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议     
《风景园林》2008,(4):9-9
中国灾后城市防灾/绿地再建规划设计国际研讨会在深圳召开;中国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研究座谈会在京举办  相似文献   

2.
2月3日下午,建设部科技委在京召开“建设部科技委专家座谈会”,会议由建设部副部长、科技委副主任仇保兴主持,科技委常务副主任金德钧、城建司司长李东序出席会议。由于正逢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受严重雨雪冰冻灾害,会议中心议题临时更改为“城市防灾抗灾”。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阶段人们对城市防灾绿地规划建设的认识误区,分析了城市绿地防灾避难功能的重要性。结合我国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的部分公园规划建设现状,总结归纳出我国城市防灾绿地规划建设和现阶段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借鉴和参考灾害多发地日本、美国、中国台湾地区城市绿地防灾理论和实践的先进经验,从构建新型"SOFT"防灾城市的角度探讨如何对城市防灾绿地规划建设和管理进行优化,从而达到加强我国城市防灾绿地功能、完善城市防灾系统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阪神·淡路大地震后日本城市防灾公园的规划与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芸 《中国园林》2007,23(7):13-15
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势必导致各种城市灾害的发生,减灾防灾已成为一项艰巨的工作,而城市防灾公园的建设则是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日本城市公园绿地在历次震灾中都发挥了避难疏散的重要作用,成为市民可利用的安全有效的防灾减灾空间。在回顾日本城市防灾公园发展的基础上,概述阪神·淡路大地震之后提出的防灾公园的新的定义、分类、功能和布局原则,并结合实例着重介绍近10年来日本兵库县及其他地区在进行防灾公园建设中所取得的成果,并以此作为我国规划建设城市防灾公园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任家仪  林广思 《风景园林》2018,25(4):110-114
城市绿地是城市防灾避险体系中的重要载体,近些年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的研究与建设逐渐受到重视。日本灾害频发,因此在防灾避险建设领域拥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信息。在学习和借鉴中,中国的防灾避险研究与建设也在逐步发展。但目前从中日的相关研究来看,"防灾公园""防灾据点"等概念的实际应用在两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分析了中、日相关文献,辨析了"防灾公园""防灾据点"等概念的定义及与"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的关系,细分了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的类型。最后对中日两国防灾公园的概念定义和范围进行了对比,得到了日本"防灾公园"这一概念的实质更接近于中国"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这一概念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1994年8月,北京市科协曾经组织召开了“北京地区减灾对策”季谈会,会后成立了北京减灾协会.四年来,这个协会做了大量工作,提出了可能引起北京城市灾害的10个源头因素,以及相关的对策.今天,各位专家又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北京的城市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许多看法和建议,这些建议都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借鉴日本大地震后重建规划的经验,总结了日本防灾对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针对我国城市防灾体系的不足.提出我国城市必须建立完整的避难空间系统。充分发挥公园绿地的避难功能.建立防灾应急体系,做好日常防灾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中日消防界在城市防灾减灾领域的交流协作,共同探讨灾新的世纪提高城市防灾能力的对策。2月22日至24日,北京消防局与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在北京梅地亚共同举办了“2000年中日防灾交流北京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李斌  黄放 《中州建设》2004,(5):33-33
日本东京历来是多灾地区,正因为如此,东京在城市防灾抗灾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这些从实践得出的经验,能为我国构建现代城市应急体系提供什么借鉴呢?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城市防灾减灾体制较为完备,对于北京编制城市防灾减灾规划、建立城市总体防灾机制和综合减灾应急指挥系统,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余爽  唐劲峰 《四川建筑》2011,31(1):14-17
随着人们对"安全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迫切要求我国的防灾减灾事业进一步完善与提高。但我国的防灾减灾事业起步晚、起点低,目前还未形成一套系统而完善的灾害对策体制,参考借鉴它国经验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意义。邻邦日本的灾害对策事业在全世界均处于领先水平。文中从法律法规体系、防灾组织体系、防灾规划体系三方面对日本灾害对策体制的内容进行了扼要介绍,以此为参考,提出我国今后灾害对策事业完善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最后着重于防灾规划层面,借鉴日本经验,结合重庆,提出我国城市防灾规划应改进完善的具体方面。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对汶川地震与日本兵库县南部等近年来国内外地震等灾害的考察研究,总结了近年来现代城市灾害的新特点与新规律,分析了现代城市的灾害新特点,如灾害的复杂性、多样性、广域性以及扩散性和连锁性等。结合对我国城市防灾规划的发展与应用状况的分析和建国以来城市设施机能状况和灾害特征的分析,从城市减灾对策研究、防灾规划与城市规划、加强城市防灾工作对策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城市防灾规划的一系列新思路和新举措,例如:1)逐步建立以区域防灾梯级公园、小学防灾据点、社区防灾据点为主体的防灾网状新体系,将防灾规划系统化;2)实施防灾梯级公园建设新体系、建设多功能防灾避难场所,将防灾公园体系化;3)提高单体抗震能力、完善小学防灾据点与社区防灾据点功能;4)加强防灾减灾教育的宣传、提高公民防灾意识,逐步建立和完善区域综合防灾体系。  相似文献   

