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广角反射地震勘探而发展起来的各种高阶拟合公式均不能最佳地拟合地震波旅行时,从而影响最终叠加结果。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截断误差的存在。为此,作提出了具有截断误差校正因子的四阶拟合NMO校正公式。由于截断误差是t0、v(t0)、CDP、offset的函数,且在实现中估算困难,采用分别估算的办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广角反射地震资料动校正中产生的波形拉伸区段大多为广角反射信号获取区,目此,动校波形拉伸也是广角反射地震资料动校正中必须解决的问题。采用先求拉伸区,确定拉伸波形后整体搬家的办法可实现之。理论分析与合成记录测试及实际资料处理证明了作所提出的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转换波地震勘探中的最大炮检距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反射系数和动校正拉伸2个方面对转换波勘探最大炮检距设计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转换波最大炮检距可能大于或小于纵波最大炮检距,这主要取决于纵波和转换波反射系数特征。根据有无临界角以及反射系数中有无极性反转,将纵波和转换波反射模式分成8种,并给出了相应的最大炮检距确定原则与方法。当采用双曲时距方程进行动校正时,转换波的动校正拉伸要小于纵波的动校正拉伸;在相同动校正拉伸下,转换波的最大炮检距大于纵波的最大炮检距。采用高精度的转换波时距方程进行动校正,能够减小动校正拉伸。  相似文献   

3.
双曲时距方程对地震资料处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常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是建立在双曲时距理论基础之上的。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双曲方程的速度分析和动校正方法对叠加速度和t0时间的影响,并提出了改进的办法。首先从理论上证明水平层状介质中基于双曲方法的动校正速度随着炮检距的增大而增大;然后以水平层状介质为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双曲速度分析会导致所计算的叠加速度偏大,动校正后的t0时间也偏大;反射波的炮检距越大,计算的叠加速度和t0时间偏差越大。采用非双曲时距方程可以减小计算误差。  相似文献   

4.
分偏移距动校正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雨红  李强 《石油物探》2007,46(2):107-111,125
在地震资料处理中,速度分析和动校正对资料品质的影响很大。由于动校正速度是随偏移距变化而变化的,而常规速度分析并没有考虑这一因素,动校正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从而影响资料的叠加和成像效果。分偏移距动校方法是在不同偏移距上采用不同的速度进行动校正。但由于是在不同偏移距组上分别独立进行速度分析和动校正,因此不能将不同偏移距组的同一反射同相轴校正到同一to层位上。这样就需要进行繁琐的后续处理,而且还会降低同相轴的连续性和平滑性。为此,对该方法进行了一些改进,即固定to在不同的分偏移距段进行速度扫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问题采用平滑处理解决。理论模型分析表明,采取上述改进措施后,动校正效果得到了一定提高,改善了同相轴的连续性和平滑性。  相似文献   

5.
动校拉伸现象会影响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AVO分析,而常规的动校拉伸校正方法会破坏原始地震资料的振幅变化信息,破坏AVO效应。本文利用匹配滤波算法,可以有效消除动校正拉伸现象,使同相轴更连续,消除常规NMO引起的频率降低现象,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而且可以有效保留原始地震资料的振幅随炮检距的变化信息。该算法不需要已知地震子波,适合任何炮检距的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6.
渐变观测系统的设计原则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区的复杂构造特点,提出了一种渐变观测系统的设计思路——根据工区地质构造变化趋势和日的层埋深变化情况逐点、逐段设计采集参数(最大炮检距、道距、组合基距、覆盖次数等),其中最大炮检距的选择考虑了动校正拉伸、速度分析精度、有效波和干扰波分离、反射系数稳定、有效压制多次波等因素,所设计的渐变观测系统能满足不同层次物理点位的动校正拉伸、速度分析精度和反射系数的要求。南北向和东西向地震测线采用不同的排列方式。在该区采用渐变观测系统所采集的单炮地震记录品质稳定,信噪比高,浅层多次波、折射波等干扰波减弱,较好地解决了资料处理中的速度分析、动校正拉伸、静校正、叠加及偏移成像问题,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7.
我们已经开发了一种剩余炮点剖面偏移技术,该项技术包括倾角校正后的剩余正常动校正(NMO)和深度再拉伸(restretching).倾角校正后的剩余正常动校(NMO)公式和深度再拉伸公式由一般的 Al-Yahya 剩余 NMO 公式导出.应用倾角校正剩余 NMO 公式,比剩余 NMO公式中没有倾角校正项更能精确地估算速度误差。剩余炮点剖面偏移以类似于由级联剩余速度分析、剩余 NMO、叠加和深度拉伸的常规处理方式,可应用于叠前偏移资料中.使用剩余偏移,我们或者能够避免原始叠前资料的再偏移,或者能生成满意的图象而减少所需的迭代次数。在工作站上就足以有效地完成剩余偏移.本文用合成数据和野外资料的例子说明了本法可对某些地质情况(尖灭和盐层顶板与底板)的成象进行重大改进.  相似文献   

