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聚合物驱油层吸水剖面变化规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统计分析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工业区块油层吸水剖面资料发现,绝大多数井中、低渗透层在注入聚合物溶液体积达0.08~0.2PV时吸水剖面发生返转,低渗透层吸水剖面返转时机先于中渗透层,且在整个聚驱过程中高渗透层仍保持最高的吸水量,对改善油层开发效果不利。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层间渗透率级差及有效厚度比越大、注入聚合物分子量越小,聚合物溶液对低渗透层吸水能力的调整效果越弱;地层产能系数级差是影响吸水剖面返转时机和返转周期的主要因素。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在聚合物驱层系组合时,应避免层间产能系数级差过大,分层注聚合物、优化聚合物分子量及段塞组合方式、注聚合物前深度调剖等措施可改善聚合物驱油效果。图10表2参13  相似文献   

2.
统计双河油田Ⅳ1-3层系聚合物驱吸水剖面资料发现,聚驱过程中层间和层内都存在吸水剖面返转的现象;层间吸水剖面具有变化类型多、差异大的特征,其中低渗透层返转时机晚、返转频率低、不吸水层数多,聚驱过程中累计吸水量和平均吸水强度也最低;纵向上含油层位越多,聚驱调整吸水剖面难度越大。从层内吸水情况来看,河道和河口坝砂层吸水剖面周期性返转,席状砂砂层层内吸水变化小,厚油层底部吸水强度大。根据研究结果,建议采取调剖或分注、分层分质的注入方式,提高低渗透层动用程度,改善聚合物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聚合物驱剖面返转规律及返转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室内并联岩心物理模拟实验及渗流力学的基本定律,对聚合物驱油过程中的剖面返转规律及返转机理的研究表明,油层非均质性是剖面返转的主要原因,随着渗透率级差的增大及返转时机提前,低渗透层累积吸液比例下降。在固定渗透率级差条件下,随着聚合物分子量及浓度的增大及返转时机提前,低渗透层累积吸液比例下降及聚合物驱波及效率下降。剖面返转的根本原因在于聚合物溶液在高、低渗透层中的动态阻力系数表现规律不同,高渗透层中阻力系数呈对数式上升。低渗透层中阻力系数呈指数式上升。即高、低渗透层中阻力系数变化率不同,高渗透层中阻力系数变化率不断下降,低渗透层阻力系数变化率不断上升,在注聚合物初期,高渗透层中阻力系数变化率大于低渗透层阻力系数变化率,当二者相等的时候,吸水剖面开始发生返转。  相似文献   

4.
聚合物驱剖面返转现象形成机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实际注入聚合物的区块中,油层吸水剖面发生返转对于提高采收率是一种不利现象,认识剖面返转发生的机理,可以为治理剖面返转提供理论依据.从渗流力学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物理模拟实验,论证了剖面返转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高、低渗透层中阻力系数的动态表现规律不同.在聚合物注入过程中,高、低渗透层的阻力系数都是一直上升的,但是高渗透层的阻力系数变化率是不断下降的,低渗透层的阻力系数变化率是不断上升的,两者变化率相等的点就是吸水剖面开始发生返转的时刻,这种高、低渗透层阻力系数变化率的动态变化通过液流的重新分配来实现,即发生了剖面返转.  相似文献   

5.
