PTT、PLA、海岛型复合超细纤维、弹性纤维、锦纶、功能性纤维等新型合成纤维开发高附加值的针织用纱线;也可研究纺纱加工新技术,从而开发中空纱、无捻回棉纱、赛络纺纱、赛络菲尔纱、紧密纺纱等新结构针织用纱线.  相似文献   

2.
赛络菲尔纺纱是一种新型的复合纺纱方法,以羊毛与锦纶长丝为原料,生产赛络菲尔复合纱,可有效地提高纱线强度、改善纱线条干,并可降低生产成本.介绍了纱线生产和筒纱染色的工艺,根据织物组织设计上机工艺,采用合理的后整理工艺对织物进行了洗呢、防缩、柔软和热定形等整理.织物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生产的羊毛/锦纶赛络菲尔针织产品各项服用性能优良,是高附加值产品.  相似文献   

3.
锦纶/莱卡包覆纱纺制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介氨纶包覆纱纺纱原理、工艺流程及纱线结构;对锦纶/莱卡包覆纱的纺纱工艺进行了正交试验。确定了不同纱线指标下较优工艺配置,并对影响成纱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探讨铜改性聚酯纤维锦纶棉混纺针织纱的开发过程。通过不同配比的打样试验,最终选定铜改性聚酯纤维/锦纶/棉40/40/20的混纺比,把各种纤维的性能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出来。优化各工序的工艺参数,解决在纺纱过程中混和不匀、缠绕等技术难点,成功纺制出符合客户质量要求的铜改性聚酯纤维/锦纶/棉40/40/20 18.2 tex混纺针织纱。认为:生产混纺纱的关键是混和,控制好车间温湿度,降低车速,重点解决粗细节,才能生产出符合要求的混纺针织纱。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包覆纱纺纱原理、工艺流程及纱线结构;对锦纶/莱卡包覆纱的纺纱工艺进行了正交试验,确定了不同纱线指标下较优工艺配置,并对影响成纱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行研发的熔喷微纳米纤维纺纱设备设计和试纺了以140 D/48 F锦纶基石墨烯长丝为芯,包覆聚丙烯熔喷微纳米纤维,再包缠10 D/6 F锦纶长丝的450 tex复合结构微纳米纱。较优工艺参数为:螺杆三区加热温度分别为270、275、280℃,喷嘴压缩空气加热区温度为100℃,压缩空气压力为0.5 MPa,网帘速度为15 m/min,纤网张力参数为1.20~1.25,此时纺纱连续性好,成纱效率高。复合结构微纳米纱的性能测试结果显示:纱线实际线密度为438 tex,CV值为8.5%;纱线强力为559 cN,CV值为5.2%;成纱纤维直径主要在3~8μm,平均直径5.38μm。试验结果表明,纱线性能初步达到了预期。  相似文献   

7.
探究了不同改性共聚酯纤维在相同纺纱工艺条件下纯纺纱线的结构及性能,并与相同工艺下的纯棉和纯涤纱线作对比,分析比较了短纤纱间的性能差异,再对其中2#改性共聚酯纤维与棉不同混纺比的混纺纱进行结构性能分析。发现:纯纺纱中,共聚改性聚酯2#短纤纱强力较纯棉低,仿棉聚酯3#、4#纱线单强高于纯棉;各共聚改性纤维间纯纺纱线条干差异不大,但均较纯涤、纯棉纱线差;混纺纱中,断裂强度随着棉的含量增加而增大,断裂伸长率则相反;随着棉含量增加,纱线条干性能整体变优。  相似文献   

8.
《丝绸》2015,(12)
为研究聚酰胺改性聚酯纤维的性能和适用性,对聚酰胺改性聚酯纤维进行各项性能测试并进行分析,再将聚酰胺改性聚酯纤维与棉纤维混纺成纱,对聚酰胺改性聚酯纤维混纺纱线的表面外观、拉伸断裂性能、条干均匀度、毛羽等指标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复合结构混纺纱的性能。将棉/聚酰胺改性聚酯混纺纱与常用棉涤、棉黏纱进行对比,研究表明聚酰胺改性聚酯纤维混纺纱成纱条干好、毛羽少,质量达到使用要求,所制织物手感柔软,吸湿快干,服用性能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开发石墨烯锦纶纱线,解决纺纱成卷困难问题,并找到与石墨烯锦纶混纺后成纱综合性能较优的纤维。采用相同纺纱设备、工艺参数和混纺比,试纺并对比GN40/C60、GN40/B60和GN/30/C30/M30纺纱各道工序的关键技术及成纱质量。发现用石墨烯改性的锦纶抗静电性增强,省去开清前抗静电剂处理。石墨烯锦纶存在纤维间抱合力小、成卷困难问题,可在开清工序混入30%混纺纤维,并条工序调整并合比例使成纱达到预设的混纺比。石墨烯加入削弱纤维强度,需在粗纱和细纱工序将捻系数调大10%左右,得到石墨烯锦纶与竹纤维混合时成纱综合性能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0.
差速复合纺纱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改变纱线结构,使其具有良好外观效果、保健功能性纤维及服用舒适性优良的纤维覆盖于纱线的外层以提高产品的服用效果,提出一种新型复合纺纱技术--差速复合纺纱技术.简要说明实现该新型纺纱技术的关键机件改造方案,分析了该纺纱方法的纺纱原理、成纱的工艺过程和成纱的优点.进行了纺纱试验,并分析了纱线的结构特征.认为,差速复合纺纱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纤维在纱线横截面内的分布,从而充分发挥优良纤维性能,提高纺织产品使用性能和附加值.  相似文献   

