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解决“民有所居”的问题, 我国进行了大规模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关注此类住房的人居环境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以广州市 4 个保障房住区近 800 户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入户调研, 建立包含客观建成环境和居民主观评价两大维度的保障房人居环境评价体系,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保障房居民对住区人居环境感到比较满意,但精神层面生活品质仍有提升空间;进一步发现,住房环境评价受人均住房面积、家庭人均月收入、入住时长、建造年代影响;住区环境评价受区位、建造年代影响;社会关系评价受建造年代、入住时长影响。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保障房建设提升及相关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罗章峰 《住宅产业》2023,(10):13-16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场所即人居环境逐渐被重视起来。近些年来由于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大城市出现很多的城市问题,影响人们的居住环境。为了解决问题,经大量探索研究,得到最普遍的方法是建立人居环境相关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城市人居环境,并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人居环境的建设方法。本文探讨了城市人居环境的概念、中国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研究方法,并以上海市江湾镇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实践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社区居民对江湾镇社区人居环境的满意度情况,并针对现状提出一定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3.
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人居环境学是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是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我国近来日趋关心的焦点。而在医院建筑的设计中.纳入人居环境概念.在人性化与以人为本等方面深入分析研究.必将使未来医院的人居环境得以进一步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2)
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以大尺度区域自然因子系统评价较多,较少以小尺度地域考虑现代人居环境选择性趋向研究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本文基于ENVI和ArcGIS软件,以1km×1km栅格为基本单元,以成都市新都区小尺度地域为研究对象,选取水文、植被、交通等影响因子,建立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模型,对成都市新都区人居环境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和分级。研究表明:成都市新都区人居环境适宜性等级可划分为5级。最高的一级适宜区有新都、新民、新繁西南、大丰等地,占比15.6%。居中的适宜区有木兰、三河、马家、军屯、新繁、斑竹园、石板滩等地。受交通、水文、植被等因子影响,龙安、龙桥、竹友、龙虎、泰兴人居环境适宜性等级最低。  相似文献   

5.
南京市区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人居环境是个复杂的系统,也是个复杂的概念。本文对人居环境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了人居环境质量主客观评价结合模型,以南京市区为例,对人居环境的客观建设水平和居民满足度进行了评价,得出了一些可供决策者参考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邹永华 《规划师》2002,18(10):50-52
吴良镛先生所倡导的“人居环境科学”尝试建立一种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中心、以居住环境为对象的新的学科群,其目的是使传统的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和地景学更好地造福于人类。“人居环境科学”是一个学科大系统,“建筑设计学科”和“城市规划学科”都是“人居环境学科”下一个层级的子系统,所以人居环境科学不仅仅指明了我国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方向,而且对建筑设计学科的影响也是勿庸置疑的,它将有助于建筑设计学科建立起适应时代发展的科学范式Paradigm)。建筑设计是复杂性问题人居环境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1],作为人居环境的下…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居环境的二元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提出了中国二元人居环境的概念,分析了它产生的经济和社会背景;对二元人居环境的构成、二元性在人居环境政策中的体现进行了讨论;并初步指出了二元性的消极作用。文章认为,改变二元人居环境现状有赖于逐步打破二元的经济和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8.
聚焦国土空间人居环境风貌优化问题,创立体系化 人居风貌理论、制定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寻找综合协同实现路 径。依据风景园林三元论提出风貌自然人文生态、人民文化心 态和国土景观形态的三元;基于中国哲学传统,构建起国土人 居环境风貌“三元耦合”ד二元互动”ד主客合一”的哲 学体系;进而构建起以“风貌三态”为核心的国土空间人居环 境风貌三轴六向一体化理论与应用体系。从而将风貌优化问题 转化为“风貌三元”的“三元耦合”及风貌客观构成与风貌主 观感受的“二元互动”,最终力求实现风貌的主观愿望与客观 实际相辅相成、协同融合,即风貌的“主客合一”。以人居环 境地方性风貌优化为研究对象,以“自然性”“适宜性”和 “优美性”作为“风貌三态”的评价标准,通过文献梳理、案 例分析、实地调研,选取了18种典型的地方性国土空间人居环 境风貌,并将其划分为9组类型进行比较,构建了由“3准则、 9维度、27项指标”组成的风貌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以此对 标,分析提出了国土空间人居环境风貌面临的基本问题,为国 土空间人居环境风貌优化及管控提出了优化策略与风貌自然人 文生态保护、风貌人民感受心态引导和风貌优美形态营造的三 大路径。  相似文献   

