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油田水离子色谱分析技术在辽河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艳萍 《录井工程》2008,19(1):9-13
针对油田水复杂的情况,开展了基于油田水分析的离子色谱分析技术研究。通过引进PIC-10型离子色谱仪,进行仪器分析环境的优化研究和参数设定,达到仪器分析的最佳效果,进而把分析方法应用到油田水的分析中,在辽河油田的不同区块开展注入、产出以及钻井液滤液水的离子分析,为油田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准确的分析数据,对研究注水开发效果,开展找堵水试验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泌阳凹陷安棚油田深层系储层特低孔特低渗特征,应用岩芯及其它地质资料,对储层的岩性,岩相特征和孔隙结构特征及储层物性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安棚油田深层系(核三段VII-IX油组)储层为一套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的陆源碎屑岩;主要储集空间是残余粒间孔,杂基内微孔,粒间溶孔及组分内溶孔;岩性胶结致密,储层物性差;有效储层在纵向主要分布在VII油组和Ⅷ油组的上部,在平面上主要集中发育在泌246井, 泌212,泌252井及泌216井一带。  相似文献   

3.
吐玉克油田鲁2块为超深层稠油油田,油藏埋深达到2300m,地层原油粘度为526mPa·s。大量前期研究认为注水开发是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唯一可行的开发方式。利用CMG数值模拟软件和PIPESIM节点分析软件针对鲁2块前期注水现场试验,对相关的注水参数进行优化研究,重点通过对注入水温度、注水速度对地层原油温度场和粘度场的计算,优选了注水参数,研究表明注水温度在10—80℃之间时对油田开发效果影响不大,注入水温度采用常温水即可。  相似文献   

4.
孤岛油田经过长期的注水开发,储层的岩石物理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利用不同时期的取心资料,结合实验室分析化验数据,对孤岛油田技术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参数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为更准确地建立了不同注水开发时期的地质模型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安棚油田深层系低渗透储层裂缝及其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棚油田深层系为低孔、特低渗透砂砾岩储层。根据定向取心、成像测井和铸体薄片等资料.对安棚油田深层裂缝的分布特征及其渗流作用进行了分析。该区发育大尺度裂缝、中一小尺度裂缝和微观尺度裂缝3种级次的裂缝类型.以东西向裂缝最发育,其次是北东向和北西向裂缝。但受北东向现今地应力场的影响,该区北东向裂缝的开度大.连通性好,渗透率最高,是该区的主渗透裂缝方向,也是该油田下一步开发井网调整的主要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东油田属欠压实型异常高压非均质油藏.储层渗透率低.渗流阻力大,存在启动压差,严重的非均质性导致水驱动用极不均衡;特殊的地质条件使分层工艺适应性差.注水开发难度大。采用逐层上返与细分层系相结合的开发方式。使用以注采压相结合的配套技术.实现了高效注水开发。文东深层低渗非均质异常高压砂岩油田高效开发实践对科学合理开发同类油田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胡状集油田注水开发前后分析化验资料的对比,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水岩作用试验模拟基础上,结合开发生产实际情况。探讨了其注水开发对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岩石密度、沉积物粒度及孔隙结构的影响。认为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受注入水的长期冲刷,储层孔隙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分布范围有所改变。造成了储层平均渗透率的升高。储层物性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8.
安棚油田深层系储层属扇三角洲相沉积,储层岩石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熟度均较低,岩石胶结致密,具有特低孔隙度和特低渗透率特征。深层系储层裂缝较发育,储层中的天然裂缝以高角度或垂直裂缝为主,采用定向取心先进技术确定了地下裂缝的走向。针对储层物性差、自然产能低的特点,通过开发早期油藏地质研究、裂缝识别及分布评价,提出相了应的开发技术,采用压裂增产、高压增注等措施,以保证特低渗油田的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9.
安棚油田深层系天然裂缝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天然裂缝在油田注水开发中的作用,特别是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低孔低渗透油气藏的压裂投产工作,提高低孔低渗透储层的压裂改造效果,有必要认真研究地层天然裂缝的控制因素,搞清其分布规律,从而趋利避害。基于此,以安棚油田深层系特低孔特低渗透油气藏天然裂缝为研究对象,对其控制因素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希望通过这一分析研究对了解其它各种砂泥岩剖面天然裂缝控制因素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安棚油田定向取心钻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泌阳凹陷安棚油田裂缝性油藏居多,为了解决该油田原油产量的递减问题,研究安棚油田的油藏地层裂缝的倾角、倾向、走向以及裂缝产状,需要采取定向取心钻井技术来取得准确的岩心资料,给油田开发研究部门分析储层的结构、产状和裂缝的倾角、倾向、走向分布规律提供科学依据,达到科学布井、合理选择增产措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田树全  唐庚 《钻采工艺》2006,29(1):49-52
临盘油区位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至2002年底,已正式开发临盘、商河、临南、曲堤和江家店等五个油田。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通过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加大油气层保护力度,改善了油田开发效果,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从钻井、射孔、采油和修井作业几个方面的油气层保护进行了分别阐述,并结合“三新”工艺技术在这些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论述,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在曲堤油田曲9馆三稠油出砂储量开发和商河低渗透油田长期稳产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疆油田采出水处理现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丽 《新疆石油天然气》2012,8(1):101-108,1
克拉玛依各采油厂、重油公司都是老油田,长期注入不达标污水,已经给油田造成巨大伤害,通过应用"油田污水离子调整旋流反应法处理技术"和配套处理工艺,使新疆油田采出水处理技术达到注水水质标准、国家排放标准及回用锅炉水质标准;污水回用或回注,节约了淡水资源,利用了污水热能,降低了稠油开采能耗。本文对新疆油田离子调整旋流反应法污水处理技术应用前后采出水处理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靖安油田地质和油藏工程技术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启贵  胡勇  王德玉  司尚举 《石油学报》2002,23(6):68-71,76
靖安油田是鄂尔多斯盆地继安塞油田之后于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3亿t级特低渗透油田,属典型的大型湖盆三角洲沉积体系。湖盆三角洲沉积微相和沉积序列组合的精细油藏描述技术是油田成功开发的基础。适应油藏低压、低渗透特点的先期注水技术有效地抑制了高泥质含量(20%)碎屑岩地层压降区粘土膨胀堵塞喉道的负面影响,建立油藏早期的有效驱替系统的开发方式,使单井产量稳定提高;应用油藏水动力受效单元和平面径向调差技术、油藏数值模拟跟踪研究技术,尤其是特低渗透油藏整体开发压裂技术、注气及气水交注开发方式的实践,进一步提高了油田的开发水平,该油藏已成功地实现了6年低含水采油,采收率由方案设计的17%提高到了24%。  相似文献   

