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文柳  方晶  叶雷 《城市规划》2015,(Z1):44-51
面对当前"千城一面"、景观趋同的城市特色迷失问题,规划始终缺少有效解决的途径。原因之一在于缺少基于文化认同的景观审美标准和面对经济利益与特色保护矛盾时的文化自信心。本文以漳州市城市景观四线规划研究为例,探索从问题的成因中寻找景观规划编制路径的方法:以文化对城市空间影响的根植性、演进性和延续性为研究脉络,建立景观规划的历史观、整体观和系统观;在对城市景观价值、空间意象和审美价值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城市景观特色定位,由此建立具有广泛认同度的景观评判标准;以动态发展理念提出对城市总体风貌、街巷水网、重要区域和建筑风貌的景观引导策略,并将其转化为与规划管理相对接、定性与定位相结合、可量化的景观控制要求,强化景观风貌类规划的有效性和可执行力。  相似文献   

2.
景观研究的文化转向与景观人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桐 《风景园林》2021,28(3):10-15
"景观"起源于地表形态研究,并作为地理学基本研究视野,经历了"区域特性""人地关系""文化史"等研究主旨的转换,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文化转向"。存在主义视角下的景观的文化认知,需要以理解性方法解析其地方情感和意义维度,以获取"知觉知识"作为新的研究范式。而几乎同时,文化人类学研究领域的"空间转向"呼应了景观研究的新视野与新方法论需求。由此,在20世纪90年代诞生了景观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基于地理学景观研究主旨历史脉络梳理,进一步厘清现象学视角下"景观"的文化现象本质;并由景观"知觉认知"的研究主旨、范式需要,阐释"景观人类学"作为交叉研究领域的研究范畴,以及未来其应用于景观研究实践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括了以西安为代表的关中平原地区城市,自古以来形成的"望山"与"游山"景观感知文化的内涵,及其地景理论研究背景对今天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西安秦岭沿山绿道规划设计研究为案例,对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和手法总结,对"平原望山"到"山岳游憩"景观感知历程的设计组织,引导这种历史地景的感知方式,并在今天的城市,对地域景象空间特征和地域文化延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城市景观中的标志性建筑空间形态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志性建筑是城市景观中的重要元素,它由一般意义上的建筑及具有标志性的构筑物组成,在空间形态上具备点和面的特征并以多种方式存在;城市景观中的标志性建筑一般可以分为城市地区型、城市型,但随时间推移及文化的突显,城市型的标志性建、构筑物有可能成为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特征;在城市景观中的标志性建筑设计和营造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其空间形态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提升城市景观空间品质。  相似文献   

5.
武汉城市景观文化生态保护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笃勤 《华中建筑》2005,23(3):91-93
城市文化生态是形成城市特色的文化要素。历史古迹,优秀建筑,空间形态,环境特色,作为城市文化生态的显现部分,既是城市文化底蕴直观生动的反映,也是市民的情感港湾和精神家园。理应得到珍惜和保护。该文在系统地概括武汉景观文化生态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当前武汉城市景观规划建设中的文化生态问题,提出了武汉今后改进城市景观文化生态规划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基本理论框架,依托城市的山水形态,"借山引绿",从景观、生态、文化的角度,构建道路整体绿化景观架构,创造整体流动的道路绿色空间景观秩序,构筑登封城市大环境的生态格局和景观环境。同时,将道路绿化作为绿色传媒,利用传统树种、地方植栽,并结合道路休闲功能,塑造道路特定的地域感,体现城市的人文、历史、生活。  相似文献   

7.
韧性景观有利于构建生态城市。文章基于生态韧性理念,研究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韧性景观。其分别从宏观的城市山水空间韧性景观体系、中观的历史街区韧性景观体系和微观的宅院韧性景观体系等三个层面深入剖析多层次韧性景观分布特点、空间形态特征和营造设计特质。揭示“城市-街区-宅院”联动的多元尺度韧性景观设计可以营造高效稳定的街区韧性空间结构,应对城市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以期构建和谐人地关系,为绿色、活力、健康的生态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门窗》2014,(1)
每一现代城市都有数量庞大的空地,以城市设计的基本观点——"城市主义"的概念为中心,关注城市景观公共环境的空间构成,而不仅仅是对景观环境中的单体建筑进行"总体设计"。这种研究方向提倡从失去景观中去理解具象的空间构成。长期以来,影响城市环境的建筑师、规划师和景观设计师等专业人员的主要责任是迎接一种新的挑战——设计城市中已经被破坏,在城市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被盲目的文化、混乱的景观格局、日益丧失的人文资源而畸形的城市空间。城市景观在片面的理解、简单的模仿中已荒芜。因此,首当其中的就是对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再发掘,以期为我国城市景观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空间环境品质的提升与城市景观设计水平的提高,引发了人们对城市景观价值的研究,本文以城市景观的空间特质与价值体现为切入点,从实用、美学、文化、生态等方面探讨了适宜性城市景观的价值构成。  相似文献   