针对聚合物驱过程中吸液剖面返转现象,通过模拟渤海某油藏的地质条件,从不同黏度的同质聚合物溶液在低渗透层的分流率出发,研究了聚合物溶液黏度对注聚过程中吸液剖面返转的影响规律,并开展了浓度为1500 mg/L的剪切后黏度分别为30.5 mPa·s和130.8 mPa·s的异质聚合物(HPAM和HAPAM)溶液段塞组合的驱油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溶液黏度增加,聚合物驱时吸液剖面返转时机将提前,低渗透层分流率先升后降,并且分流率的峰值会增大,注入聚合物溶液黏度过低或者过高都不利于提高采收率。对于渤海某油田,过炮眼后聚合物溶液黏度控制在15~30 mPa·s范围之内较为合适。高黏度HAPAM溶液对非均质油藏改善效果要强于低黏度HPAM溶液,但其相应的注入压力也更高,对于海上正在实施聚合物驱的某多层非均质油藏,采用高黏-低黏异质聚合物溶液交替注入方式对非均质油藏改善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分层注聚技术可解决聚驱井层间层内吸聚差异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钻探技术》2006,34(1):45-45
分层注聚合物技术可以改善聚合物驱注聚吸水剖面,控制聚合物溶液沿高渗透条带突进现象,使难动用的油层能够得到有效开发,解决聚驱井层间层内吸聚差异大的问题,实现层间合理配注,延长聚合物驱的有效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改善聚合物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
渤海油田聚合物驱储层吸水剖面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物驱(以下简称"聚驱")过程中,吸水剖面的变化直接反映聚驱的效果,而聚驱中低渗透层吸水剖面的变化则能直观地表现储层的进一步动用情况。通过对渤海油田聚驱吸水剖面的统计分析,发现聚驱后吸水剖面的变化特征为:绝大多数井聚驱后,纵向上层间的吸水剖面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中低渗透层吸水量增加;还有一部分井纵向上吸水剖面没有被改善,反而高渗透层吸水量增加,中低渗透层不吸水;同时,高渗透层的吸水量总体上要大于中低渗透层吸水量之和,这对聚驱不利。研究后得出,纵向上储层的地层系数级差对聚驱改善吸水剖面效果影响较大;当地层系数级差合适时,中低渗透层的吸水剖面会随着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而后再增加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地层系数级差过大对聚驱不利,若地层系数级差过大,则应先进行深部调剖而后再考虑聚驱;对于聚驱后吸水剖面发生明显好转的井,应着重关注聚驱中低渗透层吸水剖面随着聚合物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变化规律,在其相对吸水量下降时采取一定的措施(分层注聚)来加强聚驱整体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8.
聚合物驱过程中的剖面返转现象会对提高采收率造成不利影响,为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效果,通过理论分析和室内物理模拟方法,对聚合物驱油效果和聚合物驱剖面返转时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岩心渗透率升高,聚合物驱剖面返转时机延后且延后幅度增大,聚合物溶液浓度Cp=1600 mg/L、渗透率级差为4 时,渗透率大于1200×10-3μm2后尤为明显;随渗透率级差和小层厚度比(高渗层/低渗层)增大,即地层系数级差增大,剖面返转时机提前,聚合物溶液浓度CP=1600 mg/L、岩心平均渗透率Kg=300×10-3μm2、地层系数级差10 条件下,剖面返转时机可提前至0.06~0.07 PV。随岩心渗透率升高和地层系数级差增大,采收率增幅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聚合物驱剖面返转时机Tp与地层系数级差Dj关系满足方程式Tp=a(Dj-1)-1,随聚合物溶液浓度升高,返转系数a 值减小,剖面返转时机提前。应用该公式可定量描述剖面返转时机与地层系数关系,及时调整注入参数,提高聚合物驱效果。图3表5 参8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稠油油藏聚合物驱剖面返转规律,建立了与现场实际相似的非均质物理驱替模型,并用聚合物驱替模拟岩心,来研究油层渗透率级差、注入浓度、注入时机对聚合物驱剖面返转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渗透率级差越大,剖面返转出现越早,返转程度越大,说明对于级差较大的稠油油藏用聚合物驱油效果较差;聚合物驱油过程中聚合物浓度越大,剖面返转越早,原油采收率升高,但增长速度变缓,说明在聚合物驱油时需要对聚合物的浓度范围进行界定;聚合物驱油注入时机越早,剖面返转出现越早,应结合生产实际情况选择适当注入时机。该研究成果对聚合物驱提高稠油油藏原油采收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聚合物分注工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合物驱能改善注聚井的吸水剖面,但因受油层条件的限制,聚合物溶液沿高渗透条带突进现象仍然存在,为改善聚驱井层间层内吸聚差异大的问题,开展了聚合物驱井下分层配注工艺研究,研制了低剪切配注器等分注工具和配套的投捞测试仪器,实现了聚合物驱井下单管多层分层配注,分注层数达3层,在单层流量180m3/d时,可以产生压降3.6MPa以上,对聚合物剪切降解率小于6%,现场试验应用效果良好,减少了聚合物溶液沿高渗透条带突进现象,改善了聚合物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1.
反转构造的反转程度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结合典型反转构造地震剖面,分析了断层型和褶皱型两类反转构造的反转程度,上下皆正断层型和向形褶皱型反转构造的反转程度轻微;上逆下正断层型和透镜形褶皱型反转构造的反转程度中等;上下皆逆断层型和背形褶皱型反转构造的反转程度强烈。分析了反转构造的反转程度与油气聚集的关系,处于轻微反转程度的上下皆正断层型反转和向形褶皱型反转,以及处于强烈反转程度的上下皆逆断层型反转和背形褶皱型反转不利于油气聚集;处于中等反转程度的上逆下正断层型反转和透镜形褶皱型反转类型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2.
