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美玲 《安徽建筑》2011,18(5):174-175,213
为了研究DE氧化沟工艺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分别从DE氧化沟工艺中好氧区、缺氧区、厌氧区取活性污泥,通过细胞裂解直接提取颗粒污泥细菌基因组DNA。通过PCR-DGGE技术对DE氧化沟工艺中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以细菌和古细菌16srRNA基因通用引物530F/1490R对DE氧化沟活性污泥中提取的细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用于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结果显示,DE氧化沟工艺中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群落非常丰富,在好氧区微生物的种属达到12种,缺氧区为16种,厌氧区为14种;DE氧化沟工艺不同单元都有一些各自的特有种属和共有种属,工艺中的微生物群落演替不明显,微生物群落相似性为64.7%,群落结构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23)
微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因此了解各种环境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其研究的技术也一直在进步。高通量测序可以一次获得多条基因序列,使得其在环境微生物学中的研究中倍受青睐。探讨了454高通量测序早在环境微生物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3)
填料和微生物是影响曝气生物滤器(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BAF)污水处理性能的重要因素,为探究不同曝气条件下曝气生物滤器处理海水养殖废水脱氮性能及填料上微生物群落特征,试验设置3种不同曝气条件的BAF处理组(24 h连续曝气、12 h间歇曝气和0 h曝气),并将聚碳酸亚丙脂(PPC)凝胶亲水填料和海绵铁以3∶1(质量比)混合形成复合固定化生物填料引入BAF系统。结果表明:铁基复合填料12 h间歇曝气处理的氨氮(NH_4+-N)去除率高且NO_2+-N)去除率高且NO_2--N积累低;12 h间歇曝气处理中海绵铁填料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Shannon、Chao1和ACE)高于其他处理组,这说明该处理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度最高;12 h间歇曝气处理中海绵铁填料中的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代尔夫特菌属Delftia及在PPC填料处理中的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等具备反硝化能力的菌属相对丰度高于其他处理组。研究表明,铁基复合填料BAF在12 h间歇曝气条件下富集了更多的反硝化细菌,使曝气生物滤器具有良好的脱氮性能,同时将节省更多能耗。  相似文献   

4.
当前数字技术在风景园林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章以草本植物群落种植设计为例,结合植物规划的需求和特点,论述了数字化策略在植物群落设计中的应用及数字时代背景下草本植物群落数字化设计的应用方法及发展前景。通过数字化手段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借助计算机设计模拟,进而生成草本植物群落种植设计的不同模式,为草本植物群落设计提供依据和科学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应用基因扩增一梯度变性凝胶电泳(PCR-DGGE)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深圳市XL水库水源和BJ水厂处理工艺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能够比较全面地检测微生物群落,有利于准确评价饮用水的微生物安全性。16SrDNA鉴定表明,受污染的MK河水中含致病菌,存在微生物安全性风险,而在XL水库水和BJ水厂出水中均未发现致病菌,微生物安全性好。BJ水厂的处理工艺能够引起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大幅度变化,水厂原水、砂滤池出水和活性炭池出水中的优势菌群几乎完全不同。掌握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变化规律对于优化工艺运行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用于生物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成像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并对应用其研究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空间构型的一些实例进行了综述,同时指出了其应用于生物膜研究的优、缺点及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5)
为探究鳢肠道微生物与鳢健康养殖间的关系,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养殖环境中成年健康乌斑杂交鳢Channa argus♀×Channa maculata♂(体质量100~150 g)及野生斑鳢(体质量50~100 g)肠道内容物进行微生物测序及信息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环境(珠海斗门DM,佛山南海BRCT、BRSNC,佛山顺德杏坛XT,阳江YJ)鳢肠道内容物共31个样品间OTU数具有一定差别,总数达585,表明不同环境下鳢肠道内容物中优势菌群较为丰富;采集的样品中优势菌群主要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梭菌属Clostridium、微杆菌Microbacterium、弧菌属Vibrio、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和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等,其中,梭菌属、红球菌属在所有样品中均存在,但不同环境所占的比例不同;热图分析显示,鳢肠道微生物群落中还包含变形杆菌属Prote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拟杆菌属Bacteroides、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等其他菌属,但占比不高,说明菌群数量不多;PCA分析显示,人工养殖杂交鳢(DM、BRCT、BRSIVC、XT)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比较接近,但与野生鳢(YJ)的群落结构具有一定差异。研究表明,相同环境下鳢肠道内容物中微生物群落菌属有所相似,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鳢肠道微生物类群数量和优势菌群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工业建筑》2015,(7):13-18
微生物诱导的渗漏封堵技术是通过对土中微生物进行诱导,使菌落构成发生变化,使产生的代谢产物发生改变,达到改变土的渗透性质,实现对地基渗漏进行封堵的目的。该技术已经被成功应用于一些地下建筑设施防渗工程中,如隧道、储水设施等,对其进行渗漏修补。但该技术仍属于经验性技术,还需要对其机理进行研究,充分了解土、微生物及诱导营养液之间所发生的一系列化学生物学反应,以及它们相互作用对地基土存在的渗透处封堵的基本规律。通过试验对实现有效封堵的砂柱中微生物的群落变化进行分析,包括封堵前后微生物的数量、代谢类型以及微生物种类,为该技术能更好地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选取3条典型的腐蚀排水管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腐蚀区域的生物膜和污水进行采样,研究了排水管道系统微生物群落的分布特征和环境因素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通过16S rRNA分析了微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3条排水管道中微生物群落分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38.2%)、放线菌门(37.2%)在管道顶部腐蚀区域占据优势,而管底区域绿弯菌门(31.6%)、广古菌门(19.5%)占据优势;在属水平上,分枝杆菌(33.1%)在管道顶部腐蚀区域丰度最高,而甲烷丝菌(18.1%)在管底区域丰度最高。在典型相关分析中发现,pH为微生物群落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的功能菌对管道的腐蚀影响强度不同,在各功能菌影响权重的计算中发现,管顶硫氧化细菌及管底硝酸盐还原菌占据较高的权重,分别为0.30和0.22。在管道微生物腐蚀评估中发现,管道开始段面临的微生物腐蚀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0.
构建一个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建成 环境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建筑 环境微生物学(microbiolog y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就是通过研究建筑环境中的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通过设计改善微生物 群落质量,使其更有利于人体健康。运用文 献综述法和比较分析归纳法,对近年来国 内外学者在此领域的最新研究情况进行综 述,指出建筑环境对微生物组成与分布的 影响路径和建筑环境微生物学未来发展的 三个方向:一、探索环境微生物对建筑与城 市环境健康的影响机制;二、研究建筑和城 市居住环境中微生物群落分布的时空特征, 建立环境微生物维度的建筑分类体系;三、 提供使用者在建筑室内环境中的健康“路线 图”,从而通过调控室内环境的设计要素, 降低和控制使用者的健康风险。得出以下 结论:当前研究存在深度不够、侧重于环境 数据分析和多学科综合研究薄弱等问题,最终未来的研究将呈现出从定性分析向定量模拟方 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论数字化社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数字化社区概念、内容进行了论述,对我国数字化社区建设的意义、现状进行了讨论,对当前数字化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好两个平台,做好两个服务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郭健  龚毅  李挚 《中外建筑》2014,(1):96-99
在长沙天心区湘园社区试点“社区规划师”,明确社区规划师工作内容。通过“社区规划师”深入社区调研,深化公众参与,反映社区基层诉求,搭建规划管理部门和基层之间的沟通平台,促进社区居民对城市规划的参与程度,更好的促进居民参与到社区规划中来,推进社区居民的自我治理。进而破解社区发展的难点,推进社区建设和转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当前参与式城市微更新逐渐从空间营造过渡到社区营造,居民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共同体意识”成为关键难题。[方法]首先综述城市微更新中社区花园作为居民参与从空间营造转向基层治理的载体,强调其中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构建的重要性;在城市微更新与基层治理共同体研究交叉下,搭建起“更新治理—参与行动—共同体意识”的参与促进认知形成的分析框架。其次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市民系统性参与社区花园与社区规划为例,基于居民更新行动阶段的参与前意识认知、参与中实践转换、参与后情感反馈的行动路径,分析在地居民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情况,即通过实证案例验证参与行动路径促进意识形成的可行性及探究意识对空间反馈作用。最后从城市微更新的空间维度出发,总结居民的全过程参与行动对居民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形成的有效行动路径,并对其反馈机制做出阐释。[结果]结果显示在参与式行动介入后,居民们对于街道的情感认知有所提升,在共同体意识上可以概括为4种不同层次类型,依次为利益共同体意识、情感共同体意识、价值共同体意识和生活共同体意识。[结论]为共同体意识培育提供可行的参与式行动路径,并凝练共同体形成类型,以期为优化城市微更新中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方式提供一种工作模式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社区的规划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在分析了美国战后城市开发史的变迁与“边缘城市”开发建设的误区和界限的基础上,阐述了可持续社区的规划理念与要素及规划的原则,并介绍了美国具有代表性的3例可持续社区规划的原则与特点。  相似文献   

