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转型期公共空间重置背景下的中国城市碎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期,城市传统的空间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表现为城市公共空间出现了重置倾向。文章以此为背景通过分析公共空间重置对城市空间、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对我国城市碎片化系统地进行理论研究,并在与国外相近案例的比较研究中提出使我国城市更为公平与和谐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建设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发展事关城市政策、城市竞争、城市形象、城市文化等。现随着城市公共空间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视,对于公共空间质量、可达性、公共公正方面的研究逐步增多,都比较侧重于中微观的视角,缺乏对公共空间格局整体的统筹研究。本文基于ArcGIS支撑下,主要采用多源数据利用数字化公式对长沙市都市区公共空间物理空间格局以及结构特征进行量化研究,旨在揭示公共空间格局的一般规律从而促进公共空间可持续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城市化在我国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随之逐渐提高,城市格局也在发生变化。公共街区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娱乐的载体,一直代表着城市特色和面貌,反映了人们对愉悦精神的追求,然而这与我国现阶段公共街区空间格局缺乏空间布局的多样性相矛盾1。城市公共空间通常指建筑实体之间供城市居民公共使用的开放空间体,是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2。城市公共空间结构是以人的尺度为基础,不断变化发展形成的产物,小尺度的空间私密性保证了空间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4.
近代长沙城市的发展受到了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经历了数重波折后形成了今天的格局。在影响城市发展变迁的众多因素当中,工业建筑对长沙城市格局的影响起到较大的作用。本文对长沙开埠前后至改革开放时期工业建筑的发展进行调研,探索工业建筑的发展对城市格局的影响,为当前近代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格局互动影响研究--以广州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毛蒋兴  闫小培 《城市规划》2005,29(5):45-49,54
在评述国内外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格局互动影响关系研究的基础上,以广州为案例,利用有关政府部门资料、统计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系统全面地研究了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格局互动影响机制:(1)对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格局互动影响机制进行了详细阐述,论证了两者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2)以广州为实例探讨了城市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作用,指出交通方式的改进和道路网络的建设共同引导城市空间的形成与发展;(3)以广州为例论述了城市空间格局的变化对交通系统的反作用,指出城市空间格局的变化客观上影响着城市交通线网格局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提高,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越来越显示出极其重要的意义。营造一个丰富而有序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发展的需要。大多数从事专业设计的人认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出发点是一个以空间环境的三维关系为主要构架的开放性的空间体。但是在迅速发展的社会进程中,仅仅了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出发点是不充分的,设计者还必须深入了解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研究城市公共空间更深层的结构性。笔者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探索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导则的目标性体系内容,并对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在可操作性上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陈沂  查君 《当代建筑》2021,(12):48-51
当今城市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安全风险,为保障城市安全底线,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及各大城市陆续出台的规划文件中均明确提出了要构建安全韧性城市的发展目标.然而,我国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更鲜少涉及在城市设计中的引导或应用.本文以长沙会展片区城市设计为例,探究安全韧性理念下城市设计阶段在总体格局、环境设计及公共空间营造等方面的设计重点,以期促进未来在城市空间安全格局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公共空间规划中的空间效应与社会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规划对公共空间资源的配置过程有着深刻的社会影响,尤其在中国准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公共空间规划的价值取向更具有特殊的意义。以城市公共空间精神回归和城市发展哲学思考为背景,并以南昌八一广场方案的设计咨询为例证,探讨公共空间规划中关注于空间效应与社会影响的双重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从效率与公平视角出发,探讨了与城市环境互构视野下的公共空间格局议题,关注如何通过公共空间的高效配置和公平分配,推进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和优化的科学性。所建立的基于效率与公平视野的城市公共空间格局分析框架,可用于认识一座城市公共空间资源分配现状,判定、监测现行政策法规及规划设计方案的影响,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引导符合效率与公平原则的公共空间格局模式。  相似文献   

10.
公园整修与开放 在城市设计上,中国古代城市的公共空间着重体现政治和等级秩序,城市的空间格局被政治权力和宗教权力所主导.由于经济发展,出现商业街区,这是封建时代对普通居民来说最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空间形式.此外的公共空间是以自然景观为主的,这在自然山水占一定比例的城市中表现得比较明显.就北京而言,其重要的公共空间主要是在政治和宗教上服务于皇家和官僚,普通市民能够享受到的公共空间无非是一些少量的自然景观,以及市场、街道和部分宗教空间.民国初年公园的出现,是城市公共空间倾向平民化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1.
