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蛋白酶产生菌的诱变选育及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市场下水道中筛选获得一株产大豆蛋白酶的细菌D-16,经初步鉴定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该菌的蛋白酶活力为1 164.00 U/mL.通过对初筛菌株进行紫外诱变和HNO2化学诱变,结合筛选,最后得到突变菌株D-16-9,其酶活为6518.40U/mL,酶活力提高了5.60倍,水解大豆蛋白的能力也提高了4.12倍.该酶作用的最适pH为10.5,pH7.0~12.0的范围内较稳定.最适温度为40℃,在60℃以下范围内,该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Mg2+酶促反应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b2+和EDTA明显抑制酶活力.  相似文献   

2.
从土样和实验室保藏菌株中筛选得到一株橙皮苷酶的高产菌株Aspergillus niger WZ1,通过紫外诱变和硫酸二乙酯诱变,其酶活力分别提高了74.2%和99.4%,酶活达到3 668 U/g固体培养基。利用液质联用法(LC-MS)对酶解产物进行分析鉴定,可知橙皮苷有两种酶解产物,它们分别是橙皮素单糖苷和橙皮素。通过固态发酵制备橙皮苷酶,以橙皮苷作为底物,对该橙皮苷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其最适pH和最适温度分别是5.0和60℃,在pH 3.0~10.0和温度0℃~60℃的环境中,酶的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以实验室筛选烟曲霉菌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的方法,选育出壳聚糖酶高产菌株4株CX01-7、CX01-8、CX01-18、CX01-22,酶活力分别为0.9557U/mL、0.8624U/mL、0.8628U/mL、0.8901U/mL,较出发菌株提高50.25%、36.30%、35.65%和39.95%。经连续传5代,菌株产酶活力稳定。  相似文献   

4.
为了获得高酯化力红曲菌,采用紫外线结合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复合诱变对实验室保藏的红曲菌进行诱变育种,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其固态发酵条件,提高菌株产酯化酶能力。出发菌株N3经过复合诱变,采用透明圈法初筛及酯化酶活力测定法复筛,得到1株产酯化酶活力高且遗传稳定性较好的诱变菌株Z14,其酶活稳定至34.44 U/g,较出发菌株提高了74%。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得到优化的固态发酵条件为:接种量为5%、含水量为70%、培养时间为7 d。在该条件下Z14产酯化酶活力达到38.53 U/g,较出发菌株提高了95%。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豆豉中分离出高产蛋白酶的菌株并进行紫外诱变,以提高菌株的产蛋白酶能力.方法:采用酪蛋白平板法,初步筛选出一些产蛋白酶菌株,通过比较发酵后蛋白酶活力,筛选出一株产蛋白酶活力最高的菌株,鉴定其菌种,对该菌株进行紫外诱变,并对诱变后的菌株进行筛选,最后得到一株产蛋白酶活力最高的菌株.结果:分离鉴定后得知菌株B为地衣芽孢杆菌,产蛋白酶活力为2360.80U/mL.最佳诱变时间为120s,菌落致死率为66.68%,得到的高产蛋白酶菌株为B-14,其蛋白酶活力为2922.90U/mL,诱变后菌株产蛋白酶活力提高了23.81%.结论:通过筛选、诱变成功选育出高产蛋白酶的菌株B-14.  相似文献   

6.
产亚油酸异构酶菌株的诱变选育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保加利亚乳杆菌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选育,获得2株高产酶突变株A1及A2,其酶活分别为30.1U/mL、32.1U/mL,酶活较出发菌株分别提高45%和54%.酶学性质研究表明,A2菌株产亚油酸异构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40℃,最适pH 6.5,酶在低于40%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pH 6.0~7.0时较稳定.以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求得亚油酸异构酶的Km为0.039 mmol/L,Vmax为0.24mmol/(h·mg).  相似文献   

