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针对单一示踪剂测试技术存在的只能计算出水淹层的厚度、渗透率及孔道半径等地层参数,而不能对剩余油定量化研究做出精确计算的缺点,采用了两种示踪剂评价注水开发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和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同时对监测结果应用最先进的综合解释技术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了储层井间连通状况,物性分布特征等参数,为油藏的注采调整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应用示踪剂监测技术评价油藏井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藏连通性研究是油气藏评价的重要内容,也是制订油田开发方案的重要依据。随着油藏的不断开发,油藏参数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原始的静态参数已经不能准确反映地层性质。本项目应用示踪剂监测技术评价注水开发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注入水流动方向,以及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同时对监测结果应用最先进的综合解释技术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了储层井间连通状况,物性分布特征等参数,为油藏的注采调整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七个泉油田1997年开始试注水,2000年进行全面注水开发,到2003年注水效果仍不明显,为了搞清七个泉油田一区块七4—7注水井组油水井连通情况,找出井间存在的大孔道或高渗层,弄清油藏平面与纵向上的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情况。以便对该区块进行开发方案的措施调整,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2003年九月在该井组进行同位素示踪剂井间监测。  相似文献   

4.
围绕注水开发油藏剩余油分析和挖潜需要,在GD油田注水开发区块建立初始地质模型;通过采用水流模拟方法,结合运用多井综合测试和生产数据,建立精细的动态分析模型,确定油水井连通性和油藏内剩余油分布状况,描述优势渗流通道分布。针对储层物性、剩余油分布特点和目前井网条件下的注采对应关系,提出挖潜方案,在增加可采储量、提高采收率等方面取得理想的地质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原理,使用效果等方面对周期注水进行了论述。同时针对老君庙油田L油藏产量的变化规律和注水压力高,长期采用稳定注水方式及对L层油层特性所进行的探讨,结合国内外注开发油田的经验,提出周期注水的设计和实施方案,经过应用,认为这种注水方法对油藏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6.
大庆长垣外围低渗透油藏开发调整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注水开发的深入,大庆长垣外围低渗透、低丰度、低产油藏的开发矛盾逐渐暴露出来:中高含水区块采出程度高,剩余油分布零散,注水开发调整挖掘剩余油难度大;特低渗透裂缝发育区块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控水稳油难度大;超低渗透裂缝不发育区块启动压力梯度大,注水受效程度低,开发调整提高有效动用程度难度大.为此,借鉴大庆长垣喇萨杏油田油藏精细描述及其剩余油分布研究技术思路和方法,结合长垣外围已开发油田地质特征和注水开发特点及开发调整实践,研究形成了包括低渗透油藏分类评价、油藏精细描述、剩余油描述、井网加密调整、注采系统调整及微生物驱油和蒸汽驱油在内的综合调整技术,为外围油田注水开发调整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井间示踪监测确定水驱油藏剩余油饱和度技术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注水开发的老油田,由于主力砂体非均质性严重、水淹程度高、剩余油分散,常规方法难以预测和评价井间高渗通道和剩余油饱和度的分布,因此开展了以示踪剂井间监测为主,与油藏数值模拟有机结合确定井间剩余油饱和度综合评价技术.阐述了井间示踪监测确定水驱油藏剩余油饱和度技术方法原理,以及这项技术在港西三区二断块注水井组的应用,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了注水井调剖、油井提液和打调整井等措施.综合调整后的生产动态表明,示踪剂测试结果和调整井测井结果及动态特征吻合,各项措施均取得明显效果,为老油田开发中后期应用井间示踪监测技术,指导三次采油的综合调整找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8.
老君庙M油田因为经历了多年的开发与调整,地下油、气、水分布十分复杂,因此,高含水期油田开发与调整难度比处于低、中含水期的油田要大得多。剩余油研究是中高含水期油藏改善开发效果的重要工作,是开发调整、综合治理的依据。本次研究除运用动静态综合分析法定性—定量对宏观剩余油分布作出描述研究,也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结合宏观剩余油描述结果定量地精确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选择与地层不配伍性好的示踪剂,按一定浓度从注水井注入,在周围油井检测采出水中示踪剂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并绘制示踪剂采出曲线,通过数值分析求出油层的物性参数,利用所得到的物性参数可描述油藏,检测油层内有无高渗透层或大孔道存在,跟踪注水流向,分析油水井注采关系等。本文介绍了井间示踪技术在葡萄花油田的应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对于多油层、非均质注水开发油田、如何更准确地掌握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实现油田开发后期的相对稳产,控制其递减速度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老君庙油田L油藏地质沉积特点,利用测井资料进行分小层模拟其油水分布规律,应用现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社会及经济效益可观,该研究地下油藏的思想方法和实践手段对同类型的其它油田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复杂断块油藏开发中后期调整技术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桥口油田复杂断块地质特征及开发进入中后期产量递减加速的状况,开展了以构造精细解释、储层分类评价及剩余油分布分析为主的油藏精细描述,搞清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富集区。通过局部完善注采井网和注采结构调整,以部署调整井,油井堵水、压裂改造和注水并分注、增注等为主导措施,实现了复杂断块油藏开发中后期的高效开发,连续五年实现了含水不升,产油量稳中有增,为同类油藏开发中后期的综合调整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海外河普通稠油油田通过注水开发,在高含水期末已采出可采储量的84.5%,油田自然递减已降至近15 a的最低水平,开发效果得以改善,但随着油田即将步入特高含水阶段,剩余油分布零散、水驱动用程度不均、注采结构不合理等开发矛盾加剧,稳产基础薄弱.通过开展油藏工程研究,重新确立该油田四级断块的注采参数,开展注水油田结构调整,改善了普通稠油油藏高含水后期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3.