试验表明,通过应用同位素吸水剖面测井资料,可以较好地评价水驱深度调剖效果。调后注水井吸水层数增加,目的层相对吸水量下降,相同配注情况下注入压力上升;连通采油井产液未变,含水下降,产油上升。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调剖堵水顺序和调剖堵水时机对提高非均质岩心采收率的影响,选择1种堵水剂和强度不同的2种调剖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双层非均质岩心模型物理模拟实验,设定3种不同的调剖堵水顺序和7种不同的调剖堵水时机。研究结果表明,先调剖后堵水起到了很好的调堵效果,与先堵水后调剖以及同时调剖堵水相比,采收率增加幅度更大,强胶体系最终采收率为69.26%,弱胶体系最终采收率为64.94%。研究调剖堵水时机时发现,调剖与堵水间隔时间越长降水增油效果越好,且调剖堵水结合的最佳时机为调剖后水驱至0.5倍孔隙体积进行堵水,继续增加水驱时间采收率不再增加。  相似文献   

14.
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DTS)能连续实时监测水平井不同渗透率分布及气井产量生产时的井下动态。由于储层渗透率分布和产量对气藏水平井温度影响较大且变化无规律,致使目前基于DTS数据定量解释水平井产出剖面仍是一技术难题。文中基于水平井温度剖面动态模拟实验装置开展了室内模拟实验,在储层恒温情况下分析了不同渗透率分布和气井产量生产时水平井温度分布特征,定量评价各因素对水平井温度分布特征规律,为实现基于DTS测试定量解释产出剖面和储层参数等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注水井化学调剖定量化及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根据近几年化学调剖技术在现场实际应用情况,从实际统计分析结果和理论研究两个途径,对确定调剖前层间吸水差异的最低界限、调剖后主要吸水层相对吸水量下降幅度的最低界限,合理调剖半径、调剖剂用量的定量化及化学调剖优化设计方法等进行了研究,得到5条认识:调剖吸水剖面上两类油层相对吸水量比值大于0.7时,调剖有效;化学调剖使主要吸水层相对吸水量下降幅度在50%时,能改善吸水剖面;调剖后主要吸水层与差油层相对吸水量比值小于0.4时,能明显改善吸水剖面;当调剖半径在3-4m时,调剖效果持续时间可达400d以上,当调剖剂用量达到50m^3之后,目的层吸水量下降幅度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16.
体膨型预交联调驱剂TY—101在港西18—6—1井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简述了国内调剖堵水剂及技术概况,阐述了体膨型预交联调驱剂TY-101的性能指标和特点、调驱机理以及在大港油田西18-6-1注水井的应用状况,总结了体膨型预交联调驱剂及技术的现场应用效果,指出了体膨型预交联调驱剂及技术的现场应用效果,指出了体膨型预交联调驱剂及技术的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聚合物驱全过程调剖技术的矿场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聚合物驱全过程调剖技术可以解决注聚合物过程中聚合物窜流和后续注水快速指进的问题,明显改善聚合物驱的应用效果。河南油田在V油组上层系注聚合物前及I5+Ⅱ1-3层系聚合物驱转水驱前进行了区块整体调剖,调剖半径为50~80m,单井调剖剂量为3692~15300m3,调剖井占注聚合物井的75%以上。调剖后启动压力上升,吸水指数下降,吸水剖面得到了改善,与双河油田未进行整体调剖的聚合物驱区块相比,注聚合物2年后,产出的聚合物浓度从170mg/L下降到31mg/L,后续水驱第一年产油量由下降28.4%变为产油量上升。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调剖技术的初步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纪海玲 《特种油气藏》2003,10(5):88-89,93
针对辽河油田开发现状和微生物采油技术应用实际,开展了旨在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微生物堵水调剖试验,并在现场试验中取得初步成功,为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工艺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注聚前深度调剖井堵剂用量确定方法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通过对新投注聚区块注入井的动、静态资料综合分析,确定出深度调剖井选井原则。结合油藏工程方法,建立了汪聚前深度调剖井堵剂用量计算公式,实现了调剖层痊及堵剂用量的定量化确定。应用该方法对喇嘛甸田南中块东部和北北块聚合物驱的10口调剖井调剖层位及堵剂用量进行了定量计算,确定了合理的堵剂用量,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注聚前深度调剖井的调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