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被动大陆边缘张裂形成过程中,在陆缘两侧很容易形成共轭型大陆边缘。大西洋两侧的西非和南美便是典型的例子,由于具有共轭的成因演化,因而具有相似的油气成藏条件。受此启示,推测东非大陆边缘也是在东西冈瓦纳大陆裂解背景下形成的,也应该发育类似大西洋共轭型大陆边缘。通过研究东非构造演化,东非海岸北段—孤岛区具备共轭型大陆边缘的特性,两侧均经历了早期裂谷和晚期被动陆缘的沉积和构造演化,油气地质条件十分相似,勘探成效也证实它们是东非大陆边缘油气最富集的区域。但共轭两侧油气类型差异较大,东非海岸北段以天然气为主,孤岛区则以稠油沥青为主,初步研究认为后期构造的改造和破坏作用直接导致了东非共轭型大陆边缘油气成藏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主要经历了前裂谷期、裂谷期、过渡期、漂移期4个演化阶段,发育了4套相应的沉积层序,并形成了巴西(坎普斯、桑托斯及埃斯皮里图桑托盆地等)和西非(尼日尔三角洲、下刚果、加蓬及宽扎盆地等)沿岸一系列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近年来,桑托斯盆地深水区发现了Tupi和Jupiter等多个巨型油气田,作为典型的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其具有代表性的油气地质条件与分布规律可为其他盆地对比和借鉴。桑托斯盆地主力烃源岩为盐下巴雷姆阶—下阿普特阶湖相页岩和盐上赛诺曼阶—马斯特里赫特阶深海相页岩,储层包括盐下裂谷期的湖相碳酸盐岩与盐上浊积砂岩,南大西洋广泛发育的阿普特阶蒸发岩为区域盖层,同时这套蒸发岩对整个盆地的圈闭形成及油气运聚起着控制作用。结合该盆地发育的Guaratiba—Guaratiba/Guaruja/Ilhabela和Itajai-Acu-Ilhabela/Marambaia两个含油气系统与Guaratiba、Guaruja及Ilhabela等5个成藏组合特征,总结了桑托斯盆地大油气田的分布特点与控制因素,对比巴西与西非其他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分析认为南大西洋深水区盐下裂谷期沉积地层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巨大,可作为今后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  相似文献   

3.
南大西洋两岸含盐盆地属于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叠合盆地。盆地具有相同的构造演化历史和相似的地层发育特征,但油气分布极不均衡。在对盆地类型进一步细分的基础上,讨论含盐盆地油气分布规律。根据盆地裂谷层系结构特征,将南大西洋两岸含盐盆地划分为2种盆地类型:凹凸相间型裂谷层系盆地和单斜型裂谷层系盆地;再根据裂谷阶段断阶发育特征和被动大陆边缘阶段沉积特征,每种类型又可进一步划分为2个亚类。在区域成藏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出盐下裂谷层系、盐上白垩系和第三系3套成藏组合,明确了各类成藏组合的成藏模式和成藏主控因素。从盆地类型角度出发,在分析不同类型盆地油气成藏条件差异的基础上,指出了不同类型盆地油气分布规律的差异及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4.
