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叶露  吴子豪  胡旭明 《华中建筑》2022,40(2):141-145
建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推动乡村人居环境的高质量建设.当前有关乡村人居环境评价的研究分散于多个学科,尽管成果颇丰,但仍缺乏对不同学科及学术成果的横向比较与纵向对话.该文基于多学科视角,将既有研究分类,并置入同一文本中比较分析,通过检视代表性文献,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研究应用四个维度,对乡村人居环境评价的...  相似文献   

2.
评价内蒙古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分 析空间格局分异特征,对厘清地域差异化 结构、因地制宜的提升和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 7个盟市、11个旗县、25个乡村、278个村民 样本为研究对象,在田野调研获得一手数 据基础上,以盟市域为单位测度乡村人居环 境质量,旨在剖析不同区域乡村人居环境的 空间格局分异特征。研究发现内蒙古乡村人 居环境质量呈现“东西高、中部低”的空间 格局;根据区域主导产业划分,乡村人居环 境质量呈现农区优于林区、林区优于牧区的 空间格局特征;不同区域间的物质供给条件 存在明显“两级分化”现象,社会支撑力度 小、居民满意度低、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普遍 存在。  相似文献   

3.
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人居环境评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文章选择安徽省进行人居环境定量评价,在建立城市人居环境定量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对安徽省16个地级城市在2012—2017年时间段内的城市人居环境进行定量评价,得出了对权重、准则层单项指数以及城市人居环境综合指数的一些结果和认识,并对六年综合评价结果进行排序。最后,文章建议进一步加强研究,不断增强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结合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大梨树社区建设实际,从社区管理、规划建设及社区居民几方面入手进行了深入调研,以人居环境、社会发展、生态资源、环境整治、安全防灾等五个方面为切入点,对乡村社区环境健康指标展开讨论,并给出了详细的评价指标解读。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城市内部人居环境评价及对居住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城市人居环境涉及居住群体、自然和社会环境、小区物业管理、以及建筑物质量和价格等各个方面。近年来关于城市人居环境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在对北京市城市内部居民居住环境满意度问卷调查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构建北京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人居环境评价模型,对北京市城市内部人居环境进行了单项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北京市居住建设的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6.
徐燕青 《华中建筑》2023,(9):168-173
要“健康中国”的战略已经明确了乡村社区健康的重要性。然而,目前对乡村社区的人居环境的健康性评判仍缺乏一套基于健康角度出发的科学完整的标准。因此,该文基于美国IWBI开发的WELL社区标准,采用模糊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提出了一套适用于中国乡村社区的人居环境健康化评价体系,并以扬州四庄村为例,分析影响其健康化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及其形成原因。研究成果可为乡村社区人居环境更新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近年来,人居环境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性的普遍纲领。本文阐述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在国内外对城市环境综合评价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以人为本等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筑原则,并利用层次分析法;提出了一套层次分明、操作性强的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人居环境的科学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科学评价是人居环境学的科学问题,按性质划分有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按阶段划分有事前评价、事中评价和事后评价,按手段划分有概念评价和仿真评价。我国目前人居环境的评价方式是一种以概念评价、事后评价为主体的主观评价,缺乏科学性、完整性和明确的评价目标;我国有能力在短期内建立人居环境科学评价体系;人居环境评价应该建立完整、科学的评价标准;有必要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巩如英 《山西建筑》2014,(15):215-216
通过阐述人居环境对构筑科技创新环境的必要性,选取了6个典型性指标和29个评价因子,对秦皇岛人居环境进行了评价分析,评价结果是秦皇岛的宜居指数为80.3,属于宜居城市,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文章在构建安徽省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全省17个地级城市进行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将城市划分为4个类型,并作相应评价。结果表明:大多数城市的人居环境得分值偏低,且各城市的人居环境差距较大,合肥城市人居环境得分最高,排名前4位的合肥、马鞍山、芜湖,安庆与其后诸城市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11.
云南山地区域乡村人居环境状况落后,已影响城乡均衡发展,加快其建设是山地乡村发展的迫切要求。阐述了云南山地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传统模式的特点及现实影响,并从山地自然环境特点和当前山地乡村所面临的社会经济变革与人居环境建设模式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以小城镇为依托的人居环境建设模式。最后对人居环境建设的实践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乡村景观园林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针对中国乡村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人类聚居环境规划建设 ,提出乡村景观园林的问题 ,阐述了乡村景观园林的定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其理论与实践意义 ,进而提出了作者关于我国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其预期成果。  相似文献   

