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辽河坳陷大洼地区安山岩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方法:以试油、岩心分析资料为依据,测井资料为基础,研究大洼地区安山岩储层特征。目的:识别安山岩储层类型,研究安山岩储层参数特征及裂缝分布情况。结果:本区安山岩储层可划分为三类,其中Ⅰ、Ⅱ类为有效储油层;建立了孔隙度、泥质含量、含油饱和度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及有效厚度划分标准;用后效果较好,利用井周声波成像及地层倾角测井技术可有效识别安山岩裂缝发育带及其分布情况。结论:本文所建立的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及有效厚度划分标准方法简单,实用,为本区安山岩储层进一步地质分析,储层评价,油藏描述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模式识别储层预测技术是一种用地震资料对储层进行横向预测的技术,它利用计算机首先从地震资料中提取多种波形特征参数和有关介质吸收的参数,然后对这些参数进行综合处理,最后根据综合处理的结果对储层的岩性或含油气性进行分类,综合处理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有学习样本的判别分析法;二是无学习样本的综合参数法,1991年以来,该方法在珠江口盆地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H3-NE井和H4-1井主要目的层的含油所性作出了正确的预测,对生物礁的鉴别也有其独到之处,在油气勘探中,它为用地震资料直接预测储层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苏北盆地台兴油田低阻油层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台兴油田阜宁组三段油藏为研究的目的层段,以石油地质学和测井学作为理论基础,从岩心实验、测量的资料入手,对可能引起低阻因素进行分析,揭示本地区低阻油层成因的主要控制因素和次要影响因素。得出主要因素有四个:岩石骨架岩性细,粒度较小;粘土矿物的含量、种类及存在特征;复杂孔喉结构;储层润湿性。次要因素为:目标层段富含导电金属矿物;地层水高矿化度。  相似文献   

4.
针对东濮凹陷前8地区油气藏勘探程度高,断块小、埋藏深、储层薄的特点,在综合分析地震、测井及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确定了适合本地区的储层预测方法。该方法的工作原理是,①在目的层附近提取子波,调整井旁地震层位和测井分层,制作合成记录,进行层位标定;②对地震层位进行加密,追踪出砂层组,然后利用这些层位和断层数据体建立地震框架地质模型;③利用测井资料和地震数据体进行波阻抗反演,建立砂岩厚度与波阻抗的统计关系,将地震属性转换为储层参数。将储层预测成果应用于井位部署,实际钻探结果与储层预测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5.
基于井间地震资料的储层精细描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基于井间地震资料并综合运用钻井、测井、地质及地面地震等资料进行储层分析的方法。其主要思路是:首先对目标储层进行标定、识别、追踪并解释;利用地震反演技术得到波阻抗剖面,据此估算其他物性参数(如波阻抗、电阻率、自然伽马、孔隙度等);然后综合测井、钻井资料和井区地质资料对储层进行精细研究,建立井间油藏剖面。文中针对中国西部塔里木盆地某油田稠油层埋藏深、原油黏度高、储层物性差、横向非均质性严重且构造复杂等特点,应用本文方法对高分辨率采集的井间地震资料进行了储层分析研究,明确了三叠系克拉马依组(T2k2Ⅱ)油藏储层的连通性及裂缝发育情况,落实了井间储层中断层的准确位置以及储层横向和纵向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岩电实验饱和度模型在探明储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合油饱和度是评价砂岩油气层最主要的参数。确定合油饱和度的方法较多,确定储层原始合油饱和度的方法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是指应用密闭取心或油基泥浆取心井获得的资料,通过实验室分析直接获得原始合油饱和度的方法;间接法是指应用测井曲线、毛管压力曲线、类比等资料间接获得原始含油饱和度。阿尔奇公式是测井定量解释饱和度的理论基础。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作模拟地层条件下的岩电实验,取得地层的真电阻率,对深侧向视电阻率进行厚度校正,建立正确的饱和度解释模型,使岩电实验所建立的饱和度模型在探明储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恰什古伊气田是中亚管线的核心供气气田之一,受早期恰什古伊地区钻井成功率低及取心收获率低的影响,其储层特征不明确,这给该区的勘探评价与开发工作造成了较大困难。利用目的层段的系统岩心资料,开展了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岩心物性和孔隙结构分析等实验,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该气田主要层段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恰什古伊地区储层的储集性能主要表现为中—低孔、低渗,储层孔喉组合以中、小孔-小喉组合为主。通过综合评价,将区块内储层分为3级,并研究了各级储层特征,同时发现区块的岩石类型、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对储层发育影响显著。该研究可为恰什古伊气田的进一步评价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气田周边的滚动勘探与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对LandMark Ⅳ解释系统功能的开发可以完成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储层横向预测的任务。目前,此系统拥有以下几方面的手段:①模型正演;②利用多种资料进行储层的综合精细标定;③研究沉积层序;④储层反射的精细解释;⑤在反射层解释的基础上,利用区域自动追踪技术,可得到每一个面元的解释数据;⑥对于规则网络的层位解释数据,可提取沿层和层间的若干地震信息;⑦进一步对沿层的或层间的信息进行图形分析,计算它们的变化率  相似文献   

