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断陷盆地岩性地层油藏分布特征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易士威 《石油学报》2005,26(1):38-41
近几年对二连盆地、冀中坳陷岩性及地层油藏的勘探研究结果表明,与构造油藏相比,由于圈闭形成机制的不同和成藏控制因素的差异,岩性、地层油藏主要沿"湖泛面、不整合面、断面"分布;既可分布于低势区,也可分布于高势区;既可发育于低位域,也可发育于高位域.岩性油藏的分布主要受控于沉积体系,地层油藏的分布主要受控于削截带和超覆带,其富集程度主要受沉积储集相带的控制.因此,在对岩性及地层油藏的勘探中,一定要以沉积体系、地层超覆、地层剥蚀为主控因素重新划分勘探单元;注重对"湖泛面、不整合面、断面"控藏和沉积相、储集相的研究;要拓展勘探领域,即由环洼向洼槽,由正向构造区向负向构造区,由构造带的高部位向构造带的翼部,由构造带向岩相带、超覆带、剥蚀带延伸.  相似文献   

2.
二连盆地地层岩性油藏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多个面积只有1000-2000km^2的中小型断陷凹陷内发现了3000-5000万吨级的地层岩性油藏石油储量。勘探实践与地质研究表明,二连盆地具有“多元控砂-四元成藏-主元富集”地层岩性油藏形成、分布和富集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陆相盆地断陷勘探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义的断陷洼槽区概念,主要包括断陷陡带(翼部)、主洼槽区、斜坡带中低部位。断陷洼槽区勘探程度低,是今后油气勘探的主要接替战场;断陷洼槽区岩性地层圈闭发育,具有明显的油气成藏优势,是发现规模储量的重要勘探领域。结合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和二连盆地的油气勘探实践,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和体系域划分的基础上,强化构造背景、沉积体系与储集砂体分布的综合分析,建立了断陷洼槽区8种典型的岩性地层油藏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4.
二连盆地阿南凹陷已有30多年的勘探历史,构造勘探程度高,岩性油藏勘探程度低。通过对阿南洼槽构造特征、油源条件、层序地层、沉积储层特征、生储盖组合配置关系、成藏模式等综合地质研究,目的是寻求阿南洼槽岩性油藏勘探的突破。研究结果表明:阿南洼槽构造演化形成多种类型地质结构;优质烃源岩发育于腾一下亚段和阿四段;阿三段、阿四段及腾一中、下亚段层序地层的分布具有不同的规律;发育阿三段、阿四段常规储层和腾一下亚段非常规储层;不同构造单元形成不同类型岩性地层油藏成藏模式。分析认为,阿四段和腾一下亚段是阿南洼槽岩性油藏和致密油潜力勘探层系;阿南背斜、吉和鼻状构造、哈南基底升降背斜等大型构造翼部是岩性油藏勘探有利区;洼槽区腾一下亚段是致密油藏勘探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5.
二连盆地为中新生代小型断陷湖盆群,是一个重要的油气生产区,油气勘探早期以构造油藏为主要对象,但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加深,构造油藏发现的难度越来越大,原油产量迅速下降。为了寻找新的油气勘探与储量接替新领域,重新认识了二连盆地的油气成藏条件,认为区内具有湖盆范围小、多物源、快速沉积及相带变化快的地质特点,具备形成地层岩性油藏的有利条件。因此,提出了将勘探重点由构造油藏转变为地层岩性油藏的新思路,并结合勘探实践,探索形成了"资源评价定潜力—构造研究找背景—沉积研究寻砂体—综合研究建模式—滚动评价定规模"的地层岩性油藏的研究与勘探新方法。以新的方法为指导,在勘探多年仍未取得突破的巴音都兰凹陷等含油凹陷实现了油气勘探的新突破;同时,在新发现的阿尔凹陷,借鉴以往富油凹陷勘探的成功经验,注重地层岩性油藏的勘探,高效、快速地发现了亿吨级的阿尔油田。二连盆地地层岩性油藏的成功勘探,不仅开辟了该盆地油气勘探的新领域,而且对类似盆地的油气勘探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与二连盆地石油地质特征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与二连盆地的中生代地层、区域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烃源岩、储层、油气成藏特征、油气分布规律及深部地壳构造等的研究,表明两盆地的区域地质及石油地质特征具有相似性。但二连盆地下白垩统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比银根—额济纳旗盆地要好得多。提出了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的下一步勘探方向:在东部,以岩性、地层、古潜山(火山岩或花岗岩)油藏为主;在西部,以侏罗系、下白垩统及古潜山(前中生界花岗岩)油藏为主。  相似文献   

