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油田投资、产量、成本和效益优化配置方法及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优化理论,综合考虑油田开发状况及资源的均衡分配,建立了油田投资、产量、成本和效益优化配置模型.该优化配置模型把成本函数、投资函数与效益关系函数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还介绍了已开发油田和新开发油田的投资、产量、成本和效益的优化配置方法.根据动用地质储量不同类别储量,构造不同的产量规模,应用优化配置模型确定出S油田在不同油价下的优化配置产量和次优化配置产量规模.应用结果表明,模型适用于油田确定开发产量规模及产量构成,降低油田开发的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2.
随机油价下的油田开发规划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科学合理地制定油田开发规划方案,建立了随机油价下的油田开发规划优化模型。首先利用功能模拟原理(微分模拟方法及神经网络方法)建立油田采油厂产量与其对应影响因素的关联关系,然后在随机油价下,根据油田开发的实际情况,在对决策变量、目标函数、约束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每个采油厂或开发单元的具体情况并建立定产量、定成本、效益最好的产能分配优化模型,并采用改进内点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采用这一优化过程,成功地解决了油田开发规划中随机油价下的油田(采油厂)产量、工作量及成本的最优分配问题。将该模型应用干中国某油田中后期开发阶段产量规划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表3参12  相似文献   

3.
易成高 《石油规划设计》2005,16(3):25-27,47
我国在秘鲁1-AB油田和阿塞拜疆K&K油田的中、后期开发建设中进行了地面生产设施建设,介绍了这两个油田充分依托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生产设施和配套系统的情况。通过采取整体优化、新建产能及局部改造等措施,将这2个油田新建与已有设施有机结合,降低了油田中后期开发建设的投资,满足了油田生产需要,提高了油田的整体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4.
根据优化理论,结合马克维兹投资组合理论及风险效益前沿线等方法,综合考虑油田开发状况及资源的均衡分配,按照资金平衡原则,应用上市石油公司价值评估方法,建立了产量结构优化配置模型。产量优化配置总模型把成本函数、投资函数、效益及风险关系函数与价值评估原理有机结合在一起,建立了确定无措施老井、聚合物驱油、老井增产措施和水驱新井4类井的产量子模型。应用建立的子模型给出了S油田产量优化配置结果,为油田开发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根据优化理论 ,融合马克维兹投资组合理论及风险效益前沿线等方法 ,综合考虑油田开发状况及资源的均衡分配 ,按照资金平衡原则 ,应用上市石油公司价值评估方法 ,把成本函数、投资函数、效益与风险关系函数与价值评估原理有机结合在一起 ,建立了产量优化配置模型。应用建立的模型给出S油田产量优化配置结果 ,为油田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提供了决策支持。应用结果表明 ,模型适用于重组上市后的油田公司确定开发产量规模及产量构成 ,并可降低油田开发的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6.
产能建设项目两目标优化模型及改进的蚁群求解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油田开发产能建设项目优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油气开发产能建设项目组合的净现值为收益目标,以万吨产能投资为投资效率目标,建立了多约束条件下的产能建设项目的两目标优化模型.针对建立的模型,研究了基于多目标优化最优解集的改进蚁群优化算法,该算法能高效、准确的求解所建立的模型.实际应用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及改进求解方法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能从收益和投资效率两个角度为油气开发投资决策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滩海油田投资高、风险大,因此产能建设投资界限研究十分必要.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滩海油田开发产能建设投资界限进行研究,建立了滩海油田开发产能建设投资界限模型,并确定了在现有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下,设计一定的原油生产能力时的投资界限.以辽河滩海海上某油田为例,确定了该油田开发产能建设投资界限.结果表明,滩海油田产能建设投资界限与原油价格成正比例关系,与单位经营成本成反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8.
