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3 毫秒
1.
为了解决石脑油中正戊烷难以高效催化裂解为低碳烯烃的问题,先采用Aspen Plus模拟软件对正戊烷的催化裂解反应进行热力学平衡分析,然后考察分子筛类型对正戊烷催化裂解的低碳烯烃收率和选择性的影响规律。对正戊烷的催化裂解反应进行热力学分析的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高于650 ℃时,丙烯和乙烯的质量比m(C3H6)/m(C2H4)<1,且低碳烯烃(C2H4+C3H6+C4H8)的收率开始增速缓慢。因此,综合考虑m(C3H6)/m(C2H4)和低碳烯烃收率,选择在反应温度650 ℃下考察正戊烷在不同类型分子筛上的催化裂解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在MTT分子筛上催化裂解的低碳烯烃选择性较高,在温度为650 ℃、压力为0.1MPa、MHSV为540 h-1的反应条件下,正戊烷在MTT分子筛上催化裂解的低碳烯烃(C2H4+C3H6+C4H8)选择性为55.21%。通过对催化裂解过程的裂解和氢转移反应的分析,表明小孔径的MTT分子筛能够抑制双分子反应,包括双分子裂解反应和双分子氢转移反应,从而提高低碳烯烃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2.
阴-非Gemini聚醚磺酸盐以不同氧乙烯(EO)结构单元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3、AEO-5、AEO-7)、1,2-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马来酸酐等为原料合成。结构式命名为ANG n-m-n,n=3、5、7(分别代表C12H25O(C2H4O)3H、C12H25O(C2H4O)5H、C12H25O(C2H4O)7H),m=Ⅱ、Ⅲ、Ⅳ(分别代表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测定了9种不同结构的阴-非Gemini聚醚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起泡性能。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为0.2%、EO结构单元相同时,随着链接基链长的增加,起泡高度逐渐增大;链接基相同时,随EO结构单元的增加,起泡高度逐渐增大,总体上链接基越短,泡沫稳定性越好。随着盐浓度增加,ANG 7-Ⅳ-7起泡高度和半衰期(t1/2)先增加后降低。NaCl质量浓度为20g/L时的起泡高度为167.2 cm,t1/2为1163 s;CaCl2质量浓度为1 g/L时的起泡高度为161.4cm,t1/2为1131 s。随着温度升高,起泡高度先增加后减小,在50C时达到最大值151.5cm,t1/2逐渐降低。随着不同醇体积分数增加,起泡高度和t1/2先增加后降低,最佳醇加量为乙醇4%、异丙醇3%、正丁醇2%。  相似文献   

3.
利用FLUENT软件构建乙烷-丙烷混合裂解反应一维模型和二维模型,分别模拟反应管物料径向流速、温度、浓度分布及自由基浓度分布对乙烷-丙烷混合裂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传递过程与裂解过程有耦合作用,径向扩散过程使烷烃裂解温度降低;二维模拟时CH4和C2H4浓度比一维模拟时高,而H2,C2H6,C3H6浓度略低;乙烷-丙烷混合裂解主要由丙烷断链实现链引发,乙烷与丙烷共同参与链传递过程;乙烷-丙烷混合裂解时体系中存在H·,CH3·,C2H5·,i-C3H7·,n-C3H7·自由基,C2H5·,i-C3H7·,n-C3H7·自由基的浓度需要...  相似文献   

4.
在小型固定流化床装置上考察了3种组成差异较大的C4催化裂解反应性能,以及催化剂性质对C4催化裂解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4中烯烃的含量越高,转化率、乙烯和丙烯产率越高;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活性、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更高的酸量及较低的金属含量有利于C4烯烃的转化,并生成更多的乙烯和丙烯。在催化裂解过程中,只需考虑C4烯烃的转化及其对乙烯和丙烯的贡献。C4烯烃低聚生成的C8碳正离子先裂解生成1分子丙烯和1分子戊基碳正离子,戊基碳正离子与C4烯烃进一步发生低聚反应生成C9碳正离子或不再发生反应,使得产物的丙烯/乙烯摩尔比大于2。对C4进行预处理或开发其他反应与催化裂解耦合的新技术,能够有效提高C4的利用率以及乙烯和丙烯的产率。  相似文献   

