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乍得H区块Bongor盆地原油母质生源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Bongor盆地原油样品族组分、GC和GC/MS,研究了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特征,对生成原油的烃源岩的母质沉积环境进行了探讨。研究区的原油主要有正常原油和生物降解油这两种类型,原油有机质为混合型,高等植物是该盆地原油形成的主要母源,低等水生生物和菌藻类也对生源有贡献;同时细菌对高等植物改造作用非常重要。研究区原油样品的Pr/Ph、伽马蜡烷含量较高,伽马蜡烷/C30藿烷分布于0.26~0.44,反应成油环境为弱氧化-弱还原性的淡水-微咸水环境;原油具有高C29甾烷20S/(20S+20R)、C29甾烷αββ/(αββ+ααα)、C3222S/22(S+R)和Ts/Tm比值,显示原油的成熟度高。  相似文献   

2.
中石化涠西探区2015年获重大突破,涠西南D洼东部斜坡发现了涠洲油田。为揭示原油的成因和来源,此文采用地质地球化学技术,通过GC、GC-MS分析表明,原油中链烷烃组分以低碳数正构烷烃为主,平滑分布;甾萜烷异构化程度较高,富含重排甾烷,具丰富的C304-甲基甾烷以及低碳数甾烷,C27、C28、C29规则甾烷呈"V"型或"L"型分布。油-油、油-源对比表明,涠洲油田原油与流沙港组优质的深湖-半深湖相烃源岩具有成因联系。原油成熟度参数C29甾烷αββ/(αββ+ααα)、C31升藿烷22 S/(S+R)等表明原油已达成熟阶段,利用甲基菲指数MPI1折算原油成熟度分布在0.79~0.97之间,原油成熟度与涠西南D洼流沙港组烃源岩热演化程度相当。综合以上分析认为,涠洲油田的原油表现为典型湖相特征,主要来源于涠西南D洼流沙港组烃源岩。  相似文献   

3.
基于伦坡拉盆地的原油地化资料,在原油物性特征归纳和类型划分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原油族组成、碳同位素、轻烃、饱和烃和芳烃等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伦坡拉盆地原油存在稠油和常规油2种类型,稠油为常规油遭受轻微到重度的生物降解作用后形成;生源组成以藻类为主,亦有陆生高等植物输入贡献,母质类型属于腐泥型-腐殖腐泥型,形成于强还原高盐度咸水湖盆环境;原油为低成熟-成熟阶段产物。研究结果为盆地原油的成因与分布认识及油源对比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邮凹陷北斜坡戴南组油气来源复杂,通过对研究区戴南组已发现油藏原油系统采样,利用色谱—质谱分析技术,分析了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明确了油气来源。研究表明,依据饱和烃色谱及萜、甾烷指纹特征,戴南组原油在Pr/Ph值、规则甾烷、β—胡萝卜烷、伽马蜡烷含量等方面有较明显差别,反映了各类原油来自不同油源,可以划分为3类。Ⅰ类原油来自阜四段和阜二段混源油,母源以高等植物贡献为主,形成于半咸化环境,热演化程度较高;Ⅱ类原油主要来自阜四段成熟油,母源除了有高等植物的输入也有菌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输入;Ⅲ类原油来自阜二段成熟油,母源以高等植物贡献为主,形成于较强的还原咸化环境。  相似文献   

5.
吐鲁番盆地侏罗系煤系原油的基本性质及油源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鲁番盆地原油属低硫(0.03-0.06%)-中间(C6-C21>5%)-石腊基(7.5-10.4)原油,具有姥鲛烷占明显优势、碳同位素值较一般油偏重、饱和烃含量高、非烃和沥青质含量低等地球化学特征.油源对比认为,生油母质主要来源于侏罗系沼泽-三角洲平原的煤及煤系陆生高等植物.  相似文献   

6.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原油成熟度的多参数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成熟度是表征原油与烃源岩有机质演化阶段的地球化学参数,是进行油-源对比的基础,所以其评价方法显得很重要.利用轻烃、芳烃及甾萜类成熟度参数对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主要含油气构造第三系原油进行了综合分析,按照成熟度的相对高低,将其划分为高成熟凝析油和成熟原油:前者主要分布在渤中凹陷的西南部,表现为高石蜡指数(PI12)和高甲基菲比值(F1,F2);其它区域的则属于成熟原油,具有与前者相反的参数特征.对于未遭受生物降解作用的原油成熟度评价,PI1-PI2、F1-F2的使用效果较好.原油成熟度的差异性也反映了渤中凹陷的油源存在多源性,成藏存在多期性.   相似文献   

7.
苏丹Melut盆地Palogue油田高酸值原油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丹Melut盆地Palogue油田原油主要为中质油(20API°34),其次为重质油(API°20),但普遍高含酸,酸值最高可达10 mg/g。高酸值原油主要产于古近系砂岩储集层,上白垩统产层原油酸值相对较低,一般低于1 mg/g。地球化学分析认为:下白垩统Alrenk组烃源岩于晚白垩世末期开始生烃,并在上白垩统和古近系储集层中聚集成藏;由于渐新统末期构造运动造成地层抬升和剥蚀,烃源岩生、排烃停止,地表淡水注入古近系,形成重碳酸钠型地层水,使古近系油藏遭受生物降解,形成高酸值重油,深大断裂活动造成地壳深部CO2气体侵入,加速了高酸值油藏的形成;新近纪盆地发生拗陷作用,使烃源岩继续深埋,重新开始生、排烃,新生成的正常原油不断充注到古近系油藏,形成早期降解油与后期正常油混合的混合油藏,由此形成了酸值不等的高酸值油藏。图4表3参11  相似文献   

8.
运用原油物性、族组成、生物标志化合物、油—源对比等分析指标,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6、长7段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成因进行了分析。富县地区长6、长7段原油物理性质相似,均为低密度、低黏度的轻质原油;原油饱和烃平均质量分数为71.46%,芳烃平均质量分数为13.27%,非烃及沥青质含量相对较低;原油“饱芳比”值较高,平均值为5.43;正构烷烃呈单峰分布,低碳数占优,主峰碳为nC15;生物标志化合物中C30藿烷优势明显;规则甾烷构型均呈反“L”字形分布特征,以C29为主;原油成熟度相近,均为成熟原油;生油母质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含部分陆生高等植物,沉积于弱还原的淡水—微咸水陆相沉积环境;油源对比分析表明,长6、长7段原油与本区长73亚段烃源岩亲缘关系较好,而与长7段上部暗色泥岩及湖盆中心志丹长73亚段烃源岩对比性较差,亲缘关系不明显,因此,认为原油主要来自于本区长73亚段烃源岩。   相似文献   

9.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是油气勘探领域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堡1井原油饱和烃色谱-质谱(GC—MS)分析,掌握了原油中的正构烷烃、甾萜烷烃系列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对堡1井油源做初步分析,理清了油源关系。  相似文献   

10.
苏丹裂谷盆地高酸值原油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苏丹Muglad盆地和Melut盆地原油环烷酸的组成与分布特征、高酸值原油脂肪酸组成特征、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组成特征以及饱和烃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分析了该区原油的生油母质特A及原油成熟度;同时分析了原始母质及其沉积环境、有机成熟度和生物降解作用对原油酸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降解作用是该区高酸值原油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