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从四性关系、储层微观特征等方面对焉耆盆地宝浪油田宝北区块三工河组低阻油层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区块低阻油层的形成主要受其内部的中高地层水矿化度和较高束缚水含量的影响;提出了定性识别该区块低阻油层的方法。为测井更精确识别该类油气层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徐军  刘洪友 《河南石油》2000,14(1):9-12
从四性关系,储层微观特征等方面对焉耆者盆地宝浪油田宝北区块三工河组阻油层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区块低阻油层的形成主要受其内部的中高地层水矿化度和较高束缚水含量的影响;提出了定性识别该区块低阻油层的方法。为测井更精确识别该类油气层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建东 《油气井测试》2009,18(5):33-34,42
车66块位于车镇凹陷北部陡坡带西段,其主力油层为沙三下砂砾岩体,油层具有油气藏埋藏深,岩性复杂,储层物性差的特点。在总结分析该区块的地层特征、储层物性以及试油试采特征的基础上,评价该块储层改造工艺和试油效果,对指导该区下步勘探开发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垦东地区垦东12块位于莱州湾极浅海水域,其主力油层为馆陶组和明化镇组,油藏具有埋藏浅、地层胶结疏松、易出砂、油质稠等特点.在分析油藏特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适应该区块的防砂工艺及配套技术,得出绕丝管砾石挤压充填防砂是适合本区块的防砂方法,先期排液和柴油解堵技术确保了防砂获得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垦东地区垦东12块位于莱州湾极浅海水域,其主力油层为馆陶组和明化镇组,油藏具有埋藏浅、地层胶结疏松、易出砂、油质稠等特点。在分析油藏特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适应该区块的防砂工艺及配套技术,得出绕丝管砾石挤压充填防砂是适合本区块的防砂方法,先期排液和柴油解堵技术确保了防砂获得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埕北243区块明化镇组保护油层的水平井钻井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埕北 2 4 3区块明化镇组的地层特点 ,筛选适合该区块的水平井钻井液 ,并进行钻井液的油层保护评价。试验证明 :所选的甲基葡萄糖甙 (MEG)钻井液体系在抑制性、润滑性方面均优于聚合醇润滑防塌海水低固相钻井液体系 ,而且具有更好的油层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中国石化探区油气勘探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准噶尔盆地面积大,而中石化探区工区小,且埋藏深、区块散,勘探难度较大。油气勘探表明,准噶尔盆地中石化探区目前发现的主要油层与中石油新疆局邻近油田的主要油层不好对比,发现的油层多不是当初设计的主要目的层,总体上所发现的主力油层都偏上。分析认为,准噶尔盆地可能存在4横4竖8条油气富集带,不同富集带的特征不同,其分布与深大断裂的发育方向与圈闭位置有关;其富集程度与主要油源区的位置及烃源岩的层位有关,尤其是不整合面与油源断裂的联合输导与油气富集关系更为密切。根据石油地质特征、成藏条件、主要油藏类型分析,中石化探区勘探重点近期应以西缘区块的地层岩性油气藏为主,次为准中区块的地层岩性油气藏,北缘及青格里底山区块的地层-构造油气藏是今后应长期关注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石南21井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属于油田加密、扩边区块,开发层位头屯河组油藏具有剖面动用不均型水淹典型特征,是新疆油田公司产能建设的有利区块。明症结懂短板提对策确保产能建设该区块头屯河组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具有低层压力紊乱、层间互扰严重等特点,地层水窜入、地层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9.
蠡县斜坡是华北油田勘探的重点区带,该区块由于碳酸盐胶结、孔隙结构复杂、地层水矿化度变化大等原因,存在低阻油层及低孔低渗储层并存现象。在系统分析试验SB-3资料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并确定了该区块影响储层的主控因素,针对其具体特点,进行了储层评价方法的研究,确定了适合该区块特征的解释方法及解释模型。通过资料处理验证了此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曙光油田杜66块杜家台油藏蒸汽吞吐开发后期,地层压力低,储层平面及纵向动用不均,蒸汽吞吐效果随周期增加逐渐变差,区块产量逐年下降.在该区油层特征及油层吸汽状况精细研究基础上,开展了常规选配注、三级配注、投球选配注、氮气助排和复合助排等挖潜措施研究.挖潜措施的实施有效延缓了区块递减,对于其他同类油藏蒸汽吞吐后期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驱油技术在盘2-33断块常规稠油油藏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盘2-33断块为常规稠油油藏,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水驱稳产难度大,根据微生物生长、代谢的地层条件,该块适合微生物驱油.针对油藏地质特点,进行了微生物驱油室内试验研究,包括菌种筛选、菌种适应性、物理模拟菌液驱油及空气辅助试验.结果表明,细菌在地层中有较强的生长及繁殖能力,经优选的微生物作用后,原油被乳化,原油粘度降低,采收率大幅度提高.于是进行了现场施工设计,包括注入周期、注入量等,实施后效果明显,产油量上升,含水率下降,采收率提高6.8%.  相似文献   

