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1 毫秒
1.
利用间甲酚紫作指示剂定量地测定食醋中总酸的含量。操作简捷、快速、准确、终点敏锐,与现行的方法中酚酞指示剂相比较。避免酚酞指示剂对观察滴定终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利用间甲酚紫作指示剂定量地测定食醋中总酸的含量。操作简捷、快速、准确、终点敏锐,与现行的方法中酚酞指示剂相比较,避免酚酞指示剂对观察滴定终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滴定法测定压裂返排液中硼含量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测定残留硼含量对处理后油田压裂返排液的再利用与处理成本控制有重要意义。返排液组成复杂,其中的高价离子等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文章以油田压裂返排液为研究对象,探索了采用甘露醇酸碱中和滴定法并以溴甲酚绿-甲基红-酚酞混合溶液为指示剂测定压裂返排液中硼含量时,共存离子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甘露醇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硼含量的最佳浓度范围为30 mg/L~300 mg/L,共存的Fe3+、Ca2+、Mg2+、SO42-、悬浮物、含油量等对测定结果准确度影响较小,其相对标准偏差为0.78%,加标回收率在99.09%~100.69%。  相似文献   

4.
研究影响碘量法测定硫化物准确性的主要因素,分别从pH值、Zn(Ac)_2加入量、反应温度、静置时间、加药次序、指示剂有效性等讨论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探索出了最佳试验条件:pH值为5~7,反应温度25℃,静置时间5 min,此条件下测得S~(2-)浓度相对误差为-1.5%。  相似文献   

5.
对中和滴定和电位滴定测定润滑油的酸值进行了比较研究。用中和滴定测定深色或者含有添加剂的润滑油酸值时宜用酚酞指示剂,用电位滴定测定润滑液酸值时宜选用pH=11的缓冲溶液。  相似文献   

6.
将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来的专一性降解萘菌株Rhodococcus、专一性降解菲菌株Nocardioides与胞外聚合物(EPS)联用,对石油污染土壤中常见的两种难降解有机物萘、菲的降解规律和动力学与菌株的生长曲线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EPS与萘降解菌联用吸附降解萘的最佳萘初始投加量为2.14 mg/L,最佳pH值为6,最佳温度为30℃;EPS与菲降解菌联用吸附降解菲的最佳菲初始投加量为0.06 mg/L,最佳pH值为6,最佳降解温度为20℃。EPS与菌株联用对萘的去除率达96%时,菲的去除率达100%。  相似文献   

7.
指示剂灵敏度对柴油酸度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柴油酸度产生的原因及对使用柴油车辆的影响,且分别采用甲酚红及三个不同厂家生产的碱性蓝6B等几种指示剂对三种不同颜色、不同酸度、不同厂家生产的0号轻柴油进行了酸度测定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选择灵敏度高的指示剂可提高柴油酸度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羧甲基淀粉取代度测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铜盐沉淀分离法测定羧甲基淀粉的取代度(0.107),先在pH=6.0-7.0条件下离心分离未反应的硫酸铜和羧甲基铜沉淀物;后在pH=7.5-8.0条件下以PAN作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测定CMS的取代度,滴定终点较原方法易观察,灵敏度高,误差小(±0.01%),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用溴酚蓝法定性、定量测定有机阳离子及带有阳离子基团聚合物的原理、操作程序及结果.本法用溴酚蓝(BPB)作两相指示剂,二氯乙烷作分相溶剂,用待测有机阳离子溶液滴定阴离子标准溶液,至下层溶剂层显蓝色为终点.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十二个碳原子以上阳离子化合物及带阳离子基团聚合物的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值为97%~99%,平均相对偏差为0.14%~0.44%,而且无机阳离子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效含量的测定没有影响,结果表明操作简便的溴酚蓝化学分析法对十二碳原子以上的有机阳离子聚合物的测定终点明确,结果准确可靠,可在油田化学剂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一种采用非水滴定法测定羧基丁腈橡胶中羧基含量的方法,并考察了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该方法以非水溶剂丁酮溶解试样,然后以KOH-乙醇标准溶液中和,滴加酚酞作指示剂,并用盐酸标准溶液返滴定过量的KOH。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回收率为97.3%~103.4%,标准偏差不大于0.040%。  相似文献   

11.
12.
破乳-酸化法处理直馏柴油精制废碱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破乳 -酸化法对直馏柴油精制废碱液进行处理 ,筛选出最佳的破乳条件和酸化终点。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破乳剂或热力破乳 -酸化法预处理直馏柴油精制废碱液是一种有效的预处理方法。经该方法处理后的废碱液化学需氧量 (COD)下降率可达 93 4 %,除油率为 87%,副产物硫酸钠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同时 ,该方法设备简单 ,处理费用低廉 ,易于实现工业化。  相似文献   

