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通过对江陵凹陷白垩系油源条件、油气运移通道条件和储集及盖层条件分析,认为江陵凹陷白垩系具有较有利的油气成藏条件,万城断裂构造带、八岭山构造带与油源连通,储层发育,盖层优越,圈闭形成早于烃源岩主生烃和运移期,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为江陵凹陷白垩系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2.
济源凹陷为一个中新生代沉积断陷,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远景。凹陷内油藏形成条件具有下列特征:(1)中生界生油岩有机质丰度高,母质类型较好,热演化程度高;(2)下第三系储层发育,但以中低孔渗储层为主;(3)局部构造发育,圈闭类型多,以后邓构造最有利;(4)邓2井油藏属于以中生界为油源岩、下第三系为储集层的古生新储断块油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江陵凹陷白垩系油源条件、油气运移通道条件和储集及盖层条件分析认为江陵凹陷白垩系具有较有利的油气成藏条件,万城断裂构造带、八岭山构造带与油源连通,储层发育,盖层优越,圈闭形成早于烃源岩主生烃和运移期,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为江陵凹陷白垩系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4.
库车前陆盆地乌什凹陷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什凹陷位于库车前陆盆地的最西端,区内所钻的乌参1井和神木1井先后在白垩系获重大突破,展现出很大的油气勘探潜力,但试采效果却不理想。对此,在油气源分析、油气成因类型划分、地层埋藏史和构造演化史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流体历史分析对该凹陷的油气成藏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乌什凹陷油气主要来源于地质历史中北缘露头三叠系黄山街组烃源岩。进而从成藏的角度论证了原生岩性或构造-岩性油气藏应是该凹陷主要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5.
鄂深8井于江汉盆地西南缘谢凤桥构造中发现了白垩系油气藏,油源对比表明,白垩系原油与沙市、荆西、花园油田新沟嘴组原油同源,源岩是沙市组上段—新沟嘴组下段生油岩,成藏条件分析表明,谢凤桥构造位于梅槐桥生油洼陷,具有优越的烃源条件。该区白垩系储层发育,沙市组、新沟嘴组盐岩、膏泥岩盖层发育,构造形成期早于油气形成期,万城断层使下第三系烃源层与白垩系优质储层相接,是白垩系新生古储型油气藏形成的关键因素。具有类似新生古储型油气成藏条件的万城断隆带是江陵凹陷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基于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和最新的油气勘探成果,应用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方法和成藏组合快速分析技术,研究了黎凡特盆地的油气成藏特征,划分了成藏组合并分析了其成藏模式,探讨了盆地未来的勘探方向。盆地经历裂谷期、被动大陆边缘期、构造反转期3期构造演化。以中新统、上新统和中生界储层为核心,划分为3套成藏组合。中新统成藏组合最重要,渐新统-中新统生物成因气、古尼罗河大型水系盆底扇浊积砂岩优质储层、构造反转期形成的大型构造圈闭和墨西拿阶盐岩区域盖层的良好配置是油气富集的关键;上新统成藏组合表现为中小型海底峡谷水道浊积砂岩控藏,油气近源成藏;以白垩系碎屑岩及侏罗系生物礁潜在储层为核心,推测深水区发育中生界成藏组合。三者为未来重点勘探方向,深水区中新统和深层中生界是最有潜力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海拉尔盆地巴彦呼舒凹陷油气成藏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威  宋玉梅  杨旭  周玥  王志国 《石油学报》2006,27(Z1):18-24
应用盆地分析、层序地层学以及成藏系统等理论和方法,对海拉尔盆地巴彦呼舒凹陷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凹陷是一个叠加的复合凹陷,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构造格局;其地层可划分为3个一级层序,其中断陷期可进一步划分为4个二级层序;南屯组水进体系域的深湖—半深湖相泥岩有机质丰度高,母质类型好,生油潜力大,是凹陷的主要烃源岩;储层以砂岩和砂砾岩为主,主要含油储层南屯组为中孔中低渗储层;圈闭类型有构造、岩性等4大类。该凹陷中既有低熟-未熟油藏分布,也广泛分布着成熟油藏,勘探潜力巨大,其中凹陷中部的哈尔达郎等构造带是最有利的油气运聚成藏区带,是实现巴彦呼舒凹陷勘探突破的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石油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勘探程度较低的乌什凹陷在乌参1井获得了高产工业油气流,那么该凹陷的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勘探前景如何呢?综合多种资料分析认为,该区构造演化可大致分为:泥盆-二叠纪、三叠-侏罗纪、白垩纪、早第三纪-晚第三纪中新世、晚第三纪中上新世-第四纪等5个阶段;区内发育石炭-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等3 套主要优质烃源岩,是该区形成大中型油气藏的资源基础和保障;下第三系、白垩系储层发育,与上覆盖层组成多套储盖组合,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场所;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油气成藏表现为晚期供气、晚期运聚、晚期成藏及再聚集的特征。最后得出结论:乌什凹陷具有非常优越的石油地质条件,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最为重要和现实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9.
