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5 毫秒
1.
目前在中国蔬菜中农药残留最为严重的是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该文主要综述了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检测技术中广泛使用的光谱法及色谱法。  相似文献   

2.
云南某县蔬菜中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云南某蔬菜种植大县蔬菜中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状况。方法在云南省某蔬菜种植大县3个乡镇的6个自然村中,抽取424户农户,对每一户中主要负责农业生产的农民进行面对面询问的问卷调查,并对调查对象家中当天的待食用蔬菜进行采样,共766份,用PR-12N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检测蔬菜样品中的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结果在过去一年内,有130户农户(占调查对象的31.18%)使用过问卷中列出的21种禁限用农药中的至少一种。使用人数最多的禁限用农药为杀虫脒,其次为甲胺磷、克百威、氧化乐果、地虫硫磷等。557份自留地蔬菜样品中阳性样品(即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超标的样品)34份(6.10%);51份大田样品中阳性样品有7份(13.73%);158份农户从市场上购买的蔬菜样品中阳性样品有20份(12.66%)。结论三种来源的蔬菜样品均检测出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超标(阳性),从市场上买来的蔬菜样品的检出率高于自留地蔬菜样品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简称ELISA)是较为先进的一类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在本文中,笔者从其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有机磷类农药残留、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3个层面论述了ELISA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以期为进一步完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献言献策。  相似文献   

4.
采用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鸡蛋中的19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鸡蛋样品通过乙腈提取,分散固相萃取净化,UPLC-MS/MS测定。19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在0.2~50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方法的检出限为1.0~10 μg/kg。在添加水平为10、20、50 μg/kg时,回收率为69.3%~107.6%,相对标准偏差低于9.21%。该方法简单快速,高效准确,回收率高,能够满足鸡蛋中19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检测与确证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食品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被广泛应用,其母体及代谢产物有较为严重的毒害作用。建立快速、灵敏、有效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成为当前研究者关注的课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食品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分析的前处理及其检测技术,并对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采用酶抑制快速检测方法测定蔬菜中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确定了各种农药最低检出浓度,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方法对酶抑制快速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验证,阳性结果符合率83%,阴性结果符合率77%。  相似文献   

7.
本次研究通过分析来源于杭州某农贸市场近四年的3 597批次马兰,按照先定性筛选,再定量确定工作程序,对马兰中的19种有机磷类农药和10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开展残留检测,分析杭州批发市场马兰农药残留情况,掌握马兰中农药残留的规律性,明确监测重点,为蔬菜质量安全的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1农药残留概况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的农药母体、衍生物、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按其化学结构大致可分为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等。其中,有机磷类农药在我国的使用最为广泛,约占总使用量的70%,其中又有70%为剧毒、高毒类药物,故大部分被禁止用  相似文献   

9.
正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的农药母体、衍生物、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农药品种,在蔬菜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当前,高毒禁用农药,特别是有机磷类农药仍为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的主体,但其也是菜农首选的一类杀虫剂。针对有机磷和氨基甲  相似文献   

10.
农产品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NMCs)残留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综述了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种类及其毒理学特性,重点介绍了其高效液相色谱(HPLC)与紫外(UV)、荧光(FC)、质谱(MS)三种联用检测技术及其应用情况,旨在提高我国农产品中残留NMCs类农药的分析水平.  相似文献   

11.
Stilbenes contained in various foods are associated with health beneficial effects. In this study six natural and one synthetic stilbene were tested for their potential to regulate the activity of lipoxygenase and cyclooxygenase in vitro. The most potent inhibitor of 5-lipoxygenase was pterostilbene (IC50 = 9.32 μM), whereas the strongest inhibitor of cyclooxygenase-1 and cyclooxygenase-2 was pinostilbene (IC50s = 1.90 and 0.35 μM, respectively). Pterostilbene (IC50s = 11.70 and 27.04 μM for cyclooxygenase-1 and cyclooxygenase-2, respectively) and oxyresveratrol (IC50s = 18.49; 2.79 and 14.71 μM for 5-lipoxygenase, cyclooxygenase-1, and cyclooxygenase-2, respectively) were capable to inhibit catalytic activity of all three tested enzymes. Isorhapontigenin (IC50s = 8.81 and 24.00 μM for cyclooxygenase-1 and cyclooxygenase-2, respectively) and rhapontigenin (IC50s = 24.55 and 36.12 μM for cyclooxygenase-1 and cyclooxygenase-2, respectively) were only moderate or weak inhibitors of both cyclooxygenase forms. In summary,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esides the known cyclooxygenase inhibitor resveratrol also other natural stilbenes could be potent inhibitors of the arachidonic acid pathway and deserve further attention as compounds with promising health benefits.  相似文献   