12.
以油藏水锥理论为依据,分析研究厚油层中不同沉积韵律层水锥的基本模式与特征,通过研究分析确定,该断块油水界面是波状起伏的倾斜曲面,其特高含水期同样蕴藏着可观的剩余油潜力,有效地控制该断块注入水锥进是提高剩余油动用程度、改善开发效果的关键。通过实施综合措施,提高了该断块的采收率,对同类油藏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与经济效益具有现实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Mango发现4个C7的异构化合物相对组成有显著的不变性,并提出了稳态催化轻烃成因 模式,推导出K1值、环优势和原油生成温度等参数,这些参数适用于原油分类和成熟 度 指标,为研究原油轻烃地球化学特征提供了新思路。以苏丹裂谷盆地为例,计算了原油的Ma ngo轻烃参数,发现K1的平均值为1.05,与Mango提出的K1值相对稳定的观点吻 合该 盆地6区Moga\|22井、Fula N-6井和Fula C-1井原油具六元环优势,而6区Naha-1井和4区 Balome-1井原油具三元环优势,表示其母质类型有异,3区和7区原油成熟度最低,4区原油成熟度最高,而6区原油成熟度位于7区和4区原油的该值之间。  相似文献   

14.
沈 8 4块是指静安堡复式油气聚集带中段、沈 84-安 12断裂背斜构造北部的沙三油气富集断块。为了研究该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 ,从油田地质、测井及实际生产情况入手 ,通过实例分析得出构造、储层非均质性及增产措施是影响该区块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 ,并认为构造及微构造高部位、封闭性断层附近、纵向上非均质性强的部位和平面上物性较差的区域是剩余油分布的有利区域 ,而且如果合理使用增产措施 ,会使剩余油富集在易于开采的区域。  相似文献   

15.
辽河油区超稠油双水平井SAGD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耿立峰 《特种油气藏》2007,14(1):55-57,65
超稠油蒸汽吞吐开采,存在周期生产时间短,周期产油量低,油汽比低的问题,吞吐采收率一般低于25%。对辽河油区曙一区杜84块超稠油产能接替研究表明,双水于井SAGD技术能较好地应用于该块超稠油开发,最终采收率可达45.6%,可以作为超稠油蒸汽吞吐开采后期有效的产能接替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相控建模技术在河流相复杂断块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港东油田二区一二断块为河流相复杂断块油田,为提高油气资源开发水平,挖掘剩余油潜力,通过构造、沉积微相、属性三步建模的方法,在二区一二断块建立了定量三雏可视化地质模型,并将其结果应用于数值模拟和地质综合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河流相复杂断块油藏相控地质建模提供了先例。  相似文献   

17.
多井整体蒸汽吞吐在超稠油开采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曙-区杜84断块曙1-38-7030井组为例,系统地论述了利用多井整体蒸汽吞吐技术改善超稠油开发效果的原理及开发程序。通过对多井整体蒸汽吞吐机理的研究。综合分析了该项技术在超稠油开发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实施的前提条件和具体的操作程序,在生产实践中见到了明显效果。实践证明。多井整体蒸汽吞吐是改善超稠油中,高轮次吞吐效果的主要手段之一。为辽河油区超稠油油藏以及其它地区类似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注水开发油藏中,当油藏达到高含水期时,确定剩余可采储量是油藏经营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针对法21断块10多年生产过程中暴露出的开采矛盾,在分析其地质特征和开发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该断块的地质模型,应用CMG油藏数值模拟软件的IMEX模拟器对该断块进行水驱历史拟合,从定性认识到定量分析,对各小层剩余油分布状况进行准确描述,对剩余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该断块开发调整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港西二区在二次开发过程中,含水率上升速度快、油藏采收率较低的问题,对港西二区进行了整装区块的聚合物驱实验研究。通过对该区块进行适应性评价及数值模拟研究,确定了注聚井及注聚层位,制订了相应的注聚方案。经过注聚后的跟踪研究发现,聚合物驱改善了港西二区的开发效果,并根据开发效果,对注聚方案进行了重新优化,重新认识了黏度、段塞与驱油效率的关系,利用油藏数值模拟对聚合物驱开发效果进行了预测。港西二区注聚合物驱技术的成功实施为高含水油藏整装区块的聚合物驱开发提供了良好范例。  相似文献   

20.
克拉玛依油田五3东区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采油阶段,剩余油呈高度分散状况、地下油水分布规律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对该区油藏特征研究,开展了动静结合的开发效果分析,加强对剩余油平面及剖面分布规律的认识,概括出剩余油存在类型。针对该区油藏储层物性变化大、非均质性强等特点,提出了可行的挖潜措施,对该区油藏今后的开发调整、提高采收率、保持原油持续稳产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