7.
以体积分数50%的环己烷等8种有机溶剂为筛选压力,从富油土壤中筛选得到15株产耐有机溶剂脂肪酶产生菌。选择其中酶活最高的菌株ZL8进行紫外诱变,筛选得到产酶能力提高34%的突变株ZL8-26,并对该菌的产酶条件进行优化,酶活达到85U.mL-1,是原始菌株的2.4倍。  相似文献   

8.
紫外线诱变对β-甘露聚糖酶产酶菌株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廖晓霞  张学武 《现代食品科技》2010,26(8):801-804,788
以实验室保藏的一株米曲霉3042为原始出发株,经自然筛选、紫外线诱变,选育出一株米曲霉U180-26,并进一步研究了其粗酶液酶学性质。结果表明,米曲霉U180-26的产酶能力是原始未紫外线诱变的出发株(119U/mL)的4.1倍,在未经优化的液态发酵条件下,发酵液β-甘露聚糖酶酶活力达489U/mL,其遗传性状稳定,粗酶液在pH6、50℃时酶活最高,在30~55℃有良好的热稳定性,Al3+、Ba2+对该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Ca2+、Cu2+对该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紫外诱变、化学诱变及紫外-化学复合诱变技术对一株海洋来源的产低温葡萄糖氧化酶(GOD)担子菌(Basidioascus sp.) WYQ 23进行诱变育种,并对其遗传稳定性及所产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获得一株高产低温葡萄糖氧化酶的突变菌株 Basidioascus sp. WYQ 23-3-4。 该突变菌株GOD酶活为2.33 U/mL,是原始菌株的1.40倍。 经8代传代培养实验表明,突变菌株WYQ 23-3-4产葡萄糖氧化酶能力稳定。 该酶最适温度为20 ℃,在10~30 ℃可保持较高酶活;最适pH值为5.6,在pH5.0~6.0可保持较高酶活; 金属离子Ag+、Zn2+、Fe2+对酶活抑制作用较强,Mg2+、K+对酶有激活作用。 综上,通过复合诱变可明显提高担子菌产低温葡萄糖氧化酶 的能力,为该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潜在的优良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云南马龙C3F-2016烟叶表面筛选的产淀粉酶菌株为出发菌株,诱变选育高产淀粉酶菌株并研究诱变前后酶学特性。方法:ARTP技术选育菌株后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诱变前后菌株产生的淀粉酶酶活力,并探讨不同温度、不同pH、金属离子、紫外光对淀粉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诱变选育出一株酶活力有较大提高且传代稳定的突变株Bacillus koreensis FS-103,其淀粉酶活力达9050 U/m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90%。高产突变株FS-103所产淀粉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60 ℃,最适作用pH5.5,在40~50 ℃和pH5~6之间具有良好的稳定性,Ca2+、Mg2+对淀粉酶活性具有促进作用,紫外照射对淀粉酶活力影响减弱。结论:此诱变选育产淀粉酶菌株的方法可行,为该类菌株进行酶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黑曲霉中葡萄糖氧化酶的产量。方法紫外诱变法选出产酶优势菌株,优化碳源、氮源、碳酸钙、发酵时间等条件。结果黑曲霉发酵液酶活达到6.5 U/mL,比初始酶活提高5倍;单因素条件试验表明,最适碳源是蔗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和NaNO3,发酵周期为48 h,培养温度是30℃,液体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为6.0产酶效果最好。结论紫外诱变后,葡萄糖氧化酶的活力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黑曲霉中葡萄糖氧化酶的产量。方法紫外诱变法选出产酶优势菌株,优化碳源、氮源、碳酸钙、发酵时间等条件。结果黑曲霉发酵液酶活达到6.5U/mL,比初始酶活提高5倍;单因素条件试验表明,最适碳源是蔗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和NaNO3,发酵周期为48h,培养温度是30℃,液体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为6.0产酶效果最好。结论紫外诱变后,葡萄糖氧化酶的活力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已筛选出的产酶菌株N1进行诱变处理,结合甲基橙平板筛选和α一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α-CGTase)活力测定,确定了紫外线和亚硝酸的诱变剂量,获得了一株【一CGTase活力较高的菌株B3.实验结果如下:距离20 W紫外灯30 cm,照射100 s,0.25 mol/L的HN02处理30 min,效果较好.出发菌株N1酶活为0.62 U/mL,经过诱变获得高产菌株B3酶活力是3.76 U/mL,发酵生产的α-CGTase活力比原始菌株提高了506%.经8代稳定性实验,B3的活力稳定在3.760±0.030 U/mL.  相似文献   