开采老油气储备基地日益增长的花费已使美国国内的石油工业在全球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了能维持生产,我们必须通过优化管理油藏来努力降低油气生产的经营成本。一个大型生产油田的经营成本结构是相当复杂的。所谓的“固定”和“可变”成本常常很难从历史的成本数据中区分出来。在减产的情况下,成本因素不断变化这一特性使复杂性进一步加强了。如果使固定成本保持不变,那么就要减少收入,降低每桶油的利润(以及油田残存的经济开采期限)。因此,需要开发更精确的经营成本模型以便较好地理解、监测和控制影响底线利润的参数。这种方法将有助于主动监视技术的使用并导致整个油田的最优化。本文分析了经营成本结构的主要因素,并且提出了用于减产油田连续监视和经济开采的简单成本因素模型。讨论了这种模型在加利福尼亚Mt.Poso油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结合措施增油量、措施增油成本等目标,建立了油田增产措施配置的模糊机会约束目标规划模型,给出了模型的混合智能算法,并将其应于油田的生产实际.应用实例表明,该模型理论基础严格,求解方法科学有效,并具有一定的智能性,为油田增产措施配置提供了新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庆油田第六采油厂从编制优化注水开发方案入手,把实施DSM规划方案贯穿于油气生产的全过程。在推广应用DSM技术中与油田开发、生产管理、产能建设、科技进步和老区技术改造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非常规油气已经初步实现了规模化动用,但相比于其丰富的资源量,其产量仍具有极大的提升潜力.文章系统梳理了中国石油非常规油气"十三五"勘探开发进展,展望"十四五"发展趋势,分析了非常规油气效益开发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关键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中国石油非常规油气高效开发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2.
“十三五”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海油)贯彻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立足国内、发展海外,推进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生产一体化,积极探索勘探新领域、新层系,保持良好的勘探成效和较低的作业成本,探明地质储量及产量快速增长,开创了海洋油气勘探新局面。中国海油通过勘探理论及关键技术攻关,创新及发展了复杂的地层—岩性油气藏、高温高压油气藏、深层潜山油气藏、深水油气藏的成藏机理,攻关海上中深层地震勘探、复杂地层高效钻井、海洋勘探装备等关键技术;在渤海湾盆地潜山、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珠江口盆地阳江凹陷及惠州凹陷、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等多个区域不同地质类型层段取得重大勘探突破,海外勘探权益可采储量稳步增长,初步形成了海外战略布局。“十四五”将加大风险勘探力度,持续攻关深层油气藏、深水油气藏、高温高压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勘探关键技术,不断拓展勘探领域和方向,海外勘探将继续坚持“经营勘探”,突出战略核心区,力争获得更多更好的优质储量。  相似文献   

13.
国家能源局、科学技术部发布的《“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是指导我国“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围绕《规划》中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部分内容,深入解读国家对油气供应安全的关注;提出油气勘探开发重点领域、技术差距和攻关方向等方面的认识;主要针对陆上常规油气、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9个技术方向,详细分析各项技术的生产需求;指出陆上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关注的重点是低渗透、高含水老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和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非常规油气重点技术攻关方向包括页岩油气、煤炭地下气化和天然气水合物等,油气上游行业在清洁低碳利用和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发展具有很大潜力;提出应做好上下结合、横向结合、基础研究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加快油气勘探开发科技创新,推动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区带为评价单元,统计分析了新疆油田2001—2010年("十五"至"十一五"期间)全盆地及4个勘探区带石油探明储量、地震、钻井工作量和勘探效益的数据,对其变化趋势和规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结合准噶尔盆地勘探现状,提出:新疆油田勘探投资效益整体呈下降趋势;勘探投资效益下降的主要因素是规模储量的降低;西北缘与腹部、准东储量增长呈相互消长关系;"十二五"之后储量增长趋势可能会出现新的格局;勘探投资的稳步增长是储量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江苏油田高勘探区复杂断块油藏的滚动勘探开发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江苏油田地表水系发达,地下断块油藏错综复杂,属于典型的断块小油气藏发育区。油藏类型复杂、规模小,非均质性强、工作难度大。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地面施工条件导致勘探与开发阶段无法明确区分,有利于实施滚动勘探开发这一方法。江苏油田在滚动勘探开发中,将勘探任务与开发部署紧密结合,按照滚动勘探、滚动评价、滚动开发的工作程序来统筹安排和部署油气勘探开发研究与生产工作。滚动勘探开发工作中的关键技术与主要方法包括三维构造精细解释与早期油藏评价、关键井实施与重新评价、多学科紧密结合与概念设计、方案论证与方案优化等内容。江苏油田通过实施滚动勘探开发,不仅发展和形成了许多关键技术,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储量、产能增长幅度高于“八·五”以前任何发展时期。确实体现了勘探开发一体化,增储上产一体化,勘探开发综合效益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渤海湾盆地与苏北盆地勘探潜力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渤海湾盆地和苏北盆地虽然在成盆、成烃条件方面有较大差异,但两个盆地有着相似的油气发现规律和发现过程。对比两个盆地的储量增长特征、资源探明程度和探明速度、油田规模分布以及所处勘探阶段后认为渤海湾盆地油田规模分布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大、中型油田占油田总数的64%,储量增长已越过正弦曲线的峰值期,总体仍处在发现高峰晚期阶段,预计在2000年之后将出现新的储量增长高峰,预测勘探潜力主要在陆上的深层和诸多新类型油气藏以及广阔的海上勘探领域。苏北盆地油田规模不完全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但正向其逼近,以小型和特小型油田为主,新增探明储量呈高基值低起伏式增长,目前正处在储量发现高峰早期阶段,约在“十五”期末可能达到储量增长峰值期,预测长远的勘探潜力主要在斜坡、深层、东部天然气和广阔的海域。只要研究、技术、资金等投入到位,预测渤海湾盆地和苏北盆地“十五”期间的油气勘探开发发展速度基本与“九五”期间相当。图6参4(王孝陵摘)  相似文献   

17.