南大西洋两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受南大西洋的张裂和持续的漂移作用的控制,具有相同的区域构造演化背景,但是,由于南大西洋裂开的不对称性和不均衡性,两侧盆地的发育及含油气性又存在着差异。南美东岸油气主要集中于大坎普斯盆地,为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盆地发育阶段完整,包括前裂谷、裂谷、过渡和漂移4个阶段,各阶段特征明显,发育盐下和盐上含油气系统。而西非油气主要集中于下刚果盆地和尼日尔三角洲,下刚果盆地虽总体上与前者相似,但各成藏要素的发育与其差异仍然明显;并且,各演化阶段由南向北缩减,至西非中部尼日尔三角洲仅发育裂谷和漂移阶段,且以古近系—新近系含油气系统为主。通过着重探讨南大西洋两岸重点富油气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形成演化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对比分析了各重点含油气盆地油气成藏特征,为中国石油企业在海外战略选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与其南侧毗邻盆地,是在统一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复杂构造系统,共同构成造山带南缘逆冲推覆系.震旦—志留纪为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经历了早期裂谷盆地、被动大陆边缘、前陆盆地演化阶段,至晚中生代—新生代发生块断造山.多期、多类型原型盆地的横向并列、纵向叠加奠定了油气成藏的物质基础,并提供了多种勘探领域.区内前陆冲断构造带勘探潜力大,油气成藏条件优越,后期改造程度弱,应着重从"内幕型"、"影子盆地型"、"非常规型"气藏等不同领域进行选区,力争实现勘探突破.   相似文献   

6.
巴西桑托斯盆地卢拉油田(原名图皮油田)盐下地层层序、热史、圈闭演化史等分析表明,卢拉油田的烃源岩为中裂谷层序与上裂谷层序的湖相页岩,储层则以坳陷层序的碳酸盐岩为主;圈闭类型为受尼欧克姆—巴雷姆期裂谷作用形成的地垒所控制的岩性—构造复合圈闭,其形成演化经历了早白垩世尼欧克姆—巴雷姆的裂谷早期、裂谷中期、裂谷晚期、早阿普特的坳陷期、晚阿普特的蒸发岩发育期,以及早白垩世阿尔布以来的油藏圈闭充注期等6个演化阶段;其成藏特征表现为盐下深层晚期中等成熟成藏。认为广泛分布的厚层盐岩(约2000m)及其高热导率的功效极大地延缓了盐下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扩展了盐下勘探的深度范围;同时,地垒—地层型油气聚集带成为桑托斯盆地乃至整个巴西东部海上盆地盐下勘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7.
西非加蓬海岸盆地盐构造及其对成藏组合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是近年来全球油气资源的快速增长区。为揭示加蓬海岸盆地的油气富集规律,对盆地的构造特征、盐层序、成藏组合和油气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裂谷期、过渡期和漂移期3个演化阶段中发育的2组近于垂直的NW—SE向和NE—SW向断裂体系形成了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盆地构造格局。盐层序是该盆地油气富集的关键因素,其流动变形形成的盐构造圈闭有利盐上油气聚集成藏;由于不发育盐滑成因的盐窗,盐层序依然保持着连片性,给盐下油气提供了良好的封盖条件。不同时期盐构造演化差异明显,康尼亚克期—始新世早期是盐构造发育的主要时期,对应于第Ⅲ枢纽带活跃期,形成了大量伸展成因的盐构造,盐底辟速率约等于沉积速率,控制了沉积相分布并形成了大量构造或构造—地层圈闭;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早期,构造反转使局部地区发育挤压成因的无根盐株;后渐新世,盐底辟速率小,对沉积作用影响微弱,有利圈闭发育有限。综合分析表明,盐下有利成藏组合主要发育在第I枢纽带断陷周围的断块和断背斜等圈闭中,盐上有利成藏组合主要分布于第Ⅲ枢纽带西侧浊积扇相区与盐构造圈闭的叠加区。  相似文献   

8.
西非里奥穆尼盆地经历了陆内裂谷、陆间裂谷和被动大陆边缘3个构造演化阶段,发育多套烃源岩、储层及泥页岩(盐岩)盖层。以陆间裂谷阶段发育的阿普特盐岩层为界,主要形成盐上、盐下2大含油气系统。盐构造、有利储层控制了盐上含油气系统的有效成藏,优质烃源、盖层则为盐下含油气系统的关键成藏要素。综合分析认为,里奥穆尼盆地的油气勘探重点为盐上的白垩系,应寻找与盐构造相关、浊积砂体发育的构造—地层复合型油气藏;对盐下领域,应重点探索裂谷洼陷生烃中心、阿普特盐岩封盖条件好的地区,并以近源的有利构造作为优先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9.
