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等手段,对莺歌海盆地LD10区新近系梅山组-黄流组高温-超压-高CO2背景下的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孔隙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①莺歌海盆地LD10区新近系梅山组-黄流组储层发育重力流沉积,岩性以中-细粒长石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储层物性以特低-低孔、特低渗特征为主。②压实、胶结和溶蚀作用是研究区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超压对黏土矿物的转化及石英次生加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原生孔隙。富含CO2的高温流体不仅造成了黏土矿物的异常转化,同时促进了溶蚀作用发生,增加了次生孔隙。③研究区黄二段储层的成岩演化序列为: 菱铁矿胶结→石英次生加大→绿泥石胶结→长石淋滤溶蚀→高岭石形成→早期方解石胶结→早期白云石胶结→长石溶蚀→方解石溶蚀→伊利石大量生成→晚期铁方解石、铁白云石形成。④总体上,压实作用使孔隙度减少了45.30%~62.93%,胶结作用使孔隙度减少了1.65%~35.01%,溶蚀作用使孔隙度增加了0.72%~8.00%。其中,黄流组中下部砂岩储层受到了超压保护和CO2溶蚀作用的双重影响,物性较好,钻井过程中应考虑高CO2风险。  相似文献   

2.
查明富CO2流体对储-盖系统的改造作用,对于研究CO2活动与油气成藏效应、CO2储存和CO2驱油提高采收率有着重要意义。选取下扬子苏北盆地黄桥地区和句容地区的二叠系龙潭组储层和大隆组盖层组合,分别作为有无CO2流体活动的对比研究对象。通过薄片观察统计、矿物成分和碳同位素分析,查明了两个地区储层的异同点。黄桥地区储层的自生矿物以石英次生加大边和高岭石充填为主,发育少量片钠铝石,句容地区不发育片钠铝石,且次生石英含量不高;黄桥地区储层孔隙度明显高于句容地区,薄片下观察到大量长石溶蚀孔隙,偶见长石溶蚀孔内生长片钠铝石雏晶,是CO2与长石发生水岩相互作用的直接证据;黄桥地区和句容地区盖层均为黑色块状泥岩,黄桥地区盖层发育微裂隙,但裂隙均已再充填方解石脉,碳同位素数据表明方解石脉为富CO2流体活动结果,在句容地区泥岩盖层中未见大量裂隙和矿物脉。综合研究分析表明,富CO2流体充注引起储层砂岩中长石大量溶蚀,增加了孔隙空间,片钠铝石、次生石英和高岭石自生矿物组合序列沉淀,同时富CO2流体的连续活动导致泥岩盖层发生方解石沉淀,充填盖层裂缝,有利于提高盖层的封盖能力。  相似文献   

3.
CO2吞吐是一种提高致密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方法,然而由于注入的CO2与地层水接触形成的碳酸与岩石矿物发生了溶蚀作用,从而改变了储层的流动特性。为了探讨碳酸溶蚀对储层流动特征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6段野外露头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心流动实验,通过测量CO2在地层水中的溶解度,对比了碳酸溶蚀前后致密砂岩的孔隙度、可动孔喉下限、液相渗透率、矿物组成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溶蚀作用提高了孔隙度和液相渗透率,使流体流动能力增强;溶蚀后致密砂岩的可动孔喉下限减小,降低了束缚水饱和度;方解石、白云石和长石是主要的溶蚀矿物,溶蚀后岩心的溶蚀孔明显增多;压力越大CO2在地层水中的溶解度越大,碳酸的酸性越强,矿物溶蚀程度越大;温度越高,溶蚀作用越弱。研究成果明确了碳酸溶蚀作用对致密砂岩储层流动特征的影响规律,为致密油藏CO2吞吐技术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CO2混相压裂液与储层岩心的作用机理,以柳赞断块储层岩心为实例,利用岩心驱替、SEM、XRD和CT 等实验方法开展 CO2混相压裂液体系中不返排酸、CO2+增溶剂(或缩膨剂或降黏剂)在地层压力和地层温度下与岩心相互作用前后岩心孔隙结构、岩心矿物成分及渗透率的变化规律实验。研究表明:不返排酸和CO2与不同水溶性添加剂混合形成碳酸溶液均具有溶蚀长石和黏土矿物的作用,且优先溶蚀长石,溶蚀后可生成高岭石和石英等矿物,其中不返排酸的溶蚀作用最强,其次是CO2与增溶剂混合液、CO2与降黏剂混合液;CO2混相压裂液注入前后液测渗透率与气测渗透率呈相同的增大趋势,且液测渗透率增大幅度随气测渗透率的变化关系表现为很强的乘幂关系。