13.
对比了几种不同的酸值测试方法,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B/T 264与GB/T 258酸值测试结果基本相同.对于常规油品,如汽轮机油、齿轮油、液压油、空压机油等试样,酸值测试结果由大到小分别为ASTM D974、GB/T 7304、ASTM D664,其中GB/T 264的测试结果与ASTM D664结果更为接...  相似文献   

14.
在常温常压下对臭氧氧化降解水中苯酚的效能、反应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在臭氧投加量为8.50 mg/min,苯酚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初始pH值为11和反应时间为40 min时,臭氧对苯酚的降解效果最好,苯酚从100 mg/L降至0.35 mg/L,降解率达到99.65%;且自来水本底比去离子水本底更有利于水中苯酚的臭氧氧化降解。在上述实验条件下,臭氧对苯酚的降解遵循表观拟一级反应动力学,其相关系数R2=0.9929,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A=1.06×10-3 s-1。实验还发现,苯酚降解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随着臭氧投加量(4.25~8.50 mg/min)的增加而增大,在臭氧投加量为8.50 mg/min达到最大值1.06×10-3 s-1;随着苯酚初始质量浓度(100~250 mg/L)的增大,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从1.06×10-3 s-1下降到0.39×10-3 s-1;随着溶液初始pH值(5~11)的升高,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从0.22×10-3 s-1增加到1.06×10-3 s-1。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表观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与臭氧投加量和溶液初始pH值成正相关性,与苯酚初始质量浓度成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以颗粒状硅酸锆(ZrSiO4)作为载体,通过浸渍的方法将壳聚糖负载其上,制得壳聚糖-ZrSiO4吸附剂。用该吸附剂处理废水中的铅离子(Pb2+),考察了体系pH值、温度、时间等工艺条件对吸附和脱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b2+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pH值为6.0,吸附剂用量为24.0 g/L,吸附温度为30℃,吸附时间为1 h的优化条件下,该吸附剂对溶液中Pb2+的最大吸附率为86.4%,相应其最大吸附容量为180.1μg/g;用去离子水洗涤壳聚糖-ZrSiO4饱和吸附剂,调节脱附体系pH值为2.0,在10℃震荡10 min,该吸附剂对Pb2+的脱附率可达93.5%。  相似文献   

16.
户部寨气田泡沫钻井废水处理技术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消泡破乳-生物降解-破胶絮凝-活性炭吸附的集成技术对泡沫钻井废水进行了室内实验研究和部17-1井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COD值为4 057mg/L、含油量〉276mg/L、悬浮物(SS)为3 680mg/L、总铬为5.855mg/L、pH值为9.5的超标废水经过新工艺处理后,废水指标均达到了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A1级水质标准。通过改进工艺流程和优化处理剂配方,可以有效提高泡沫钻井废水中有害物质的絮凝速度,大幅度降低悬浮物、石油类、有机质及重金属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单体配比不同的丙烯酸十八酯-苯乙烯共聚物(OAS)降凝剂,采用实验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降凝剂的性能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OAS降凝剂的降凝减黏性能随丙烯酸十八酯比例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2000 mg/kg加剂量下,苯乙烯与丙烯酸十八酯摩尔比为1∶3的降凝剂OAS-4能使含蜡原油凝点降低4℃,降凝效果最好,并能有效改善原油的黏度和屈服值。模拟结果表明,加入OAS降凝剂能有降低石蜡体系和沥青质-胶质体系的平均密度,提高体系的势能与非键能;OAS降凝剂的加入能有效阻止蜡晶形成三维网状结构,拆散沥青质和胶质的堆砌结构;加入OAS-4的体系平均密度最低、势能上升最多,效果最佳。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natural-style processing, by using three different cultivars, on the oxidative and hydrolytic degradation of the lipid fraction of table olives. Samplings were made at harvest and after 4 and 8 months of processing. The Italian table olive cultivars Bella di Cerignola, Termite di Bitetto, and Peranzana, diffused in the Apulia region, were considered. During processing, the total phenols content of the lipid fraction decreased from 381–417 mg/kg oil to 106–125 mg/kg oil, depending on the cultivar. The level of primary oxidation at the end of processing was relatively low, as compared to high quality lipids such as extra virgin olive oil: peroxide value and oxidized triacylglycerols accounted for 11.7–13.1 meq O2/kg oil and 3.3–7.1 g/kg respectively, depending on the cultivar. A very modest secondary oxidation occurred, as shown by final amounts of triacylglycerol oligopolymers ranging from 0.6 to 0.9 g/kg. On the contrary, a relevant hydrolytic degradation was observed, with free fatty acids accounting for 2.04–2.25 g/100 g oleic acid and diacylglycerols in the range 45.4–48.0 g/kg, at the end of processing. The polar compounds, mainly represented by diacylglycerols, reached values in the ranges 41.1–55.9 g/kg after 4 months and 58.0–62.0 g/kg after 8 month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