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植物园是园林专用绿地的一种类型,其植物多样性对维持城市生态平衡意义重大。【方法】采用数理统计与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已加入中国植物园联盟的229个植物园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植物多样性保护特征展开研究,为植物园体系的构建提供基础支撑。 【结果】 1)中国植物物种保护率为41.2%,存在南低北高的地区差异性;2)中国植物园数量稳步增加,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数量上西疏东密,面积规模上西阔东微;3)中国植物园已收集保存植物2.3万余种,初步形成了迁地保护格局,是城镇开发边界内植物多样性保护的主阵地。【结论】中国植物园空间布局与植物多样性保护需求之间存在不平衡,应从国家层面统筹规划植物园建设,在青藏高原、新疆等西部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增加植物园数量,健全植物就地和迁地协同保护体系,强化科学研究,以完善国家种质资源库信息,推进植物园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目的】国家植物园是在国家层面开展植物迁地保护的机构,承担着中国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任。以中国首个国家植物园为例,论述了其在植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工作,旨在为中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分析】介绍了生物多样性概念的由来,中国生物多样性概况、现存问题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分析了国内外植物园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贡献,探讨了国家植物园可以在国家层面,通过物种收集、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以及科普教育4个主要途径在中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同时指出随着中国国家植物园体系的建设,植物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作用将更加凸显。【展望】在生态文明背景下,对国家植物园的责任、使命与工作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国家植物园今后应加强在生物多样性编目和物种监测、迁地栽培植物的保护评估、物种濒危原因和生存策略研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关系、气候变化对植物适应性进化的影响以及外来入侵物种监测与防治等方面工作,同时应与以就地保护为主要功能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紧密合作,完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安全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3.
胡永红 《风景园林》2023,30(2):40-45
【意义】在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提升日益重要。植物园可为提升城市植物多样性提供科技支持,为国家植物园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分析】分析目前城市植物多样性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植物园对提升城市植物多样性发挥的作用。以上海辰山植物园为例,展示辰山植物园十几年来在植物资源收集、筛选与应用示范,特殊生境绿化技术,外来入侵植物研究等方面的工作,解析植物园提升城市植物多样性的策略。【展望】植物园可在新品种培育、物种驯化、植物群落构建、生态系统完善4个层面上支持城市植物多样性提升。现阶段,国家植物园应将城市植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作为重要发展方向,更好地履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随着北京、广州两地国家植物园相继挂牌,中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地方性植物园如何把握这一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崭新课题。以杭州植物园为例,阐述其发展现状和良好基础,并结合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背景,从发展使命、迁地保护、科学研究、园艺展示、科普教育5个维度阐述杭州植物园的未来发展思路,以期为其他地方性植物园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分析】杭州植物园发展历史悠久、区位优势独特,专类园特色明显,科研基础良好,文化底蕴深厚,科普工作扎实,未来应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强化迁地保护,深入科学研究,突出园林展示,加强科普教育,努力实现新历史时期的跨越式发展。【结论】地方性植物园应紧紧把握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良好机遇,结合自身实际,突出地域性植物资源收集保存,讲好地方植物文化故事,强化地方植物科普教育,努力成为国家植物园体系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5.
程纹  程颖慧  张苏州  王晖 《园林》2023,(11):113-120
