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包容性规划的逻辑起点、价值取向与编制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师》2017,(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空间中的不平衡发展和不包容所带来的社会问题逐步显现。为改变这种空间不平衡、不包容的发展状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建设包容性城市的发展目标,这必然涉及包容性规划。文章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空间不平衡、不包容的问题,基于空间平等与空间正义的角度,从逻辑起点、价值取向与编制模式等方面探讨了以政府行动规划为主要内容的包容性规划。  相似文献   

2.
健康街道是存量规划及健康城市背景下,街道发展的新模式和街道设计的新方向,健康街道可以充分发挥街道的身体、心理、社会层面的健康服务功能,从而为城市居民提供健康出行环境和健康生活方式。基于国内外文献梳理,从促进体力活动、改善物理环境、提升街道安全、增强社会交往4个方面,提出多路径多因素的综合性研究思路,讨论城市街道促进公共健康的影响路径,梳理不同影响路径下的街道交通、界面、空间、绿化和设施5类空间要素和测度指标,阐释街道健康影响路径下的特征效用差异,识别重点设计要素,通过测度指标体系为城市设计、街道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和途径。基于分析结果,从扩展要素实证研究维度、增加因果关系与机制阐释、探寻健康目标差异下指标阈值及平衡点3方面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规划师》2017,(9)
包容性发展是解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各类城市问题的核心理念。城市绿地作为城市公共服务产品,要合理调节其空间、利益和诉求的冲突,急需包容性发展理念的引导。文章通过剖析城市绿地规划中的排斥性问题,从绿地分布平衡式发展、绿地规划指标多样性发展、绿地服务对象共享式发展和绿地规划程序民主式发展四个维度提出了包容性城市绿地的规划逻辑,并从前提条件的包容、规划过程的包容和规划结果的包容三个层面对城市绿地规划模式进行转换,以形成权利公平、机会均等、规则透明、分配合理的城市绿地规划范式,推动包容性城市建设乃至公平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街道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去一般的交通联系功能外,街道空间与城市中的广场、公园、水体、山体等共同构成了城市的开放空间,这些开放空间不仅是城市居民社交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要素.文章系在渠县西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针对规划区现状街道空间形态定量研究过程的简要介绍.研究中首先将街道分为路段;接着采用长度、高宽比、封闭度3个单项指标分别描述路段的空间形态不同特征;然后综合3项指标对路段的空间形态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基于研究结果就改善现状街道空间形态感受普遍不佳提出了规划对策,用以指导规划的编制.  相似文献   

5.
对国内外城市蔓延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城市蔓延对街道空间包容性的影响。在城市蔓延语境下提出街道空间包容性的建设对于延长街道生命周期、减小街道空间泛视觉化、控制"弱势心理"蔓延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最后提出街道空间包容性建设的建议:调整街道尺度、增加街景设施、提高街道柔度。  相似文献   

