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4 毫秒
1.
人工岛施工期安全监测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围堤和岛体加载速率,以及围堤护坡稳定。采用指数曲线对实测沉降-时间过程线进行拟合,施工期结束6个月后,围堤地基平均固结度为83%,在没有外荷载的情况下,人工岛围堤工后平均沉降量约为51 mm,围堤工后沉降对防浪墙和护面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岛体沉降没有收敛,最终沉降无法推算。现场观测能客观准确地反应地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沉降分布和变化规律,施工期和工后监测宜采用自动化,再结合理论计算,可以推算多种工况影响下地基的阶段沉降量和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人工岛围堤的沉降和位移是威胁人工岛结构安全的主要因素。为了监测南堡油田1-3人工岛岛体的稳定性,提出了在岛体围堤布置4个观测断面进行包括滩面沉降、围堤地基分层沉降、围堤地基深层水平侧向位移三项内容的观测方案。对监测沉降、位移的方法和原理进行了简要阐述,对监测的沉降、位移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监测结果表明,施工加载期间滩面沉降、地基侧向水平位移增加较快,施工结束后滩面沉降和地基侧向水平位移趋于稳定;分层沉降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监测成果对其他类似工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滩海人工岛工程水浅、填筑材料短缺等工程特点,开发出对拉板桩结构形式并应用于滩海人工岛进海路。该板桩结构将预制混凝土板插入到地基土一定深度,板桩顶部通过拉杆对拉,两板桩中间填块石,外侧采用抛石护坡。对拉板桩结构形式复杂,波浪、地基变形、道路两侧压载等是影响对拉板桩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根据滩海人工岛进海路工程环境特点,建立了进海路对拉板桩结构与地基土体相互作用有限元流固耦合计算模型,分析了波浪等荷载作用下对拉板桩结构变形与整体稳定性特点,并进行波浪荷载、不均匀沉降、水位变化和材料强度衰减对结构变形与稳定性影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波浪荷载、车辆荷载、水位变化和不均匀沉降都会对对拉板桩进海路结构变形和稳定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水位变化对板桩结构的变形和稳定性影响最显著,在设计低水位条件下结构沉降和位移均大于设计高水位条件下的结构沉降和位移,整体稳定性安全系数也有所降低,而结构材料强度变化对结构变形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4.
人工岛登陆点为引桥与岛体连接的重要环节,承担着人工岛工作人员、车辆往来的重要功能。以渤海湾某滩海人工岛登陆点岛桥连接处沉陷隐患为研究对象,研究总结沉陷发生的内外在原因,在保障人工岛登陆点安全的基础上,开展登陆点隐患治理方法和关键技术的研究,提升治理技术水平,成功有效地治理了登陆点岛桥连接处的沉陷隐患。这对于其他已建人工岛登陆点的维护与检修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袋装砂筑堤技术在滩海、浅海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袋装砂筑堤技术的主要技术特点及其与传统抛石斜坡堤比较的优势。结合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上海洋山深水港区工程等,介绍了袋装砂筑堤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在我国浅海重大水运工程中的应用情况;结合宁波港、深圳港等地质条件特点及实际工程情况,阐述了袋装砂筑堤技术在淤泥质海岸、深厚软弱淤泥地基条件下的技术优势及成功应用;结合曹妃句地区通路工程.阐述了袋装砂筑堤技术在渤海滩海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最后,分析了当前袋装砂筑堤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人工岛护坡稳定性是控制人工岛整体变形与保障安全的关键。对于已运行滩海人工岛,临坡开展新的钻井作业会在坡顶附近增加附加荷载,对护坡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为分析钻井设备与基础自重等附加荷载对护坡的影响,选择薄弱土层分布的地层剖面,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进行护坡变形与稳定性计算,计算同时考虑不同水位对护坡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临坡钻井作用所导致的附加荷载不仅增加护坡的沉降和水平位移,而且提高土体的应力水平,从而导致人工岛护坡安全系数的降低,降低程度与浅层地基土强度、水位等密切相关;地基浅表层存在的薄弱土层(淤泥质土)对护坡整体稳定性影响显著,极端低水位工况下,由于土体处于更高的应力水平,人工岛护坡的安全系数更小,但整体稳定性仍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7.
滩海陆岸石油设施地处海岸线向海一侧,属于海洋工程项目,但是,由于其由路-桥(或漫水路)将人工岛与陆地连为一体,使得人工岛具备一定的陆地属性。因此,在滩海陆岸人工岛油气开发建设、生产运行过程中,生产安全监管标准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从作业环境、设计标准、工艺技术等方面阐述了滩海陆岸油气开发工艺和作业环境特点,分析了滩海陆岸油气开发与陆上油气开发在安全生产监管方面的差异,进一步阐明了滩海陆岸油气开发安全监管标准应有别于陆上油气开发的观点,对滩海陆岸石油设施安全监管法规和标准制修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庆油田某采油厂拟建2 000 m3事故罐1座,罐基础拟采用护坡式基础,需将场地第一层杂填土及第二层粉质黏土上部的黑色含植物根系土层清除。根据规范要求,经计算得出钢储罐底板下依次为沥青砂绝缘层100 mm厚,分层夯实砂垫层300 mm厚,压实系数不小于0.96;粉质黏土分层夯填1 000 mm厚,压实系数不小于0.97;人工级配砂石分层夯填600 mm厚,压实系数不小于0.95。在基础施工前,应在罐区外至少设立2个水准观测点。在基础完工后,进行沉降观测,先测定各沉降观测点的原始高程,并做好标记。充水试验时应采用淡水,待沉降基本稳定后再放水,并将水排放到远离基础以外的指定地点,确保地基不被水淹。  相似文献   

9.