7.
在二连盆地不同凹陷地层岩性油藏成藏条件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地层岩性圈闭能否成藏,主要受4个因素的控制。在圈闭与油源具备的前提下,良好的油气运移通道是地层岩性油藏形成的基础;流体动力学特征决定了地层岩性油藏的分布区域;储层临界物性是油气充注的决定性因素;砂体的封闭性能则是地层岩性圈闭成藏的关键。上述4个因素良好配置,有利于地层岩性油藏的成藏。  相似文献   

8.
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岩性油藏勘探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近几年来二连盆地岩性油藏勘探在不同类型凹陷中连续获得重大突破,吉尔嘎朗图凹陷是老油区下洼开展岩性油藏勘探成功的典范。文中简要介绍了该凹陷岩性油藏勘探、研究思路和突破历程。在层序地层学、坡折带发育特征研究基础上,总结了形成岩性油藏的圈闭类型和油气富集特征。采用JASON、ISIS等储层反演软件精细预测、落实各种类型的圈闭,通过勘探实践发现了一个优质储量区块,进一步明确了该凹陷今后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9.
中国岩性地层油气藏资源潜力与勘探技术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27  
中国陆上油气勘探已进入岩性地层油气藏与构造油气藏勘探并重的新阶段,大部分盆地的岩性地层油气藏已成为近年储量增长的主体。新近完成的资源评价结果表明,中国陆上岩性地层油藏占剩余资源的42%,在4个主要勘探领域中所占比例最高,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我国陆上最现实、最有潜力、最有普遍性的油气勘探领域。近几年,中油股份公司每年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3 ×108t~4.6×108t,其中岩性地层油藏占50%以上,在松辽、鄂尔多斯、渤海湾、准噶尔、塔里木、四川、二连等盆地,新发现了安塞、靖安、大情子井、留西、石南21井区、哈得逊等一批地质储量5×107t~3×108t的岩性地层大油田。我国陆上四种类型盆地的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各异,陆相盆地主要受不整合面、最大湖侵面和断裂面三个面控制,古生界海相盆地主要受古隆起、不整合和海平面升降控制。通过勘探实践和研究积累,中石油股份公司形成了以三维地震和层序地层学为关键技术的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配套技术系列。  相似文献   

10.
通过二连断陷盆地4个地层-岩性油藏成功勘探的典型实例,针对不同凹陷,深化地层岩性圈闭(油藏)“多元控砂—四元成藏—主元富集”成藏体系研究,不断构建新的地层岩性油藏成藏模式,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先后在巴音都兰凹陷、乌里雅斯太凹陷、吉尔嘎朗图凹陷、赛汉塔拉凹陷等发现了4个3000万~5000万t级的地层岩性油藏石油储量区块,开辟了油气勘探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技术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面临圈闭识别难度大、油藏形成条件预测难度大等技术难题。二连盆地和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的岩性、地层油藏勘探中,为解决上述难题,探索、实验和应用了大量先进适用的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层序地层学、高分辨率地震处理、高精度层位标定、三维可视化解释、地震多属性分析、储层反演、油气层综合评价等。应用实践表明,这些技术方法在油气藏圈闭预探、圈闭评价和油藏描述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同时,还探索、总结了较适用于不同阶段的隐蔽油藏勘探技术方法系列、研究线路和运用思路。  相似文献   

