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渤海湾盆地上第三系油藏类型及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就富生油凹陷、区域性盖层、下生上储构造-沉积条件和小凸起-大圈闭配置等4项内容,分析了渤海湾盆地上第三系油藏的成藏控制因素。按背斜类型把区内上第三系油藏划分为5类。对盆地上第三系油气勘探中的一些问题作了概括,强调加强研究区内针对上第三系油藏的浅层勘探及改进油藏测试方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吐哈盆地玉果—雁木西复式油气聚集带成藏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玉果-雁木西区带油气成藏特点的分析,认为该区控油气构造主要形成期为燕山运动中晚期;下侏罗统至第三系共发育有五套有效的储盖组合,含油气层系多且油藏类型丰富;区带油气运移以侧向为主,具有晚期成藏特点;如何在该区把握油气运移路径,并在有利方向上精细落实勘探目标,是该区带的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胡状集-庆祖集断阶带构造位置位于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中部,其主要生油、储油层系为下第三系,油气以生油洼陷向西部斜坡带运移而主,构造及砂体分布规律控制油气富集,二台阶是油气主要聚集区,该区主要发育构造油藏和岩性油藏,二台阶沙三下亚段-沙四段是目前主要潜力区。  相似文献   

4.
 在白东构造带的二次三维地震资料的基础上,本文对该区的断裂系统、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和成因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白东构造带断裂沿东西向呈“蛇形”展布,局部断层呈弧形交错且南北对掉,形成了独特的“包心菜”状构造,而且构造环环相扣,有利于圈闭形成和油气富集。该区构造主要受两期构造活动的影响,使得油气可沿切割深层生油岩的主要断层及与其交切的调节断层向构造带两翼做幕式运移,并于构造带南北两翼成藏。依成藏条件分析该构造带勘探潜力巨大,其北翼主要目的层为下第三系东营组,南翼为上第三系明化镇组和馆陶组。  相似文献   

5.
渤海湾盆地上第三系油藏类型及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富生油凹陷、区域性盖层、下生上储构造 沉积条件和小凸起 大圈闭配置等 4项内容 ,分析了渤海湾盆地上第三系油藏的成藏控制因素。按背斜类型把区内上第三系油藏划分为 5类。对盆地上第三系油气勘探中的一些问题作了概括 ,强调加强研究区内针对上第三系油藏的浅层勘探及改进油藏测试方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垦东凸起上第三系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垦东凸起四周临近生烃凹陷,油气资源丰富。上第三系披覆沉积在中生界之上,在被覆构造背景下,发育了构造、岩性、岩性-构造等多种类型圈闭。垦东凸起可划分为3个油气运聚系统,油藏类型以构造、岩性-构造油藏为主。主要含油层系为馆陶组上亚段。断层发育程度、构造部位、储集层岩性是控制油气分布的主要因素。运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对上第三系储集层的空间展布进行了分析和描述。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玉果—雁木西区带油气成藏特点的分析,认为该区控油气构造主要形成期为燕山运动中晚期;下侏罗统至第三系共发育有五套有效的储盖组合,含油气层系多且油藏类型丰富;区带油气运移以侧向为主,具有晚期成藏特点;如何在该区把握油气运移路径,并在有利方向上精细落实勘探目标,是该区带的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垦东凸起上第三系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垦东凸起四周临近生烃凹陷,油气资源丰富。上第三系披覆沉积在中生界之上,在披覆构造背景下。发育了构造、岩性、岩性—构造等多种类型圈闭。垦东凸起可划分为3个油气运聚系统,油藏类型以构造、岩性—构造油藏为主。主要含油层系为馆陶组上亚段。断层发育程度、构造部位、储集层岩性是控制油气分布的主要因素。运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对上第三系储集层的空间展布进行了分析和描述。  相似文献   

9.
新构造运动与渤海湾盆地上第三系油气成藏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从区域重力场、构造演化、火山活动、天然地震以及人工地震等方面的分析,渤海湾盆地新构造运动活跃,目前发现的上第三系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新构造运动相对活跃的渤中、济阳、黄骅等坳陷,上第三系大型油气田的形成与很多地质因素有关,但上新世以来的新构造运动起着关键作用,新构造运动不仅促进油气的富集成藏,而且对下第三系古油藏进行一定的调整,发生油气的再次运移、再次聚集而形成上第三系的次生油气藏。据地震、钻井等资料综合分析:渤海湾盆地上第三系油气藏主要分布于继承性活动大断层下降盘的逆牵引构造中。预测新构造运动相对活跃的渤中坳陷及其周边断裂带是勘探上第三系油气藏的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10.
垦东凸起上第三系油气分布与断层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已发现油气藏纵、横分布规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垦东凸起上第三系油气运聚与断层的关系,认为断层是油气纵向运移的主要通道,断层圈闭控制了上第三系油气的横向分布,断层的活动强度和活动时间控制了油气的纵向分布,指出垦东凸起油气勘探目标应以与断层有关的构造油藏为主,与断层有关的岩性油藏次之。  相似文献   