六盘山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六盘山盆地是油气勘探很有前景的地区,三叠、侏罗系生油条件与鄂尔多斯盆地相似;白垩系发育厚度很大的暗色泥岩,它们在盆地中南部达到了低成熟-成熟阶段。燕山运动期形成的构造、地层圈闭是白垩系以下生油层生成的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白垩系生成的油气主要聚集在喜马拉雅运动期发育的构造中。应根据三叠-侏罗系和白垩系两套含油气系统的特点,围绕海原、固原主要生油凹陷寻找、落实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0.
马海大红沟凸起油气勘探成果与柴达木盆地北缘的勘探方向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对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大红沟凸起区的勘探成果及油气成藏条件(包括烃源岩、储盖组合、构造与演化特征、成藏类型等)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油气主要来源于周围的侏罗系生油凹陷,具有油气源多、储层厚度大、油气运移距离远、圈闭发育和油藏分布多的特点。对其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北缘发育的3大古凸起区是今后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1.
石南31井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陆西地区石西油田之北,是继石南21井侏罗系头屯河组油藏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储层层位为白垩系清水河组,油气藏气油比高,油质轻,但与生物降解的黑油伴生。文章采用全烃地球化学方法确定油气来源,指出石南31井白垩系储层油气来自盆1井西凹陷二叠系乌尔禾组源岩。阐明了石南31井白垩系与南面石西油田石炭系和侏罗系的油气成因关系,建立了石南31井白垩系的油气运移成藏模式,指出石西与石南31井过渡区可捕获由南向北运移的油气,是近期主要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东部下白垩统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下白垩统主要发育于凹陷东部,以红褐色砂砾沉积为主,粒度粗,分选磨圆均差,为扇三角洲及湖泊沉积体系。扇三角洲平原的泥石流沉积和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十分发育,其中扇三角洲前缘砂体是主要的有利油气储集体。该时期的湖泊宽广而浅,其滨浅湖砂坝以薄层状夹于滨浅湖泥岩中,亦为有利的油气储集微相。储层主要为中细粒岩屑砂岩,位于舒善河组中段,属于低孔低渗储层,主要储集空间是粒间溶孔及粒内溶孔。通过对有效储层控制因素的分析后认为,沉积作用以及填隙物含量对储层储集性能影响很大,而成岩作用尤其是溶蚀作用则是改善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结合波阻抗反演预测了三维工区内有利砂体分布,对储层分布预测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摘要:依据大量钻井、测井、地震及实验室分析资料,应用陆相层序地层学、沉积地质学及油气成藏理论,通过成藏条件研究认识到,松辽盆地扶杨油层为河流相低孔、低渗储层,上覆的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湖相泥岩既是烃源岩又是区域性盖层,因此具有上生下储式成藏特征。油–源对比表明,油气垂直下排最大距离可达550 m,平均约300 m。明水组沉积末期,盆地反转应力场产生了大量断穿烃源岩及扶杨油层的断层并在源岩及储层内产生大量裂缝,同时源岩进入生烃高峰期,于是在构造应力及生烃超压作用下油气沿断层及裂缝下排到扶杨油层而成藏。因此,明水组沉积末期成为油气成藏的主要时期。曲流河点砂坝具有较好的物性,是油气的主要储集体。受浅水湖泊形成的泥岩盖层影响,形成了两套含油层系,油藏主要发育在近油源的扶余油层,盆地范围内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青山口组一段高成熟烃源岩控制了油藏主要分布在中央坳陷区,较低的砂地比决定了扶杨油层以发育岩性油藏为主。  相似文献   

14.
近期吐哈盆地风险探井沁探1井、预探井吉7H井在台北凹陷下侏罗统三工河组获得重要发现,实现了吐哈盆地洼陷区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大突破,展现了吐哈盆地“下洼进源”勘探的良好前景。基于新钻井取得的地质认识,系统梳理和总结了洼陷区岩性油气藏有利成藏条件,指出下一步勘探方向。研究表明:①台北凹陷侏罗系水西沟群发育八道湾组、三工河组、西山窑组3套烃源岩,新钻井揭示出三工河组不仅发育区域性盖层,也是优质烃源岩,重新评价显示台北凹陷水西沟群生烃潜力大;②下侏罗统三工河组是洼陷区勘探主力目的层,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洼陷区砂体发育,在次生溶蚀和构造裂缝作用下,5 000 m以深仍发育有效储层;③台北凹陷下侏罗统存在葡东、红北、陵北、丘东和疙北五大岩性油气藏有利区带,勘探潜力大,是吐哈盆地未来勘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准东地区侏罗系既是重要的储集层也是主要的烃源层,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位于阜康凹陷南部的甘河子剖面出露连续完整的中-下侏罗统,通过对甘河子剖面精细地分层观察描述,并以岩石的类型及其组合、沉积构造、颜色和粒度概率累计曲线等实测资料为依据,对研究区中-下侏罗统的沉积相进行了划分,认为八道湾组下部为曲流河相,中部发育滨浅湖亚相,上部以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滨浅湖亚相为主;三工河组下部发育辫状河相,上部主要为滨浅湖沉积;西山窑组主要发育辫状河和曲流河2种沉积相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区为曲流河-湖泊-三角洲-湖泊-辫状河-湖泊-辫状河-曲流河相结合的沉积演化模式。研究区古水流资料显示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沉积期的古流向多在SSW向-SW向之间,结合沉积相的相序变化规律,表明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属于克拉美丽山前沉积体系,该时期博格达山地区为水下沉积;西山窑组古流向的优势方位为NW向、NWW向,推测该时期研究区东部和东南部的物源已经存在,北三台地区及博格达山东部地区可能发生初步抬升,阜康凹陷南部地区沉积构造格局较早侏罗世发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6.