9.
徐霜  何艳芬 《建筑与文化》2023,(10):123-125
文章以辽中南城市群为例,选取16个评价指标,建立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并划分经济、社会、人文、生态四个质量评价子系统,利用熵权TOPSIS法,对辽中南城市群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通过Arc GIS进行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1)辽中南城市群人居环境质量存在空间不均衡现象。(2)辽中南城市群的人居环境质量水平与经济质量水平相关。(3)辽中南城市群的人文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0.
坚守"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聚焦伊犁河谷草原人居环境背景资源、活动方式、规划建设的三元一体,将草原人居环境作为三元互动、不断成长的生命体,尝试寻找一种构建荒野、乡村、城市共存融合的草原人居环境保护与发展模式。以客观规律为依据,以主观需求为准绳,寻找及保留草原人居环境演化中相对稳定不变的基因,构建草原人居环境CVA三力评价体系,建立草原人居环境发展CVA量化模型,以求指导草原人居环境未来的保护与发展。推行这种模式不仅可为中国西部地区提供生态安全保障,也将使伊犁河谷成为多种人居环境生命共同体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发展房地产业与改善居住环境郭方最近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吴良镛、周干峙提出“人居环境学”新学说,融土木建筑、城市建设、房地产等学科于一体,建立综合研究科学体系,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将大大促进我国建设事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从而推进我国经济与环境...  相似文献   

12.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快速工业化与城镇化典型区域建设农村集中住宅区和生态人居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和紧迫社会任务。论文以苏南地区为例,分析了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探讨了苏南农村集中住宅区规划设计方法,研究了人居环境改善技术,提出了循环型社区的建立方法,以期对快速城市化地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面对人与自然关系动态演变的长三角地区,以人居环境地方性为线索予以识别、分析和评估,有助于解析人居环境这一复杂体系的运转规律与协同机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构建人居环境地方性体系及其演变周期模型;建立主客观结合的人居环境地方性“潜力-连通度-韧性”演变评估框架,以识别样本城市人居环境地方性的演变表征、演变阶段和发展趋势,提出优化策略。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的地方性韧性整体较低,各城市全域的地方性潜力、连通度分异明显;就人居环境地方性演变阶段而论,各地区分别处于失衡风险较低、发展不足的集聚开发阶段,僵化及失衡风险较高、发展成熟的稳定繁荣阶段,以及因经济持续低迷或政府主动开展超限度更新导致的病态困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人居环境的概念入手,分析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研究人居环境建设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并着重从城市、社区和居住层面,探讨如何以人居环境理念指导城市规划,促进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人居环境的概念入手,分析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研究人居环境建设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并着重从城市、社区和居住层面,探讨如何以人居环境理念指导城市规划,促进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贾宁 《建筑与文化》2016,(2):176-177
自人居环境概念提出后,世界各国围绕此领域进行探寻宜人生存环境、不断改善生活条件的尝试已有半个多世纪。国内经过近年来的探索,诸多代表性的大城市在人居环境方面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理论研究和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作为基础相对薄弱但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中小城市,其针对性的探讨和尝试却相对匮乏。在当前我国城镇化率突破50%这一关键节点的时期,普遍面临发展难题的中小城市人居环境评价及建设研究亟待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文章在构建安徽省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全省17个地级城市进行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将城市划分为4个类型,并作相应评价。结果表明:大多数城市的人居环境得分值偏低,且各城市的人居环境差距较大,合肥城市人居环境得分最高,排名前4位的合肥、马鞍山、芜湖,安庆与其后诸城市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18.
山地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山地人居环境是人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山地人居环境由于其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与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特点,决定了其发展与演变具有自身的规律性以及规划、建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为使山地人居环境建设走上科学、有序、持续、协调发展的轨道,必须通过长期的努力建立适应其自身特点与建设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方法体系、法规体系和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环境的概念进行综述,分别就人居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基本人居生态单元的概念作了探讨,同时对生态人居环境的概念进行了分析,以期指导生态人居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20.
风水与人居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密  石铁矛 《山西建筑》2005,31(24):17-18
介绍了人居环境的划分,从地形、形貌理论,山水城市理论,建筑的朝向、藏风聚气理论三方面阐释了风水对人居环境的影响,表明从风水术中的地理层面来讨论人居环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