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与琼东南盆地油气成藏条件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莺歌海盆地与琼东南盆地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西部,两盆地虽仅以①号断层相隔,但其油气成藏特征差异明显:莺歌海盆地以中新统三亚一梅山组和上新统底部莺歌海组海相泥岩为主要烃源岩,而琼东南盆地主要烃源岩为渐新统崖城一陵水组近海含煤岩系;泥底辟活动产生的大量垂向断层、裂缝是莺歌海盆地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而琼东南盆地西区则以侧向输导为主,东区兼有垂向和侧向输导特征;莺歌海盆地中新世晚期泥底辟背斜、披覆背斜、断块等构造圈闭及地层岩性圈闭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圈闭类型,琼东南盆地则以古近纪构造圈闭为主、新近纪地层岩性圈闭为辅。认为莺歌海盆地下含气系统具有巨大资源潜力,是未来油气勘探的主要靶区;琼东南盆地的主要勘探领域应放在古近系和能与古近系连通的新近纪岩性一构造复合圈闭上,深水区则是该盆地非常重要的油气勘探新领域。  相似文献   

2.
崖城组是琼东南盆地的主力生烃层系。根据古生物、岩性以及古构造、古地貌等资料,系统分析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东段崖城组的沉积环境与沉积相,在此基础上对海相烃源岩的发育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崖城组沉积时期,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东段为半封闭的海湾环境,松南—宝岛—长昌凹陷发育广泛的滨浅海沉积,凹陷边缘发育多个小规模的近源扇三角洲、三角洲,海岸平原分布在凹陷带周缘沉积古地貌较高的部位。受控于沉积环境,煤系烃源岩主要发育在凹陷周缘海岸平原相及扇三角洲、三角洲相的水上平原部分,陆源有机质为主的海相泥岩是凹陷内部的主力烃源岩,陆源有机质供给量和相对安静的水体环境是海相烃源岩发育的两个主要控制因素。采用类比分析方法,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东段崖城组识别出9个潜在海相烃源岩发育区,其中5个为最有利的烃源岩发育区。  相似文献   

3.
烃源岩是沉积盆地含油气系统中决定油气聚集与成藏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盆地或洼陷中勘探程度相对较低、钻井较少且烃源岩指标不丰富等烃源岩预测的难点,以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北部低勘探区为例,从“找湖(深湖-半深湖)”、“寻泥(深湖-半深湖泥岩)”、“定烃(烃源岩预测与评价)”的角度,开展源-汇系统与烃源岩预测系统性分析。首先,以“找湖”为目的,通过多期构造古地貌恢复,阐明原始盆地面貌与古湖盆发育位置,结合“地震前积确定湖盆边界、坡折体系确定深湖-半深湖分布范围、生化指标确定湖盆古环境特征、构造强度确定湖盆规模”等分析,对低勘探区的深湖-半深湖区进行确认并对潜在发育烃源岩的洼陷进行初步遴选,研究认为文昌期HF33等洼陷和下恩平期HZ5等洼陷具备发育深湖-半深湖泥岩的潜力。其次,通过古物源、古环境和沉积体系的分析,结合构造古地貌发育特征,开展源-汇系统重建及深湖-半深湖相泥岩发育的地质背景分析,通过源-汇系统各配置要素的数值模拟,指出中等物源供给强度、细物源粒度、高湖平面、大可容空间及欠补偿-均衡补偿型盆地有利于富泥型湖泊相沉积。最后,以成熟勘探区已钻遇优质烃源岩的钻井为基础,分析与烃源岩层对应的4...  相似文献   

