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研究胜利油田三次采油后期(包括注聚、注胶)提高采收率的接替技术,拓宽三次采油研究领域,开展了高效驱油体系的研制工作。针对胜利油田的油水特点,筛选出多种表面活性剂试样及其复配体系进行油水界面张力测定,成功研制出具有良好驱油性能的复合驱配方。室内物理模拟试验结果显示,这种驱油体系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9%。  相似文献   

2.
胜利油区化学驱油技术面临的矛盾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化学驱技术水平现状分析、化学驱资源评价和实施效果跟踪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制约胜利油区化学驱发展的主要矛盾。在长期室内试验研究和矿场实践中总结出“P N”聚合物驱加合增效理论,针对制约化学驱发展的主要矛盾,开展了耐温抗盐聚合物、有机复合交联体系、强化泡沫驱、二元驱等研究工作,为胜利油区化学驱油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拓宽了化学驱油技术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3.
1992年10月在孤岛油田中一区Ng3开展聚合物驱矿场先导试验,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开展了孤岛聚合物驱扩大试验及工业化推广,显示了良好的降水增油势头。在国内首例孤东小井距复合驱先导试验成功基础上,孤岛西区馆4开展了常规井网复合驱油扩大试验并初见成效,孤岛油区三次采油已经形成三次采油潜力评价技术、化学剂评价及配方设计技术等一系列三次采油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4.
大港油田近年来开展了污水聚合物驱油体系的研究攻关,并在配注聚合物所用污水处理工艺和污水聚合物配注工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解决了现场新鲜污水中一些活性物质对聚合物产生降解的问题并进行了现场试验.矿场污水聚合物驱先导性试验以及扩大性试验均取得了成功.因此,污水聚合物驱油技术已成为大港油田继清水聚合物驱后又一项较为成熟的可进行工业化推广应用的三次采油技术.  相似文献   

5.
海上油田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海上油田中有3个油田实施了聚合物驱开采技术,且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控水效果,但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研究海上油田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的合理接替技术,在调研总结中外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基础上,从工业化应用规模、矿场试验效果和驱油机理等方面进行分析,针对海上油田的特点和条件,筛选出适合海上油田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的接替技术。结合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对残留聚合物的分布特点和聚合物驱后接替技术进行了分析,对比了聚合物驱后二元复合驱与絮凝剂驱提高采收率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海上油田聚合物驱后可采用二元复合驱和聚合物再利用等提高采收率技术进一步开发;聚合物驱结束时,残留聚合物主要分布在主流线上;聚合物驱结束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时机越早越好;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增油降水效果及注入性均优于絮凝剂驱。  相似文献   

6.
聚合物强化泡沫复合驱油体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胜利油由孤岛中二中油藏为研究对象,通过物理模拟试验,证明了聚合物强化泡沫驱比单一泡沫驱或聚合物驱具有明显的提高采收率优势;应用数值模拟,优化了聚合物强化泡沫驱的注入方式;现场单井试验结果表明,强化泡沫体系在三次采油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67,自引:14,他引:53  
简要阐述了三次采油的基本概念、类型及驱油机理。分析了大庆油田进行三次采油的3个有利条件,即油层非均质变异系数在0.6-0.8之间、地层水矿化适中以及油层温度适合进行化学驱。综述了大庆油田在聚合物驱和三元复合驱研究方面迄今为止所取得的重要成果。指出了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今后的主要研究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对大庆油田进一步开展三次采油技术研究工作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根据大庆油田三次采油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今后工作的重点研究方向。在聚合物驱油方面,要运用数值模拟技术整体考虑布井、调剖、注聚和后续水驱4个过程,加强注聚过程中的跟踪与调整,进一步加大抗盐聚合物、CDG和预交联体膨颗粒调驱力度,提出了二类油层聚驱方面的有关地质、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等方面研究方向。在化学复合驱方面,强调岩心、数模和矿场试验紧密结合,从油藏工程角度开展二次机理研究。最后,强调了探索泡沫复合驱、微生物采油和聚驱后热采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科技动态     
《石油化工应用》2012,(6):111-112
<正>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攻关纪实5月9日,高浓度聚合物驱油技术由室内实验转为井场注聚,已在大庆喇嘛甸油田4个区块推广。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区块已增加到50多个。大庆油田聚合物驱项目部创新实施了对标分类评价,针对不同区块采取不同措施,采收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2005年5月21日,胜利油区化学驱三次采油累积增产原油达到1000×104t,标志着化学驱三次采油技术已日臻成熟,成为胜利油区持续稳产的重要技术支撑。化学驱三次采油是一项能够大幅度降水增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油田开发新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科研人员针对胜利油区地层温度高、地层水矿化度高、原油粘度高、综合含水高、大孔道较为发育的特殊条件,开始了举步维艰的三次采油技术的探索研究历程。经过长期的室内试验研究,于1992年率先开展了小井距三元复合驱油先导试验,正式拉开了胜利油区化学驱矿场实施的序幕。继三元复合驱先导试验之后,在孤岛油田中一区Ng3层开展了聚合物驱矿  相似文献   

11.
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四次采油问题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2  
建议及早考虑和研究在三次采油之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四次采油问题.以聚合物驱三次采油后注表面活性剂体系和液晶体系驱油为例,在微观和宏观模型以及天然和人造岩心上进行实验,初步探索研究了三次采油后进行四次采油提高采收率的可能性.探索研究表明,只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即使只用当前的强化采油方法,四次采油的前景也是不错的.  相似文献   

