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闫崇高  许黎阳 《城市建筑》2014,(14):380-380
通过对西安纺织城单位制住区进行研究,推断单位制住区空间演变存在的3个阶段。需要从住区空间结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和住宅户型3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随着街区制住区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如何开放"成为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文章将街区制住区的开放模式作为研究的重点,通过对四个建成数十年的街区制住区进行调研,归纳其开放模式及特征,并将居民POE进行量化,结合非结构性访谈,对不同开放模式的满意度评价进行分析,归纳其优缺点。通过对不同开放模式住区出现问题的对比,分析其原因,以此为依据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3.
针对原有小区交通拥堵、浪费城市资源、影响城市景观的弊端,从道路、景观空间、街道等角度,提出了街区制住区规划策略,并以创智坊小区为例作了阐述,有利于实现住区与城市的融合交流。  相似文献   

4.
陈炼  汤莉 《重庆建筑》2018,(3):8-1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住区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居住需求由物质型向品质型过渡,住区建设中的种种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主要表现为功能单一、缺乏多样性、千篇一律的设计思维等等。该文针对城市住区多样化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开放街区理论为基础,将传统大尺度城市住区分解为单个小街区,在小街区中寻求合理的差异性,以期对城市住区多样化设计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国内外街区式住区发展动态,对益阳市住区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益阳市以大尺度住区为主、小尺度住区为次的住区类型分布概况,存在住区封闭性严重、城市路网通达性偏低等问题;基于调研成果进行分析后,得出以改造现有大尺度封闭式住区为主、推进益阳市住区小尺度化、开放化。  相似文献   

6.
小街区模式住区旨在通过密集、通达的路网和舒适的慢行系统等,优化居民出行结构,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而部分小街区住区及其周边片区慢行系统不完善,居民慢行出行满意度不高。文中以大连小街区住区"万达华府(二)期"及其周边片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Python编程获取高德地图API居民出行数据、GIS数据可视化分析等方法,从多方面分析该片区慢行系统现状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7.
开放式住区打破传统封闭住区与城市的壁垒,面向城市共享住区内道路绿地等资源,缓解城市道路交通压力,减少土地资源浪费。以资源共享为切入点,通过探索开放式住区的道路等公共资源规划模式,以可持续性为导向寻求当前环境下资源共享度最高的开放式住区规划模式,以期为我国街区型住区的开发建设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历史街区规划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明确历史街区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历史街区与历史地段、历史风貌保护区以及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异同。同时,探讨了历史街区规划的类型学方法,将类型学方法运用到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中,使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更具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赵习习  张晓鹏 《山西建筑》2007,33(26):53-54
为了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保护与发展历史街区,通过现状调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更新的原则、目标、方法与可行性建议,以期解决该住区中的居住环境质量问题,恢复历史街区的生命力,最终实现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烨 《山西建筑》2007,33(25):57-58
结合国外住区规划理论的发展过程,对中国住区规划的现状及住区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而对由组团划分引发的住区规划方法的进一步思考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卓刚 《住宅科技》2007,27(2):49-53
文章从绿色住区的概念和考评入手,通过分析广东住区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从绿色框架透视住区建设。通过大量正反两方面的实例探讨我国绿色住区建设存在的几个主要障碍,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交通规划逐渐步入存量优化阶段,街区制理念下的开放式住区交通安全规划建设已被提上议程。文章阐述了日常生活视角下的住区交通规划内涵,总结、评述国内外住区交通安全相关研究成果,最后针对提高开放式住区交通安全性议题,从理念转型、方法探索、内容架构、公共参与协同四个关键层面提出可参考策略意见,以期构建安全、可持续的住区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3.
关于生态住区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沈清基 《华中建筑》2000,18(3):99-101,103
作者认为:实现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是进行生态住区的建设,文章论述生态2住区建设宏观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生态2住区的构成因素及生态2住区的标志和特点,并结合对生态住区的规划建设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李兵  韩风磊 《城市住宅》2021,28(10):117-120
基于城市规划倡导开放街区、密路网的背景,以郭公庄车辆段一期公共租赁住房项目为例,通过该项目规划形态、街区布局、业态分布等方面的分析,总结开放街区理念在公共租赁住房等高密度社区规划中的应用策略与方法,并通过对该小区居民的调研,分析开放街区模式在高密度社区中带来的积极影响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物质空间的变革归根结底是社会和城市发展的需要。"拆围墙"和"街区制"的实施意义在于实现城市空间资源的共享。当下住区围墙的存在似乎成为实现街区制的阻碍,但围墙之困的根源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内外有别空间观念的延续。该文基于城市住区空间公共性缺失的背景,对门禁住区和非门禁住区的空间公共性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公共性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而空间形态的转型首先在于人们居住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缡制及实施中面临的与保护控制、功能更新、管理运作等不相适应的问题进行反思.以汉口原租界风貌区青岛路片保护规划的编制为例,在适应性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孙松  潘海啸  华夏 《住宅科技》2023,(11):17-23
从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角度出发,对上海进行实证分析,探讨相关控规指标与居民通勤出行距离之间的关系,以期通过控规中的相关指标控制实现短距离通勤,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性,以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和绿色可持续城市发展。研究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的职住平衡、小范围内的用地混合、“小尺度、密路网”的街区形态、高质量的公交供给、限制性的停车位配比等均是影响居民通勤出行距离的重要因素,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可通过对这些要素的控制,实现短距离城市的设计构想。  相似文献   

18.
杨靖  马进 《华中建筑》2008,26(11):148-151
该文针对大型封闭式住区建设带来的交通问题,提出了“居住环境区”理论,并从各个影响因素论述“居住环境区”的规模以及“居住环境区”之间的道路设置,以期不仅解决住区内部交通出入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在住区中适当地规划城市道路。  相似文献   

19.
塞尔迭街区模式是现代巴塞罗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并仍在当代巴塞罗那城市建设中不断扬弃和更新.该文回顾了塞尔达规划的产生和发展,阐释其以方格网为特征的街区模式经过150年的发展.逐渐形成街道、多层高密度街区与内院公共空间共同构成的扩展区城市形态的历史进程,指出方格网街区模式在现代、当代城市建设中所具有的生命力与适应性并简述其空间发育进程.  相似文献   

20.
陈泳  胡晓蔚 《建筑技艺》2021,27(5):110-113
从多学科视角解析宜步行街区的建成环境特征,认为其营建不能局限于专项的步行系统本身,而是需要整体考虑与步行活动密切相关的城市设计内容.通过对瑞典三个滨水住区展开案例研究,从便捷可达的路网肌理、绿色导向的多元交通、功能复合的土地使用、水绿交融的公共空间与慢行友好的街区建筑等方面探讨步行友好街区的形态特征及设计策略,以便更全面地认识宜步行街区的建设模式与内容,促进其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