6.
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包容性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外城市发展的核心理念之一。但是如何对公平与包容进行定量的评价,如何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将这一理念落实,还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本文从分析公平、包容与公正的内涵入手,以北京市8个典型社区2017年调查结果为基础,对北京市贫困和弱势群体进行了识别,并对其在个人发展条件、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公共事务的参与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法律保障城市权、推进社会-空间综合干预规划策略、完善设计标准3个方面提出了促进社会公平与包容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7.
余洋  蒋雨芊  李磊 《中国园林》2021,37(3):20-25
在城市生命安全的视野下,城市空间对健康的需求被再次深度思考。基于文献梳理,从健康服务功能的角度,总结国际经验及近10年国内外街道健康绩效实证结果,将健康内涵与街道要素叠加,提出将健康街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策略。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位一体的维度,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健康街道概念和作用机制,明确了体力活动、环境舒适、街道安全和社会交往4个健康影响路径,构建了“内涵-路径-属性-指标”的健康街道量化评估过程,以及涵盖“空间要素、管理实施、街道设计、健康绩效”4项内容的设计实践模式,并进一步说明了量化测度、健康绩效和设计导控的内容。拓展了健康性在街道空间的实现途径,提出了健康理念下的街道发展新模式,为街道的理论认知、设计导控与评估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与城市不断地更新改造,社会经济实现巨大飞跃,但同时也出现了城市资源分配不均、公共空间缺乏人性化等一系列问题,表明了城市的包容性正在丢失。文章在梳理包容性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规划实践,从多元选择、空间正义、资源共享、利益均担四个方面提出城市滨水空间包容性更新的策略,以构建一个具有包容性的城市滨水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9.
高翔  董贺轩 《室内设计》2023,38(2):52-59
在城市健康街道及步行友好型街道建 设的人本视角下,街道空间的优化设计逐渐成 为城市规划研究的热点。绿视率作为街道可步 行性的评价要素之一,可以对步行者的心理产生 影响,同时,步行愉悦度可以用于描述步行者的 心理。研究通过对武汉市生活型、商业型、交通 型三类街道共9个样本进行比较分析,分析街道 步行空间绿视率与步行愉悦度的特征,以及二 者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街道步行空间的平均 绿视率与步行愉悦度呈显著正相关,当绿视率 达到0.142 5后,步行愉悦度为正,反之为负;街 道步行空间的绿视率标准差与步行愉悦度无显 著相关关系。最后以提升步行愉悦度为导向,针 对街道共性问题和不同类型街道的个性问题提 出街道步行空间绿化的具体建议,同时提出三 个方面的优化策略,以期提高街道步行空间绿 视率,提升步行愉悦度。研究为提升街道步行 空间绿视率及步行愉悦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及策 略参考,对城市街道的人性化建设具有一定的 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戴锏  陈心朗  宋彦 《室内设计》2023,38(5):65-72
无障碍出行环境是社会文明的标尺, 随着社会老龄化,无障碍设施使用需求不断增 长,城市出行面临新的挑战,街道环境无障碍 建设有待提升。本文立足城市街道空间,从视 障人群类型与需求分析出发,以基于视障人群 需求的无障碍设施为研究对象,归纳出街道环 境中无障碍设施的三种类型,包括触觉补偿设 施、残余视觉补偿设施、听觉补偿设施。结合 美、英、日三国建设经验,通过对比三国街道环 境视觉无障碍设施建设理念及做法差异,提出 包容性设计理念引导下的设施建设更具动态性 与有效性。基于此,借助包容性设计的原则与流程,提出营造街道视觉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包容性设计框架。最后结合我国城市街道建设现状提 出若干发展启示。  相似文献   

11.
《规划师》2020,(1)
针对人口、交通及公众健康等问题,近年来伦敦提出了健康街道规划策略,促进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减少空气及噪音污染,营造良好的街道空间环境。其提出健康街道营造方法,建立基于设计者视角的指标评价体系,开展使用者体验调查,通过街道空间评估衡量街道对公众健康的影响,探寻改善策略并付诸于实践。在公众健康促进、慢行交通复兴等后城市化时代新兴议题出现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全球化城市通过打造高品质街道空间来实现城市价值。伦敦健康街道的建设对世界其他城市有着深远意义,能够为我国街道空间的环境改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李岱珍 《城市住宅》2021,28(4):62-65
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强烈提示政策干预和有效环境支持的迫切性.街道空间作为城市活动的主要载体,是构建有效环境支持的重要部分.通过总结分析不同领域的包容性概念,梳理城市街道空间包容性内涵,探讨老年人群当前出行困境和对于街道包容性的具体需求,并基于街道空间的包容性内核,从参与机会平等性、空间功能多样性及人文场所空间的人文关怀等层面提出街道空间适老化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几十年快速城市化过程中,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在很多街道的建设中,由于更为注重街道的交通作用,街道的社会功能逐渐丧失,这导致行人步行体验差、街道感知度下降等问题。如何对街道空间的品质进行针对性、系统性的提升,向街道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议题。文章以如何提升老城街道空间品质为研究方向,选择南京市江浦老城片区的街道作为研究案例,将机器学习算法与街景数据相结合,对街道空间品质加以分析,并基于分析结果,从街道的界面围合度、设施配备度、绿视率、天空可视度四个方面提出街道空间品质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4.
高巍  贾梦涵  赵玫  高勇  孟浩瀚 《城市规划》2022,46(3):106-114
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主要构成要素,是人们感知城市形态的重要场所,更是城市规划管控中的重要抓手。文章基于街道空间研究从宏观城市视角到微观人本视角、定性描述到定量测度的转变,从四个发展阶段系统梳理了街道空间研究进展与量化测度方法,指出新兴数据与量化方法可以实现以街道为研究粒度、以城市与区域为研究尺度的高精度、自动化街道空间研究,有助于精确评估街道空间形态及其演化,助力系统化、科学化的街道空间整体管控。  相似文献   