5.
甲烷(CH4)等离子体裂解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制氢方法。采用针-针式纳秒脉冲火花放电方法研究了放电功率、CH4含量、CH4流量、反应温度以及不同背景气氛等对CH4转化和产物分布的影响,并采用TEM与Raman方法对产物纳米碳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CH4放电裂解产物主要是氢气(H2)、纳米碳(C)和乙炔(C2H2),另有少量的乙烷(C2H6)和乙烯(C2H4)生成;在30 mL/min的CH4/Ar总气体流量和10%的CH4初始体积分数下,输入60 W功率时实现了CH4转化率83.56%和H2选择性70.28%。放电功率的增大有助于CH4的完全裂解,促进H2和C的生成;而随着CH...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高负荷条件下C2H4环氧化反应中C2H4、O2、CO2、抑制剂(l,2-二氯乙烷)、C2H6各组分含量对YS-9030型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趋势。实验结果表明,在其他运行参数基本稳定时,随着原料气中C2H4含量的增大,催化剂选择性呈缓慢上涨至逐步趋于平稳的规律;随着原料气中O2含量的增大,催化剂选择性呈先上升后趋于平稳的趋势;随着原料气中CO2含量的增大,催化剂选择性呈逐渐下降趋势;在一定的反应温度下,催化剂选择性随l,2-二氯乙烷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随着原料气C2H4中携带的C2H6含量的增加,银催化剂选择性持续降低。  相似文献   

7.
通过加热溶解己内酰胺和对甲苯磺酸的混合物制备CC6H11NO/2TsOH型低共熔溶剂(DESs),并对 C6H11NO/2TsOH进行红外和氢谱分析。以C6H11NO/2TsOH为萃取剂和催化剂,H2O2为氧化剂,催化氧化脱除模拟油中的硫化物。考察了反应温度、n(H2O2)/n(S)、C6H11NO/2TsOH用量和不同硫化物类型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共熔溶剂加入量为1.0 g、温度为60 ℃、n(H2O2)/n(S)=4、模拟油体积为5 mL的反应条件下,C6H11NO/2TsOH对二苯并噻吩(DBT)、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和苯并噻吩(BT)的脱除率分别为97.32%、86.60%、77.80%;C6H11NO/2TsOH循环使用5次,催化活性无明显下降;动力学分析表明,作用下的氧化脱硫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8.
合成并表征了N-(2-(二苯基膦酰)乙基)-N-甲基-1,1-二苯基膦胺(L1)、N-(2-(二苯基膦酰)乙基)-N-异丙基-1,1-二苯基膦胺(L2)和N-(3-(二苯基膦酰)丙基)-N-异丙基-1,1-二苯基膦胺(L3)3种新型PN(CH2)nP型配体。3种配体分别与CrCl3(THF)3、脱除挥发性组分的甲基铝氧烷(Dried methylaluminoxane,DMAO)和三乙基铝(Aluminumtriethyl,AlEt3)组成催化体系,考察其催化乙烯齐聚的性能。结果表明:该类配体组成的催化体系,具有催化活性高和C6~C8线性α烯烃选择性高的特点;L2组成的催化体系,在4.0 MPa和100 ℃时,催化活性可达1.71×10.7 g/(mol Cr·h);在1.0 MPa和100 ℃时,1-己烯和1-辛烯总选择性达到93%。与配体L1相比,配体L2骨架N上的异丙基增加了催化剂空间体积,显著提高了催化活性及催化体系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单甲基烷烃是湖相烃源岩饱和烃中常见的支链烷烃,其母质来源的研究一直存在争议。对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烃源岩样品进行了TOC测定、岩石热解、饱和烃GC-MS和单体碳同位素等分析,并在饱和烃中检出了丰富的单甲基烷烃化合物。地化分析表明,该区长7-长10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为Ⅱ-Ⅲ型,C29≥C27规则甾烷,高等植物的贡献略微大于低等水生藻类或细菌;单甲基烷烃碳数分布为C12-C32,甲基取代位置以C2和C3为主。饱和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数据显示,姥鲛烷和植烷的δ13C比同碳数正构烷烃重1‰~2‰;同碳数2-和3-甲基烷烃具有相近的碳同位素组成,表明两类化合物具有相同物源;单甲基烷烃比正构烷烃更富集13C,表现出更大的δ13C值。结合古环境等信息表明,鄂尔多斯盆地检出的单甲基烷烃可能来自于浮游植物或者异养细菌,单甲基烷烃可以作为一种指示生油母质的生物标志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在保持高选择性的前提下抑制催化剂的快速积炭失活问题,利用X射线衍射(XRD)、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N2物理吸附-脱附(BET)和吡啶吸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Py-FT-IR)等手段对水热处理后的HZSM-5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详细考察了水热处理条件对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催化剂稳定性有显著影响,最佳水热处理条件为T=550 ℃、t=3 h、MHSVH2↓O=1 h-1。其中HT-550-3-1催化剂稳定性表现最好,反应32 h后乙苯转化率仅降低了2.6百分点,热重分析发现其炭质量损失率(1.38%)远低于HZSM-5的炭质量损失率(5.08%)。在最佳水热处理条件下的HZSM-5分子筛经过硅(Si)、镧(La)复合改性制得的HT-9%Si-4%La催化剂,在反应温度340~370 ℃、压力101.325 kPa、乙苯质量空速5 h-1n(C8H10)/n(C2H4)=5、n(N2)/n(C2H4)=11.3的反应条件下,乙苯转化率高于12.1%,对二乙苯选择性超过97.0%,催化剂稳定运行454 h。  相似文献   