波斯湾盆地拥有数量众多的超大型油气田,其形成与盆地演化密切相关。盆地主体受控于基底拼合及特提斯洋的开启与关闭,总体经历裂谷-漂移-碰撞3期构造演化阶段,形成3种盆地类型,即基底拼合裂谷、被动大陆边缘与前陆盆地。各演化阶段分别对油气的生成、运移与聚集起到不同的控制作用。裂谷阶段的演化控制了现今一系列大型构造及盐拱圈闭的雏形;漂移阶段的演化控制了主力烃源岩与中古生界储盖组合的形成;碰撞阶段的演化对圈闭的定型及油气二次分配有重要影响。通过3期特殊的构造演化历史,波斯湾盆地形成了十分优越的石油地质条件,各成藏要素之间具备良好的匹配关系,从而形成了数量众多且分布集中的超大型油气田。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印度东部盆地群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地层充填和油气地质特征,建立深水扇体发育和成藏模式,分析深水区勘探潜力。印度东部被动大陆边缘形成源自东冈瓦纳古大陆裂解,经历了克拉通内裂谷(P_1—T)、东冈瓦纳裂谷(J_1—K_1)、裂后热沉降(K_2)和被动大陆边缘(K_3—N)4个演化阶段,发育裂后热沉降期末、被动大陆边缘I期末和Ⅱ期末3个明显不整合,形成裂谷期和被动大陆边缘Ⅰ期、Ⅱ期、Ⅲ期4套构造层,被动大陆边缘阶段沉积是盆地群地层主体,形成近岸叠覆型扇复合体、与三角洲有关的断裂坡折部位低位扇和前缘浊积扇两类富油气沉积体系。盆地内发育下二叠统、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和古近系4套证实的烃源岩,平面分布差异大;发育裂谷期砂岩和碳酸盐岩、裂后热沉降和被动大陆边缘时期三角洲和深水重力流砂岩等多种类型储集层,总体为中孔、低渗条件;油气盖层多、厚度变化大,漂移期多为区域封盖,其他时期则以局部封盖为主;形成上白垩统砂岩、古近系砂岩、新近系砂岩等8个成藏组合。被动大陆边缘阶段深水区油气勘探在平面上应以克里希那和高韦里河流三角洲地区为主,纵向上则以被动大陆边缘阶段与构造相关三角洲砂体、断裂坡折处低位扇、85°E海脊附近和高韦里盆地南部海域近岸扇复合体为重点。  相似文献   

11.
在综合前人板块演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印度尼西亚北塞兰盆地区域地质特征的分析,将盆地构造演化分为早三叠世初始裂谷、中三叠世—中侏罗世裂谷、晚侏罗世—中中新世被动大陆边缘和晚中新世—第四纪挤压4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对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以期为班达弧一带的油气勘探提供借鉴和参考。分析认为,受中生代构造作用影响,裂谷期盆地经历了碳酸盐缓坡至台地的沉积演变,主力烃源岩上三叠统—中侏罗统Saman Saman组的形成受古构造格局控制,分布于裂谷期局限台地;而该期盆地南部高地上发育的Manusela组优质碳酸盐岩储层是盆地主要勘探目标。挤压期构造作用导致烃源岩热演化出现差异,并影响了各构造带圈闭类型及分布;同时再活化的断层和微裂缝改善了碳酸盐岩储层的物性,与上新统不整合面组成主要的油气运移通道。  相似文献   

12.