12.
胡越  陈倩  刘骞  孔保华  刁新平 《食品科学》2021,42(11):271-277
日益严峻的生物膜污染给食品和医疗等行业的生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与一般存在于食品中的浮游微生物不同,微生物形成的生物膜有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性质,因此生物膜对杀菌处理具有更强的抵抗能力,而寻找绿色环保的抗生物膜技术也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作为一种新型的杀菌技术,冷等离子体杀菌操作简单、杀菌效果显著、能耗低,还可以很好地保持食品颜色、质地以及营养价值,在食品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综述主要对冷等离子体破坏生物膜形成的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应用情况3 个方面进行介绍,旨在为冷等离子体抗生物膜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从雅安藏茶中系统萃取分离出7个级分,使用酶标仪与96孔板酶反应体系,对雅安藏茶水浸出物及各个级分抑制脂肪酶的活性成分进行系统筛选及评价。结果表明:雅安藏茶水浸出物(0.018~0.360 mg/mL及其7个级分的添加质量浓度(0.011~0.216 mg/mL与其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之间均具有显著的量效关系;对脂肪酶活性的最大抑制率进行比较,雅安藏茶水浸出物为37.14、儿茶素(catechin,C)级分为44.67、茶黄素(tavin,TF)级分为39.46、茶褐素(theabromine,TB)级分为30.31、茶红素Ⅱ(thearubiginsⅡ,TRsⅡ)级分为29.53%,结合主要成分含量和回归分析,各级分所含活性成分抑制脂肪酶活性能力大小顺序为:儿茶素茶黄素茶红素。  相似文献   

14.
An improved microbiological screening assay is reported for the detection of quinolone residues in poultry muscle and eggs. The method was validated using fortified tissue samples and is the first microbial assay to effectively detect enrofloxacin, difloxacin, danofloxacin, as well as flumequine and oxolinic acid, at or below their EU maximum residue limits (MRL). The accuracy of the assay was shown by analysing incurred tissue samples containing residue levels around the MRL.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 quantification of the quinolone concentration in these samples showed that the test plate can be used semi-quantitatively, allowing the definition of an “action level” as an inhibition zone above which a sample can be considered “suspect”. The presented assay is a useful improvement or addition to existing screening systems.  相似文献   

15.
以植物乳杆菌KLDS1.0320候选表面黏附蛋白NP_785232 N端前两个结构域组成的融合表达蛋白为研究对象,采用体外模拟肠道环境的方法研究其对大肠杆菌DH5α黏附猪肠黏液的排除抑制作用。对猪肠黏液进行固定,加入His-N2融合表达蛋白37℃孵育1h,再加入大肠杆菌DH5α菌悬液37℃孵育1h,洗去未黏附的菌体,之后用1%Triton?X-100进行裂解,将裂解液涂布LB琼脂平板以进行菌落计数。结果表明:pH值为6.6时,相对于缓冲液阴性对照组,His-N2蛋白对大肠杆菌DH5α黏附猪肠黏液的抑制率为(50.37±3.66)%,相对于BSA蛋白对照组的抑制率为(38.33±4.55)%;pH值为7.5时,相对于缓冲液阴性对照组,His-N2蛋白对大肠杆菌DH5α黏附猪肠黏液的抑制率为(42.18±3.44)%,相对于BSA蛋白对照组的抑制率为(34.48±3.90)%。在体外模拟条件下,由植物乳杆菌KLDS1.0320的候选表面黏附蛋白NP_785232 N端前两个结构域组成的His-N2蛋白能排除抑制大肠杆菌DH5α对猪肠黏液蛋白的黏附。  相似文献   