水驱前缘监测技术在北16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注水开发油田水驱前缘是油藏工程师十分关注的问题。注入水朝哪个方向推进?水驱前缘位于何处?目前大部分依靠油藏工程师的工作经验进行分析判断,示踪剂监测也只能进行粗略分析判断。注水井水驱前缘监测技术对注水井进行监测,从而得到该井的水驱前缘、注入水的波及范围、优势注水方向,从而为后期注采井网调正,挖掘剩余油潜力提供依据,达到提高最终采收率目的。注水井水驱前缘监测技术在北16油田的5口注水井应用,解释结果和油藏动态分析结果接近,从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郭振彬  曹文丽 《测井技术》1997,21(4):269-271,279
了解裂缝性油藏油水界面变化,对于进入注水开发中后期的裂缝性油藏剩余油饱和度分布的研究十分重要。综合地应用油藏原始吉资料的观察井油田界面资料确定裂缝性油藏动态油水界面的方法,是一种有效,可靠、简单且易于使用的方法,其应用实例也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东辛油田营13复杂断块油藏构造破碎,地下油水关系复杂,油水井多年来一直是合采合注,层间矛盾日益加重。针对以上问题,运用数值模拟等技术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实施细分注水方案,采取合采分注的开采方式,改善油藏水驱效果,提高油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16.
特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形成机理和类型,将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归结为4个地质因素(微相类型、所处部位、砂体有效厚度、渗透率)和6个开发因素(注采关系、注水距离、井网密度、累积注水孔隙体积倍数、累积产油孔隙体积倍数、累积注采比)。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7^4-8^1单元为例,在精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模拟网格水淹状况和影响因素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统计意义上的单因素不同条件下剩余油存在的概率大小。在此基础上,定量研究各因素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程度及其规律,为指导特高含水开发期同类油藏寻求和挖潜剩余油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濮城油田卫42断块油藏埋藏深、物性差、储层沉积环境和砂体连通状况不清、平面非均质性强、注水困难、井网不完善,开发效果差。以油藏精细描述和油藏动态分析为基础,研究了油藏剩余油类型及分布规律。油藏剩余油类型主要有层间干扰型、构造高部位型、注采不完善型和透镜状砂体型。针对油藏地质特点和剩余油的不同类型,开展了滚动扩边、层段重新组合以及调整注采井距和井网密度等油藏工程研究。实施结果表明,针对不同类型剩余油分布的井网优化和井网加密等措施明显改善了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8.
长庆油田作为中国低渗透油藏开发的典型油田,拥有储量巨大的致密油气资源。由于其储集层非均质性强、注采连通性差,油藏采收率普遍不高,亟需对油藏开发单元进行精细描述,以提高中—高含水期井组开发效果。以长庆油田Q011-35井组为研究对象,基于目的层长61砂体接触类型划分,采用微量物质示踪剂监测与油藏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从平面和剖面综合评价井组水驱效果。结果表明:Q011-35井组储集层非均质性较强,平面上,在西北和正西方向发育高渗条带;剖面上,长$6^2_1$砂体较长$6^1_1$砂体水洗程度高,长$6^1_1$剩余油更富集,明确了砂体连通状态和注采对应关系为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微量物质示踪剂监测与油藏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克服了采用单一方法评价井间连通性的局限性,结果更加准确可靠,为精细评价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制定剩余油挖潜措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代永贮  徐加军  庞瑞云  宋敏 《断块油气田》2005,12(1):52-54,i004
胜坨油田三区由于地质构造条件复杂,断层多,油层非均质严重,剩余油分布异常零散,再加上近年来井况变差等因素影响,开发调整工作难度逐年增加.面临严峻的开发形势,为了充分认清剩余油分布及储量动用状况,通过加大油藏动态监测工作力度,不断强化PND、硼中子、示踪剂、产注剖面等监测资料的录取、分析与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对老油田的认识水平,提高了油藏管理的针对性,有效地改善了老油田的开发效果,为下一步老油田的开发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复杂断块油藏具有断块小、纵向上小层多的特点,注水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受控于平面和层间非均质性,常规注水提高采收率较为困难.应用注采耦合技术可提高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的动用程度,以临盘油田三角形封闭断块油藏为数值模拟研究模型,结合其地质特点及剩余油分布将其划分为7个特征区,研究注水和开采过程中各特征区的压力、剩余油饱和度以及液流速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注采耦合技术注水阶段在压差作用下,中心区剩余油被水驱至夹角区和夹角间区,并在开采阶段随压力降低而采出;中心区的剩余油饱和度动用程度最高,为5.2%.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注采耦合周期内的压力恢复水平、压力保持水平以及注采比等参数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为油藏压力系数保持在0.8~0.9,采用注采比为1.5恢复压力.注采耦合技术通过复杂断块油藏内压力的交替变化,改变油藏内流场,扩大油藏水驱波及面积,从而提高复杂断块油藏的剩余油动用程度和水驱采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