10.
在本文中,以西部城市贵阳作为一个案例,研究少数民族文化景观保护,开发和发展的特点。探讨其少数民族符号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运用。通过对城市特色景观文化的深入挖掘,运用案例分析,资料比对,空间解析的方法寻找少数民族文化与贵阳城市规划发展的协调性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刘洁  刘军 《四川建筑》2004,24(3):8-10
对多维景观在城市空间景观形态和城市视觉环境方面进行研究,力求通过合理的组织城市空间视觉环境,创造出城市人群视线形式的城市景观,让人们可以随时感触到城市的景观特色。  相似文献   

12.
水文化与城市滨水区景观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晟  陈月华  叶东辉 《山西建筑》2007,33(10):16-17
首先指出了当前我国城市滨水区景观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引入了水文化的概念,阐述了从水文化角度来研究城市滨水区景观营造的必要性,最后对水文化在城市滨水区景观营造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吴鑫 《中国园林》2019,35(3):52
缘起于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对我国城市建设实践中设计语言的反思,借助符号学理论分析了景观语言的概念、构成,以金砖国家首脑厦门会晤公交候车亭景观设计项目为例,从城市所处的自然特征、文化特征、建筑特征以及场所精神为切入点,用符合这一地域文化特点的形式语言、材料语言、空间语言尝试建立一个相对精确的公交候车亭景观语言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景观的文化建设问题进行探讨。对秦皇岛的景观文化建设进行研究,以海港区的景观文化建设为例,运用文化"所指"和"能指"的理论,通过提取具有地域特征的景观符号,形成具有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的景观空间组织形式和景观场所。  相似文献   

15.
城市景观特征感知来自对现状城市空间格局中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社会生活文化沉积的展示和释读。这种展示往往依托城市的线性公共空间展开。它不仅仅是城市的通道,更是具备线性关系、结合了各种物质要素、有着流通以及人们感知产生的空间认知系统。通过对西安大雁塔到钟楼的景观调查分析,探讨从线性空间角度进行城市景观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六盘山魅力景观区传统村落艺术文化空间为研究对象,立足六盘山魅力景观区传统村落的艺术文化空间现状,从多元性、农耕性、开放性等方面梳理艺术文化空间的特点,探讨艺术文化空间在发展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意义。从整体上不单一的把六盘山魅力景观区定义为以保护为主的"国家公园"或"魅力观光区",而是从传统村落的艺术文化内涵上超越自然风景地域空间的范畴,维护中国民族本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7.
马强  魏宗财 《规划师》2009,25(3):70-74
城市景观格局已经成为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演变的重要研究领域.以斑块一廊道一基质为代表的景观生态学派"空间语言"成为其主要定性描述方法.近年来,有关景观格局动态的定量测评成为热点,浮现了大量景观模式的描述指标,但在研究方法上并未有新的突破.本文在评述城市景观格局既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一种建立在RS/GIS平台基础上的"总体性特征一梯度性特征"两步骤的城市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综合定量测评方法,并以西安都市圈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直接地发掘城市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立足当前城乡遗产保护从"资源保控"向"文化传承"的观念导向转变,聚焦山地历史城镇地域景观基因的保护传承问题。针对传统历史城镇形态保护方法"依形套式、附形失韵"的问题瓶颈,提出基于景观基因"双系统"识别解译的历史城镇空间特征保护与文化气韵传承关联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城镇景观的格局关系、簇群形态、街巷空间、建筑风貌和地域文化的哲学基础、发展观念、实践思维、气质品性等方面,系统识别、解译了山地历史城镇的"空间基因"和"文化基因";并据此提出山地历史城镇景观基因配对关联的保护传承措施,以拓展既有遗产保护研究的理论认知,为山地历史城镇地域景观、文化的特征识别与保护传承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9.
文彤  李进 《小城镇建设》2004,(12):48-49
一、引言当前,在城市景观的文化环境常被忽视,城市建设不注重保护和延续城市的“记忆”,使城市的文脉受到破坏,昔日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的城市景观风貌正逐步丧失,各地城市建设纷纷陷入“特色危机”之中。如何重塑城市特色,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成了当前城市建设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现以通道县城景观系统规划为例,探讨构筑于侗族文化之上的城市景观特色塑造。二、通道县侗族文化特色的思考通道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怀化市最南端,湘、桂、黔三省六县交界处。由于地处南部侗族地区,因而拥有典型的侗族地域文化,如优美的侗寨建筑:风…  相似文献   

20.
特殊地貌地理条件下的山地城镇景观,呈现小聚大散的区域城乡空间、组团式分散布局的城镇空间结构、断面形式复杂的建设立地条件等复杂性,差异性特征凸显。以山地城市景观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形态、生态、情态及业态4个方面对其差异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地城镇景观具有形态立体多维、生态复杂协同、情态多元共存、业态空间复合的显著特征。针对这些差异性特征,从"四态"方面进一步提出了空间组合、生态网络、人文脉络及复合业态的系统性景观优化策略,以建构山地城镇景观的适宜技术路线,为山地城镇景观的规划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