根据岩心观察、测井分析和地震解释资料对塔南凹陷白垩系铜钵庙组滩坝砂的沉积特征、分布规律和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依据岩性和沉积构造特征可将塔南凹陷白垩系铜钵庙组滩坝微相划分为滩砂和坝砂,且发育滩坝共生、有滩无坝和有坝无滩等3种沉积组合样式。凹陷西部缓坡带发育滩坝共生组合;东部陡坡带和湖岸线凹岸发育有滩无坝组合;水下古隆起和湖岸线凸岸发育有坝无滩组合。②研究区滩坝发育特征及展布规律主要受控于古地貌、古水深和古风向。凹陷斜坡带和水下中央隆起带古地貌控制着滩坝的沉积范围;滩坝在平面上沿湖岸线呈北东向展布,主要受控于北东向的古风场;东、西部次凹的古水深差异控制了滩坝的沉积厚度及物性。③研究区滩坝成藏主要有“源储共生”内部成藏和“源储对接”侧向成藏2种类型,其中“源储共生”内部成藏主要形成岩性油藏,主要发育在东部次凹的近源洼槽带,潜力区在近源洼槽;“源储对接”侧向成藏形成构造岩性油藏,主要发育在西部斜坡带,潜力区在反向断阶带。  相似文献   

17.
针对乌石凹陷东区中浅层断裂复杂,含砂率高,油气成藏特征和富集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对乌石凹陷东区应力场、断裂特征和构造演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乌石凹陷在古新世—中晚始新世的伸展应力场呈NW—SE向,渐新世顺时针旋转至近SN向,渐新世末期至中新世呈NE—SW向。乌石凹陷东区先后经历了古新世—始新世裂陷阶段、渐新世伸展滑脱和新近系热沉降阶段。对区域钻井、录井、油柱高度等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乌石凹陷中浅层流一段和涠洲组在平面上和纵向上成藏呈现明显差异性,油气主要富集于远离“似花状”构造花心部位的构造裙边带,呈现出外围花瓣富集的特征,乌石凹陷中浅层油藏呈现出“一块一藏,牙刷状”的分布特征。该研究成果对乌石凹陷东区中浅层勘探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吐哈盆地托克逊凹陷伊拉湖构造1988年发现三叠系油气藏,此后该凹陷勘探未获机关报突破。从油源、储集层,盖层及油气运移条件看,伊拉湖构造至乌苏构造的区域属于同一成藏组合带,在中燕山期受乌苏断裂控制,晚燕山期以未世伊拉湖断裂控制。根据对伊拉湖构造成藏条件的解剖。该成藏组合带以二叠系为土藏油源。以三叠系克拉玛依组和上三叠繁统下段为储集屋。以上三叠统上段及以上地屋为盖层和上覆岩层,具有较好的成藏条件。但包含伊拉湖构造的伊拉湖构造带南端晚侏罗世以后构造运动剧烈,油气藏保存条件较差,而伊拉湖断裂下盘沿乌苏断裂至乌苏构造的区域构造继承性发展,断裂发育较少,保存条件较好,是托克逊凹陷进一步勘探的有利方向。图6表1参7。  相似文献   

19.
针对白家海凸起侏罗系J1b1段储层油水同出的情况,有必要开展储集层研究与含油性评价.本文利用岩心样品、测井及试井资料,通过各种分析、测试等手段,论述了研究区八一段碎屑岩的岩石类型、孔隙结构、物性及流体的相渗特征.发现白家海凸起八道湾组八一段存在如下油气藏特征储层的含油性与碎屑岩粒度及岩石物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根据储层物性、微观特征,认为储层物性是影响含油气性的关键;压实作用使储层物性变差,导致含油饱和度不高;本区储层的孔隙结构特性、含油饱和度、相渗特征等决定了八一段储层的产液特征.  相似文献   

20.
松南气田营城组火山岩气藏储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南气田发育于松辽盆地长岭凹陷中部断陷带老英台-达尔罕断凸带的腰英台深层断鼻构造上,是一个白垩系营城组火山岩气藏.营城组火山岩由5个喷发期次组成,岩石类型主要为凝灰岩、熔结凝灰岩、流纹岩和火山角砾岩;岩相主要为溢流相上部、中部、下部亚相,爆发相的热碎屑流亚相、空落亚相及火山通道相;储集空间主要为基质孔隙、裂缝与各类孔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