12.
针对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特点,几年来华北油田在勘探项目的组织与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新的做法。一是针对岩性、地层油气藏研究工作的需要,组成多学科联合攻关进行隐蔽圈闭研究,着重解决制约圈闭研究多方面的关键问题,提高了研究工作质量。二是坚持科学的勘探程序,加快了岩性、地层油气藏的突破。三是充分运用新理论、新思路指导前期研究和固闭井位的落实,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了井位管理的"三、三"制原则,提高井位决策水平,保障了井位质量。四是强化了以地震勘探为主导技术,深化开展储层预测、油藏描述并实施"滚动式"勘探,深化精细勘探实施管理,自2000年到2003年连续四年在冀中、二连两个探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取得突破,勘探效益稳步提高,为华北油田的"持续、有效、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思路与勘探方法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二连盆地、冀中坳陷近几年隐蔽油气藏的勘探研究与实践表明,高勘探成熟区富油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是寻找规模整装富集储量的重要勘探领域。开展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要树立富油凹陷不同类型油气藏在“不同构造单元、不同区带、不同层系、不同沉积体系、不同沉积相带、不同储层类型三维空间复式连片分布”的新勘探理念。在勘探思路上实现“由正向构造带向负向构造区;由构造带高部位向构造带翼部;由构造带向岩相带、坡折带、超覆带、侵蚀带;由环洼到洼槽;由单一油气藏类型向多种油气藏类型”的五个转变。其勘探技术方法包括岩性地层油气藏有利区带优选评价技术方法;岩性地层圈闭落实评价技术方法;岩性地层油藏预探评价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南部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松辽盆地南部岩性地层油气藏成功勘探为例,系统阐述了层序地层理论对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所起的指导作用,区域层序地层研究指明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方向,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提供勘探井位。同时,针对三角洲前缘带岩性地层油气藏具砂泥岩薄互层、断裂系统复杂、低孔低渗储层导致油层电阻率低和产能低等特点,系统陈述了先进实用的勘探技术在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对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步骤和各步骤所对应的研究成果、图件和技术保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北部岩性油藏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松辽盆地中浅层大型坳陷湖盆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的沉积地质背景决定了其具有形成大面积岩性油藏的地质条件。纵向上,由于各时期基准面升降造成可容空间在不同时期差别较大,因此发育的砂体类型也有一定的差别;同时由于储层埋藏深度以及与烃源岩的相对位置不同,各含油组合岩性油藏成藏条件与分布规律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平面上,岩性油藏的类型受构造部位和砂岩的发育程度控制。凹陷中三角洲外前缘相带主要形成岩性油藏,凹陷周边是各种隐蔽油气藏发育的主要地区。针对三角洲前缘相带砂泥岩薄互层岩性油藏的实际情况,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指导,对松辽盆地北部姚家组一段葡萄花油层展开了精细地质研究,认识到油气藏具有成带分布的特点,并划分出构造油气藏分布带、构造—岩性油气藏分布带和岩性油气藏分布带,为隐蔽油气藏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工程配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针对华北油田逐年勘探领域和勘探对象由中浅埋深的构造圈闭向埋藏较深的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转移的现状;为满足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需要,在完善应用成熟勘探工程配套技术的基础上在勘探实践中初步形成了针对复杂地区中深层构造-岩性油藏勘探的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处理技术、深井小井眼钻井配套技术、低渗储层压裂配套技术等4项主导配套技术,为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取得突破性进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7.
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赛中洼槽岩性油藏勘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赛汉塔拉凹陷是典型的单断断槽式凹陷,在构造油藏勘探步入低谷的情况下,提出转变勘探思路"下洼寻找岩性油藏"的大胆设想,通过重新处理资料、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进行层序划分和体系域研究、精细地震资料解释和精细储层地震反演等技术攻关,选准有利目标取得成功;其洼槽带的油气成藏条件仍然受控于构造背景、油气资源和沉积砂体分布;其岩性油藏主要分布于洼槽带具有构造背景的部位;油藏类型以岩性上倾尖灭油藏和透镜体岩性油藏为主。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塔里木、四川及鄂尔多斯三大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解剖研究,将我国碳酸盐岩圈闭和油气藏划分为构造型、岩性型、地层型及复合型等4大类21种类型。其中,岩性圈闭可划分为生物礁圈闭、颗粒滩圈闭及成岩圈闭;地层圈闭可分为块断古潜山圈闭、准平原化侵蚀古地貌圈闭、残丘古潜山缝洞体圈闭、似层状缝洞体圈闭、地层楔状体圈闭及地层上超尖灭圈闭。我国陆上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田主要由中低丰度地层型和岩性型油气藏群构成。台缘带发育的生物礁油气藏与颗粒滩油气藏沿台缘带呈"串珠状"分布;准平原化侵蚀古地貌油气藏群呈"团块状"分布;缝洞油气藏群受缝洞储层发育层位控制,呈"似层状"大面积分布。大型古隆起及斜坡带、台缘带是岩性、地层油气藏集群式分布的有利区,油气勘探潜力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