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本文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LEED中新建公共建筑部分的电气内容进行了简单对比分析。了解两标准的差别,既能使我们在申请绿色建筑认证时做到心中有数,又能助于我们做好借鉴国外和符合国情的绿色设计。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8月1号最新实施的《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是一个国家标准。中国第一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于2015年发布,第一个标准发布之后,象征着中国绿色建筑的标准体系基本就建立起来了。我们知道在设计阶段有一本标准叫《民用建筑的绿色设计规范》,施工阶段有两本国家标准,一个是《绿色施工的施工评价标准》,还有一个是《绿色施工规范》,绿色建筑的运行管理阶段有《绿色建筑维护标准》,到评价阶段标准很多,而且基本都是国家标准,从评价标准到建筑本身有八本国家标准,都是建筑  相似文献   

3.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学习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国际上“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从评价内容、指标体系、评价机制三个方面与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了比较。文章分析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内容和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解读了<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基本内容,从评价内容、指标体系、评价方式等方面,与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国际上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了<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内容结构特征、指标体系内涵和评价方式特色,深入分析了评价标准的推行对生态城内绿色建筑各参与主体的要求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作为上海市绿色建筑领域的首部标准,2012年3月1日起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DG/TJ08-2090-201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正式实施,为上海市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了技术支撑和评价依据.从编制背景、主要内容、创新特色、推广应用等角度对标准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以期反映具有上海特色的地方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编制思路和编制成果,促进本地区绿色建筑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6.
该文介绍了反映重庆市实际和医院建设具体情况,以绿色医院建筑的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国内首部地方标准《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的编制背景、编制原则和重点技术内容。标准已通过审查。  相似文献   

7.
本文解读了《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基本内容,从评价内容、指标体系、评价方式等方面,与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及国际上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了《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内容结构特征、指标体系内涵和评价方式特色。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地实施地方标准,简单介绍了甘肃省《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的编制背景、编制原则与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对比GB/T51153—201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重点分析了地方标准在标准结构、评价方法、标准条文方面与国家标准的不同点,同时总结了标准中体现地域特色的条文。地方标准对甘肃省绿色医院建筑评价工作更具针对性,将有效促进甘肃省绿色医院建筑评价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50-066-201x(报批稿)的编制背景、技术体系、评价方法及特点。该标准充分考虑了重庆市绿色建筑的实际情况,建立了重庆地区绿色建筑的统一评判标准,具有可操作性、适用性、综合性和协调性,将有力地推动绿色建筑在重庆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门窗》2014,(8):20-20
<正>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公告,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0378-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同时废止。该标准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比2006年的版本"要求更严、内容更广泛"。该标准在修订过程中,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评价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和试评,借鉴了有关国外先进标准经验,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意见。修  相似文献   

11.
绿色建筑技术的“加减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我国目前绿色建筑评价项目发展状况,分析了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情况;阐述了绿色建筑对绿色建材的要求;针对绿色建筑常用的技术做法,按正确、模糊、错误三种情况进行划分,有利于设计者和决策者在选择绿色建筑技术做法时合理取舍,做好技术应用的"加减法"。  相似文献   

12.
绿色建筑从理念到实践,正在不断完善。作者通过参加两个绿色建筑的项目设计,将绿色公共建筑星级评价标准中电气设计的相关内容加以归纳、总结、提炼,以供建筑电气设计同行加深对绿色建筑星级评价体系的理解,从而清楚地知道在这个体系中,怎样完成自己的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3.
随着2013年《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颁布,绿色建筑规模化、区域化已成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为了实践绿色建筑的区域化发展,规划阶段需要创造有利条件,选取美国LEED、新加坡Green Mark以及国内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规划阶段的相关要求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比较梳理出规划阶段应采取的具体措施来为绿色建筑的实践创造基础条件,并结合天津市解放南路地区实践案例进行说明与总结。  相似文献   

14.
熊建新  唐兰  周孝清 《建筑节能》2011,39(10):72-74
LEED是世界上最权威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也是世界绿色建筑评估领域的风向标,通过对LEED的发展变化的研究,有助于我国绿色建筑及评估体系的发展.通过在分值与内容上对LEED3.0与LEED2.2对比,观察LEED的变化来了解并促进其在中国的发展,同时可为我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发展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蔡丽蓉 《山西建筑》2008,34(12):228-229
针对我国建筑节能的重要性,阐述了绿色建筑节能的定义,结合参赛获奖设计作品"围居——山水怡情"对建筑节能的应用及其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类探讨,以帮助设计人员创造出宜人的人居环境,为中国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徐浩  和茜  刘家琦 《门窗》2011,(1):60-62
建筑玻璃是体现建筑绿色度的重要内容.应用于绿色建筑中的玻璃除了具有普通的功能外,还需要满足保温、隔热、隔声、安全等新的功能和要求.绿色建筑玻璃的主要类型有夹层玻璃、中空玻璃、镀膜玻璃和钢化玻璃四类.本文详细分析了各种绿色建筑玻璃的特点及应用范围,以期对绿色建筑的玻璃选材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知识的共享及重用,解决人工进行绿色建筑评价费时、费力且易出错的问题,在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本体与BIM的绿色建筑智能评价系统。利用Protégé3.4.8建立本体模型,根据标准的内容构建本体的类及属性,建立OWL公理及SWRL规则;从BIM模型中提取被评价建筑的相关信息并实例化成个体的属性值;依据OWL公理及SWRL规则,利用Jess规则引擎进行推理,得出被评价建筑的评价指标得分,为其绿色等级划分提供依据。利用该系统可以实现标准知识的结构化表示、共享及重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工进行绿色建筑评价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浅谈建筑节能设计与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曼 《山西建筑》2008,34(17):249-250
结合西安地区节能建筑设计的现状与竣工验收中发现的节能施工方面的问题,简述了新建建筑物的节能设计与原有建筑物的改造措施,对节能建筑、绿色建筑及生态建筑设计与改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With the unprecedented pace of construction in China, reliable and consistent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various building industry players (both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throughout the whole building delivery process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for the successful achievement of green building improvement in China.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s of the green building standards through integrated team work in a reformed building delivery process, a web-bas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infrastructure named China Green Building Codes and Standards Online (iCodes) is developed based on advanced web application and database technologies. The principal strategic thrust of the work is to develop an integrated bi-lingual platform to support the processes involved in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practices as well a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purposes. It aims to provide a consistent knowledge repository for generating educational material for teaching and training purposes that cover the life-cycle building delivery process. With the help of the fast growing and wide spread Internet technology in China, this integrated IT framework and features will enable efficient dissemination of green building practice related information throughout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