4.
烃源岩形成时期的古构造和古沉积环境共同控制了烃源岩的宏观分布。基于"原型控源"这一思想,利用元素化学对长岭断陷主力烃源岩,即下白垩统沙河子组烃源岩,形成古环境进行了恢复,结合古构造恢复,明确了沙河子组残留烃源岩的分布特征。长岭断陷沙河子组沉积时期总体表现为较大的古水深、潮湿—半潮湿气候、淡水相、厌氧—贫氧环境,这为沙河子组优质烃源岩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沉积条件;该时期盆地由2个较统一的断陷构成,整体为广湖,烃源岩广泛发育,受后期多次反转作用影响,沙河子组发生掀斜并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沙河子组残留烃源岩出现在现今斜坡带;这为斜坡带和盆缘超剥带油气成藏提供了新的思路,即龙凤山—东岭斜坡、查干花东斜坡和伏龙泉西斜坡富有机质烃源岩发育,油气成藏"近水楼台",为油气勘探有利区。此外,盆缘超剥带具备了油气成藏条件,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5.
塔西南坳陷寒武系玉尔吐斯组烃源岩分布及发育模式认识是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利用盆地大测线恢复震旦纪末盆地古地貌,结合盆地内钻穿寒武系的11口钻井揭示信息,对比塔西南坳陷与北部坳陷震旦系—寒武系地震相特征,认为震旦纪末巴楚—麦盖提斜坡地区抬升,沉积水体较浅,在基底之上沉积了一套潮坪沉积,以其作为碳酸盐岩枢纽带南北两侧的塔西南坳陷和北部坳陷均发育震旦系—寒武系;震旦系沉积之上往往有寒武系玉尔吐斯组沉积,玉尔吐斯组的沉积与基底古地貌有关,基底隆起高部位无沉积。研究认为塔西南坳陷原地有玉尔吐斯组烃源岩发育,在麦盖提斜坡分布局限,受控于早加里东期正断层形成的洼槽,坳陷中段裂陷槽内烃源岩最为发育;昆仑山前区发育盆地相寒武系烃源岩,分布于震旦系楔状体之上,可与满加尔凹陷烃源岩发育特征对比。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铜钵庙组和南屯组的油气分布,应用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通过盆地构造建模恢复古地貌特征,明确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古地貌对沉积体系及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①铜钵庙组沉积期,塔南凹陷具有"泛洼槽多物源"的特征,物源主要来自NW-SE向扇三角洲和WS向凹陷古隆起。南屯组沉积期全区发育4个规模较大的沉降中心,从西次凹逐渐向凹陷中心发生迁移。②铜钵庙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凹陷内部古隆起控制了冲积扇的形成与分布。南屯组主要发育三角洲、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湖底扇和湖相沉积,古隆起、古坳陷分别控制了近岸水下扇的形成与烃源岩的展布范围。③塔南凹陷古地貌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表现为"古隆-坡控储、古坳陷控源、古断-坡控藏"。西部为"源-储对接"、"古断-坡"组合控运聚的构造油藏,东部为陡坡控制下以近岸水下扇和湖底扇为储集体的岩性油藏,古地貌演化特征和"古断-坡"组合对源、储空间配置及油气运聚起决定性作用。该成果对认识塔南凹陷油气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根据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三维地震、钻井及岩心资料,对中新统梅山组发育的深水扇特征、沉积模式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梅山组中发育着多种典型重力流构造,沉积物为半深海环境下的重力流沉积;通过对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岩矿特征、粒度分析、沉积构造、测井相等分析,可识别出水道、水道间、席状砂等沉积微相;陵水凹陷梅山组深水扇为陆架边缘三角洲—峡谷(下切谷)—深水扇的沉积模式,其形成受三亚组沉积晚期古构造地貌、相对海平面变化、坡折带及三角洲物源供给能力等多种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崔海峰  田雷  张年春  刘军 《石油学报》2016,37(4):430-438
塔西南坳陷南华纪-震旦纪裂谷分布与烃源岩发育关系密切。综合西昆仑露头资料、钻井信息和地震剖面信息,分析了南华纪-震旦纪裂谷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和展布特征,探讨了裂谷发育与下寒武统烃源岩分布的关系。研究认为,塔西南坳陷发育南华纪-震旦纪裂谷,处于塔里木地块南缘,形成于Rodinia超大陆裂解初期,由昆仑山前的莎车、叶城和皮山地区延伸至麦盖提斜坡,呈NE向展布,边界为正断层控制,南华系-震旦系发育断陷转向坳陷、陆相转向海相的构造沉积组合。南华纪-震旦纪裂谷发育控制着上覆寒武系底部烃源岩分布,寒武系烃源岩的沉积与震旦纪末古地貌关系密切。钻井证实有上震旦统白云岩沉积的区域往往有玉尔吐斯组发育,上震旦统白云岩地震反射特征为连续层状中强振幅,地震剖面上较好识别,有助于间接反映玉尔吐斯组烃源岩分布范围。塔西南坳陷寒武系玉尔吐斯组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昆仑山前带和坳陷中部裂谷发育区内。  相似文献   