11.
胜利老河口油田桩106井区馆陶组成藏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胜利油区老河口油田桩106井区馆陶组砂层组主要包括河道、堤岸、泛滥平原、废弃河道4种沉积亚相。主力含油层为上第三系馆陶组上亚段曲流河沉积的河道砂体。该区周围被富生油凹陷包围,断层对该区上第三系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通过大、小断层的连接,油气沿断面和储集层作垂向和横向交替运移,形成网毯状油气运聚模式。丰富的油源、优越的油气运聚条件以及良好的储盖组合在馆陶组形成以岩性油藏、岩性-构造油藏为主的隐蔽油气藏。油气藏自南向北具有含油层系逐渐变多、变深,含油性能逐渐变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渤海湾盆地上第三系油藏形成与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湾盆地是一个新生代裂谷盆地 ,其演化具有早第三纪断陷 ,晚第三纪拗陷的特点 ,烃源层位于下第三系 ,上第三系为河流相沉积。受盖层控制 ,上第三系油藏主要分布在盆地中部 (黄骅、渤中和济阳坳陷 )。多数上第三系油藏位于凸起上和凹陷内大断层下降盘逆牵引构造中。大量勘探实践表明 :小规模的低凸起比大规模的高凸起更有利于油气富集 ;凹陷内聚烃条件差 ,则利于凸起上聚集油气。断层的运移条件决定了上第三系逆牵引构造油气富集程度 ,与主断层相交的次级断层晚期活动强 ,断层密度大且断至层位深 ,有利于油气运移至上第三系富集成藏。地层与断层的组合关系控制了油气富集部位。海域内的低凸起及富生烃凹陷边缘大断层下降盘的逆牵引构造是上第三系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3.
歧口凹陷及邻区上第三系油气藏形成条件和勘探前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歧口凹陷及邻区上第三系发育两种类型油气藏,大断层下降盘被次级断层复杂化了的逆牵引构造油藏和披覆背斜油藏,大断层及与之伴生的次级断层的活动时期,活动强度、断距,断至层位,断至深度和断层间距等控制了上第三系油气运移和逆牵引型构造内油气富集程度,圈闭及运移途径控制了披覆型的构造油气藏的形成和原油性质,歧口凹陷北区上第三系断层活动,油气运移及储盖组合特征与南区相似,是有利的勘探后备区,进一步勘探部署的关键是要查清断层组合及落实圈闭。  相似文献   

14.
渤海湾盆地上第三系油藏形成与勘探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渤海湾盆地是一个新生代裂谷盆地,其演化具有早第三纪断陷,晚第三幼坳陷的特点,烃源层位于下第三系,上第三系为河流相沉积,受盖层控制,上第三系油藏主要分布在盆地中部(黄骅,渤中和济阳坳陷),多数上第三系油藏位于凸起上和凹陷内大断层下降盘逆牵引构造中,大量勘探实践表明,小规模的低凸起比大规模的高凸起更有利于油气富集,凹陷内聚烃条件差,则利于凸起上聚集油气,断层的运移条件决定了上第三系逆牵引构造油气富集程度,与主断层相交的次数断层晚期活动强,断层密度大且断至层位深,有利于油气运移至上第三系富集成藏,地层与断层的组合关系控制了油气富集部位,海域内的低凸起及富生烃凹陷边缘大断层下降盘的逆牵引构造是上第三系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5.
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在复杂断块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复杂断块油藏已成为油气深化勘探的重要研究对象。但这类油藏构造复杂、隐蔽性强,识别与描述十分困难。研究以泌阳凹陷新庄地区为例,从地震地质层位精细标定入手,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为主,综合应用三维可视化、相干数据体、面块切片、地震属性提取分析等技术手段,准确落实目的层段的构造形态和断层展布规律,很好地解决了该区常规地震解释中难以解决的复杂构造断裂系统分布和储层描述问题。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盆地乌南油田中浅油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南构造为一断块分割鼻状含油构造。勘探30年来,有8口井在5个区块内分获工业油气流。但因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圈闭条件、油藏分布及控制因素不清,致使油田的详细评价和开发部署难以开展。本项研究首先对该区300km地震老资料进行了精细的保幅处理和特殊处理。根据花状构造模式,采用新的解释方法对油藏构造进行了精细描述。在此基础上,利用地震储层横向预测技术对该区N12层段3个主要储集砂层组进行了预测,根据AVO和MARPLE谱等异常信息预测了油藏的空间展布和油气富集区,发现了新的有利含油区块,增加了含油百积和地质储量。  相似文献   

17.
车西洼陷缓坡带下第三系低位扇勘探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车西洼陷缓坡带下第三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学研究,建立了缓坡带层序地层模式,并着重对沙四段上亚段低位扇进行了分析。该低位扇为扇三角洲沉积,其展布受控于车西缓坡发育的断裂坡折带。成藏控制因素的分析表明,低位扇的成藏主要受烃源岩、储集层、油气运移路径(同沉积断层和不整合面)及同沉积断层、储层展布控制,油藏类型为岩性-构造油藏。利用该分析成果指导该区低位扇油藏的勘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油气地球物理》2014,(2):17-21
营子街地区岩性油藏分布受构造、岩性双重因素控制,在开展岩性油藏空间分布研究过程中,以高分辨率地震处理为基础,以精细准确的层位标定为纽带,利用多种地震解释手段,对有利砂体展布、含油气分布进行描述,直观地刻画了岩性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为该区的岩性圈闭识别和井位部署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垦东凸起上第三系油气分布与断层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发现油气藏纵、横分布规律分析的基础上 ,探讨了垦东凸起上第三系油气运聚与断层的关系 ,认为断层是油气纵向运移的主要通道 ,断层圈闭控制了上第三系油气的横向分布 ,断层的活动强度和活动时间控制了油气的纵向分布 ,指出垦东凸起油气勘探目标应以与断层有关的构造油藏为主 ,与断层有关的岩性油藏次之  相似文献   

20.
针对百21井区不同区域生产情况明显不同、开发效果差别大的特点,综合运用该区三维地震资料、测井资料以及油藏生产资料,对克上组油藏构造进行精细解释,重新落实油藏边界断裂,识别出油藏内部的4条小型撕裂断层。研究表明,撕裂断层附近为油气富集区,也是油田高产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