11.
为降低液化天然气的单位生产能耗,解决单循环混合冷剂液化工艺中冷剂配比及参数优化的问题,在筛选混合冷剂的前提下,通过混料实验确定了不同冷剂配比下的工艺比功耗和冷剂循环量,在约束条件的限制下,利用回归方程获取了混合冷剂的最佳配比,并进一步优化了冷箱入口混合冷剂的节点参数。结果表明,对于制冷温区为30~-160℃的工艺而言,N2、CH4、C2H4、C3H8和i C5H12作为混合冷剂的效果较好:最佳混合冷剂配比为N2:CH4:C2H4:C3H8:i C5H12=8.85%:25.60%:30.55%:19.00%:16.00%,两级压缩机的出口压力有所上升,换热器的出口温度有所降低;冷剂循环量降低,降幅为13.63%;比功耗降低,降幅为25.88...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乙烯/乙烷在高温高压下的着火特性,采用试验与动力学建模工具考察了乙烷/乙烯与氧气混合气在不同工况下的着火延迟时间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为680~800 K范围内,压力为1.0 MPa时,乙烯/乙烷没有发生自着火现象;而当压力为2.0 MPa时,乙烷/乙烯会发生自着火现象,乙烯的起始着火温度低于乙烷的起始着火温度,且温度越高着火延迟时间越短。此外,对乙烯/乙烷自着火过程的敏感性和反应途径分析结果显示:促进乙烷自着火的反应是脱氢和生成·C2H5、·OH自由基的基元反应,促进乙烯自着火的反应是氧化或脱氢等生成活泼自由基·HCO,·O,·OH,·C2H3的基元反应;对乙烯/乙烷自着火起抑制作用的是消耗·OH、·HO2等自由基,生成稳定化合物的反应;氧化脱氢是使乙烯、乙烷发生链引发而自着火的初始步骤,其反应速率对着火延迟时间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3.
利用原位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揭示了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的结构明确的钴铁尖晶石(CoFe2O4)在催化CO2加氢转化中的结构演变与催化特性。原位XRD分析结果表明,CoFe2O4在预还原过程中形成Co3Fe7合金,Co3Fe7合金在反应中保持稳定,且其催化加氢能力较强,转化产物主要为甲烷与C2~C4烷烃(C20~C40)。K-CoFe2O4(将CoFe2O4用K2CO3助剂改性)的预还原过程中出现富钴合金(K-Co1Fe1)向富铁合金(K-Co3...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不同Cu/Zn摩尔比铜-锌-铝水滑石前体,焙烧后经过乙炔预处理和H2还原得到CumZn3-mAl-LDO(T140-R150)催化剂(m取值为1、1.5、2、3)。对上述含碳铜-锌-铝催化剂进行N2物理吸附、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表征,研究其在大量乙烯存在时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铜-铝水滑石中引入锌,可提高前体中铜的分散度,有利于碳化铜(CuxC)加氢活性相的生成,提高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的性能。催化剂最佳制备条件为:Cu/Zn摩尔比1,乙炔处理温度140℃,乙炔处理时间2 h,氢气还原温度150℃,氢气还原时间3 h。在温度100℃和压力0.1 MPa条件下,Cu1.5Zn1.5Al-LDO(T140-R150)催化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的乙炔转化率达100%,乙烯选择性为53.9%,C4选择性为15.5%,乙烷选择性为30.6%。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乙烯选择性齐聚连续化反应装置,将硅胺基桥联双膦型配体铬配合物(PNSiP/CrCl3(THF)3)、改性甲基铝氧烷(MMAO)组成催化体系,考察了其催化乙烯选择性齐聚连续化反应性能,并对该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60 ℃、乙烯压力为5.0 MPa、氢气分压为0.2 MPa、连续化反应20 h时,该催化体系的催化活性可达46.13×106 g/(mol Cr·h);产物中1-己烯和1-辛烯的总选择性最高达到88.52%,固体产物聚乙烯(PE)质量分数为0.09%。PNSiP/Cr(Ⅲ)/MMAO催化体系在乙烯选择性齐聚连续化反应中具有催化活性高、副产物(甲基环戊烷+亚甲基环戊烷)少、固体低聚物少、可实现长周期运行的优点。对PNSiP/Cr(Ⅲ)/MMAO催化乙烯选择性齐聚连续化反应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计算,得到该反应对主催化剂浓度的反应级数为1.32、对乙烯压力的反应级数为1.92;当主催化剂摩尔浓度为7.09 μmol/L、反应温度为40~60 ℃、压力为5.0 MPa时,该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09.7 kJ/mol。  相似文献   

