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案例,通过对其空间发展过程、职住分离状况及不同类型通勤人口的社会经济特征的调研,分析开发区在空间发展上的特征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开发区正从一个小型的工业区块向大型的、多组团多功能的城市功能区转变,但是也存在功能难以混合、组团缺乏协调、职住分离严重等问题。指出开发区向新城转型将遇到开发区当初的空间定位、功能定位、政策设计、规划手法等多重障碍,开发区转型政策的制定必须要充分注重自身的发展特色,选择合适的转型目标,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开发区发展与城市空间重构:意义与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区是我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主要载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不同的时期,开发区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方式和影响强度是不一样的.论文总结了开发区对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开发区与城市空间关系的演进历程,提出我国开发区与城市的空间关系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开发区的"孤岛"和"飞地"阶段、开发区对城市空间影响效应增强阶段,现在已经进入开发区与城市空间融合阶段.文章还对我国开发区当前面临的职住分离问题、管理体制与行政区划问题,交通系统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大都市圈职住空间不断分离,使得职住空间关系和就业可达性的话题越发受到决策者和政策研究者的关注。其中,交通基础设施作为连接居住和就业功能的重要纽带,被认为是在既有职住空间格局基础上提升就业可达性的重要手段。本文探讨城市职住空间格局的形成及变化规律,以及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对改善就业可达性的影响。国际案例研究表明,对于中低收入群体来说,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更加直接地影响着他们的就业选择和生活成本,增加其投入能明显提升就业率。相对于北美传统的职住空间分离模型,中国城市职住空间关系因快速居住郊区化、新城与开发区建设等而呈现出更加复杂的局面,郊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薄弱可能将弱势群体置于更不利的境地。因此,在不同文化背景和发展阶段下,交通基础设施对于改善职住失衡局面的作用有所差异。恰当的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可以在既有城市职住格局的基础上提升就业可达性,平衡和优化职住空间关系,改善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和生活状态,从而产生更加深远的社会和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4.
开发区产业逐步转型必然伴随着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同时由于土地使用强度的提高,也会带来就业岗位的增加,这种变化是否能促进职住平衡问题的改善,并对开发区的交通出行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通过对上海市金桥出口加工区就业人员进行抽样调查,研究了不同类型从业人员在居住空间分布,交通出行特征的差异性。在城市外围地区开发区转型意味着地区居住人口与就业岗位数的比例的改变。然而通过统计回归模型分析指出在缺乏必要的城市发展策略和交通政策支撑,虽然职住平衡会有所改善,但就业人员的居住地与就业地将呈现分离的趋势,也就是长距离通勤者的比例增加,同时也将伴随着郊区机动化和拥挤的蔓延。所以城市开发区的转型必须与城市的交通政策相配合,才能在更有利于城市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机动化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职住平衡是跟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密不可分的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的状态。中国的许多大城市出现就业与居住的空间分离现象,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加剧现象也伴随发生,职住分离现象还导致社会成本增加。以北京市地理国情现势性数据为基础,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城市现状分析,并利用科学合理的分析评价指标体系评判现状,优化就业岗位分布,缩短通勤时间,创新职住对接机制,推进职住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居民通勤交通出行调查数据及相关统计数据,采用就业—居住比、独立指数及平均通勤距离、通勤时间等指标,分析郑州市各分区的职住结构特征及职住平衡状况。研究结果表明:郑州的职住空间关系整体呈现非平衡状态,城市各分区职住空间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上街区、金水区和惠济区的职住独立指数较高,具有相对较好的职住自足性;中原区、二七区、管城区几个老城区的职住独立指数偏低,属于居住集中型的区域;高新区、经开区等新发展区则属于单一就业型的区域。造成郑州市职住分离的因素主要是城市分区功能失衡;此外,由城市住房建设和房地产市场发展带来的居住空间分异也是加剧职住分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陈春  梁行 《室内设计》2023,38(5):133-138
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城镇化,城市建设用 地向外蔓延,住宅房地产开发也不断向外拓展, 而城市中心依然承担了大量就业岗位,居住与就 业分离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对比分析不同时段 城市职住关系变化,对把握城市发展趋势和治理 交通拥堵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关于职住关系的 研究缺乏动态变化分析。本文选择重庆市中心城 区为研究区域,基于手机信令数据,以组团为基 本研究单元,结合重庆市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 运用核密度、职住比、自足性等对比分析2015年 与2021年重庆市中心城区职住关系变化。研究结 果表明:第一,2015年与2021年重庆市中心城区 职住呈现基本平衡的态势,而城市组团之间发展 差异较大,导致跨组团通勤增加;第二,结合新 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对职住关系进行测度,发现茶 园组团职住分离严重,南彭和龙盛组团的通勤效 率较低。本研究结果为重庆中心城区职住关系调 整,提高通勤效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叶胜 《城乡建设》2018,(8):72-74