8.
剩余动校正量的拾取与消除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了克服剩余动校正量对降低地率的影响,本文在叠加记录上利用禹前向后预测建立模型道,按最大相似系数准则示诹剩余动校正量,然后采用Buterworth滤波器进行滤波插值一完成高精度动态拉伸校正,从而消除剩余校正的影响,保持了地震记录的原有分辩率,并使叠另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得到衰减。理论模型试算与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的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动校正是地震数据处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采用常规动校正方法会产生拉伸畸变现象,在浅层和大炮检距处尤为明显,给地震资料的后续处理造成了不利影响。为此,分析了常规动校正方法产生拉伸畸变的原因,给出了动校正量可能的修正范围,提出了无拉伸畸变的动校正方法:1将近炮检距地震道进行常规动校正并叠加,得到标准道;2对地震道中每个时间样点的动校正量在给定的范围内进行修正扫描,并将常规动校正量加上修正量作为更新动校正量;3以待校正的时间样点为中心开时窗,使用更新动校正量进行动校正,并计算校正后时窗内数据与对应标准道数据的互相关系数;4将最大互相关系数对应的更新动校正量作为该样点的最终动校正量,以此实现无拉伸畸变动校正。模型数据测试和实际资料试处理结果显示了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消除基于传统地震动校正过程中出现的动校正拉伸效应,本文重新审视了动校正的物理意义,即通过非零炮检距地震记录求取零炮检距处的自激自收旅行时,以此为出发点从数学上给出了基于褶积模型的动校正(即所谓的真动校正) 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空间—时间(滤波)叠加法实现向真动校正叠加的逼近。理论合成记录的试算和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均显示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常规游梁式抽油机的驱动系统效率提升空间有限,能耗整体偏高等问题,提出了盘式电机驱动自平衡游梁式抽油机的结构方案。采用盘式永磁电机直接驱动减速器,不需要皮带传动,从而提高地面系统效率; 利用永磁电机的变频调速特性,并结合游梁尾部设计的自动调平衡装置,形成了一套自平衡式抽油机控制方案。根据直驱抽油机对电机尺寸和效率的要求,对盘式电机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电机效率可达93.8%。提出 “粗精结合”的自平衡调节方案,以曲柄平衡调节为主、游梁自动平衡调节为辅,建立了根据功率平衡度自动调节平衡的控制策略,实现了抽油机无极调速。电机测试和抽油机现场试验表明:运行过程中盘式永磁电机性能稳定,带动抽油机整体运行平稳可靠,日耗电量下降19.5%,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抽油机平衡度与抽油机系统效率的影响关系,同时分析了抽油机平衡调整的本质和终极目标,提出了一种新的抽油机平衡调整方法——通过对电机功率曲线进行付立叶分析而确定平衡块重心位置的方法。在现场对47口抽油机电机功率曲线进行付立叶分析后实施了调整措施;系统效率提高了3.05%,达到了油田增产降耗、延长系统使用寿命、降低操作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南泥湾八连沟地区长4+5、长6储层的油藏压力、温度、流体性质及储层渗流特征等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及绘制出本区长4+5、长6各个小层的油层厚度图及含油饱和度分布图来判别研究区的油藏特征及其石油富集规律。结论表明:油藏为典型的弹性-溶解气驱动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14.
李磊 《物探装备》2002,12(4):269-270,281
车载电台是野外生产重要的通讯装备,每个小队都配有10部左右。由于柴油发动机启动开关故障,从而使每个施工项目完成后,都有车载电台损坏,甚至报废的情况发生。本文对引发故障的原因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5.
酸化技术是水井增注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酸液性能又是酸化技术中的关键。本文针对长庆油田陇东油区储层特征,室内对ZHJ复合酸各项性能指标进行评价,室内试验表明:这种酸液体系具有缓速能力强,穿透距离远,适用范围广的特点;现场实施结果证明该项解堵技术有效解决了通常采用的常规酸化、土酸(12%HCl+3%HF+水+添加剂)酸化虽然能够解除近井地带的堵塞,但处理半径较小,且对有机质堵塞无效果、缓速作用有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三分量垂直地震剖面可以在同一口井记录P波和S波全波场的速度信息,提取纵横波速度比To=Vo/Vp、泊松比σ等岩性解释参数。齐全的SH横波和SV横波信息为研究地层各向异性、横波双折射提供了条件。实际资料分析表明,横波双折射是预测裂隙方向和发育程度一种有效的物探方法。  相似文献   