东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结构构造差异与油气勘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板块构造理论,通过研究地震、地质及相关文献资料,恢复东非被动大陆边缘主要地质时期原型盆地及岩相古地理,开展盆地结构构造特征及其沉积充填差异分析,结合已发现的15个油气藏解剖,建立3种成藏模式,探讨该区有利成藏组合及下一步勘探方向。东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历经晚石炭世—三叠纪卡鲁(Karoo)期陆内夭折裂谷、侏罗纪陆内—陆间裂谷及白垩纪以来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3个原型阶段,各个盆地裂谷层系普遍发育,受拗陷期沉积充填厚度大小影响,形成"断陷型"、"断坳型"和"三角洲改造型"3类被动陆缘盆地:"断陷型"拗陷期沉积最大厚度小于3 000 m,形成"单源-构造型"成藏模式,勘探方面以寻找裂谷层系顶部发育的大型构造类圈闭为主;"断坳型"拗陷期沉积最大厚度大于5 000 m,形成"双源-双组合型"成藏模式,勘探方面以上、中斜坡大型滑动—滑塌—碎屑流沉积砂体为目标;"三角洲改造型"拗陷期沉积最大厚度大于6 000 m且发育高建设性三角洲,从岸向海形成独特生长断裂、泥底辟、逆冲推覆、前渊缓坡四大构造带,形成"三源-多组合型"成藏模式,其四大构造带均可形成大型油气田。  相似文献   

13.
巴西坎普斯盆地大油气田成藏特征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巴西的坎普斯盆地是典型的大西洋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主要经历了裂谷期、过渡期及漂移期3期构造演化,并沉积了与之对应的裂谷期陆相层序、过渡期盐岩层序及漂移期海相层序。其中裂谷期陆相层序中的黑色湖相钙质页岩为盆地中的主力烃源岩,过渡期盐岩层序中的蒸发盐岩将该盆地储集层分隔为盐上和盐下两部分,而漂移期海相层序中发育的浊积砂岩储集着该盆地中90%的已探明油气储量。坎普斯盆地最重要的含油气系统为Lagoa Feia—Carapebus含油气系统,盐下的Lagoa Feia群烃源岩生成的油气通过与盐运动相关的断层运移至盐上Campos群Carapebus组浊积砂岩中储集;油气分布主要受烃源岩的埋深、蒸发盐岩的发育、浊积砂岩的分布以及生长断层的发育等油气地质条件的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14.
西非海岸盆地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西非海岸盆地群是典型的裂谷和被动陆缘叠合盆地,盆地经历了前裂谷阶段、同裂谷阶段、过渡阶段和被动大陆边缘阶段等4个演化阶段;发育盐下裂谷期湖相泥岩和盐上海相页岩2套主力优质烃源岩,油气主要富集在第三系广泛发育的滚动背斜和盐岩相关构造圈闭内的三角洲、水下扇碎屑岩储层中。西非海岸盆地中段的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部分第三系成藏组合,下刚果盆地深水—超深水区盐相关构造是西非未来最有勘探潜力的地区,西非南北2段低勘探程度地区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西非裂谷系构造演化及沉积充填特征研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尼日尔Termit裂谷型叠合盆地的油气成藏特征进行剖析,并探讨其油气富集主控因素。Termit盆地是早白垩世、古近纪2期断陷活动形成的裂谷型叠合盆地,发育1套广泛分布的上白垩统Yogou组海相烃源岩。古近系Sokor组1段和白垩系Yogou组2套储集层以石英砂岩为主,具有较好的孔渗特征,在古近系Sokor组2段区域盖层之下可形成多套有利储盖组合。断裂样式与油气运聚方式决定了构造带油气运聚模式,形成Araga地堑"Y"型油气侧向及垂向运聚模式、Dinga断阶"多阶型"油气垂向运聚模式和Fana转换带"复式"油气运聚模式。油气富集受裂谷盆地构造控制,即2期裂谷作用形成的断裂带控制油气的平面展布,晚期裂谷层序内的有利储盖组合控制油气垂向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16.