9.
莺-琼气区天然气主气源及注入史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天然气、凝析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莺歌海盆地底辟带天然气主气源为上第三系梅山组,三亚组海相泥岩,YC13-1气田天然气主气源为下第三系陵水组,崖城组滨海沼泽及 浅海相源岩,有机包裹体,成岩作用和天然气分布等研究结果表明,莺歌海盆地底壁带天然气为多期幕式充注,最晚一期为富含CO2天然气的充注,YC13-1气田天然气总体上为连续充注。  相似文献   

10.
莺歌海盆地天然气主要为来自中新统的煤型气,目前对天然气类型是否可以进一步细分以及具体来自中新统哪套烃源岩并无清晰认识,制约了该区天然气的勘探进程。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对盆地内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的详细剖析,结合烃源岩地球化学及热模拟实验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δ~(13)C_2、δ~(13)C_1—δ~(13)C_2和C_2/iC_4等参数可有效将盆内天然气细分为M型和S型;气源分析揭示二者分别来自梅山组与三亚组烃源岩。M型和S型天然气的重烃碳同位素值分别与梅山组和三亚组烃源岩的碳同位素值一致;而M型天然气与梅山组泥岩热解烃地球化学特征相似。该研究为盆地日趋复杂的天然气勘探与成藏研究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天然气、凝析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认为莺歌海盆地底辟带天然气主气源为上第三系梅山组、三亚组海相泥岩 ,YC1 3-1气田天然气主气源为下第三系陵水组、崖城组滨海沼泽及浅海相源岩。有机包裹体、成岩作用和天然气分布等研究结果表明 ,莺歌海盆地底辟带天然气为多期幕式充注 ,最晚一期为富含 CO2 天然气的充注 ;YC1 3-1气田天然气总体上为连续充注。  相似文献   

12.
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莺歌海盆地位于海南岛以西、中南半岛以东的海域,总体呈NW-SE向。该盆地由中央底辟带和斜坡带两个构造单元组成。底辟带发育中新统(莺黄组、梅山组和三亚组)及渐新统(崖城组)两套烃源岩,生油门限深度在2800~3000m之间;主要圈闭由底辟流体上拱形成,底辟活动的幕式发育决定了油气幕式运移。不同的油气运移动力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油气藏:中新统源岩在高温高压及欠压实作用下,形成高压囊,使上覆地层破裂,产生高角度断层和裂隙,烃类气沿此形成深部及浅部气藏;另外,本区深部的无机成因CO2气在高压作用下,排驱断裂附近的烃类气,一方面对原有气藏进行破坏,另一方面在远离断裂的两翼形成含少量CO2气体的新的烃类气藏。  相似文献   

13.
ݺ�躣���ݺ���������̽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莺东构造带位于莺歌海盆地的东北部,面积约2×104km2,现已在该构造带发现背斜、断块、岩性、基底潜山、礁等一批圈闭。莺歌海盆地存在三套烃源岩:即崖城组—陵水组滨海沼泽煤系地层和浅海相泥岩、梅山组浅海—半深海相泥岩、莺歌海组浅海—半深海相泥岩。莺东构造带自下而上有5套生储盖组合,组合类型有自生自储、下生上储、上生下储三种。T60、T40两个区域不整合界面是莺东构造带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工区内岩性圈闭主要集中分布在梅山组~莺歌海组组成的“黄金组合”中,是近期内最有希望发现大气田的领域。工区内可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天然气系统:下第三系天然气系统和上第三系天然气系统,后者在近期内有较好的勘探前景。LT1—1、CJ31—2、LD11—1、LT8—1、LT33—1等是目前最为有利的含气圈闭。  相似文献   