随着非常规天然气甜点评价、水平井分段压裂及多层立体开发等技术的发展,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对象逐渐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海-陆过渡相复合型煤系非常规气共探合采有望成为中国页岩油气后的“新非常规革命”。石炭系-二叠系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烃源岩层系,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潜力巨大,但尚处在勘探开发初级阶段。基于“十三五”勘探进展和攻关认识,总结出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具有“两源、三高、三气”的非常规天然气地质特征。石炭系-二叠系发育多种岩性/岩性组合类型,其中富煤岩性组合和富有机质页岩岩性组合(“两源”)是勘探潜力比较大的主体类型,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储集空间以有机孔和微裂缝为主,具有高有机碳含量、高热演化程度和高含气量的“三高”特点;气体赋存状态深、浅层分异明显,浅层煤层以吸附气为主,深层煤层存在游离气,形成了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三气”共存的多种组合类型。聚焦煤系储层致密、甜点识别难度大、应力大等挑战,初步形成了“长水平段、大排量、大液量、大砂量”钻完井工艺,有效支撑了深层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勘探突破。“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强煤系烃源岩及岩性组合综合研究,建立地质-工程甜点综合评价理论与技术,形成立体勘探开发与工程配套技术,助力鄂尔多斯盆地非常规天然气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地质认识创新为油气勘探发现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十四五"以来,中国近海先后在渤海海域垦利地区和辽西凸起斜坡带、文昌凹陷中央断裂带、宝岛凹陷深水区及开平凹陷斜坡带等多个领域获得油气勘探重大发现,助力中国海油"油气增储上产攻坚工程"行动方案实施,进一步坚定了中国近海坚持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勘探指导思想.加大岩性油气...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石化页岩气“十三五”发展成果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三五”期间,中国石化以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按照“加快开发志留系、攻关突破新类型、积极准备新区新层系”发展思路,加强勘探开发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高效开发了北美以外最大的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探明了中国首个深层页岩气田——威荣页岩气田,实现了中国首个常压页岩气田规模商业发现,落实了深层、常压5个千亿方资源规模新阵地,侏罗系陆相页岩油气、二叠系海相页岩气以及中扬子新区新层系勘探取得新发现。页岩气地质理论认识不断深化,深层页岩气富集机理、常压页岩气富集规律研究取得新认识,创新形成了海相页岩气提高采收率技术、3 800 m深层页岩气开发技术和常压页岩气低成本技术体系,助推页岩气储、产量快速增长,实现页岩气跨越式发展,持续引领中国页岩气发展。未来页岩气攻关方向将以四川盆地及周缘深层、常压、新区新层系为重点领域,加强不同类型页岩气富集机理、开发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在“十四五”期间形成涪陵万亿方规模大气田,深层、常压、新区新层系战略领域取得新突破,实现多类型页岩气商业发现和储、产量规模增长。  相似文献   

20.
物探技术作为油气勘探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为中国油气储量和产量增长提供了技术保障。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物探技术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系列。“十三五”以来,在高密度地震勘探、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成像与描述、致密碎屑岩“甜点”识别、非常规一体化和软硬件研发等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有力支撑了中国石化重点领域油气勘探开发。围绕当前中国石化主要勘探开发领域,详细分析东部断陷盆地碎屑岩、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中西部致密碎屑岩、非常规、火成岩、山前带、海域七大领域面临的地质问题,明确了具有针对性的物探技术需求,结合国内外物探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未来中国石化在支撑当前技术攻关、引领未来技术研发、“卡脖子”软件装备开发3个方面的发展方向,以推动中国石化物探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促进中国物探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