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城乡统筹下川西林盘的保护与发展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盘作为川西平原乡村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川西乡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历史变迁,它不仅代表川西平原的生活生产模式,也是西蜀地区的建筑文化符号。在城乡统筹、用地三集中以及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过程中,林盘面临被拆除、如何发展等困境,文章深入分析传统林盘的结构与特征,基于产居融合、功能优化、景观培育等原则,提出了林盘保护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正>川西平原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与独特的林盘景观。林盘可以说是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于一体的复合地景模式,其生活形态和建筑形式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已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深深烙印于川西民风民俗之中。林盘不仅是川西农耕文化的载体,更是传统农耕时代文明的结晶。林盘文化与成都平原农耕条件、传统农耕方式和居住生活相互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城市化发展,乡村的发展也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川西林盘——川西平原的乡村社区名片,面对时代转变的大潮,在生产和生活以及公共空间的使用上会产生怎样的变化。文章将讨论在进行林盘的保护和发展中,对其公共空间的营造进行探索性实验,对未来川西平原的林盘改造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席晓冬  周媛  刘蕊  万会兰  蔡萌 《四川建筑》2014,(2):38-39,36
在RS和GIS的支持下,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借助各种遥感影像,采用景观空间格局指标定量分析,研究2001~2011年成都市第二圈层林盘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林盘景观类型的稳定性不断降低,斑块粒径增大,多样性指数增加,人为活动对林盘景观的干扰加强;大量林盘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在深入分析林盘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保护林盘生态规划策略,对川西平原独特的生态环境以及地方特色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立足于川西平原地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独特的背景之下,通过对川西平原农村重点区域景观色彩的广泛深入的田野调研,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系统划分为地域环境景观色彩意象、田野种植景观色彩意象、林盘聚居景观色彩意象展开深入探讨,专注于视知觉综合的色彩特质研究,揭示色彩属性与色彩意象之间的定向关联,进而将色彩样本和语义属性整合在视觉化的意象认知空间上,为积极探索将传统川西农村景观色彩沿袭与传承、活化与发展到新农村建设的项目上提供相应的意象认知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统筹城乡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众多城市都陷入"千城一面"的窘境——城镇正在逐渐丧失特有的文化特色和风貌景观。与此同时,不少乡村也呈现出同质化发展的现象,即使在具有鲜明特色、丰富传统性特征的地方,也很难保存原有的地域性特征。川西林盘作为一种特殊的乡村聚居形式,是传统川西农耕文明的结晶,是宝贵的历史沉淀产物,其地域景观独具特色。然而城镇化进程使部分林盘的物质类和非物质类乡土景观缺乏自身特色,逐渐丧失其特有文化。本文基于景观基因的研究视角,以四川省都江堰市聚源镇龙泉村林盘为研究对象,挖掘和解析其乡土景观基因,识别其景观特征,并提出景观基因识别的8大识别因子和23项识别指标,构建了川西林盘乡土景观基因识别指标体系,为我国川西林盘乡土景观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王玮 《室内设计》2014,(3):96-100
