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高等级道路沥青稳定基层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速公路基本上都是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唧浆等病害比较普遍.借鉴国外经验,对沥青稳定柔性基层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在现场铺筑了试验路.试验表明,乳化沥青稳定碎石施工初期稳定性较差,且成本也较高.热拌沥青碎石和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施工简便,强度高,而又以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效果更好,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石油沥青》2007,21(5):46-46
“同步碎石封层”是用专用的同步碎石封层机将碎石和粘结剂(热沥青、改性沥青、乳化沥青等)同步洒铺在路面上,通过自然行车或轮胎压路机的碾压形成沥青碎石磨耗层.它主要作为沥青路面表面处理层使用,也可用于低等级公路的面层施工,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延长10~15a。  相似文献   

3.
张娟  靳永岗  刘健 《石油沥青》2012,26(2):24-27
通过室内配合比设计,确定了排水路面混合料最佳矿料级配和油石比,分析比较了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与TPS的不同掺配比例对排水路面路用性能的影响,并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铺筑了试验段。结果表明:基质沥青和改性沥青均能满足排水路面的路用性能要求,且改性沥青优于基质沥青;建议TPS的掺量为TPS:改性沥青=10:90;排水路面试验段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4.
国产SBS改性沥青在高速公路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改性沥青及其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路面,可以全面提高沥青路面的高低温性能。介绍了改性沥青工艺技术,重点阐述了在浙江省(ZJS)高速公路嘉兴段用于中面层(AC—161)和表面层(SMA—13)混合料的改性沥青类型、SBS改性剂、基质沥青的选用、工艺配比设计、改性沥青的现场加工工艺及其质量控制,并与品牌成品改性沥青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国产东海脾重交沥青作为基质沥青、LG501 SBS作为改性剂,胶体磨工艺设备大规模生产SBS改性沥青,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满足ZJS高速公路中面层(AC—161)及罩面层(SMA—13)改性沥青路面设计、施工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外围油田2013年及以后的产能建设中,除特殊情况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或砂石路面外,其余井排路均宜改为沥青碎石路面,面层厚4 cm,基层改为15 cm水泥稳定类半刚性基层,底基层可不变或改为水泥稳定土。沥青碎石路面是现在井排路较为适合的路面结构,但其自身由于具有较大的空隙率而容易进水,引起路面基层软化沉陷,进而造成路面沉陷和松散。今后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步将半开级配的沥青碎石路面改为密级配的沥青混凝土路面。  相似文献   

6.
《石油沥青》2005,19(1):36-36
2004年11月29日,长春市交通局召开了“硅藻土改性沥青应用研究”课题验收会,与会专家对硅藻土改性的实用效果给予了一致首肯,在长平高速公路上,应用1年的硅藻土改性沥青铺设的路面和用普通沥青铺设的路面出现明显差别。普通沥青路面车辙留下的印迹带明显,硅藻土改性沥青铺设的路面相比之下平整密实。从试验的结果看,  相似文献   

7.
泡沫沥青及乳化沥青混合料作为最常用的柔性再生混合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现行路面设计要求较低及路面所用集料粒径的增大,部分水分会穿过面层渗入到基层,这就要求基层具有良好的水稳性.本试验选取4个沥青含量,采用湿劈裂强度及干湿劈裂强度比两个指标对两种混合料的水稳性进行了比较.通过对混合料成型机理、试验现象及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乳化沥青混合料水稳性优于泡沫沥青混合料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中原油田原来修建的沥青道路,经过一个冻融期,路面便出现横向裂缝。这对工程竣工验收质量评定影响甚大。经多次攻关试验,在东明黄河大桥北岸边路工程中,采用了石灰、土、碎石什匕例为人2:52:8:40)作为道路的基层,路面层采用了下部为4m厚的乳化沥青贯入式,上部为3cm厚的细粒式沥青硅。经过一个冻融期的通车考验,路面未出现任何裂缝。文中介绍了采取此方法以防止沥青路面裂缝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修筑沥青路面时往往由于对防水问题重视不够,而导致路面早期损坏。1990年,我们在包神府二级公路施工中,为了防止沥青碎石路面渗水浸入基层损坏路面,在沥青碎石路面下设置下封层。鉴于榆林铺筑油土路的成功经验,经过反复研究,我们利用乳化沥青稀渗透力强的特点,发挥油土路不透水的特长,把二者结合起来进行试验。选用风成沙和阳离子乳化沥青。按施工程序进行施工:清扫一适量洒水—撒沙—扫匀—养护清扫。乳化沥青细沙下封层铺筑两天后,清扫过浮沙,下面便形成3mm 的薄层,其外观看上去和油路一样。  相似文献   