13.
徐晓雷  沈炜雍  王红 《浙江建筑》2009,26(11):1-4,7
分析了我国防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狭义的城市建设防灾体系进行了探讨。借鉴日本的防灾经验,提出了在我国建立城市防灾体系的建议,建立和完善城市防灾体系对现阶段我国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城市防灾公园规划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李景奇  夏季 《中国园林》2007,23(7):16-22
从防灾公园的定义及功能入手,综述了国内外防灾公园的规划建设情况,并结合对北京市防灾公园规划建设现状的实际调查,重点探讨分析了城市防灾公园规划原则与布局,进而对城市防灾公园体系与避难空间规划进行了初步探讨,对我国城市防灾公园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理论价值与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我国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城市已成为各种灾害主要载体之一的特征也愈益明显,为了提高城市整体抗灾能力,城市防灾减灾的对策已十分引人注目地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作者应用AHP模型构建了中国城市防灾减灾对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求出各基本评价指标相对重要性权重后,结合有关城市对应于各基本评价指标的评价值,可在计算机上利用已开发的程序直观地得到科学化、严密化的评价结果,将此作为城市领导或决策机构制定优化的防灾减灾对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零增长率"一种在城市防灾设计中值得重视和商榷的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概念提出的背景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城市化的水平越来越高,其功能也越来越复杂。但这也如同一枚双刃剑,其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如人口的膨胀、生态平衡的失调、交通及基础设施的滞后,各种自然及人为破坏因素对城市的侵扰等。可以说,城市防灾(特别是老城区)的问题日益突出和严重。城市防灾主要灾害表现及相关防范对策如右页表格。城市防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设计及建造的角度上讲(本文未考虑使用中的管理因素),它由多方面的子系统构成。如政府的指导思想;相关政策、法规规范的制定一与执行;总体规划;城市设计…  相似文献   

17.
构造城市防灾空间——21世纪城市功能设计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城市减灾功能愈来愈成为城市综合实力的标志。本文从介绍日本防灾空间的防灾公园设计为例,初步探讨了在我国建立城市防灾空间的构想,其宗旨不仅在于防灾公园、防空广场的建设,更在于提供给城市管理者及规划师、建筑师一种新思路,无疑,它也为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给出了安全保障。1 日本的城市防灾广场及防灾公园设计借鉴火山喷发和地震,是日本这个岛国危害最严重的自然灾害。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及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都造成了极其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以生命和鲜血为代价,换来了日本对防灾救灾工作的高度重视,并且积累了不少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3.11东日本大地震给日本和全世界带来了很多灾难,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经验和启示。本文归纳了这次地震对日本的影响,以及各国政府、民众的不同反应。在此基础上,梳理了东日本大地震在城市防灾、应急及灾后重建中的经验,提出了日本政府、东京电力以及经济布局、城市规划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最后,对比东日本大地震和我国的汶川、玉树地震发现,日本作为世界防灾先进国家,在灾前预防、临灾预警、灾后应急系统,以及防灾硬件设施、软件环境塑造方面给我国的城市防灾规划管理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日本阪神,淡路大地震的启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日本阪神、淡路大地震的启示刘川,徐波,梁伊独,晏群编写编者按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为了减轻灾害损失,政府正在加强提高全民的防灾意识.对于城市规划者来说,城市防灾更是一门不容忽视的课题.1995年发生的日本阪神大地震震动了全世界.一年后,日本都市计划学...  相似文献   

20.
卢杰涛  岳红彬 《山西建筑》2004,30(18):140-141
介绍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就城市防灾及目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有效提高城市容量,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