该研究成果对CO2混相压裂提高采收率技术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当CO2以天然方式或人工方式注入到含水砂岩时,成岩流体将转变成弱酸性流体,引起宿主砂岩中不稳定矿物(如碳酸盐、长石)的分解和新矿物的沉淀,进而使砂岩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发生改变。CO2注入砂岩后,仅有少量CO2溶解于水中以气体形式存在,大部分CO2以次生矿物形式(如方解石、白云石、菱铁矿等)被“固化”在宿主砂岩中,形成的典型自生矿物组合为:片钠铝石±含铁碳酸盐矿物±其它碳酸盐矿物组合和铁白云石+高岭石+自生石英组合。其中,前一种矿物组合是示踪CO2运移、聚集的典型自生矿物组合。CO2与砂岩相互作用机理及形成的自生矿物组合研究不仅拓宽了沉积盆地中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研究领域,揭示了深部流体与浅部储集层之间、浅部烃源岩或其它岩石与附近储集层之间的物质转移,而且为储集砂岩品质评价、CO2气藏(田)预测、CO2地下储存等研究提供了基础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6.
次生孔隙是砂岩储层中重要的油气储集空间,而长石溶蚀产生的次生孔隙(即长石溶孔)往往是最重要的次生孔隙类型之一。基于热力学原理,提出了依据溶蚀产物自生黏土矿物的含量定量计算深埋条件下长石溶蚀产生的次生孔隙率的新方法,即:钾长石次生孔隙率=0.28×高岭石含量或0.36×伊利石含量;钠长石次生孔隙率=0.10×高岭石含量或0.17×伊利石含量;钙长石次生孔隙率=0.014×高岭石含量或0.08×伊利石含量。在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81储层的矿物岩石学特征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新方法对陇东地区长81储层深埋条件下长石溶蚀产生的次生孔隙率进行了计算,并与实测面孔率和溶蚀模拟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长81储层51块样品长石溶蚀产生的次生孔隙率的计算平均值为1.32%,与长石溶孔率的实测值(平均1.44%)比较接近;与溶蚀模拟实验产生的溶孔率相比,新方法的计算结果也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7.
饱和CO2地层水驱过程中的水-岩相互作用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志超  杨思玉  刘立  李实  杨永智 《石油学报》2012,33(6):1032-1042
为了研究CO2注入后储层岩性和物性的变化情况,利用室内岩心驱替装置,模拟了地层条件下(100℃,24MPa)饱和CO2地层水驱过程中的水-岩相互作用,并对CO2注入后,组成储层岩石的矿物溶蚀、溶解和沉淀情况以及渗透率变化的原因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实验前后反应液离子成分变化、岩心扫描电镜和全岩X-射线衍射(XRD)资料的分析表明:实验后砂岩岩心中的碳酸盐矿物出现明显的溶解现象,且方解石溶解程度最高,片钠铝石次之,铁白云石最低;反应液中K+质量浓度的变化主要是由碎屑钾长石颗粒溶蚀造成的;实验后有少量的高岭石和中间产物生成,其中间产物的成分主要为C、O、Na、Cl、Al和Si,并有向碳酸盐矿物转变的趋势;新生成的高岭石、中间产物和由碳酸盐胶结物溶解释放出的黏土颗粒一起运移至孔喉,从而堵塞孔隙,降低了岩心渗透率。通过以上实验再现了CO2注入后,短时期内储层岩石中长石和碳酸盐类矿物的溶蚀和溶解过程以及新矿物沉淀情况,并且揭示了储层渗透率变化的原因,从而为CO2的地下捕获机制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前数值模拟无法同时计算CO2在油、气、水相中的分配及水相中溶解CO2对储层物性的影响。针对该问题,应用CO2驱替与埋存一体化数值模拟,通过耦合油气两相闪蒸、CO2在水中的溶解和溶蚀作用,同时模拟CO2在油气水三相中的分配、溶解CO2对储层物性的影响、CO2驱油与埋存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CO2溶于地层水后形成碳酸溶蚀岩石,导致储层渗透率增加,作用时间越长,溶蚀效果越明显;CO2在水相中的溶解和溶蚀作用对累计产油量和CO2埋存量均有影响,在研究CO2驱替与埋存问题时需要同时考虑溶解和溶蚀作用,才能反映生产实际。