9.
泌阳凹陷安棚深层系主要指埋深大于2800m左右以核三下亚段为主的勘探目的层系,属扇三角洲沉积。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明显分为两大类,反映了以填隙物晶间孔隙为主的和以有效孔隙及裂缝为主的两种孔隙介质的孔隙结构特点。孔喉分布状况差,结构复杂,喉道微细且不均匀,致密低渗是该套储层突出特点。快速堆积,颗粒大小混杂,分选差,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是导致深层系砂岩低渗的主要原因;成岩作用,特别是压实作用和晚期碳酸盐胶结作用是影响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和导致储层致密低渗的主要因素。综合研究可将砂岩储层划分为三类,其中Ⅰ、Ⅱ类为深层系有效油气储层,Ⅲ类储层为无效储层,但可作为有效储气层。根据孔隙度、声波时差随深度的变化关系及孔隙度、渗透率的平面展布特征,结合试验资料及微相平面展布,对深层系储层类型纵向和平面分布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0.
任杰 《岩性油气藏》2020,32(6):129-137
哈萨克斯坦K油田石炭系KT-Ⅱ段储层为开阔台地相中低孔、特低渗灰岩储层,裂缝对改善储层的渗流能力至关重要,前人研究的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评价碳酸盐岩储层裂缝的方法由于受裂缝产状、饱和度、泥浆侵入深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确定性差、容易误判的缺陷。基于研究区目的层段有限的取心和电成像测井资料,结合孔隙型储层和裂缝-孔隙型储层测井响应特征,提出了利用补偿中子确定基块岩石电阻率与基块声波时差,再比较二者与深侧向电阻率、声波时差的差异特征,进而综合识别储层不同产状裂缝发育段,最后建立了裂缝孔隙度、次生孔隙度、裂缝渗透率、总渗透率等储层参数的测井解释模型,实现了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对碳酸盐岩油藏储层的裂缝识别及参数定量评价。该方法应用的测井综合评价成果与取心物性分析、生产动态情况能够更好地匹配,为该类油藏的合理高效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理想充填油气层保护技术在青海油田深探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海油田柴达木盆地北缘断块带深探井钻井过程中油气层保护存在一系列技术难点:缺少具有代表性的岩心样品和储层岩性、物性资料;存在高压含气、水层;存在多个储层,各储层之间损害机理有一定差异等。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储层敏感性预测新方法,对该地区储层进行了敏感性预测。在此基础上,按照理想充填方法对暂堵剂进行了优化设计,并通过大量试验确定出了保护储层的低损害聚磺钻井液配方。现场试验表明:该钻井液体系性能优良,流变性易于调整和控制,抗高温能力强,API滤失量和高温高压滤失量很低,泥饼致密、光滑;油气层保护效果显著,储层渗透率恢复率高达82.54%,表皮系数≤1.5;井壁稳定作用明显,未发生井塌、缩径、划眼等井壁失稳的情况,实现了安全、优质、快速钻进。  相似文献   

12.
喇萨杏油田表外储层动用机制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作为喇萨杏油田稳产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外储层,在注水开发中运用程度一直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在油水井测试及密闭取心检查井资料统计分析基础上,了注水开发过程中表外储层的动用机制,取得了非实体连通是导致表外储层难采的地质因素;层间干扰是导致表外储层难采用的动力因素,表外 层动用状况取决于基质与压裂裂缝间能量交换的能力;压力下降导致裂缝渗透性下降影响了表外储层的渗流等认识,进而认为在目前井网开采条件下表地层能否起到预期的稳产接替作用是个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灰岩喀斯特储层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新储层类型,分析其形成机理与分布规律对该地区的天然气勘探意义重大。通过洞穴结构解剖,分析储层与洞穴相的关系;在洞穴测井响应研究的基础上,拉平基准面,研究风化壳古地貌和洞穴层的纵向分布规律,阐释多层洞穴与构造隆升之间的关系;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洞穴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不整合面之下的表层孔洞大多被泥质充填而失去储集能力,远离不整合面的洞穴是喀斯特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②洞顶相和洞穴未充填相是主要的储层发育段;③马四段灰岩发育三层洞穴,洞穴层分布稳定,平面上可对比性强,西部发育程度好于东部,三层洞穴是加里东期盆地北部幕式隆起的结果;④井-震结合对洞穴分布进行预测,北部以大量的落水洞为特征,向南转变为地下暗河;洞穴在平面上呈网状分布,断裂对其影响不大。古潜水面控制着洞穴的分层。马四段多层灰岩洞穴的发育极大地拓展了盆地北部下古生界的天然气勘探范围。  相似文献   