16.
醪糟发酵液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一系列功能性实验,对醪糟发酵液的抗老年性痴呆、抗氧化、降血压、降血糖等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醪糟发酵液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作用确切而且明显,具有潜在的降血压和降血糖作用。然后,主要研究了不同产地、不同发酵时间的醪糟发酵液以及它们在不同的稀释度下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并排除了乙醇的抑制作用。发酵液经灭活、离心处理,用p-NPG(α-葡萄糖苷对硝幕苯酚)法测定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原浓度下,不同产地的醪糟发酵液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效果基本相同;在醪糟发酵的过程中,发酵液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效果保持稳定,均在60%以上,且在发酵的第60-66h内抑制效果最好。此外,不同稀释度下的醪糟发酵液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效果不同,随着其浓度的增大,醪糟发酵液的抑制效果明显增强。这说明醪糟发酵液埘α-葡萄糖苷酶具有稳定的抑制作用(由于篇幅有限,降血压作用另作介绍)。  相似文献   

17.
果胶甲基酯酶(pectin methylesterase,PME)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真菌和细菌的果胶降解酶,其残余活性会导致果蔬汁和鲜切果蔬等产品产生分层沉淀、析水结块、质构软化等品质劣变。因此,在果蔬加工过程中实现对PME活性的有效抑制是加工的重要目的。目前生产中对于PME活性的抑制主要以热加工方式为主,但这会对热敏性果蔬产品品质造成不可逆转的不良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为了满足人们对更高品质产品的追求,一些新型热加工和非热加工技术以及PME抑制剂逐渐被研究并应用于PME活性的抑制。本文综述当前热、非热加工方式和抑制剂对于PME的抑制效果及其机理,并列举不同加工方式联合处理或加工手段与抑制剂联合处理在PME抑制方面的应用情况,以期为未来更高品质果蔬产品的加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电子束辐照对食源性致病菌控制效果,以大肠埃希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蜡样芽孢杆菌等4种常见致病菌为对象,通过分析D10值、生长曲线、生物被膜和混菌培养中优势菌,研究了电子束辐照对致病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对4种致病菌具有很强的杀灭作用,D10值范围为0.330~0.648 kGy,多次辐照可导致D10值变小,致病菌对辐照耐受性降低。亚致死剂量电子束辐照可抑制致病菌生长,表现为延迟期延长,且稳定期菌落数量级水平低于对照,在较低温度15 ℃下表现更明显。不同致病菌间进行比较发现,大肠埃希氏菌对辐照最敏感,D10值最低,延迟期滞后程度大于其他致病菌,而蜡样芽孢杆菌的辐照敏感度最低。4种致病菌辐照后共同培养时,蜡样芽孢杆菌在混合菌液中生长受到抑制,由33.49%下降至25.06%,其他3种致病菌百分比都较培养前有所增加。亚致死剂量电子束辐照可影响致病菌生物被膜形成,大肠埃希氏菌、蜡样芽孢杆菌辐照后成膜能力增强,而鼠伤寒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成膜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皮肤伤口的无疤愈合,针对功能敷料在皮肤伤口愈合中所起到的抑制瘢痕作用,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概括总结。以伤口愈合过程为切入点,从瘢痕形成的影响因素,即外部环境和内部生物信号调控入手,系统分析了伤口愈合不同阶段的不同生理环境和需求下对抑制瘢痕敷料的性能要求。在炎症期、增殖期和重塑期3个阶段中,功能敷料分别以降低炎症反应、调节信号传导和促进组织再生的作用机制来抑制瘢痕的产生。认为瘢痕形成是一个动态连续而又复杂的过程,该过程涉及炎症细胞、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各类生长因子等物质,指出用于抑制瘢痕的功能敷料要想达到更好的效果,需要注重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和敷料结构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香青菜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本试验通过超声波辅助回流萃取法对香青菜挥发油进行提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然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挥发油化学成分。最后运用抑菌圈法研究香青菜挥发油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所得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功率378 W、提取时间50 min、液料比26.5∶1(mL/g)、提取温度62℃,在此条件下挥发油的得率为2.43%。在香青菜挥发油中鉴定出46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亚麻酸甲酯(14.76%)、3-苯基丙腈(12.18%)、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0.34%)、邻苯二甲酸二乙酯(9.74%)、棕榈酸(7.12%)等。同时最优条件下提取的香青菜挥发油对受试菌种都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最强,其MIC值为0.625 mg/mL。该研究为香青菜挥发油在食品和药品方面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