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5.12汶川大地震”灾区的实地考察,从建筑规划选址、结构、材料与施工等环节分析了部分建筑遭受破坏的原因,并指出加强建筑设计、施工与管理,提升建筑质量,从而提高建筑的防灾能力。  相似文献   

2.
“5·12汶川大地震”带给我们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5.12汶川大地震”灾区的实地考察,从建筑规划选址、结构、材料与施工等环节分析了部分建筑遭受破坏的原因,并指出加强建筑设计、施工与管理,提升建筑质量,从而提高建筑的防灾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质量关系着整个工程的成败,也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质量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至关重要.如何建立运行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规章制度、加强操作人员和施工原材料的基础性、优化施工方法、重视环境等,是质量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杨奇 《河南建材》2022,(11):109-111
在目前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建筑行业内,施工企业往往只注重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在项目建设中施工管理问题频发。由于施工管理在项目建设中直接影响了建筑质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关键问题,所以施工企业必须重视施工管理。在施工管理中,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建立起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提高整体施工水平,确保建设高质量的建筑项目。  相似文献   

5.
施工技术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施工技术管理,可以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可使施工技术不断进步,从而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程成本。通过施工技术管理,可以逐步改变旌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面貌,提高竞争能力。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对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要控制好质量,必须从施工技术管理抓起,为实现企业的自身发展计划,为壮大企业的实力和效益,将科学的管理融进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  相似文献   

6.
《特种结构》2011,(3):120-120
早在1923年关东大地震之后,日本就制定法律,要求建造房屋时必须计算防震程度,1995年颁布了建筑防震标准——《建筑基准法》。《基准法》规定,高层建筑必须能够抵御里氏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一个建筑工程为获得开工许可,除了设计、施工图纸等文件外,还必须提交建筑抗震报告书。  相似文献   

7.
台湾9·21大地震特点及震害经验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文详细介绍台湾 9·2 1大地震基本情况、强震地面运动特点、地震地质破坏、各类建筑物的震害情况及特点 ;分析震害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 ,对工程抗震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施工安全管理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现代建筑施工企业必须积极转变施工管理理念,创新施工管理内容和方式,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解决措施,促进各施工环节安全顺利进行。文章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创新实践展开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施工项目管理能力的优劣往往成为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最后决胜的关键因素,故介绍项目经理在施工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项目经理成为优秀项目经理必须具备的素质和技能。施工企业应着力培养、选拔,加强管理,让优秀项目经理在施工管理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浅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在施工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为了取得各阶段目标和最终目标的实现,在进行各项活动中,必须加强管理工作,成本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而施工项目管理的主体是施工企业为首的项目经理部,即作业管理层,管理的客体是具体的施工对象、施工活动及相关生产要素。本文根据施工企业的特点,介绍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构成、估算方法及控制措施,强调了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城市地震灾害模拟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研究,描述了系统的需求分析、结构设计和功能模块等内容,指出系统建设特色,并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展示了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为城市抗震防灾工作提供了科学工具,对城市其他灾害防御和管理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防止结构抗侧力刚度分布在建筑平面内不对称、沿竖向不连续而引发震害,采用刚度调整元件对不合理的结构刚度分布进行合理化调整,以实现既不改变原设计建筑结构布置及使用功能又使原设计完全符合抗震概念设计准则及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董芸 《山西建筑》2009,35(31):65-66
以汶川地震造成的损失为出发点,分析了建筑结构抗震设防的重要性,从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构造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就如何提高结构抗震性能作了探讨,以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结构设计和施工环节中重视结构所受作用的效应分析和抗力设计,忽视抗力在与设备工程专业设计配合和施工交叉作业中出现消弱的客观存在,结合地震灾害调查,以典型结构破坏为例探讨抗力的实际损失,并提出了较详细的解决办法,结果表明采用技术措施减少预留、预埋,为暗埋配管和控制箱提供结构局部加强方案,同时规范施工和二次装修过程中的交叉作业管理,房屋就能达到抗震性能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5.
建筑物的安全与其选址、设计、结构、材料、功能设置、施工管理、质量监督等环节息息相关,将汶川地震建筑物破坏的特征和煤矿地面建筑的特点结合起来讨论,以期对煤矿地面建筑的安全保证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文山 《山西建筑》2012,38(10):59-60
介绍了某水电站工程地震后的基本情况,通过对水电站工程进行外观检查和安全监测资料分析,表明此次地震对大坝的整体安全没有实质性影响,进一步说明该水电站工程设计合理,施工质量良好,工程管理科学。  相似文献   

17.
李碧雄  陈剑  邓建辉  莫思特  王清远 《工业建筑》2014,(Z1):160-166,210
5.12汶川特大地震和4.20芦山强烈地震中,农村民房的震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基于震害现场调研,概述了近年来中国西南地区的几次地震中农房总体受损情况,从农房的建设选址不当造成的震害、灾区常见的几种农房结构类型的震害特征等两个方面分析了农房震害的主要原因,即地表破坏、缺少必要的结构设计环节、施工质量低劣、抗震构造措施差和房屋抗震意识薄弱。在此基础上,从农村建设场地的科学规划、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农房结构方案和农房建设过程中的科学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重建建议。  相似文献   

18.
谢文琪 《山西建筑》2009,35(10):7-8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提出了震后新农村建设的设计与建设思想,介绍了震后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设计,对科学规划、可持续设计和参与性设计进行了探索与思考,从而促进震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宏观的角度论述了建筑抗震设计中的概念设计,阐述了抗震概念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设计方法,以达到合理抗震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Seismic design in timber construction. Images from earthquake areas all over the world with a devastating impact on humans, nature and built‐up areas reach us almost every day. Many people do not know that the risk of an earthquake exists in Germany as well. Even experts disregarded the issue of earthquakes in Germany for a long time. The building regulation approved of earthquake regulations took place in 1998 for the first time. The standard DIN 4149:2005 applies to all German federal states since 2007. Many experts commonly think of timber being less suitable for structures in earthquake areas. The use of wood in engineering terms under seismic load and the economical design of a load‐bearing structure will be exemplified in this paper. The recently introduced timber construction code DIN 1052:2004 is the solely German standard for timber construction in addition to the Eurocode 5. Due to the semi‐propabilistic safety system the timber construction code is compatible with the earthquake code. Designing according to timber requirements and considering ductility and also oscillating duration of wood constructions, these buildings are outstandingly adequate to be used in all earthquake are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