对濮城油田沙一下储层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证明了CO2驱替与埋存一体化数值模拟方法准确。该研究对CO2驱油与埋存项目的方案设计和CO2埋存潜力评价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潜江凹陷页岩油储层储量丰富,其孔隙中富含多种可溶性矿物,采用CO2-纯水吞吐进行开发,不仅能利用CO2的超临界特性驱油,而且有利于提高CO2在目的储层中的埋存,有效减少CO2排放。但CO2-纯水体系能否进入页岩微纳米孔隙,并有效动用孔隙中的原油是该方法能否实施的关键。通过设计CO2、CO2-纯水和CO2-地层水的吞吐实验,基于核磁共振方法,明确了注CO2、注CO2-纯水和注CO2-地层水组合的吞吐特征,总结了不同孔隙的原油动用规律和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注CO2-纯水体系比纯CO2吞吐效率高8.62个百分点,比CO2-地层水组合高12.66个百分点,CO2-纯水组合形成的酸性流体会溶蚀孔隙表面的可溶性矿物,改善孔隙连通性,提高储层渗流能力,并且能有效提高小于0.01 μm、0.01~0.10 μm孔隙中的原油动用程度。多周期吞吐后,产出液中的离子物质的量浓度明显下降,表明后续注入纯水并未扩大波及体积,只是提高原油动用效率。该研究证实注CO2-纯水体系可以有效提高页岩油藏采收率,为陆相页岩油有效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石油充注对储层成岩矿物演化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油饱和带(油层)中石英次生加大和钾长石颗粒的钠长石化程度均低于水饱和带(水层),石英次生加大边中的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60~140℃)表明,油饱和带与水饱和带中包裹体的温度相近,这说明油饱和带中石英次生加大在石油侵入后继续发育,但与水饱和带相比这种作用受到抑制。同样,方解石、白云石在含水饱和带及低含油饱和带与高含油饱和带相比也较发育;粘土矿物伊利石也具有此特征。但长石的溶蚀却在含油饱和带中明显高于含水饱和带,这说明石油充注改变储层孔隙中矿物生长的微环境(矿物成分、pH值、Eh、CO2分压及其他孔隙流体性质),从而对其成岩作用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沾化凹陷下第三系砂岩次生孔隙纵向分布规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碳酸盐含量、镜质体反射率、粘土矿物以及储层物性等数据,研究了沾化凹陷下第三系砂岩次生孔隙的纵向分布规律。在小于1900m的深度,砂岩的孔隙主要为压实和胶结之后的原生粒间孔隙;在埋深达1900m以后开始出现少量次生孔隙,在1900~2200m深度范围形成原生孔隙与次生孔隙并存的混合孔隙带;大量的次生孔隙出现在2200~3500m的深度段。200多口井15000余个砂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在纵向上的变化关系也间接证实了这一点。次生孔隙主要为长石溶蚀成因,碳酸盐胶结物溶蚀是次要的,这是由有机酸对长石和碳酸盐胶结物的化学反应自由能所决定的。有机酸溶蚀长石的化学反应自由能(-154.49~-17.92kJ/mol)低于溶蚀碳酸盐(46.89kJ/mol)。在2200~3500m深度,沾化凹陷烃源岩成熟产生大量有机酸和泥岩中的粘土矿物迅速脱水是产生溶蚀作用形成次生孔隙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以塔木查格盆地火山碎屑岩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温度下大气水—火山碎屑岩相互作用的水热实验研究发现,大气水能够使火山碎屑岩中的长石、方解石等可溶性矿物发生溶蚀,且溶蚀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大;火山碎屑岩中的凝灰质成分容易发生溶蚀,而且是主要溶蚀对象。通过塔南凹陷铜钵庙组不整合面之下的储层物性研究发现,在不整合面之下30 m范围内,大气水淋滤作用对火山碎屑岩储层物性改善明显,孔隙度增加量达5%~14%,次生孔隙所占比例达88.48%~95.00%;而在不整合面之下80 m以外的范围,大气水淋滤作用对储层物性基本没有影响。大气水淋滤作用是塔南凹陷铜钵庙组次生孔隙形成的主要原因,作用的下限深度为不整合面之下30~80 m。   相似文献   