10.
宋守国 《石油沥青》1993,(1):36-43,18
本文对单家寺稠油和胜利100号混配、缩合沥青、SBS 改性沥青和 SBR 改性沥青等几种沥青混合料铺筑试验路面,经试验 SBR 改性沥青具有校好的路用性能,并且有可观的经济价值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道路沥青及SBS改性沥青的紫外老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紫外辐射试验对道路沥青和SBS改性沥青进行加速老化试验研究.利用老化前后的软化点、针八度、延度和四组分变化。分析了道路沥青的紫外线老化机理。结果表明:随紫外线老化时间的延长,道路沥青和SBS改性沥青软化点呈上升趋势、针入度和延度呈降低变化趋势,其中又以延度变化最为明显。经紫外线老化后道路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四组分也有变化,其中沥青质略微上升、芳香分略微降低,而饱和分和胶质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2.
废旧沥青的再生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对旧沥青进行物化性质及组分分析,根据其性质和组成情况选择合适的炼厂废料作为再生剂,使旧沥青再生,调配出了符合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质量标准(GB 50092-96)要求的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我国改性沥青材料与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类论述了近几年我国改性沥青材料类别、配比组合及加工工艺的进展。按应用量分:道路改性沥青主要以弹性体改性沥青为主,建筑防水改性沥青以卷材涂料为主,作为广义的改性沥青范畴,兼论了乳化沥青和我国铁路板式轨道用水泥沥青砂浆的发展。认为:工程实践对材料质量的要求是随着我国总体科技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对沥青材料的应用和废弃物的再生提出了和谐结合的要求,这将是我们在21世纪上半期保护地球和保护自己的最重要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隧道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引起路面着火,后果不堪设想。故在长隧道沥青路面表面层铺装过程中,有必要应用阻燃剂来提高基质沥青的阻燃性能,从而达到隧道路面阻燃的效果。应用AC-16密集配以及两种阻燃剂(海川和路安特)对阻燃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试验以及路用性能进行探讨。提出了在进行隧道阻燃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必须参照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以及阻燃剂的阻燃性能综合比选。  相似文献   

15.
A-30硬质沥青是指粘稠度相对较大的基质沥青,具有针入度小、粘稠度大、劲度大、软化点高、延度小的特点,其高温性能优良,温度敏感性好,低温性能略差。针对硬质沥青及其混合料的性能指标,尤其是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和疲劳性能,同时与石油沥青A-70、SBS改性沥青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以全面了解硬质沥青的使用性能,为硬质沥青的应用提供依据,也为夏季炎热地区、重轴截道路和长大纵坡路段的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辽河AH-90高升工地沥青为补充沥青,选用LKJ-Ⅱ型废旧沥青再生剂,对道路废旧沥青混合料进行再生,分析测定了再生沥青的理化性质及抗老化性质。结果表明,再生剂/补充沥青/废旧沥青优选适宜配比为9:10:100(质量比),所制备再生沥青的主要理化性质符合JTG F 40—2004标准要求;再生沥青于163℃薄膜烘箱中,经5 h老化后质量损失率为0.62%。  相似文献   

17.
混合料离析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普遍现象,是沥青路面造成早期破坏的原因之一。严重的离析现象易造成路面通车后短期内出现车辙、局部松散、严重渗水等病害,导致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及路用性能的降低,缩短路面使用寿命。结合自己近几年在沥青路面施工中的实践,对离析的分类、离析产生原因及混合料离析控制处理措施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求与各位同仁共享。  相似文献   

18.
王亚明  雷勇 《石油沥青》2009,23(4):54-57
国内外研究表明,采用低针入度硬质沥青有助于提高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经对中海50硬质沥青测试,完全符合现行规范技术标准,按照性能分级,属于PG70—6等级,高温性能优于泰普克70号沥青。中海50号硬质沥青已在江苏盐通高速公路、江西景九高速等公路上应用。  相似文献   

19.
将硅藻土掺配在沥青混合料中,可以改善沥青混凝土的性能,提高路面工程的质量。使用冻融劈裂试验,采用不同剂量的硅藻土来研究硅藻土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硅藻土能较好地改善沥青混凝土水稳定性能,其最佳剂量为15%。  相似文献   

20.
废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应用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旧轮胎胶粉改性沥青在安徽省尚处于试验研究阶段,并无相应规范指导设计与施工,通过总结实体工程的原材料制备、配合比设计、混合料施工以及检测等工序,为推广应用废旧轮胎胶粉改性沥青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