植物园中的专类园承担着植物迁地保育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使命,是植物园最核心的建设单元,根据不同的展示目的,分为不同类型。随着现代城市快速扩张,植物专类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着其他类型城市绿地无法比拟的功能和地位。在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背景下,植物专类园的规划设计应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和水平提升至更高位置,科学布局分区、配置植物和建设运营。基于此,通过归纳植物专类园的功能类型,从一线工作者的视角分析专类园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的影响及面临的建设困难,探讨现代植物专类园应遵循的建设原则,从主题内容、植物栽植和配置、景观设计、科普展示、科学研究等方面对植物专类园的营建和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国家植物园相关规划方法的研究在中国尚属空白。以位于首都的国家植物园为例,探索可行的规划方法,为后续国家植物园规划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首先,对照国家代表性,识别国家植物园的主要任务。其次,对照行业引领性,分析植物园现状差距,提出国家植物园的发展目标和分项建设措施。针对由现状综合性植物园升级建设的国家植物园,采取有机更新的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弘扬中国植物文化,打造中国特色的国家植物园。【结果】从3个方面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国家植物园规划策略。1)实现国家植物园核心功能,包括打造3个植物收集展示区的28个特色专类园,满足植物迁地保护和展示功能;建设四大重点项目和两大科研设施,保障植物科学研究功能;形成“一馆、八室、一廊、多点”的科普设施布局,策划8类科普活动,满足植物科学传播功能;构建智慧植物园系统,为国家植物园形成国际综合交流分享合作平台提供保障。2)在充分尊重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家植物园南北园空间布局、交通组织、功能设置3个方面的优化调整,实现两园整体统一。3)借助国家植物园位于三山五园地区的优势,深入挖掘自身文化禀赋和中国传统植物文化内涵,形成8条叙事脉络和6项文化策略,将中国植物知识和园林文化融合展示。【结论】国家植物园应综合实力突出,兼具艺术的外貌和科学的内涵。国家植物园还应考虑和国家植物园体系的关系,重点承担所在区域植物的收集和保护责任。在现状综合植物园升级到国家植物园建设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尊重原有建设基础,做到科学发展。同时,中国国家植物园应具有鲜明的中国植物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森林植物园的资源整合和景观展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园的建设不仅仅是植物资源的收集与保护,更多的应强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景观建设的和谐发展,文章结合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总体规划修编,提出新时期植物园建设的规划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意义】随着国家植物园和华南国家植物园于2022年相继揭牌成立,当代公园和植物园的发展历程引起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孙筱祥先生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领域的先驱和开拓者,其风景园林作品包括花港观鱼公园、杭州植物园、北京林业大学教学植物园、北京植物园(现国家植物园)、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现华南国家植物园)、海南植物园、厦门市园林植物园、深圳市仙湖植物园、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云南景东亚热带植物园。纵观这些作品的诞生、演变及创作时代背景,系统性地总结孙先生的理论、实践和职业生涯,对于当代公园和植物园建设发展史的研究至关重要。【评论】孙筱祥先生集教育家、园林家、花卉家、画家、建筑师和大地规划师于一身,他的风景园林作品在时代洪流中脱颖而出,成为永恒的经典和传世之作。通过对孙先生70年风景园林史料的分析和研究,从聚焦时代背景的视角,阐述他为当代建设科学与艺术、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自然与人文、抽象与现实相结合的世界一流公园和植物园开辟了道路、引领了方向、奠定了基础、树立了典范。【展望】孙筱祥先生的风景园林作品,遍布中国大江南北的不同气候带,他为促进植物多样性物种保存和迁地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发挥公园和植物园的生态、社会、美学和经济效应,均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他的理论思想和园林创作艺术将通过他的杰作代代传扬,持续推动中国和世界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植物园16世纪起源于意大利,我国建立植物园的历史不足百年,至今全国已有植物园近200所,为植物科学的发展与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先期为弄清国产植物,出版巨著《中国植物志》,为植物园打下"引种、驯化"的分类学基础,贡献很大。后期为"生物多样性"的号召而为保护物种、迁地保护的任务作出应有的努力,尤其在现代化城市中,植物园已经成为丰富多彩的科学普及园地。  相似文献   