13.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碎屑岩储层孔隙演化与次生孔隙成因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通过对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物性、碳酸盐含量等大量资料研究,认为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储层孔隙经历了由原生到次生的演化过程。在浅于1650m的深度,以原生孔隙为主;在1650~1900m的深度,溶蚀作用相对较弱,形成了溶蚀与原生孔隙并存的混合孔隙段;超过1900m深度以后,溶蚀和胶结作用占主导地位,以次生孔隙为主。在不同地区、不同深度次生孔隙的发育程度不同:北部陡坡带的次生孔隙主要发育于1650~2450m,特别是在2100m次生孔隙的发育程度最高;中央隆起带次生孔隙均从1600m深度以下比较发育,而在1850~2500m深度段最为发育;在南部缓坡带,次生孔隙总体上主要发育于1900~2600m深度段。因此,由北向南次生孔隙发育的深度有增大趋势,但发育程度则明显减弱。次生孔隙的形成主要与碳酸盐、长石的溶蚀以及粘土矿物的脱水作用密切相关,是无机成岩作用和有机热成熟演化产生的CO2和有机酸溶蚀可溶组分的结果。东营凹陷碎屑岩次生孔隙的分布具有以下规律:在纵向上受控于烃源岩的成熟时间,平面上则受酸性水源区平面位置的控制;次生孔隙的发育程度与砂体所处的沉积相带密切相关,即水下沉积砂体的次生孔隙要比水上沉积砂体的发育;位于断裂带附近砂层中的次生孔隙比较发育。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砂岩中成岩次生矿物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砂岩在成岩过程中,次生矿物多达20余种。次生石英、钠长石、方解石和浊沸石等的形成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砂岩的储集物性。形成次生石英的SiO2主要来源于碎屑长石的溶解粘土矿物的转化。次生长石与长石的钠长石化过程有关,斜长石钠长石化始于成岩早期,而钾长石的钠长石化则需较高的成岩条件才能进行。次生方解石主要为成岩早期的无机CaCO3沉淀。浊沸石则是晚成岩阶段的稳定矿物,并与成岩晚期钠长石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长石溶解及其次生孔隙的形成对砂岩储层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为了研究渤海湾盆地渤南洼陷有利孔隙发育带,利用长石溶解-沉淀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计算,结合薄片分析、孔隙度和渗透率资料,开展了对沙三段长石次生孔隙发育的研究。结果显示,现今的地层水多有利于长石沉淀,部分区域发生长石溶解。结合孔隙度平面分布图和镜下薄片分析可知:孔隙度发育较好的区域主要是钾长石发生溶解,钙长石ΔG < -15 kJ/mol溶解速率较快和钠长石ΔG < 15 kJ/mol沉淀速率较慢的区域。此外,粘土矿物(高岭石等)在长石溶解形成的次生孔隙中的沉淀,降低了储层的渗透率;且在埋深超过3 000 m的区域,地层水中的SiO2(aq)沉淀速率的显著加快降低了储层孔隙度。综上:埋藏环境中,长石的溶解对于次生孔隙的贡献十分重要,但是如果其副产物未发生迁移则对次生孔隙的贡献较小,并且较高的粘土矿物含量会降低储层的渗透率。本文对于利用热力学和动力学模型预测储层发育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南部英台断陷营城组火山岩中普遍发育晶间微孔隙,主要由重结晶作用和溶蚀作用形成。按成因和骨架颗粒的种类可将晶间微孔分为放射状碱性长石晶间微孔、黏土矿物晶间微孔和混合矿物晶间微孔3种类型。基质发生脱玻化重结晶作用,形成球粒状钾长石的区域晶间微孔面孔率为5.2%,形成黏土矿物和石英长石雏晶的区域面孔率增加9.5% ~13.6%;长石发生局部溶蚀形成伊利石的区域,面孔率可增加6.5% ~10.1%;而伊利石充填火山碎屑岩的粒间孔隙,仍可保留22.3% 的晶间微孔型储集空间。结合英台断陷勘探实例,认为晶间微孔发育的火山岩可作为天然气的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17.