在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时期,作为 川西平原新农村的代表,绵竹年画村呈现的 景观色彩意象具有典型性。首先,立足于川西 平原地区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背景,分析年画 村景观色彩意象的历史沿革;其次,基于色 彩地理学理论通过田野调研,从环境景观色 彩意象、植物景观色彩意象、建筑景观色彩 意象、民俗景观色彩意象四个方面对年画村 景观色彩意象现况进行系统探讨,揭示色彩 属性与色彩意象之间的定向关联;最后,总 结出年画村对川西平原新农村景观色彩规划 的启示:色彩意象是重要的地域资产意识、 景观色彩意象的构建方法、打造美丽乡村景 观线路理念、参与式景观色彩规划思想,希 望对新农村景观色彩规划的发展起到积极 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林盘是川西平原上最重要的传统 型农村聚落单元,同时也是兼具重要生态 价值和美学价值的乡村景观。林盘改善着 居住的微气候环境,满足了当地居民的气候 需求,然而,其生态价值却一直为研究者所 忽视。因此,本文对成都市郫县三道堰镇 12个郁闭度相似的林盘样地开展了冬季微 气候(光照、风速、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 的研究。12个林盘按照骨干乔木的分布方 式被划分为环绕、居中、单边和零散4种类 型。同时在林盘的外部、边缘及中部选择 测量点进行测量,对比分析得出了林盘冬 季微气候变化的趋势和规律,并比较了不 同面积与植物分布类型对林盘冬季微气候 的影响。结果表明:林盘内外温差会随着林 盘面积的增大而变小,相关性分析表明三组 温差(△T1=T外-T边,△T2= T边-T中,△T3= T外-T中)都与林盘面积呈强负相关关系;零 散分布型林盘保温效果最明显;光照强度 基本呈现出I外>I边>I中的趋势;光照强度与 林盘面积的变化无相关性,而是受到乔木 冠层郁闭度和群落垂直结构的影响;风速 基本上呈现出W外>W边>W中的现状,零散型防风效果最好、单侧型最差;空气相对湿度基本 上呈现出H边≥H中>H外的状况,并与林盘面积呈现正相关关系,同时植物零散分布型内外相 对湿度差最大,增湿效果最明显。本研究期望能为林盘保护提供基础的数据,并为营造生态 可持续的四川地域性景观提供灵感。  相似文献   

9.
林盘作为川西农耕文化的体现,是全国特有的生态聚落。然而随着成都市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逐渐将林盘吞噬,传统的林盘空间正在消失。成都市内现有残存林盘未形成体系,功能结构不完善。因此关键在于建立联系廊道,绿道建设将促进林盘功能的发展和保护。经分析得出成都市郫筒镇中残存的零散林盘各具特征,具有良好研究价值。在相关实地调研基础上,考虑残存林盘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与不同风格的保护,结合林盘类型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特征营造不同价值的生产性景观,创造出符合时代发展的文化生产性景观和优质的"林盘—绿道"系统。  相似文献   

10.
乡村景观对西方现代风景园林的影响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在乡村地区因生产、生活的需要,逐渐改造自然、适应自然而形成的乡村景观,展现了农业文明特有的田园风光.作为西方人心目中的理想环境,乡村景观对西方历史园林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乡村景观对于西方的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师的影响也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一方面,设计师有意识地从乡村景观中汲取设计的语言、得到创作的灵感;另一方面,对乡村景观的关注与思考也启发了他们的设计策略.这种影响对塑造属于中国的园林景观也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1.
苏同向  杨华  王浩 《中国园林》2022,38(6):6-12
日常生活世界的失落使景观设计脱离于现象本身,社会变迁发展的急剧使景观重心偏离于人的心灵感知。乡村植物景观作为现代乡村景观中不甚突出的景观要素,为迎合来自城市的需求而多被设计为人造痕迹明显的景观,在这种“流行”设计下的乡村景观呈现城市化加重的趋势,逐渐丧失本原特征。现象还原法的显现为寻回乡村景观和植物景观的本源特征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运用该方法对乡村植物景观进行分析,从基础的知觉意向进入纯粹理论的范畴意向,最终用现象学的态度取代自然态度进入现象学沉思,对乡村植物景观及所处世界的一切事物进行全部反思,揭示乡村植物景观的存在性和本质特征,为其未来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QuickBird、TM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结合实地调研,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成都市第二圈层的林盘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斑块数目主要以中小型表斑块为主,在面积上,以大型斑块为主;川西林盘景观整体上呈现林盘斑块的破碎度大,景观连通度小,斑块分散,分布不均匀,林盘斑块结构不合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川西林盘景观生态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乡村景观特征与景观性格的表征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已步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美丽中国和美丽乡村建设是生态文明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文明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载体。新时期乡村景观的内涵、构成与特征已发生深刻变化,维护乡村景观地方性特征与性格是未来乡村规划的重要途径和共同愿景,而识别与评价乡村景观特征与性格的关键在于其表征体系的构建。