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任全进  于金平 《园林》2004,(12):56-56
玫瑰花原产我国,为主要的观赏花卉之一,又名刺玫花、徘徊花、笔头花。为蔷薇科、蔷薇属植物。故亦有人将玫瑰月季、蔷薇三花称为“蔷薇园三杰”。其花艳丽多姿,呈紫色或白色,芳香浓烈,使人留连忘返,徘徊止步.故又名“徘徊花”。《花镜》云“玫瑰一名徘徊花,处处有之,惟江南独盛。其木多刺,花类蔷薇而色紫,  相似文献   

2.
"汉街"小议     
周学鹰 《华中建筑》2004,22(2):138-140
纠正了“汉代无街”的观点,且联系古代典籍、考古发掘实物资料和现代文献等,扼要分析了“汉街”的类型、特点及其内容,阐明了汉代街币的各种形式,论述了“沿街设币”的“汉街”。  相似文献   

3.
一、文化进程中的景观含义 现代意义的“景观”(landscape)一词,不仅仅是指“风景”、“景色”或者“园林”等等,而且具有多层次的含义。什么是景观?专家学者们试图从地理学、生态学等不同角度来阐释“景观”这一概念。这里,我们想从人类文化进程这一视角,探讨“景观”在文化层次上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7)
研究汉代漆器装饰纹样艺术审美及其文化传承路径,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汉代漆器装饰纹样包括植物纹样、动物纹样、人类社会生活纹样等基本类型。汉代漆器装饰纹样的艺术审美,主要体现为朴素华美、线面互补、繁复求变以及抽象之美等。包装设计、服装设计、漆画创作等是汉代漆器装饰纹样文化传承的载体,在现代设计中融入汉代漆器装饰纹样,是汉代漆器装饰纹样文化传承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建筑与环境》2007,1(1):162-162
湖南大学座落在长沙市风景优美的岳麓山下湘江畔。这里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中国四大名亭之一“爱晚亭”;有毛泽东诗词中形容的“万山红遍”的参天古木;有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共同构成了湖南大学所在区域的自然和人文背景。  相似文献   

6.
<正> 据我所知,中国城市中广植行道树,至少还可追溯至汉代的长安城(约为公元前200年左右),在中国古代有关城市规划的名著《三辅黄图》一书中就有论及。书中对于汉代长安城的道路和行道树有如此的描写:“长安城,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朱启钤先生诞辰 150 周年,本文通过研读朱启钤创建中国营造学社前后发表的相关重要文字,结合其独特的身世,勾勒朱启钤古建筑研究的学术图景。在中国传统与现代的转折时期,朱启钤是旧时代个别认识到传统建筑及营造匠作之价值并对其加以总结整理的学者中主要的倡导者与实践者,是承先启后的关键核心人物。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开始,尤其是 1949 年之后,朱启钤及中国营造学社的古建筑保护理念、技术及相关实践,通过机构、 人员、资料彼此间的关联和承袭,多方面影响了北京(包括之前的“旧都”“北平”)文物整理委员会、古代建筑修整所,以至于如今的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中国”就是“中央之邦”。周代文献中,“中国”一词有5种不同含义:一指京师,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三指中原地区;四指国内、内地;五指汉族居住的地区和建立的国家。自汉代开始,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自称为“中国”,把北朝称作“魏虏”;北朝也自称为“中国”,把南朝叫作“岛夷”。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都不承认对方为“中国”。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了“中而新”、“新而中”的历史渊源。本文含义;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论述了近年来人们对二者不同内涵的见解。论证了二者殊途同归和“中而新”将向“新而中”的发展,证明只有“新而中”──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或中国的现代建筑,才是我国建筑创作的总方向。  相似文献   

10.
程建军 《古建园林技术》1986,(13):46-46转47
我国古代建筑中应用最广泛、等级最高的装饰图案为“龙”的图案。“龙图腾”寓意吉祥。“龙戏珠”与天文学有关。“龙戏珠”中宝珠原指月亮,因与古代“阴阳”论之“阳刚阴柔”之义不符,变成了 “日之珠”。早期的图案为单龙戏珠,后出现了 “二龙戏珠”,图案变得更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相似文献   

11.
毛华松  李越  王飞 《中国园林》2020,36(10):127
宋代是文人园林定型的关键阶段。揭示宋代园林生 活、空间组织变迁及其时代特征,是理解文人园林审美的重 要基础。以宋代典型的园林活动“西园雅集”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历代西园雅集图文解读,提取“观书”“作画”“抚 琴”“题石”“说经”5类诗情画意园林活动和相应场景要 素、组织方式等共性图像符号。进而纵向对照西汉至唐代知名 的雅集活动模式,归纳了西园雅集在活动人群上的儒道释兼 容、活动类型上的诗画禅意、空间上的集群串联式结构、审美 上的主客体融合等文人园林雅集特征。对理解园林活动对中国 园林空间组织变迁上的影响,有着积极的理论补充意义。  相似文献   