11.
为了顺利开发三元复合仿羊绒保暖纱线,分析新型改性聚酯纤维Porel、差别化超细腈纶纤维Dralon和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Proviscose的纤维特性和可纺性,开发新型柔软纱线加工技术,通过新型纤维技术与纱线加工技术的集成创新,开发新型功能性松式柔软结构纱线产品。通过试验研究,找到了主体纱、骨架纱、复合纱相互间最科学合理的捻系数、捻向关系。通过纤维预处理、各工序采取工艺技术措施,使最终产品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选用亚麻、莫代尔、棉、锦纶为原料,在经改造后细纱机上保持其他纺纱工艺不变情况下,分别选取适当的长丝间距、长丝张力和捻系数进行纺纱,然后对所纺纱线的实际断裂强力、毛羽指数和条干均匀度3项指标进行测试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长丝间距、长丝张力、细纱捻系数对纱线断裂强力、断裂功、纱线毛羽和条干均匀度有较大的影响,纺14.5tex的亚麻/莫代尔/棉/锦纶长丝嵌入式复合纱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长丝间距10mm,长丝张力10cN,捻系数490。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锦纶短纤维纱线的多样性,设计锦纶/棉短纤/锦纶长丝赛罗菲尔纺复合纱。探究了锦纶的抗静电方法,分析了不同细度纱线的性能,同时将锦纶环锭纺纱和赛络纺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混入20%棉纤维和对锦纶短纤进行抗静电剂处理能够解决锦纶抗静电问题;细度为24. 6 tex、捻度为79个捻回/10 cm时,纱线性能最优异;锦纶长丝的加入使得锦纶短纤纱的强力性能得到显著提升、毛羽降低。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高收缩改性涤腈纱线的原理、纺纱工艺和成纱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长丝复合纺纱过程中由长丝与短纤维须条复合产生的不同纱线内部结构对纱线性能的影响,设计并建立了6种长丝复合纺纱线结构模型,分析和预测了模型对应的成纱性能,并进行实验验证,对比分析了各复合纺纱形式所得纱线的毛羽、条干、强伸性能。结果表明:相比单独的包芯结构和长丝单侧包缠结构,长丝由两侧对须条进行包缠优化了纱线结构,表现出更佳的复合纱拉伸和成纱条干性能;同时拥有长丝双侧包缠和包芯结构的复合纱,表现出最优的成纱强力和条干;较大的长丝与须条隔距与张力更有利于长丝束缚和控制纤维外露,有效降低成纱毛羽。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棉纺系统多组分复合纱的开发,从原料选择、复合方式以及纱线结构和性能等方面分析总结了多组分复合纱生产技术。指出:棉纺生产系统具有流程短、产量高、技术完善、适用原料广泛、工艺调节灵活等特点,在进行多组分复合纱的开发和生产上具有比其他纺纱系统更明显的优势。原料性能的互补、可纺性的改善、合适的混配比例是复合纱原料选择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不同原料的复合方式是纺纱的关键技术,最终成纱方法决定着纱线的基本结构与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17.
针对亚麻、棉、莫代尔、天丝、锦纶的特性,运用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通过对纺纱工艺配置、主要工艺参数和技术措施的探讨,并对所纺19.6tex纱线的质量指标进行测试和对比分析。综合考虑成纱质量,得出最佳工艺参数,即捻系数为400,后区牵伸为1.35倍,预加张力为10cN。  相似文献   

18.
绢丝/锦纶长丝sirofil复合纱成纱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锦纶低弹丝和绢粗纱为原料,纺制不同捻度、不同喂入间距的绢丝/锦纶长丝sirofil复合纱,测试了复合纱的强伸性能、条干不匀和毛羽。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在实验范围内,复合纱成纱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随纺纱捻度的增加而增加,但纺纱两组分喂入间距对其影响不大;成纱捻度和两组分喂入间距对成纱的条干不匀CV值影响不显著;复合纱的毛羽指数随成纱捻度及两组分在前罗拉处喂入间距的增加均呈现下降趋势。由此得到实验范围内绢丝/锦纶长丝sirofil复合纱的优化纺纱工艺参数:捻度850捻/m,前罗拉喂入间距18 mm。  相似文献   

19.
探讨精梳棉/石墨烯改性锦纶60/40 14.8tex赛络集聚纺纱线的纺纱方法。通过优选原料,在开清棉工序混入一定比例的棉纤维,解决了石墨烯改性锦纶成卷困难的问题;通过在预并工序并入一定比例的精梳棉条来调整成纱的混纺比。在保证良好分梳、除杂的同时,尽量减少梳理过程对纤维的损伤,合理优化并条、粗纱工艺流程,细纱采用赛络集聚纺纱方式,加强对牵伸区浮游纤维的控制,计算并调整纺纱工艺参数。经测试,成纱的各项性能指标良好。认为:针对石墨烯改性锦纶的工艺研究可以在棉纺设备上解决混纺纱的生产难点。  相似文献   

20.
羊绒/羊毛/涤纶复合纺及成纱拉伸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羊绒、羊毛和涤纶长丝在传统的环锭纺系统上进行三组分复合纺纱。通过改变三组分的喂入位置、喂入张力来获得不同结构和风格的纱线。试纺了不同捻度和混纺比的3种复合结构纱,即股线、包芯和包缠结构纱,分析了其拉伸性能。纺纱实验和测量结果表明:通过复合改善了羊绒纱的强度;纱线拉伸性能与混纺比、捻度、纱线结构之间存在相关;随着捻度的增加,3种结构复合纱的拉伸性能均符合经典临界捻度理论;复合纱的力学性能因结构不同而不同,股线结构纱拉伸性能最好,包芯结构纱次之,包缠结构纱拉伸性能则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