基于新时期乡村景观的认知,以景观C-3P理论体系为基础框架建立了一套融合时空特征的多要素、多尺度、多维度的景观特征与性格表征体系。景观要素决定了景观环境的语境特征,景观要素表征是对要素单体属性信息的直观描述;景观特征表征是融合景观空间格局、景观空间过程、景观空间感知3个维度的完整表达;景观性格表征是对各类景观特征在景观空间中相互作用所呈现出的效用与效应的典型刻画。通过对表征体系中关键指标的测度与评价可以揭示出乡村景观空间的整体特征与地方性格,以此作为乡村景观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乡村景观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今天,自觉主动科学地保护乡村景观,是关系到在中国广大乡村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国策的大事。乡村景观包括山水格局、民居风水、乡规民约、民俗风情、家谱村史文献等多个方面,保护须从乡村历史风貌保护、乡村田园风光保护、乡民传统习俗保护三大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川西林盘的文化传承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林盘作为川西农耕文明与巴蜀文化的典型代表,构成了川西平原独有的田园风光。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川西林盘的文化、建筑、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正被快速涌来的城市流所吞噬。文章分析了川西林盘消失的原因,并结合政府的规划措施提出如何在当前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阶段,有效的保护和挽救独具特色的川西林盘。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3):88-90
民族地区的乡村景观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对乡村文化的延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侗族地区为例,以景观符号学为理论基础,尝试从景观符号学中的能指、所指以及符号系统中的符号生产者、符号编码者和符号消费者之间信息传递等方面构建文化传承机制,旨在为民族地区的乡村文化传承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袁敬  林箐 《风景园林》2018,25(5):12-20
乡村景观特征主要表现为乡村景观要素的形态、空间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多元化乡村景观特征具有文化、景观与生态等价值。工业化、城镇化导致传统乡村景观衰败及消失,并引发景观特征减少、多样性降低。乡村景观特征的保护与更新是乡村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对乡村景观规划建设中乡村景观特征的保护与更新进行探讨,包括内容、范畴以及具体措施和技术要点,以期对我国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乡村规划体系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徐萌 《四川建筑》2016,(4):53-55
林盘是川西农民的聚居形式,也是川西农人形成共同意识,形成共同体的社区单元。传统的林盘社会关系简单,邻里和谐,公共生活兴盛,公共空间富有活力。城镇化促进了林盘生产生活方式优化,但也伴随着林盘空废、公共环境恶化、公共生活凋敝等问题,使林盘社会的凝聚力逐渐瓦解,抑制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文章从乡土记忆的角度探寻传统林盘社会活力的内在原因,并浅析其对现代林盘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基于乡村景观认知格局的村落改造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一、乡村景观认知格局乡村作为人类聚落与自然环境良好共生的一种群落生境形式,其最富魅力的特征毋庸置疑是显著的田园景观特征,也成为近年来乡村旅游、观光农业和第二家园等乡村开发活动蓬勃发展的根本基础。这种呈现半自然状态的乡村景观,一般被视为以大地景观为背景,由乡村聚落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和自然环境景观等要素共同构成的景观环境综合体。总结其景观特征的核心内容可以主要概括为:●以山水自然景观为宏大背景的聚居环境;●人工聚落与广阔生态环境的协调;●人群生活方式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互动。关于景观的认知格局,这里理…  相似文献   

20.
基于珠三角部分地区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发展策略存在的不足,研究论证了英国景观特征评估将有助于改善乡村景观更新中“场所感”缺失的问题。通过解读针对我国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景观特征评估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不足,结合珠三角乡村的景观导控现状,提出将英国景观特征评估方法进行本土转译,用于我国珠三角地区乡村的途径、要点和形式。该途径可用于珠三角乡村多个场所尺度的景观特征评估,将助力于珠三角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