12.
贾星星  张青萍 《中国园林》2021,37(4):133-138
"花屏"是明清园林中一项独特的造景细节,也是明清园林文化的重要体现。通过对大量明清园林的园记、园图等史料的考察,梳理了"花屏"的多样形式、功能和造景手法,并探析了这一造景形式的历史演变、审美变迁及其原因。分析了"花屏"经过从对西晋石崇"锦步障"和南宋"飞英会"的继承和延续,到明代"花屏"的兴起与流行,再到晚明文人对其审美情趣的转变,以及清代"花屏"的创新与发展这一历史演变,并阐述其对日韩园林造景的影响。通过该研究,可更加细致地认识明清园林发展中的特点和转变,也对古园复原研究、当代植物造景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赵晓峰  陈知行 《中国园林》2022,38(4):127-132
《南风歌》最早记载于中国先秦典籍中,全文蕴含了虞舜歌“南风”以煦育百姓、顺应天时物性而治天下的美好象征。随着《南风歌》的传颂,以该典故为主题问名的建筑景点大量出现于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清代皇家园林中。首先考辨了“舜歌南风”典故的历史源流,挖掘其在流传过程中所衍生的文化内涵。继而对以“南风”主题问名于我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历史面貌进行爬梳,重点以清代皇家园林中的“南风”主题景点为例,围绕“薰风解愠”和“对时育物”2个角度探析其在园景构筑与文化内涵阐释层面对“南风”主题的表达。结论证明“南风”意象主题景点是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清代皇家园林中的一类重要景观类型。  相似文献   

14.
刘克明 《华中建筑》2006,24(10):4-7
《中国建筑图学文化源流》按照历史的发展的脉络,揭示了中国几千年来建筑图学的成就,论述了历代图学工作者的图学思想和科学精神。除中国建筑图学的基本概念、中国建筑工程几何作图、中国建筑图学的数学基础、中国建筑图学的绘制技术、中国建筑制图的表达方式、中国建筑图学对现代工程图学的贡献之外,按历史发展的进程写成.全书主要内容为先秦两汉时期的建筑图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图学、隋唐时期的建筑图学、宋代建筑图学的成就、明代和清代建筑图学等。  相似文献   

15.
冯棣 《华中建筑》2012,(8):180-183
文章通过对新疆石窟壁画中记录的建筑形象资料检视,重点对纯正的汉式木构殿堂、有印度遗风的塔形式,以及具备浓厚地域风格的民宅形式和城楼形式的建筑形式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进入新疆地区的佛教受到多种文化的影响,而当时先进的中原传统文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汉式建筑很早就进入了新疆地区,并且是当时佛教倡导的主流建筑形式;异文化间融合衍化催生出新的建筑形态,最终导致了外来佛教建筑文化摆脱原来的文化柬缚,逐渐地步入汉化里程。  相似文献   

16.
日本枯山水可谓之精神庭园,其形成和发展不仅与中国文化的渗入有关,同时也与日本的自然和社会因素相关。通过梳理与归纳相关文献与古籍,可得三方面结论:其一,枯山水原型可溯至日本古代,其造型以模拟自然、写实为主;其二,镰仓时代由于政治、禅宗等因素,枯山水被赋予"禅意"色彩,表现为筑山写意之特征;其三,室町时代受宋代山水画、军事,以及山水河原者介入造园等因素影响,枯山水最终表现为平庭写意之样式。中国现阶段仿建的平庭写意类枯山水与禅意无关,未来应结合中国自然和社会等因素进行演变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高宁 《中国园林》2020,36(8):135
建章宫"一池三山"的布局源于汉武帝的神仙信仰。受此影响,其中的仙山形象应是上广中狭的台状构筑物。此种台状仙山与汉代慕拟自然的假山形象并行发展,成为后世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对汉代图像资料中的仙山形象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的文献记载,对"一池三山"的仙山形态进行探究。进而分析了这一仙山形态在古典园林仙境景观中的发展演变,及其与汉代园林中用于迎仙的台的区别与联系,为进一步理解早期园林中的景观内容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1,(1)
Taking the stone reliefs of the Han Dynasty in the ancient Xuzhou region as materials,the paper studied the roofing forms of pavilion rooms and halls in the Han Dynas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oof and ridge style and its decorative features combined with literature records.The result showed that most of the roofs were straight slopes but the roof ridge diversified.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degree of warping,there are straight without warping,gentle and slight warping and large arc warping etc.,the warping forms had the roof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Chinese architecture in both north and south China,showing diversified and beautiful morphology.Through the technical treatment of structure and art,the roofing created a highly expressive images and eliminated the negative effect of the big lumpish and depressive roofs.Animal images of phoenix and Chiwen (two imaginary birds in ancient Chinese myth,with auspicious implications) in the roof ridge decorations refl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technology and decorative art of Xu-Style gardens in the Han Dynasty.  相似文献   

19.
翼角起翘和大木举折共同构成了古建筑屋面优美的凹曲弧线,我国古建筑翼角形态多样、辨识度高,具有重要的力学功能及美学价值。本文基于更好地提升当今仿古建筑类项目品质、为其提供理论参考,通过研究文献史料与案例,运用图表法对我国翼角起翘的起源与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得出角翘于秦汉萌芽、唐代兴盛、宋代活用、明清稳定化的整体脉络;分析总结了我国古建筑翼角起翘的南高、北低的地域性特色、制式及成因;以期在当今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更好地传承古建筑的翼角营造智慧。  相似文献   

20.
张蔚 《华中建筑》2010,28(12):134-136
先秦文明孕育了中国古人们对上帝的敬虔心灵和和谐的生活方式,因此也赋予人们智慧进行艺术的创造。在建筑活动中,祖先们无论穴居于洞或巢居于林,都求与大自然最大限度的融合共生。诗经时代,文武周公敬虔祭祀上天,天下太平,人的智慧得以充分发挥。商代的甲骨文说明当时文化的繁荣;发达的青铜器工艺大大促进了建筑技术的发展。时至西周,建筑型制已初具规模,并出现了四合院(见陕西岐山凤雏遗址)。封建社会历史上五次回归于老子"无为顺道"的社会风范,历史性地推动了中国传统建筑技艺的发展,在汉代就奠定了辉煌的中国古建筑的基本型制,在唐代成就了豪劲的唐风建筑,而于康熙年间则引进西方科技,更大大促进了中国建筑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