职住分离通俗的理解就是居住地和工作地的空间错位.我国上个世纪80年代,城市居住趋向郊区,与就业分散化进程不协调使得这一现象日益突出.处理好城市职住分离对城市问题的解决和城市生活品质提高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睿  黄雅哲  张赫  刘静娴 《规划师》2023,(11):47-54
承载居住、就业两大功能的职住空间结构作为城市布局的基本骨架,其碳约束作用已成为学界共识,但该作用在职住分离显著、长距离机动车通勤的中观组团层级得到的关注较少,且现有的低碳路径对职住空间结构的差异性考虑不充分。聚焦职住空间结构,以超大城市近郊组团为研究对象,结合定性逻辑框架与定量机理分析,刻画三重维度下3类组团的职住空间特征,识别差异化的关键控碳因素,分类提出职住空间结构低碳优化策略:(1)居住主导型组团应优先调控职住用地构成,引导功能复合、土地集约的空间布局;(2)职住平衡型组团应重点关注职住中心位置,形成职住极核多且辐射范围广的空间结构;(3)就业主导型组团应关注职住空间连通效率,构建“公共交通+”的绿色出行体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沪宁动车乘客调研问卷的统计,对当前区域的职住组合现状、职住区域化组合的模式、区域通勤者的职住意愿等内容进行了典型调查和分析,归纳出了当前主要的职住区域化组合模式,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识别,最后在职住平衡理念下,提出了减少区域职住分离和优化区域通勤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大中城市职住关系,本文基于大数据的视角,以长沙市为例,结合GIS技术构建职住指数测算及验证方法,最终得出职住平衡分区及其适宜规模,并对长沙市职住平衡提出建设性对策,为我国大中城市的职住关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北京都市区为例,利用各街道就业数据和人口数据,通过计算18个行业门类的空间错位指数及各行业人口居住与就业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不同行业间职住分离的差异,并探讨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不同行业间职住分离状况存在明显不同,其中第二产业要明显比第三产业严重,同时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间也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不同行业就业的郊区化进程及其集聚状况,成为行业间职住分离差异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正职住分离现象在城市化进程中日渐明显,并由此带来通勤时间长、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加重等诸多城市问题。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通过构建"内穿梭+外专线"的多层次校车系统,加强校园与周边住区的空间联系,从时效上弥补了由职住分离所带来的空间距离,期望这种"职住一体"的低  相似文献   

14.
临海工业区常采用工业新城模式规划工业与配套生活用地,以实现职住平衡发展。自"十二五"至今我国已开展多项临海工业建设,部分项目出现住宅闲置、用地低效问题。日本和新加坡是亚洲国家临海工业发展典范,在用地开发时序、用地布局、用地规模、住宅产品类型方面积累了成熟经验。文章总结日本及新加坡临海工业职住建设经验,梳理国内外临海工业配套建设特征,汲取有益经验,以期为我国临海工业职住空间优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降低居民居住地和职工工作地的过度分离,可从源头降低通勤交通总量,成为理论、实践工作者的努力方向.测度职住分离(或职住平衡)有多种方法,基于职住比的单元平衡法长期处于主流地位,其局限性也很明显,而且以单元尺度、边界隔离问题最难解决.研究提出,用通勤距离为自变量的函数估计职工居住密度,和从业居民的实际密度相比较,将两者的偏差来测度职住分离.用于估计密度的函数应符合交通出行分布特征,函数的概率期望值等于调查得到的平均通勤距离.因函数连续,不存在边界隔离问题,也可化解单元尺度的局限性.以上海中心城区为实例,以人口普查、经济普查为基础资料,手机信令为辅助资料,本方法得到初步尝试.根据经验认知,本方法得到初步验证.分析结果基本符合上海中心城区的产业、居住分布特征,可以进一步体现工作岗位、居住人口的分布密度对职住分离、通勤交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工业用地合理布局与高效利用是新时代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工业用地规划管理政策的剧烈变迁,城市工业用地具有显著郊区化与城市中心用地去工业化的特征,进而引发了职住分离、交通拥堵等诸多城市问题。文章通过梳理总结美国西雅图市工业用地保护政策的发展历程,以期为我国工业用地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基于职住平衡与通勤的苏州城市职住空间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与居住的空间平衡是城市规划考虑的重要课题。研究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基于交通出行调查数据,从不同的空间尺度,采用平衡度指标、自足性指标以及平均通勤距离和通勤时间,测度苏州市职住空间的结构特征和职住平衡情况。研究认为,苏州市总体职住平衡处于合理范围,但由于苏州市的产业布局导致职住空间分异明显,随着城区一体化的发展,职住空间结构正在加速重组;在此基础上,研究从城市规划、城市交通和住房等城市发展政策方面提出优化苏州市职住平衡的建议,为苏州市城市规划和城市空间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北京地区为例,对天通苑社区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介绍,并对社区存在的交通拥堵、公共设施不足、职住分离等问题作了分析,进一步阐述了城市公共设施对社区影响的重要性,以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因职住空间错位产生的通勤困境是城市空间治理的重大挑战。面对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及持续快速城镇化冲击,北京市职住空间正呈现进一步分离化、错位化的发展态势,直接激化以通勤交通为源头的诸多社会矛盾。选取大兴区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踏勘、部门访谈、大数据分析、文献检索等方式,分析轨道交通沿线客流特征与沿线功能组团的用地特征,探寻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力争寻找平衡有效的总体规划策略及具体调控方法。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期间在产业政策导向下,高能耗企业向滨海区域搬迁,带动了远郊型临海工业新区建设。企业搬迁推动了远距离通勤与职住分离现象;同时,外地购房者基于海景资源偏好购置住房用以投资或养老,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职住错位现象;临海工业新城呈现住房闲置、用地低效利用的现象。笔者从居住用地出让、住宅产品供给、购房政策倾斜等方面分析在远郊型工业新城职住空间影响机制,并尝试从宏观开发控制、弹性规划、住宅产品建设控制方面优化职住空间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