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居住小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立道 《地下空间》2002,22(2):181-184
大城市居住小区的规划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其环境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从节约城市用地的原则出发,结合上海某小区规划设计的实践,提出了小区地下空间开发的功能,形态,模式以及有关的经济分析与比较,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未来新型居住小区开发地下空间的可行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居住区停车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海燕  林恒 《住宅科技》2004,(12):46-48
指出居住小区停车问题,应在不破坏小区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开发地上、地下空间,发展新型停车系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靳元峥 《山西建筑》2010,36(27):16-17
从地下空间利用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介绍了居住小区地下空间利用的基本模式,重点阐述了居住小区地下空间利用的设计要点,从而为解决地下空间人、车导流和紧急疏散导向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黄欧龙  陈志龙吴涛 《华中建筑》2005,23(5):100-102,120
该文介绍了东营市经济适用房小区K区广场地下空间开发方案,通过对地下空间开发中的下沉式广场设计、平战结合、防灾以及技术保障等特点的分析,展示了一种城市广场地下空间平战结合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5.
以厦门市翔安区某既有居住小区海绵化改造为例,分析了该小区下垫面、地下空间开发强度及覆土厚度、场地竖向及地下雨水管网等现状条件对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影响。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避免大规模翻建,并基于上位规划对该区的要求,提出了适合该小区海绵化改造的思路,并选取B02地块汇水分区1、4、25为典型节点,详细解析了海绵设施布局与海绵指标控制,以期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郑远 《华中建筑》2009,27(1):145-148
该文以工程实例从小区的开发定位、空间形态、环境、套型、物业管理等方面阐述了高品质、面向大众的普通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盖天一  沈宗泉 《山西建筑》2009,35(13):33-35
指出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时必须考虑居住小区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从模式化、意识及动态、多元化三方面探讨了徐州市小区规划建设发展的新态势,从而建设富有特色和具有新颖的居住空间环境的小区。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大城市居住小区停车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贵庆 《规划师》2010,26(9):53-58
通过比较分析计划经济时代建造的居住小区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商品房小区的停车状况,可知当前我国大城市居住小区已普遍存在停车困境,车地矛盾十分突出。在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效益的前提下,在保证地质条件和施工安全的条件下,利用小学、中学操场规划建造多层地下车库来缓解居住小区停车压力,不失为一种良策,因为它具备用地条件、空间条件、使用功能、安全保障、资金运作、施工时间及施工作业等多方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现代滨水居住小区绿化造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敏  秦华 《城市开发》2003,(5):34-36
现代城市房地产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小区建设的发展,促进现代人对更加清新的环境空间的追求。滨水绿带具有先决的良好环境空间,因此,滨水居住小区即成为现代房地产开发的热点。本文从滨水绿带的开发条件、环境条件等优势出发,结合“以人为本”的原则,从生态科学的角度探讨了现代滨水小区的绿化与景观营建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梁源 《中外建筑》1999,(2):29-30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清晰亮丽的电视;一打就燃的液化气;联通八方的通信网络……,这些已成为都市人必需的生活配套设施。在居住小区的建设中,建筑的使用功能逐步发展,小区内管线越来越多,各种管线的设计、施工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合理地利用地上,地下的空间,解决各种管道交叉结点标高上的矛盾,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居住小区内部各种管线综合设计及施工问题进行探讨。 1、居住小区内主干管线的平面布置 居住小区内有多种管线(见表1)。各种管线不论是埋地还是高架都需占用地下或地上的空间,所谓的管线综合设计就是在满足国家规范和各种管线的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合理有序地将它们敷设在小区内的地下或地上的空间,尽可能地使用投资最省,施工、维护方便并且兼顾美观。  相似文献   

11.
在土地资源紧张的条件下,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未来居住区建设的必然趋势,进行立体式小区规划将会成为今后"节能省地"的重点.文章结合国内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分别从空间结构、空间功能和空间形态3个层面对高密度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了各类功能空间及服务设施于居住区地下空间的适建性,提出了居...  相似文献   

12.
城市居住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 ,出现土地紧张和环境恶化结果后的一种解决方案。本文针对城市居住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的综合效益、功能规划、开发模式等进行分析和探讨 ,以期能对未来居住区地下空间的开发提供一条前瞻性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将成 2 1世纪居住区建设过程中的必然趋势。本文研究了 2 1世纪居住区建设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为实现 2 1世纪居住区建设目标的实现 ,就必须开发利用居住区的地下空间资源 ,同时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必须在功能与布局上与居住区相协调 ,为此本文探讨了 2 1世纪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功能与布局 ,提出了与居住区结构、形态相协调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4.
贾云斐  李秀  杜莉莉 《山西建筑》2010,36(35):12-13
以台肥市主城区长江中路沿线区域为研究对象,较为系统地对该区域的地域背景、地下空间的开发现状以及开发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该区域地下空间规划利用和管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将成居住区建设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从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概述出发,分析了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并对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的模式、利用的对策以及政策支持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对未来居住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郝宏伟 《中外建筑》2010,(8):138-139
笔者通过河南安阳"安钢御景园"住宅小区配套设施—地下车库工程实践,进一步说明在规划设计阶段如何有效开发利用城市及居住小区地下空间,这一技术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并且,未来现代化城市空间发展的方向之一就是向地下延伸。  相似文献   

17.
地下空间形态从点、线、网状发 展到空间的立体化与系统化利用,与城市发 展聚集程度密切相关。地下空间利用在城 市产生之初就具有系统性特征,柯布西耶 等提出的“垂直的田园城市”规划思想对当 代中国地下空间规划及利用具有奠基性意 义。1790至今的研究表明,“地下空间”一 词出现于1980年后地下空间的规模化开发, 2000年之后中国成为地下空间开发及研究 的主战场。中国由于城市发展状况多样、地 理气候多样,地下空间开发模式兼具世界各 国的特征,未来地下空间的开发将吸取国外 地下空间的发展经验,建立多种地下空间开 发模式。  相似文献   

18.
居住区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静 《住宅科技》2010,30(7):11-15
地下空间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不仅可以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也有助改善居住区的生活环境。以"万源城"为例,介绍了"万源城"结合居住区的实际,利用地下资源,尽可能地突破原有民用地下空间在功能上的局限性,综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意识的加强和浅层地下空间的全面开发,必然带来对深层地下空间开发的迫切需求。而在地下空间的开发过程中,需要不同层次之间的系统化开发,才能为城市整体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通过介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深层地下空间利用的具体规划实例,来探讨深层地下空间规划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地质、环境、功能、节点、疏散等几方面的问题,在浅层地下空间开发体系基础上建立深层地下空间利用体系,并讨论相关规划的可行性、发展性、安全性,使浅层、中层、深层地下空间开发同步规划,为我国合理规划深层地下空间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快速发展,规划落后于建设实践的矛盾日益突显,地下空间的碎片化开发及不合理规划带来了诸多问题。基于既有浅层地下空间建设网络化地下空间的需求导向,提出了“规划设计先天不足、拓建开发后天弥补”的浅层地下空间拓建思路。通过地下空间拓建案例统计分析,提出了网络化地下空间、地下空间拓建等相关概念,以及拓建方式的5种基本类型和18种亚级类型。在地下空间拓建扰动传导路径及内在工作机制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拓建扰动分级评价体系,建立了不同拓建方式之间的联系。基于不同拓建方式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和典型案例解析,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网络化拓建技术将向透视地下、高效装备、装配结构和智能建造方向发展的未来趋势。研究成果可为未来城市地下空间高效、规范拓建提供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促进城市地下空间网络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