17.
薛超  薛玲 《石油实验地质》2005,27(6):640-648
基于系统论的思维方式,认为石油天然气的烃源是从银河系旋转孕育烃类吸积开始,逐步导致软流圈演化,形成行星地球上唯一规模最大、潜能最丰富的准烃源层;地球自转导向石油天然气的运移聚集成藏;断裂是通道也是演化过程的储集空间,阐述了断裂(带)控制地球油气分布的认识,提出“两转一断”与地球烃新的地质理论。应用现代地球物理、现代地球化学的新成果,阐述地球物质圈层分化和岩石圈板块构造与地球烃运聚成藏的机理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18.
广西百色盆地油气系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西百色盆地是在海相中三叠统基底上发育起来的第三纪陆相断陷盆地。对盆地油气系统要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用“四图一表”表示。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内存在那读组和百岗组2套烃源岩,有较好的储集层和3套盖层以及较厚的上覆岩层,生储盖组合良好,但盆地成型后的构造作用使其保存条件遭到了极大破坏,因此勘探实践揭示的油气情况并不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19.
游梁式抽油机扭矩曲线平衡测试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东  齐光峰  范路  李炜 《石油仪器》2012,26(1):8-10
针对常规游梁式抽油机扭矩曲线平衡法中扭矩因数不准确的缺点,提出了一种仅依赖于实测悬点位移时间序列的扭矩曲线平衡测试新方法。推导了基于四连杆尺寸比值的悬点位移公式和扭矩因数表达式,给出了游梁式抽油机抽油泵装置能正常工作的四连杆尺寸比值范围,得到了基于实测悬点位移时间序列的扭矩因数计算方法。验证计算表明,这种扭矩因数计算方法有较高的精度。根据扭矩因数和悬点载荷计算得到扭矩曲线,从而可以判断抽油机的平衡状况。结合实例,给出了这种方法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0.
四川盆地川东北地区随着普光1井、2井在二叠系长兴组和三叠系飞仙关组储层中喷出高产工业天然气流,发现了四川盆地有史以来储量最大的天然气田——普光气田。研究表明,普光气田主要以二叠系长兴组台地边缘形成的礁滩和白云岩组合以及三叠系飞仙关组浅海开阔台地相沉积的粒屑滩、鲕粒滩为储层,后期埋藏溶蚀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天然气主要来自中下寒武统、下二叠统、上二叠统烃源岩。印支、燕山及喜马拉雅运动都对普光古圈闭及油气藏的形成有重大影响。普光气藏属于构造—岩性复合孔隙型气藏,其成藏模式与成藏过程经历了原生油藏阶段、气藏阶段和改造定型阶段。普光气田的成藏模式与成藏过程对广大川东北地区勘探类似天然气藏具有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