当代社会加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对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的变迁产生巨大影响,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也在随之产生根本变化,并形成一种被称为“后城市公共空间”的新城市空间概念。文章在简要回顾中西方城市公共空间形态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后城市公共空间”形态所具有的复杂性与矛盾性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并简要阐述了“后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论述并分析了当代城市公共空间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历的三个阶段的转变中设计理念的演变,分析了导致这3次演变的动因,并讨论了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与我国当代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关系以及人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刘芳 《中外建筑》2011,(3):62-63
基于对长沙市芙蓉区三大片区城市空间发展现状的分析,本文重点研究了芙蓉CBD核心区规划的功能布局、道路交通和绿化景观,并深入探讨其可持续性空间发展构想,提出功能、道路及公共空间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城市公共游憩空间内涵界定和构建分类体系,运用POI数据和Arc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了长沙市公共游憩空间的分布格局,研究发现:(1)长沙市公共游憩空间大致呈现"大分散、小集中"分布特征,不同类别游憩资源数量对比悬殊;(2)公共游憩空间分布呈现以五一广场为中心的"圈层式"结构特征,距离城市中心3~6km是游憩空间分布的"隆起带",且不同类别游憩空间分布形态差异显著;(3)各类游憩空间标准差椭圆均呈"西北—东南"偏转方向,但集聚态势与程度对比鲜明。社会游憩需求驱动、政府规划政策调控、"人文一自然"环境基底约束是长沙市公共游憩空间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城市空间拓展的点轴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慧明  翟伶俐 《山西建筑》2010,36(13):33-34,71
首先进行了城市空间拓展点轴模式的内涵辨析,然后从空间结构、产业结构、交通体系3个方面阐述了城市空间拓展点轴模式的构建,最后以长沙市金洲大道产业带远景发展概念规划为例进行了说明,从而引导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6.
陈竹 《新建筑》2010,(3):6-10
中国30年的市场经济改革使城市空间的产生、空间的意义以及相关的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列斐伏尔关于"空间的生产"的基本理论出发,对中国住宅在市场改革前后的生产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后指出:目前城市居住空间的生产已经从计划经济时期以社会平均分配方式转变为由房地产主导的商品生产的过程。通过对房地产开发空间的主要策略进行剖析,指出市场经济下的居住空间生产过程实际上带来了由私人资本扩张所引发的对城市公共空间资源和公共空间价值的侵占、转化,以及社会关系转变的危机。利用西方相关理论分析指出居住空间生产关系的变化及其所引发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中重新奠定作为公共干预政策的价值定位已成为城市规划控制的必然需求。  相似文献   

17.
王茜  刘芳 《中外建筑》2012,(9):75-76
通过对长沙市老城区旧城改造规划,寻找旧城改造的难点,提出解决旧城用地更新的几种方式,并探索城市公共空间引导的弹性控制;在城市快速发展的时期,反思旧城开发建设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陈高超  肖艳阳 《华中建筑》2011,29(5):106-108
该文从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城市交通发展和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在我国进入城市化快速增长周期的背景下,以长沙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例,提出了"地铁先导策略"的必要性,以期对长沙的城市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波尔多是一座拥有独特文化遗产和特色的城市,面对时代的发展,这座独特的整体城市,一方面需要不断更新城市功能,适应新的生活模式,另一方面需要保护城市特殊的文化与历史价值,文章通过“轻轨——城市公共空间的回归”,“河岸——城市公共空间的重塑”,“广场——城市公共空间的生态植入”,和“市场——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4个案例诠释了波尔多在平衡城市的更新,保护与发展方面,以及在传统城市中植入现代城市生活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20.
自1990年代初以来,西方的城市研究学者对中国城市的公共空间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来自城市规划、城市地理、城市经济、社会学、建筑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成果得以互相交叉、补充,勾勒出了一幅中国城市公共空间演变的大致图蒂。该图景立足于西方的研究视角,将中国的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早期传统城市公共空间、晚期传统城市公共空间、通商口岸与民国时期的城市公共空间、计划经济时代的城市公共空间、市场经济时代的城市公共空间。在各个阶段,影响城市发展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皆不相同,由此形成了在物质形态和公共用途上都迥然不同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归纳起来,西方的研究成果表达了贯穿整个演变的3个重要变化:从“强权政治”到“商业社会”、从“控制”到“脱离”、从“封闭的墙”到“开放的街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