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摇蚊乃昆虫双翅目摇蚊科生物,其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摇蚊)四个阶段,其中幼虫阶段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红虫。近年来,红虫污染自来水水质的问题成为了困扰国内外供水界的一大难题,对其防治国内外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有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的,本文所阐述的则是从净水构筑物管理的角度来防治红虫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供水系统中出现红虫的现象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中都曾发生过,在南方主要是以摇蚊幼虫为主,而北方则主要以水蚯蚓、红线虫为主,由于它们的体色为红色,因此称其为“红虫”。在一些发达国家中,供水系统中红虫现象也时有发生。红虫由于在水中肉眼可见,也是用户投诉的主要问题之一。下面从其出现的原因、生殖方式、检测方法、防治方法、对水质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在自来水水质投诉中,有关红虫的投诉占了很大一部分。对华南某市A区近10年自来水红虫的投诉处理情况进行了数据统计及分析,并结合红虫的孵化实验,探讨红虫污染形成的原因,总结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城市自来水供应,经常会出现了较严重的二次污染,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水箱内出现青苔、红虫滋生,引起水质恶化。通过系列试验证实通过使用T99涂料能实现水池的防护,有效地抑制了青苔与红虫的滋生,保障了二次供水的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5.
杀灭摇蚊幼虫及相关问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夏季,成都市自来水总公司某水厂制水构筑物中出现大量摇蚊幼虫。据调查,上海、广州、北京和宁波等城市自来水公司都曾发现过相同情况。摇蚊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原水受到一定污染,氮、磷元素含量增加,使沉淀池、调蓄池藻类等水生生物生长旺盛,池底的污泥提供适宜摇蚊幼虫生长繁殖的生存  相似文献   

6.
生物杀生剂灭杀四龄红虫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许多地区的二次供水水箱和管网中均发现了摇蚊幼虫,对供水水质造成了污染。采用5种以维生素K3为主要成分的新型生物杀生剂(MPB、MTB、ME、MSB、MQ)对四龄红虫进行杀灭试验,结果表明,各杀生剂灭杀红虫的(分别为24 h和48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26.67、1.77、200、30.59、0.77 mg/L和6.11、1.04、15、5、0.64 mg/L。从时效、经济以及操作等因素考虑,MQ最经济有效,MTB次之。  相似文献   

7.
超声波对自来水中大龄摇蚊幼虫的杀灭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溶解氧浓度对摇蚊幼虫杀灭效果的影响超声波对大龄摇蚊幼虫杀灭率与自来水中的溶解氧浓度有着密切关系 ,随着溶解氧浓度的提高和超声波幅射时间的延长则杀虫效率也上升。在相同的辐射时间内 ,不同溶解氧浓度时的摇蚊幼虫死亡率则相差很大。2 二氧化氯、液氯的协同作用比较二氧化氯和液氯协同超声波杀灭摇蚊幼虫的试验结果表明 ,二氧化氯、液氯与超声波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协同增效效应 ,且余氯的效果要优于二氧化氯。有资料介绍二氧化氯杀菌的效果与速度都要略优于液氯 ,但用于协同超声波杀虫时却得到了相反的结果 ,这可能与大龄摇蚊幼虫身…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Z1)
于2007年4—12月及2008年4、8和10月,对汤河水库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检出底栖动物18种,属于4门10科18属,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meisteri、刺铗长足摇蚊Tanypus punctipennis幼虫、花纹前突摇蚊Procladius choreus幼虫和大红德永摇蚊Tokunagay-usurika akamusi幼虫;底栖动物年平均密度为3097 ind./m2,年平均生物量为18.26 g/m2,密度和生物量均为2007年9月最低,2008年4月最高;环节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在汤河水库下游最高,而节肢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在上游最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为0.62,Pielou均匀性指数的平均值为0.31;底栖动物、环节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与水深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节肢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与水深呈显著负相关(P<0.05);典型富营养化水体的指示生物霍甫水丝蚓、刺铗长足摇蚊幼虫和大红德永摇蚊幼虫成为水库的优势种,说明水库底(水)质富营养化趋势严重;水库底层鱼类的渔产潜力估算为19.095万kg。  相似文献   

9.
我国供水系统中出现红虫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供水系统中出现红虫的原因 ①来自供水处理系统。“红虫”属底栖动物,原水经预加氯、加药、混凝、沉淀、过滤、加氯处理后成虫在水中存在的可能性极小,但不能排除虫卵进入供水管网的可能性,由于虫卵较小并对外界的抵抗力强,可随时进入休眠,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则孵化为成虫。摇蚊幼虫必须经羽化才能进行繁殖,因此其不会在供水管道内进行繁殖,但由于滤池、清水池上方有空间,可使成虫进行群飞交尾而产卵,在滤池内的有可能被截留,而在清水池内的则直接进入供水管网。由于水蚯蚓和红线虫的成虫可耐受低氧条件,故在供水管道内进行繁殖的可能性比较大。  相似文献   

10.
生物法控制城市供水系统中红虫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应用生物法防治供水系统中红虫污染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鲫鱼吞食红虫的试验结果表明,沉淀池水环境不影响其生活,鱼苗能有效控制沉淀池的红虫,其排泄物对出水磷酸盐和浊度无影响,但会使氨氮含量升高。应用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Bti)灭杀红虫的试验结果表明,其杀灭红虫的最佳浓度为30mg/L,投加B矗对出水浊度影响较小,1mg/L的前加氯不会明显影响Bti对红虫的灭活效果,并能保证滤后水的细菌学安全性,证明了这两种方法在控制红虫污染方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