煤系地层(酸性水介质)的砂岩储层特征及成岩模式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煤系地层的砂岩中所含水介质呈酸性,致使其砂岩储层具有碳酸盐胶结物含量低、硅质胶结物含量高、粘土矿物中富含高岭石的显著特点。由于各种成岩作用,特别是压实作用和硅质胶结作用的影响,使得华北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的砂岩储层属于低孔低渗型,其孔隙类型主要为次生孔隙。表生成岩作用是形成良好储层的主要作用。华北石炭-二叠系构造演化史的研究表明,在印支期及燕山晚期该区有两次抬升,使砂岩遭受风化和淋滤,长石等矿物溶解形成大量次生孔隙,储集性得到改善。其有利孔隙带的分布与不整合面有密切关系,孔隙率随着远离侵蚀面而变小。  相似文献   

18.
煤系地层(酸性水介质)的砂岩储层特征及成岩模式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煤系地层的砂岩中所含水介质呈酸性,致使其砂岩储层具有碳酸盐胶结物含量低、硅质胶结物含量高、粘土矿物中富含高岭石的显着特点.由于各种成岩作用,特别是压实作用和硅质胶结作用的影响,使得华北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的砂岩储层属于低孔低渗型,其孔隙类型主要为次生孔隙.表生成岩作用是形成良好储层的主要作用.华北石炭-二叠系构造演化史的研究表明,在印支期及燕山晚期该区有两次抬升,使砂岩遭受风化和淋滤,长石等矿物溶解形成大量次生孔隙,储集性得到改善.其有利孔隙带的分布与不整合面有密切关系,孔隙率随着远离侵蚀面而变小.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储层中长石含量较高,且普遍存在长石溶蚀现象,对致密储层物性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在对长8致密储层特征的研究基础上,利用高温高压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模拟实验,并结合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技术,模拟研究区长8储层岩石样品与有机酸的相互作用,分析了溶蚀作用类型及其特征,并解释了相关溶蚀作用机理,定量计算了溶蚀作用对储层孔隙度的影响。为使模拟实验更接近实际地质情况,流体采用0.15mol/L、pH=2.65的乙酸溶液,模拟温度为87~103℃,模拟压力为24.70~30.18MPa。研究表明:长8储层主要岩石孔隙类型为原生粒间孔和长石溶蚀孔,其中长石溶蚀孔较发育,占总孔隙的39%左右,计算得其视溶蚀率为37.8%~50.0%,呈中等溶蚀程度;长石类和碳酸盐类矿物在酸性条件下均能发生不同程度的溶蚀,碳酸盐类矿物的相对溶蚀率整体大于长石类矿物的相对溶蚀率;在95℃左右时矿物的溶蚀作用最为明显,依据地温梯度计算其对应的埋藏深度约为2 370~2 710m,该深度可能是长8储层中有利储层的主要分布区域;溶蚀作用导致长8致密储层的孔隙度增加约3.57%~3.69%,其平均孔隙度增加3.63%,溶蚀作用是研究区长8储层孔隙度增加的关键成岩作用类型,是储层“甜点”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0.
八面河油田面120区沙三段储层孔隙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八面河油田面120区沙三油层含油砂体的岩石学、孔隙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集砂体为成分成熟度较低的长石砂岩;主要自生矿物为伊利石、蒙脱石、方解石、石英、高岭石、绿泥石和白云石等;储层次生孔隙发育,主要孔隙类型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铸模孔。孔隙结构具有中孔、中喉的特点,对渗透率有贡献的主要是大于2.5μm喉道。影响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是沉积作用及成岩作用,溶解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是研究区储层的主要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