朱伟林  崔旱云  吴培康  孙和风 《石油学报》2017,38(10):1099-1109
2006年以来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已成为全球油气储量的主要增长区。通过统计分析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勘探趋势,系统总结了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地质进展,阐述了主要盆地的油气分布基本特征和勘探潜力,并提出了下阶段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的主要方向。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呈现出由浅水盐上走向深水盐下、由构造走向地层-岩性、由大西洋向印度洋拓展、由常规带走向极地、天然气储量比重日趋增大等5方面趋势,在深水盆地、深水沉积、盐下储层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是取得油气突破的重要原因。大西洋沿岸、印度洋西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规律性的共轭关系,但其油气富集程度、分布和类型有很大差异,以共轭关系为主线对寻找新的勘探领域提供了新勘探思路。对于未来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应重点评价近期获得突破的深水区盆地,并坚持对含盐盆地盐下裂谷期层系进行持续勘探,同时要加强超深水盆地的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坎波斯盆地、尼日尔三角洲和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这3个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既有相似性,也有不同点,其不同之处表现在:①坎波斯盆地和尼日尔三角洲均只有一期裂谷,西北大陆架各盆地均有多期裂谷,这种多期裂谷使得西北大陆架的油气主要富集在裂谷层系中,而前两者主要分布在漂移层序;②由于烃源岩生烃性质不同,导致不同盆地油气分布特征有差异,前两者油多气少,而西北大陆架富气贫油;③三者油气分布主控因素不同,坎波斯盆地油气藏分布主要与浊积岩和盐岩运动有关,尼日尔三角洲油气藏分布与同生断层有关,西北大陆架油气分布则主要受构造所控制。  相似文献   

18.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油气成藏条件早期预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与浅水陆架区一样,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新生代均处于南海北部准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具有北部大陆边缘拉张裂陷的区域地质特征,盆地结构与中国东部裂谷断陷盆地类似,属双层或三层结构类型。该深水盆地油气运聚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亦与浅水区类似,但陆坡深水区凹陷裂陷更深、沉积充填规模更大,且发育4套烃源岩和3套储盖组合类型,使深水油气运聚成藏有了良好的基础。基于深水区少井无井、地质资料缺乏的现状,借鉴浅水区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并依据跨越深水区地震剖面层序地层,重点对深水油气运聚成藏条件进行了早期预测与综合评价,旨在加快和推进深水油气勘探进程。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盆地为中—新生代超巨型克拉通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是世界最大的含油气盆地.运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在分析构造、沉积演化过程的基础上,将西西伯利亚盆地划分为3个含油气系统.通过综合分析含油气系统的烃源岩、储集层和圈闭类型等要素,认为巴热诺夫—纽康姆含油气系统主要为上侏罗统—森诺曼阶的常规油气藏和巴热诺夫组的自生自储式非常规油气藏;托尔古—秋明含油气系统主要为中—下侏罗统秋明组的常规油气藏和基底顶部风化壳油气藏;北部中生代复合含油气系统主要为阿普特—森诺曼阶波库尔组的天然气藏和侏罗系—纽康姆阶的凝析油藏.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多旋回叠合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100,自引:18,他引:82  
塔里木盆地是在前震旦纪陆壳基底上发展起来的大型复合叠合盆地。盆地的形成经历了震旦纪—中泥盆世、晚泥盆世—三叠纪和侏罗纪—第四纪3个伸展-聚敛旋回演化阶段。震旦纪到中泥盆世(古亚洲洋阶段或原特提斯洋阶段),盆地经历了陆内裂谷-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前陆盆地发展旋回;晚泥盆世到三叠纪(古特提斯洋阶段),塔西南边缘经历了陆内裂谷/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弧后伸展盆地-弧后前陆盆地发展旋回;侏罗纪到第四纪(新特提斯洋阶段),盆地经历了陆内裂谷(坳陷)-挤压调整作用-晚期前陆型盆地发展旋回。陆内裂谷(坳陷)-挤压调整作用出现了3个次级旋回。伸展期原型盆地地层层序较稳定,聚敛期原型盆地地层侧向变化大。盆地演化与构造体制转换的地球动力学过程与方式决定了盆地具有复杂的叠加地质结构,制约着油气聚集与分布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