结合近十几年来在沿海地区所进行的大型油罐软土地基试验研究,通过对油罐充水预压期间所作的多种实测资料的分析,针对油罐基础施工中,边桩位移、地基沉降与地基孔隙水压力的观测问题,本文提出采用某一种观测经验值作为判断基础施工安全的方法,以寻求大型油罐基础施工的一套直观方便,简单易行的监控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埕岛海上油田平台大部分油水井均采用防砂管柱,冻胶体系在现场注入和地下渗流过程中均存在剪切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在实验室内模拟施工过程中滤砂管及地层对冻胶的剪切作用,研究了埕岛油田调剖用冻胶体系经滤砂管及填砂管剪切后的黏度保留率、成胶时间、成胶强度以及剪切后对填砂管的封堵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优选的冻胶配方在通过滤砂管剪切后黏度保留率大于80%,冻胶的成胶时间略有增加,但对成胶后冻胶的强度无影响;继续通过不同渗透率填砂管后,冻胶的黏度保留率分别为88.1%和94.3%,填砂管剪切后的冻胶基液成胶时间有所延长,但成胶强度不变,且成胶后对不同渗透率填砂管的封堵率分别为95%、98.9%和99.7%。表明优选的冻胶调剖体系在经过滤砂管及地层剪切后仍可以满足现场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11.
砂井堆载预压处理软土地基在所承建的孟加拉国某油罐工程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地基最终沉降量采用分层总和法进行计算;地基固结度采用一维砂井固结理论Terzaghi修正法进行计算;地基强度增长采用有效应力法进行计算;地基稳定性采用Skempton公式极限承载力法进行验算。施工时对罐基沉降做了详细观测,并据此对最终沉降量做了修正,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土工格室是近年来研制开发的一种广泛应用的新型岩土工程材料,土壤固化剂是一种对高含水土壤改良固化效果明显的新型材料。采用土工格室填砂作为漫水路的基层、固化剂配制的固化土作为漫水路的防护层,是笔者建议的在浅海潮间带修筑漫水路值得采取的一种新型结构。这种结构的漫水路施工期短、节省投资,可满足滩海油田开发期间通行各种车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辽河油田地处辽南河套、滩海地区,因此建造大型储罐必须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1994年在3台2万m3浮顶油罐的基础施工中,采用砂桩、钢筋混凝土环梁内全砂垫层的地基处理方法,经试水沉降、投产运行观测,基础沉降量在规范允许范围内,能满足正常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文章描述了结构稳定性计算方法,对工程实例的结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对其施工方法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认为插入式箱型进海路结构具有路基材料用量较少、结构整体性好、地基受力均匀、沉降变形较均匀、施工工序少、现场工程量小、施工期短、工程造价较低等优点,在软土地基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描述了结构稳定性计算方法,对工程实例的结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对其施工方法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认为插入式箱型进海路结构具有路基材料用量较少、结构整体性好、地基受力均匀、沉降变形较均匀、施工工序少、现场工程量小、施工期短、工程造价较低等优点,在软土地基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井筒满足承压要求,但由于套管变形不能下入常规压裂工具进行分段压裂的页岩油水平井,通过极限填砂形成缝内砂塞,实现对已压裂层段的有效封隔,采用水平井填砂分段压裂技术进行分段压裂。为了不增加新的设备,研究形成了“尾追填砂”和“吹填缝口”2种填砂模式。长庆油田在华H40平台进行了页岩油套变水平井填砂分段压裂试验,累计填砂压裂8段,各段破裂压力均不一样,封堵效果可靠,施工成功率100%。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以“尾追填砂”填砂模式为主、“吹填缝口”填砂模式为辅,可以形成缝内砂塞,有效分隔已压裂层段,实现套变页岩油水平井的分段压裂,解决常规压裂工具无法下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锦州9—3油田沉箱结构在施工期的基础沉降试验研究。试验中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地基模拟技术,采用了一种由模型沉降换算原型沉降的有效方法。在文章的末尾,推荐了对沉箱设计和现场施工有指导意义的最佳压载方案和在最大压载下可能发生的沉降量。  相似文献   

18.
地基沉降是导致储油罐应力和变形过大的主要原因,大型储油罐作为石化行业重要的存储设备,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首先简要分析了国内外大型储油罐发展现状,总结了地基沉降的类型及危害;然后较为详细地对沉降储罐的理论研究和数值研究进行了梳理,并对比了美国、欧洲、我国的沉降控制标准;最后指出,大型储罐沉降研究目前主要以理论推导和有限元数值模拟为主,对储罐的载荷、边界条件和结构进行了一定的简化,模型过于理想化,存在较大局限性;在有限元模拟中,大多数研究中将加强圈、抗风圈进行等效刚度处理的做法是不合理的,与实际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在建设大型石油储罐中,地基处理费用较高等问题,综述了大型石油储罐基础的优化设计和优化施工的要点,强调指出;在地基承载力,地基变形和沉降差基础设计的三要点中,主要是对沉降差的严格控制;在地基处理方法中,采用柱锤冲扩桩加固既安全又节省工程造价,施工质量也容易得到保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锦州9-3油田沉箱结构在施工期的基础沉降试验研究。试验中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地基模拟技术,采用了一种由模型沉降换算原型沉降的有效方法。在文章的末尾,推荐了对沉箱设计和现场施工有指导意义的最佳压载方案和在最大压载下可能发生的沉降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