14.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重力流沉积体系及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深水油气勘探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深水沉积重力流理论的研究亟待加强。为此,利用地震、新钻井岩心、壁心、岩屑化验分析及测井等资料,综合分析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重力流发育条件、沉积特征,并围绕烃源、储层、运移等制约深水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对深水区中央坳陷重力流领域成藏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深水区大型储集体发育,主要发育了中央峡谷黄流组浊积水道砂沉积体系、乐东陵水凹陷梅山组莺歌海组海底扇沉积体系和长昌宝岛凹陷陵水组、三亚组海底扇沉积体系等三大重力流沉积体系;②该盆地早渐新统崖城组海陆过渡相煤系地层和半封闭浅海相泥岩地层是深水区重要的烃源岩,渐新统上新统深水区发育的陵水组海底扇、三亚组海底扇、梅山组海底扇、黄流组峡谷水道、莺歌海组海底扇砂岩与上覆半深海、深海泥岩形成了5套区域性储盖组合,近源底辟、近源断裂是深水区两种垂向高效通源模式;③中央峡谷陵水17-2气田的勘探成功,揭示了以中央峡谷为代表的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重力流领域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结论认为,乐东一陵水凹陷和宝岛一长昌凹陷海底扇领域同样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和勘探潜力,是深水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15.
莺歌海盆地高温超压气藏控藏要素与成藏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中国海莺歌海盆地上中新统黄流组一段高温超压、高产岩性气藏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有3点:①重力流沉积优质储层;②气藏处于盆地东、西部物源交汇区西侧,上覆优质浅海相泥岩盖层;③气藏位于底辟构造外围,其下部存在沟通深部中中新统梅山组、下中新统三亚组超高压、高成熟烃源岩的断裂/裂隙系统。莺歌海盆地高温超压气藏成藏模式有2种:①岩性型,气藏分布于底辟背斜翼部、外围甚至向斜底部,圈闭形成早,气藏不受底辟构造控制;②背斜型,气藏分布于底辟背斜上,构造定形、天然气聚集受控于晚期的底辟活动,气藏受底辟构造控制。其中,岩性气藏储层孔渗好,规模大。  相似文献   

16.
QDN盆地层序地层及生储盖组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QDN盆地是一个早期以裂陷为主,晚期以坳陷为主的拉张性盆地。可分为早期裂陷作用期、晚期裂后坳陷作用期两大演化期和5个演化阶段。根据盆地演化史和地层特征,早期裂陷作用期和晚期裂后坳陷期分别构成了超层序组TA和TB,在TA和TB中又可识别出5个二级层序和19个三级层序,并建立了年代层序地层格架。在本区的上、下两个生储盖组合中,下层生储盖组合有多个烃源层,始新统、崖城组湖相和海陆过渡相及各层序密集段皆为主要烃源岩,储集层主要由扇三角洲、砂滩、砂坝、前积楔和斜坡扇等组成;上层生储盖组合的烃源岩主要为梅山组密集段和莺歌海组外浅海深海泥质沉积,储集层主要为大陆斜坡部位的三角洲砂体;它们的区域性盖层为莺歌海组的厚层泥岩和梅山组深水泥质沉积;加之上、下两层生储盖组合烃源岩上覆有巨厚的深水泥质沉积,因此具有良好的油气前景。  相似文献   

17.
莺歌海盆地泥丘发育特征与油气远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莺歌海盆地第三系有巨厚的欠压实泥页岩,泥丘的发育受北西向的红河大断裂及其派生的南北向雁行断裂所控制。泥丘本身就是生烃岩,它所孕育的异常高温高压之巨大潜能,是有机质成熟生烃和烃类排出运移的动力;而它伴生的不同类型的构造所组成的泥丘隆起构造带则是油气运移聚集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18.
以现今南翼山构造古近系和新近系天然气藏及其共生油藏的特征为研究基础,利用已发现气藏中天然气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共生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气源分析和油源对比,通过天然气成藏史恢复,对南翼山构造古近系和新近系气藏的成藏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认为:①南翼山构造古近系和新近系气藏中高成熟度的天然气是以中生界煤系烃源岩演化生成的煤型气为主,古近系和新近系烃源岩演化生成的天然气量相对较少;②南翼山构造长期活动的基底断裂是古近系和新近系天然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通过对天然气来源分析,并结合构造演化,总结出了南翼山构造多源混合供烃、断裂 裂缝输导体系输导、晚期构造混合聚集成藏模式,以此为依据预测了柴达木盆地中生界煤系烃源岩新的沉积范围,可以成为下一步煤型气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19.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油气成藏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烃源岩及构造演化历史控制了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油气的成藏与演化。古近系核桃园组核二段沉积时期—核一段沉积末期,油气小规模充注,形成早期古油藏;廖庄组沉积末期,构造抬升,油气大规模充注,形成中期南部陡坡油气聚集带,是南部陡坡带核三段原生油气藏的主要成藏期;新近系凤凰镇组沉积末期,晚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导致部分早、中期古油藏遭受破坏与调整,是形成浅层次生油气藏的时期。总体而言,早、中期隆起背景控制南部陡坡带的油气富集,晚期构造调整决定南部陡坡带的油气分布。南部陡坡带浅层系发育的小规模隆起构造、大型隆起构造翼部发育的岩性圈闭及基岩裂缝型圈闭,是下一步油气勘探值得重视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