12.
化学驱开发现状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学驱是一种深度改变储层油、水、岩石矿物相互作用机制和高强度驱替的提高采收率技术,是中、高渗油藏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对油田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回顾化学驱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化学驱主要机理(乳化、润湿性改变等)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化学驱配方、注入方案、注采工艺技术、地面工程标准化等成果。通过分析化学驱适用条件、经济可行性及对环境影响等因素,提出了化学驱未来向无碱、高效、绿色体系发展的新趋势。化学驱应对低油价的主要策略应以"二三结合"、高效化学剂工业化生产体系、地面工程标准化及实用化等为主要手段,才能确保化学驱技术在低油价时成为更加高效、低成本、绿色环保的新型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三次采油的角度探讨了提高采收率的问题。文中指出,化学法在胜利油田应用的可行性最大,其中尤以聚合物驱对胜利油田的条件最为适宜,进而重点介绍了胜利油田根据多数油藏具有油稠、出砂、渗透率高、非均质严重等特点而研制的交联聚合物、粘土胶和黄原胶等驱油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常规聚合物驱油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联聚合物驱,在高含水期可以改善水驱效果,提高采收率。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立足国产聚合物、交联剂和配制注入流程的注交聚合物新工艺。  相似文献   

14.
热-化学技术提高稠油采收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稠油开采过程中,热力采油法一直是提高稠油采收率的主要方式。针对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低及部分油层(如部分薄层、深层、热敏层等)不适宜于热采的特点,在稀油化学驱技术的基础上发展了稠油化学驱技术。近年来研究发现,将稠油热采和稠油化学驱技术相结合使用,可大大提高稠油采收率。在调研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稠油化学驱以及稠油热(蒸汽)-化学复合采油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其提高稠油采收率的作用机理和存在的问题,认为热-化学水平井复合采油技术是今后稠油开采的一项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前,微凝胶驱逐渐成为继聚合物驱后的又一个较好的三次采油新技术,并逐步在各个油田推广应用。作为方案设计核心的数值模拟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软件也在不断完善更新。由于微凝胶驱涉及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在进行数值模拟时,如何求取物理化学参数变得很重要。通过详细研究,分析了各个主要物化参数的意义,提供了求解思路,对从事微凝胶驱数值模拟人员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复合驱是一种继聚合物驱之后的三次采油新方法,它可以充分发挥各化学剂的增效协同作用,大幅度提高驱油效率。从复合驱油对表面活性剂的要求出发,分析了传统表面活性剂面临的挑战,对具有发展前景的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性能及国内外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评述。指出新型复合驱油技术的关键是研制抗盐性能强的双子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17.
及早考虑和研究三次采油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对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不同润湿性的人造岩心上,运用物理模拟的方法,对聚合物驱三次采油后进行化学驱及泡沫复合驱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聚合物驱三次采油后采用适当的方法,仍然可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并对不同实验方案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Management of water alternating gas (WAG) injection projects requires making decisions regarding the WAG ratio, half-cycle-slug size, and ultimate solvent slug size. The impact of these decisions affects the capital cost and ultimate incremental oil recovery. Core flooding runs were conducted on 2 and 4 ft core samples. Injection scheme (continuous gas injection [CGI] vs. WAG), WAG ratio, and slug size were investigated. In addition, miscible WAG flooding as a secondary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 and its efficiency was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tertiary miscible gas flooding. Miscible gas flooding at different miscible WAG parameters (WAG ratio and slug size) indicate that 1:2 WAG ratio at 0.2 PV slug size is the best combination yielding the highest recovery and tertiary recovery factors. Miscible WAG flooding as a secondary process indicated a higher ultimate recovery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tertiary WAG flooding. However, a larger amount of gas injection is consumed particularly in the early stages of the injection process. Miscible CGI mode conducted using n-Decane as oleic phase appears to have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miscible WAG injection in term of recovery. When light Arab crude oil was used as oleic phase, higher recovery was obtained for miscible WAG flooding. The reversal trend seen in is believed to be due to the presence of crude oil, which alters the rock wettability toward an oil-wet condition, preventing the water blockage during the WAG process.  相似文献   

19.
从化学驱油技术、稠油热采技术、注气驱油技术和微生物驱油技术4个方面,对中国石化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进行了概述,归纳了各项技术的适用条件、应用结果及存在问题,并讨论了中国石化提高采收率技术规模化应用的方向。研究结果指出:化学驱油技术已成为中国石化提高采收率技术的主体,其中的聚合物驱和二元复合驱已成熟配套,并实现规模化应用。非均相复合驱技术在孤岛中一区聚合物驱后油藏试验成功,预计可提高采收率7.3%。在稠油热采技术中,热化学吞吐、井网加密和普通稠油水驱转热采技术已推广应用,蒸汽驱和热化学蒸汽驱技术仍处于工业化试验阶段。注气驱油技术和微生物采油技术处于现场试验阶段,且均已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中国石化提高采收率技术工业化应用的方向是继续研究适应复杂油藏条件的驱油剂、驱油体系和流度控制技术,并对成熟技术进行组合应用。  相似文献   

20.
Crude terephthalic acid (CTA) as a chemical compound is used for flooding here as an alternative to the traditional hydrolyzed polyacrylamide (HPAM) because of its availability and economical aspects and higher efficiency. Crude oil samples from an Iranian oil field were used during the flooding tests. Sand packed models using two different sizes of sand mainly 50 and 100 meshes were employed in this investigation. A comparison between water flooding and CTA flooding as a secondary oil recovery process revealed that the oil recovery factor was improved by 10% OOIP when CTA after water flooding was used in secondary state. The effect of various injection rates and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chemical solutions on the recovery factor have been checked. Besides, experimental results improved the surfactant behavior of the CTA solution in water.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oil recovery factor increased by 5% OOIP when SDS solution was used in tertiary state.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in laboratory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around 10 ba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