14.
针对塔中顺西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深、类型多样、非均质性强的特点,通过对区内部分钻揭主要目的层钻井岩心、薄片及物性资料的分析,认为良里塔格组主要岩石类型为颗粒灰岩、藻粘结灰岩类;鹰山组主要岩石类型为泥晶灰岩、砂屑灰岩,储层物性表现为低孔、低渗特征,并受裂缝、断裂发育影响。"缝洞型"储集体是本区储层的主要表征,根据其组合特征可以把储层类型划分为孔洞型、裂缝型和裂缝-孔洞型。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分析该区及邻区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储层发育形成机制和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LandMarkⅣ解释系统功能的开发可以完成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储层横向预测的任务。目前,此系统拥有以下几方面的手段:①模型正演;②利用多种资料进行储层的综合精细标定;③研究沉积层序;④储层反射的精细解释;⑤在反射层解释的基础上,利用区域自动追踪技术,可得到每一个面元的解释数据;⑥对于规则网格的层位解释数据,可提取沿层和层间的若干地震信息;⑦进一步对沿层的或层间的信息进行图形分析,计算它们的变化率和变化方位,进行相变解释;⑧对有关层位的多种信息进行多元统计模式识别,预测有利的含油气区;⑨提取岩性参数,进行油藏描述。  相似文献   

16.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曙103古潜山储层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方法利用古生物化石确定地层时代;通过岩石学研究,探讨潜山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目的为曙先低潜山带的进一步勘探提供依据。结果曙103古潜山地层由上元古界青白口系和下古生界寒武系两个地层单元组成;储集空间为孔─缝型,整体上看曙103古潜山储层是由两个孔隙连通单元组成的复合块状油气藏,指出了角砾状云岩是最有利的储集岩。结论曙103古洛山在地层和储层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认识,一是证明了辽河盆地内部有古生界存在,扩大了盆地内古潜山储层的勘探领域;二是为辽宁省区域地质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7.
地震储层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地震资料为主,结合钻井、测井等地质资料对储层作横向预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研究储层的分布、连续度;二是研究储层厚度的顶面构造形态;三是研究储层的物性参数;四是研究储层内所合流体性质及其分布。储层物性和充填在其中的流体性质造成了地震反射波的速度、振幅、频率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储层横向预测的主要依据。由于地震资料的多解性和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局限性,所以储层横向预测的精度也受其限制。本文对影响储层横向预测的因素作了深入地分析。  相似文献   

18.
碳酸盐岩储层岩性复杂,老油气区测井系列不全,测井定量解释的难度很大。文章选取研究区有利构造部位测井项目齐全的井,以取心和测试层段为研究基础,通过深入分析典型储层岩性、物性及含油气性在电性上的响应特征,分类建立了中子、密度与其它测井曲线的关系数据样本,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中子和密度曲线的构建模型并预测其它老井的中子和密度曲线;用最优化测井解释方法,在准确识别岩性的基础上完成较高精度的测井资料数字处理;结合试气和投产资料,建立储层及有效厚度评价标准,进行储层测井综合解释。用该方法对老气田12口井三叠系嘉二段储层进行了精细测井处理和解释,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分析认为:在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解释中,岩性识别是关键;BP神经网络在构建测井曲线中有其独到之处,该研究思路和方法对老井复查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复杂油气区储层和流体预测的精度,本文针对冀东南堡凹陷滩海2号构造馆陶组—东一段复杂油气储层,以单块三维2ms海底电缆地震资料为基础,进行了OBC处理、叠前地震资料的三高处理、测井资料的岩石物理模拟、AVO正演、同时弹性参数反演等方面的一体化应用。确定了本区的岩性流体敏感弹性参数;证实了馆陶组底部玄武岩对下伏地层地震波传播的屏蔽作用,玄武岩顶面随着入射角的增加,其反射系数呈微弱降低的变化规律;主要含油储层的AVO特征;通过AVO正演与实际地震资料的分析,明确了主要目的层段东一段最大入射角为31°;经同时反演及对同时反演所得到的储层和流体敏感弹性参数的解释,落实了8个有利砂体的分布,并提供了两口钻探井位。  相似文献   

20.
针对特低渗透储层的岩心分析困难、测井解释难度大、储层物性井间外推不准等问题,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的解决方法。具体做法是:首先,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来获得岩心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资料;然后,利用改进了的人工神经网络建立高精度的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的测井解释模型;最后,利用分形克里格技术对储层参数进行井间及外推插值。将这套方法用于某油田S68区块扶余油层的储层参数预测,处理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