14.
对Pseudomonas sp.HJ-14的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原生质体紫外辐照诱变选育L-半胱氨酸高活力转化菌株。在37℃、2 mg/mL溶菌酶作用下酶解60 min,其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和再生率分别为78.6%和28.6%。经过紫外辐照诱变Pseudomonas sp.HJ-14原生质体,在含DL-2-氨基-△~2-噻唑啉- 4-羧酸(DL-ATC)再生平板上筛选抗性菌株,获得1株酶活较高的正突变株B-3,该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和酶活稳定性。采用5L罐进行产酶培养,并在pH8.0、DL-ATC·3H_2O浓度为10 g/L、42℃酶促反应9 h,L-半胱氨酸最高产量达4.63 g/L,摩尔转化率为76.5%,较HJ-14提高了117.7%。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利用微生物发酵玉米蛋白粉生产新型蛋白饲料,该研究以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作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紫外-光复活诱变,以其蛋白酶活力为评价指标,筛选酵母菌株,并进行遗传稳定试验。结果表明,经紫外-光复活诱变试验筛选出一株突变株FC-20.14,中性蛋白酶活力为64.18 U/m L,较出发菌株酶活力提高1.93倍,经遗传稳定试验结果表明其遗传稳定,可将其用于发酵玉米蛋白粉饲料。  相似文献   

16.
王陶  李文  尹龙  刘洋 《食品科学》2012,33(13):217-220
以放射型根瘤杆菌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紫外-氯化锂(LiCl)复合诱变筛选,得到一株产中性植酸酶酶活力较高的菌株。当培养温度为30℃、pH值为7.0、接种量为10%时,经96h培养后,该菌株产中性植酸酶活力最高达到18.49U/mL,比原始菌株提高47.68%,且发酵周期缩短12h,该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一株来源于海洋的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XLH059进行紫外诱变、化学诱变及复合诱变,并对诱变菌株的遗传稳定性及胆固醇氧化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复合诱变育种得到酶活力最高、传代后酶活稳定的菌株XL-c23,其所产胆固醇氧化酶的最适pH值为7.0,酶活力在pH 6.0~8.0有较好的稳定性,胆固醇氧化酶最适温度为30 ℃,30 ℃以下酶活力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8.
对灰白青霉HML0233进行紫外诱变,从中出筛选出比出发菌株FPA酶活提高了66.6%的突变菌株HBQ14,酶活提高到1.46×10-7kat/mL,经过发酵条件初步优化研究,以NH4NO3为氮源,40℃,pH5.5培养4 d,FPA酶活达到2.35×10-7kat/mL,灰白青霉HBQ14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19.
以实验室保藏的原始菌株作为诱变的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诱变,获得产酶较高的菌株。经8次传代,酶活较稳定。其中第6代菌株所产糖化酶活为2 773 U/m L,比原菌株的产酶能力提高17.98%。  相似文献   

20.
以细菌M7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处理,经刚果红培养基初筛及摇瓶发酵复筛获得突变株。经紫外诱变获得6株正突变株以第2株产酶活力最高,CMCase、FPA相对酶活力较原始菌株提高了6.06倍、6.88倍。紫外诱变可使细菌M7产纤维素酶活力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