14.
吐哈油田鄯勒区块西山窑地层具有高硬度、研磨性强、机械钻速低、钻头单只进尺少等特点。简述了国内外岩心分析技术的应用情况,通过实验获取岩心资料。从吐哈油田鄯勒区块西山窑油井岩心资料研究入手,通过对岩心资料的分析以及对破碎方式的研究,设计出在吐哈油田鄯勒区块西山窑提高钻进速度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流体势原理在注水油田开发中的潜力区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9,自引:10,他引:29  
油田的注水开发同其成藏一样,本质上都遵循了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聚的流体势原理,即开发中可劝的油气一部分将运聚到更低势区的油井而「被采出,另一部分将富集在圈暑中无井控制的低势闭合区而成为开发中所谓的潜力区。中应用流体势原理,对潜力区进行了本质上的阐述,指出注水油田潜力区的控制因素为静态遮挡与动态水势两个方面,由此分析研究了目前注水老油田簪的形成原因,划分三种基本类型,并总结了其特征与分布形式;在此研  相似文献   

16.
埕岛油田采油方式选择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胜利海上埕岛油田自1992年投入开发至今,已建成年产100万t的生产能力。埕岛油田既有背靠大陆的优势,又有海上油田的特征。以埕岛油田油藏特征和海上条件为基础,阐述了采油方式选择的原则,分析了各种采油方式对海上采油的适应程度,从而确定以自喷和人工举升(电潜泵、螺杆泵)相结合的采油方式。102口投产井的生产实践证明,埕岛油田采用的采油方式是正确的,它的成功实践,为环渤海浅海油田开发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数字油田”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油田是由数字地球发展而来的一个较新的概念,对油田勘探开发、经营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在数字油田的理论和实践上还处在初期阶段,对它的含义和应用方向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将对数字油田的概念、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前景的发展趋势做以介绍总结。  相似文献   

18.
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16  
对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分布进行研究是油藏晚期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从高含水期油藏的渗流特点出发,充分利用试井技术能求取地层径向渗流参数的特点,结合油藏工程学有关原理,提出了研究剩余油分布的新方法,并在双河油田437块进行了精心的试井方案设计、组织实施及油水井试井资料的精细解释,研究了该区块的剩余油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剩余油富集带位于井间一定区域。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对于高含水开发后期井间剩余油分布规律的新认识,对老油田调整挖潜和三次采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苏北盆地草舍油田CO_2混相驱替试验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北盆地草舍油田泰州组油藏为复杂小断块油藏,水驱采收率仅32%。该文通过将CO2混相驱油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与矿场试验相结合,进行了开采效果的理论和实际分析与对比。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研究表明,采用CO2混相驱可以使该油藏采收率达到47%,比水驱油的方式提高15%。2005年7月至2009年12月,草舍油田泰州组油藏已累计注入CO2气5 842×104m3,增产原油3×104t,提高采收率2%,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因此,CO2混相驱油是有效的三次采油方法,对复杂断块油藏开展三次采油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百口泉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强,层间矛盾突出。要求注水井采用细分层精细注水工艺以缓解层间矛盾。本文介绍了一种采用中心投捞测试、流量计准确计量各分注层段注入水量的注水井分层注水新工艺,该工艺具有投捞测试方便,分注层段注入量能连续准确计量等特点,在百口泉油田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