15.
在对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智慧社区建设状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具体分析我国智慧社区建设在规划设计阶段、开发建设阶段以及运营维护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通过统筹规划、加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保障信息安全等措施实现智慧社区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上海流动人口聚居区类型及其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聚居区形成机制为切入点,将流动人口聚居区划分为自发聚居、简易安置、集中安置3个类型。通过现场察看以及对典型的流动人口聚居区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流动人口自发聚居区居住环境恶劣、公共服务缺乏,聚居者之间沟通较少,社会矛盾突出;简易安置的流动人口聚居区,尽管物质条件简陋,但管理规范、配套有基本生活服务设施,居住群体之间有较强的认同感,聚居区治安状况、邻里融洽度均较好;而集中安置的聚居区居住环境较好,服务设施完善,且聚居人员文化背景趋同,较易形成认同感,该类聚居区已成为未来改善流动人口在城市居住状况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社区感情,社区发展与邻里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学研究为理解社区感情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使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更加理性。与此同时,70年代以来,社区发展和邻里保护在实践中都有许多成功的例子。今天,针对具体问题的具体方法还在不断的探索中。  相似文献   

18.
罗震东  王旭 《规划师》2010,26(3):83-87
虚拟社区的实体化是虚拟社区发展的一个新现象,本质上是虚拟社区的应用与产业化发展,在其实体化的过程中伴随着城市空间的重塑。南京西祠街区是依照"西祠胡同"虚拟社区设计建设的一个在现实空间中真实运行的城市社区,属于典型的虚拟社区实体化现象。虚拟社区的实体化有其产生需求与作用机制,并且在物质空间、社会空间、文化空间等方面呈现出空间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9.
段翔 《山西建筑》2005,31(9):20-21
针对城市中商业开发的住宅小区已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正常发展与良好城市意象的形成,对社区外部空间利用与社区商业研究的意义和目的进行了阐述,介绍了研究的主要内容,以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林航 《中外建筑》2014,(12):89-92
基于福建省开展实施宜居环境建设行动的契机,本文从社区营造的角度入手,通过总结与分析福州示范社区——军门社区在公共空间塑造、公共景观改造、公共事务管理、公众互动参与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寻求宜居建设与社区营造之间的联系,进而找寻通过营造外在环境促进内在社区感唤回与提高的途径,以期为其它社区的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