16.
The hybrid steam-solvent injection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 promising technique for enhancing heavy oil/bitumen recov‐ery,while its main mechanisms including the heat transferred and dissolution of solvents (e.g.,CH4,C2H6,C3H8,C4H10,CO2,N2,and DME) into heavy oil/bitumen to reduce its viscosity and swell it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hase behaviour of the solvents/water/heavy oil systems.To allow ...  相似文献   

17.
通过筛选一系列催化剂和助催化剂,构建了氧气氧化环己烷合成环己酮的高效催化体系。考察了溶剂和反应条件对环己烷转化率和环己酮选择性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 (GC)对产物进行定量分析,采用色质联用(GC-MS)对反应途径和催化剂失活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以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HPI)为催化剂,以Co(OAc)2、Cr(OAc)3和AlCl3为助催化剂,以乙腈为溶剂,可以高效地催化氧气氧化环己烷反应。当n(NHPI)∶n(Co(OAc)2)∶n(Cr(OAc)3)∶n(AlCl3)=10∶3∶1∶1,n(NHPI)∶n(CH3CN)∶n(C6H12)=1∶20∶10,氧气压力1.0 MPa,于75℃反应6 h时,环己烷的转化率为54.4%,环己酮选择性为93.2%,环己醇选择性为4.9%。己二酸为主要的副产物,氧化过程生成的水是造成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以γ-Al2O3为酸性载体、非贵金属Ni和Nb2O5为活性中心的催化剂x%Ni-y%Nb2O5/γ-Al2O3(x%为Ni质量分数,x=1,2,3,4,5;y%为Nb2O5质量分数,y=10,20),考察催化剂中Ni、Nb2O5含量和反应工艺条件对该催化剂催化生物燃料含氧中间体1,5-双-(四氢呋喃基)-3-戊酮加氢脱氧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260℃、H2压力为3MPa、反应时间为24h的条件下,4%Ni-20%Nb2O5/γ-Al2O3催化1,5-双-(四氢呋喃基)-3-戊酮加氢脱氧制备长链烷烃的碳摩尔收率总和达89.6%,其中C11烷烃、C12烷烃和C<...  相似文献   

19.
采用XRD、SEM、XRF、BET、NH3-TPD等方法表征USY、Beta、ZSM-5、ZSM-22、SAPO-41和SAPO-34分子筛的物相、组成、结构和酸性,并采用脉冲微反技术考察这些分子筛催化甲醇转化反应活性及烃类产物选择性随反应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三维十二元环的USY和Beta分子筛的甲醇转化催化活性最高,其次为二维十元环的ZSM-5分子筛,一维十元环的ZSM-22分子筛最低。分子筛的孔结构与孔径尺寸具有择形效应,与反应温度共同影响高选择性烃类产物的碳链长度。大孔分子筛在反应温度450℃以下时的C4 烃选择性最高;在反应温度400℃以上时,中孔ZSM-5、ZSM-22和SAPO-41分子筛的C3烃选择性最佳,小孔SAPO-34分子筛的C3烃和C2烃选择性最高。随着反应温度升高,高选择性烃产物的碳数降低。ZSM-5和SAPO-34分子筛是特别适合于甲醇制丙烯和乙烯的择形催化剂,这2种分子筛在催化选择性方面还具有优异的升温特性,在400~550℃范围,随着反应温度升高,产物中乙烯和丙烯的总选择性提高,副产物中丙烷、C4、C5和C6+烃的选择性降低,甲烷选择性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包含不同烷基(辛烷基、癸烷基、十二烷基)链和反离子(HCO3-,C6H5COO-,CH3COO-,C2H5COO-,C3H7COO-)的烷基脒表面活性剂,并测定了这些烷基脒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及CMC下的表面张力(γcmc)。实验结果表明,烷基脒碳酸氢盐在去离子水中的CMC为0.6~21.7 mmol/L,此时γcmc可降至24.11~27.40 mN/m;反离子由碳酸氢盐变为羧酸盐,γcmc基本不变,但CMC显著降低;去离子水中加入0.5%~5.0%(w)的NaCl,对十二烷基脒丙酸盐的CMC与γcmc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