13.
李卫 《华中建筑》2011,29(7):133-135
该文从宇宙整体能量运动的角度探讨城乡生态建筑的本质问题,并通过分析指出,只有建立符合建筑本质要求的生态建筑发展模式,才能最终实现人类定居环境的平衡、和谐、优化发展,而这也是未来我国城乡规划和建筑发展的趋势所在.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   总被引:68,自引:4,他引:68  
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发展过程中,乡村景观研究是景观科学和景观规划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该文运用景观规划学,景观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的综合观点,系统探讨了乡村景观,乡村景观规划的概念,乡村景观规划的原则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现阶段我国乡村景观意象,景观适宜地带,景观功能区,田园公园与主题景观和人类聚居环境等乡村景观规划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熊瑶 《山西建筑》2007,33(33):349-350
对传统乡村园林环境进行专题研究,总结其理论精华,在继承传统乡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构建现代村镇园林与人居环境规划的新理论体系,对正确和科学地指导现代村镇人居环境建设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八景”是中国古代城市人居环境营建中约定俗成 的一种组景现象。如何更为深入地对“八景”起源、形成、发 展进行系统的梳理、归纳和再认识,更具现实意义。从人居环 境角度入手,通过对历史材料进一步梳理和研判,对“八景” 的历史进行了溯源,归纳总结了城市人居环境“八景”模式从 虚到实的嬗变路径与特点。我国古代城市人居环境“八景”模 式嬗变可分为起源、萌芽、形成、发展、衰落5个历史阶段, 贯穿我国古代人居环境建设的始终,具有人居内涵上的一脉相 承、生成模式的多源汇聚和传播方式相互融合的特点。结论可 为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绿地在构建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和文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凸显城市风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研究以规划具有域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为目标,以贵州松桃苗自治县为例,通过剖析松桃原生苗寨景观特征提炼传统地域乡村聚落景观意象并将之转化为市绿地系统空间形象,以物境重构和情境转换主要手段,从空间格局和空间内涵两方面提出造松桃县城绿地系统空间形象的规划对策,探基于传统地域乡村聚落景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方法和途径。实践表明:历经千百年自然选择聚居营建演化形成的传统地域乡村聚落景观,具地域自然生态特征和人文生态内涵,由此形的景观意象是人们对地域聚居环境的共同"心图式"和"记忆地图",以此为凭规划城市绿系统是对地域特色"生活语法"的尊重和传承是改变"千城一面"困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湖南沅水流域水系影响下的传统聚落选址与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广、实施的时代背景下,传统聚落的保护和发展引发了极大的关注。传统聚落作为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凝聚的丰富的人居环境建设智慧有待发掘。本文以水系为线索,以湖南沅水流域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采用GIS空间分析法探讨区域内传统聚落选址与水系的相关性,结合历史影像分析传统聚落的平面、立面形态特征,探讨其内在机制,并基于上述特征,提出了水系影响下的传统聚落保护和发展策略,为当前传统聚落保护与更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独树一帜,为世人所称叹。山水 文化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以自然山水为载体寄 予某种精神需求与价值导向的呈现,具备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属 性,其形成过程展现了“形-意-象”转换的逻辑关系与科学 智慧。川西林盘是中国典型的乡村聚落形态,是乡民于川西平 原山水自然之中赋予精神创造的景观物象。以山水文化“形意-象”逻辑关系为整体思路,以“人-情”“物-景”为两大 方向,综合运用田野调查、数理统计、地理信息技术等方法进 行分析和论证,探究川西林盘人文精神需求和物质表征的价值 导向及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相应的营建办法,致力于 “人-情-物-景”的交流与融合,继而建构起川西林盘人居环 境营建的整体思路与方法。旨在秉持发扬国故传统、与古为新 的精神,以川西林盘为代表寻觅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人居环境 营建之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介绍了弱势群体研究所团队在咸阳大石头村新村农宅营建实验--尝试在关中地区二分半的宅基地限制下,以12.6x12.6m方形的院落构建关中新民居类型,推动关中新民居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