15.
街区是组成城市实体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基本单元,西方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在城市建设历程中对城市街区的空间形态、交通与功能组织、社会价值等多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与实践。文章从4个发展阶段剖析自19世纪末以来的西方街区规划理论发展历程,并针对我国当前城市街区建设特征与问题,从4方面提出我国推广街区制的经验借鉴:发展集约紧凑的街区形态,营造活力安全的街道空间,延续传统特征的街区文脉,构建绿色生态的街区环境。  相似文献   

16.
城市湾区是滨海城市核心公共空间资源,是城市空间品质和综合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借鉴香港维多利亚港湾规划经验,结合威海四季海湾概念规划实践,从城市一体化交通体系构建、空间规划控制及天际线塑造、核心建筑公共空间场所功能复合、旅游资源整合、街道活力关注、行人优先及动态规划控制体系建立和公众参与等方面,来议论城市湾区空间资源的公共开放策略。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作为城市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新区的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主城区的发展压力,同时也能够减少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从而为城市健康持续发展提高了有利条件。本文论述了总体思路——城市新区的交通规划,然后提出了在城市新区交通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最后提出了应对这些问题的有效策略,以供读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推进,精细化的城市更新尤为重要。街道空间作为城市主要骨架连接城市各空间要素,是城市中最重要的公共空间。步行作为人类最主要的出行方式。过去城市更新的交通发展模式具有高密度、快速化、车行优先等特点,导致了街道公共空间被挤占,步行活动受到排挤,导致步行价值的流失。文章在精细化城市更新的背景下,通过研究城市街道空间构成要素及更新演变历程,结合城市街道空间的现状分析,借鉴具体案例总结出步行价值再生导向下的街道空间更新对策,使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沿海地区小城镇街景规划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丁旭 《城市规划》2006,30(10):93-95,96
街道.作为人类聚居最初的发展形式之一是当今城市空间最基本的组织方式与存在形态。街道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的演进而日趋复杂。现代城市街道空间一般具有4个基本功能:一.城市生活空间载体;二,交通空间载体;三.景观生态空间载体;四.用地性质与权属的界限。当前.我国各地城市为了提高城市竞争力普遍开展了“环境整治工程“,街道作为城市意象的重要载体.它的改造与开发已成为城市设计领域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相对于实践上的繁荣.街景规划理论建设却相对滞后。本文结合实践工程.就浙江省沿海小城镇这一特定区域的街道空间作一研究.并对街景规划本身的理论与方法问题提出一些反思。  相似文献   

20.
介于城市开放空间所具有的公共属性,对其包容性的研究不仅要聚焦于空间对弱势群体的包容性,还应当考虑空间中各类使用者之间的包容性关系.使用者对于空间各类功能的需求差异及差异程度是研究该层面包容性的关键.需求差异的定量化研究是城市开放空间包容性从理论转向实践的重要依据和过程.利用AHP分析方法来探析需求差异由定性研究转化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