10.
当代植物园规划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曦 《中国园林》2012,28(6):54-59
植物园兼具科学价值和公益属性,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从4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制定符合植物园发展趋势的规划策略:1)要转变植物种质资源收集策略和方式,做到个体与群落收集并重,重视地域乡土植被的收集和保护,突出植物收集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义;2)展园设置要兼顾多样性与规模化,通过专类园展示特色植物及其生境,运用主题园增进趣味性与互动性;3)要构建以科普教育为主题、强化公众认知、互动和参与的植物园解释体系;4)通过大型节事活动策划,凸显植物园的公益属性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胡永红 《中国园林》2006,22(7):50-55
专类园是一种强调专类植物展示和植物造景的园林形式,在植物园中处于重要地位。以世界上69个知名植物园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专类园设置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它们的共性和特点。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植物园中,专类园类型超过50种,其中,蔷薇园、岩石园、水景园、树木园、东方园、草本植物园、生态园等在植物园中比例超过40%。拟建的上海辰山植物园中专类园建设将以此为借鉴与参考,结合辰山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与上海植物园错位发展的原则,拟设置30个专类植物园区。  相似文献   

12.
张立  刘骏 《室内设计》2012,93(5):49-52
高校植物园是我国植物园建设实践中分类较为特殊、研究相对薄弱的环节,在近年的发展中,高校植物园逐渐呈现出从单一功能到多样化功能并重的建设趋势。本文通过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植物园的规划实践,在深入分析现状的基础上采取“两园合一”的建设模式,呼应“湖光山色;四时景”的规划理念,继而提出此次规划的对策,以满足校园功能与植物园功能的双重需求,并通过实践论证这一建设模式的创造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以天目湖植物园规划建设为案例,探讨了应用恢复生态学原理,在次生裸地上建设观赏型人工群落体系的可能性。按植物群落演替规律,在次生裸地上,园林植物配植首先应选用诸如枫香、榉树、银杏等喜光乔木,以及喜光灌木和喜光地被。待喜光植物成活后,利用喜光植物创造的荫蔽和半荫蔽小生境,进一步配植诸如阔瓣含笑和深山含笑等耐荫性强的植物,最终形成观赏植物群落,将美化环境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国内外植物分类园现状分析,总结分类园规划常用分类系统自身特点及局限性。以晋中市百草坡森林植物园分类园为例,进行分类园景观营造分析。从分类系统选择、植物收集、展示面积计算、景观空间营造和植物景观特色塑造等方面对分类园规划设计方法展开研究,以期为规划科普性、地域性和特色性分类园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正  李雄 《风景园林》2016,(7):64-73
我国现有植物园中有相当数量位于山上或山边,兼具坡地与平地两种地貌的低山丘陵区被普遍认为是建园的理想位置,但此类场地并非是完美的。为识别在我国山地景观中建设植物园所涉及的普遍性问题,以北京植物园为案例,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调研和GIS制图相结合的方法,梳理了北京植物园的选址、规划和建设过程。发现水源、土壤、征地搬迁、管理体制和山地权属是制约北京植物园发展的主要因素,前两个因素是西山的自然属性,后3个因素源于我国特殊的政治经济状况。发现这些因素也广泛存在于我国其他山地植物园中,因此北京植物园的发展历程并非个例。  相似文献   

16.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书中描写的植物富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通过对《楚辞》植物的提炼、历史文化场景的复现以及中国传统山水园造景手法的传承,将“楚辞植物园”设计成一个具有体现《楚辞》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的生态型植物园。  相似文献   

17.
彭淑娟  高建明 《门窗》2010,(12):8-13
针对上海辰山植物园四期工程中的温室部分工程采用巨型铝合金单层网壳结构,本文介绍了其基本构造,网壳结构与支承基座连接的构造,入口钢结构门厅结构,玻璃天幕部分的玻璃节点构造以及天幕的开启窗防水、避雷装置、清洗措施等。  相似文献   

18.
以墨尔本皇家植物园,克蓝本皇家植物园为例,通过对以上三个植物园的现场踏查,对植物园的建设和更新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植物园可以在相地选址的环节达到变废为宝的效果,规划设计中应突出趣味性景观的主题园;建设实施中应进行合理的更新改造以适应社会发展:从而使得植物园成为人们亲近自然进而认识风景园林专业的窗口。  相似文献   

19.
两"园"合一学用并举--浙江林学院植物园规划设计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寓植物园于校园”的做法在中外都十分流行,但其中大多数高校的植物园都只是校园总体的一部分,属“园中园”或“园外园”性质,并以“学”为主.浙江林学院植物园“两‘园'合一,学用并举”,即校园和植物园在空间上重叠;植物园不仅要有教学功能,也应为整个校园的生态环境改善、休读场所建设、校园文化营造、师生人心凝聚而发挥重要作用,既丰富了高校植物园的内涵,也为缓解高校植物园用地局促、经费紧张和人才缺乏的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