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2.
推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当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法规政策体系。对现行国土空间规划立法滞后、立法阙如和立法模式选择盲从等一系列问题,急需从国土空间规划立法的理论层面进行探究,以明确国土空间规划立法的价值取向。运用价值分析方法,发现国土空间规划立法的价值取向包括国土空间正义、规划管控有效、资源配置均衡、国土空间安全等方面。在国土空间规划立法中,应当通过合理划分规划事权、依法推进规划参与、高效配置空间资源、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等路径,供给优质空间产品,保障空间权利实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统筹空间发展安全,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立法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3.
《城市规划》2020,(2):59-67
<正>1.何谓"端凝"中国城市人文规划实践,善于将空间经营措置与人心体验紧密结合,使得城市人文空间秩序下蕴藏一种人的内心体验与感受,不同的人文空间有着不同的体验行为。"端凝"便是其中一种重要方式。"端凝"原指端正认真、注意力集中;古人将之应用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重在通过端正场所秩序而聚景凝神,以达到在人文空间中修身正心的目的。如"端凝以观物变"、"人钟山水之秀,必端凝爽哲"等记载。  相似文献   

4.
吴顺民  李进 《城市勘测》2020,(1):45-47,5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明确提出要“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健全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拉开了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序幕。回顾规划发展历史,总结经验教训,既是推动新时期的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发展的必要途径,也是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建设工作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丘陵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对城镇发展 造成了较大的制约,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 的矛盾相对突出。基于生态容量模拟的方法能 促进生态效应与社会经济效应的协调统一,为 城镇开发提供基础保障。现有城镇生态容量的 确定方法未能对丘陵地区开发生态环境复杂 敏感、建设不可逆、测算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提 出针对性措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在 “生态容量”和“丘陵地区城镇建设特点”认知 的基础上,分析现有生态容量确定方法,并在当 前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形成生态容量模拟的建 构逻辑,提出综合性的多情景模拟方法,并以中 新(广州)知识城为例,探究该方法的应用,为 生态文明背景下丘陵地区城镇开发提供理论支 撑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6.
王启轩  任婕 《城市规划》2021,45(2):65-72
我国流域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已经被明确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框架之内.在既有规划实践中,以流域空间为主体的规划虽已存在,但内涵不一.本文研究国内外流域规划的发展概况,并借鉴发达国家流域规划经验,主要发现和启示为:我国现行流域综合规划是水资源规划体系下,以水资源利用、防洪减灾、水生态保护等为核心的规划,存在空间属性不足和管理职能错配等问题;国外流域规划多以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为主要目标,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性的规划管理模式值得我国流域国土空间规划借鉴;流域国土空间规划应该以“流域”为空间主体,以水资源为核心内容,规划内容要充分体现全域空间管控的综合性,管理机构改革需重视流域治理的跨地区协调.  相似文献   

7.
机构改革背景下我国空间规划的改革趋势与行业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9.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担着多个规划之间相互协调互补的作用。本文总结了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了稳步推进国土空间规划所需要的导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10.
《规划师》2021,37(9)
现行各类空间规划技术标准存在上位标准之间不衔接、管控要素自成体系及重编制轻实施等问题。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背景下,如何逐步建立适应实施管理需要的地方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体系,是各地普遍面临的挑战。文章结合广州市国土空间规划试点工作,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全域全要素管控的内在要求,提出建立包括综合标准、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4个层级的广州市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并探讨了该标准体系的具体设置过程,希望对我国其他地区的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超岩 《江西建材》2023,(12):191-192
合理的国土资源分析与评估,可在后续的建设活动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文中结合霞浦县下浒镇实际国土空间规划情况,阐述了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对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生态空间规划提供了顶层保障,也为生态空间建设带来新要求与新变革。上海市生态空间规划经历了基本生态网络构建、城市总体规划明确目标、专项规划顶层建设指引的发展历程,逐渐明确了生态空间布局结构与保护建设思路。生态空间在下一步建设中,重点关注实施传导体系构建。国土空间规划新背景下,生态空间规划通过三个方面建立规划传导路径:以指标约束为主线纵向传导生态空间保护要求;通过单元规划、详细规划构建横向衔接机制;建立动态行动规划机制有序实施保护建设任务。依托空间信息平台、信息化技术、法规政策支撑,建立完善规划传导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3.
李云  方晶 《南方建筑》2021,(2):45-50
海洋空间规划作为一种基于生态系统的多用途海洋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也是解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人类行为活动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冲突的有效工具。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和自然资源统一管理为背景,讨论了全要素空间规划体系下的陆海统筹要求,同时对国内外海洋管理及规划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析,并结合深圳市海岸带规划编制内容总结了陆海一体化的海洋管理和空间规划优秀经验,从整合海洋空间规划体系、搭建综合管理平台、健全实施监管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海洋规划管理的框架思路,对未来陆海统筹的海洋空间规划做出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14.
随着“30·60”双碳战略的提出,探 索我国城市低碳建设途径刻不容缓。研究证 明空间规划是结构性控碳的重要手段。现行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尚未形成低碳空间规划 技术方法及相关标准,如何通过国土空间规 划编制助力国家“30·60”双碳目标的实现, 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国土空 间规划的前身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所对 应的学科视角出发,选取两学科领域涉及低 碳研究的国内文献,通过CiteSpace软件提取 其关键词并进行可视化处理,对比分析两学 科在低碳空间规划研究进展中的阶段特征 及热点异同。提取空间碳计量方法、空间规 划要素与碳排放影响关系以及低碳空间规划 方法三个主要研究内容进行研究侧重与相应 结论的文献比对,基于两学科研究的差异性与互补性特征,整合性梳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低碳规划技术纳入路径与内容衔接关系,为 国土空间规划中低碳技术方法与标准制定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5.
韧性城市规划理念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师》2021,37(1)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背景下,韧性城市作为未来城市应对灾害的主要手段,其规划理念已得到人们广泛认可,需要在国土空间规划中予以充分融合。文章对韧性城市和韧性城市规划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认为韧性城市规划相较于传统的规划理念,更加关注城市治理的韧性,更加关注多情景分析方法,更加关注以人为本和动态适应。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3个层面融合韧性城市规划理念的方法和路径: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层面,应强化韧性城市规划理念的落实,同步开展相关的专题研究,为总体布局提供支撑;在专项规划层面,应统筹编制韧性城市专项规划,以更好地协调原有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类专项规划;在详细规划层面,应重点细化韧性城市相关设施的空间位置,如应急避难场所和人防工程等,并对具体地块提出韧性城市建设控制指标要求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顶层设计和陆海统筹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一张图”的基本完成,国土空间规划进入面向实施和空间治理的详细规划阶段,国土空间规划陆海统筹仍面临一些现实问题。从现实问题分析和国土空间规划陆海统筹的核心任务入手,从面向实施的国土空间规划陆海统筹技术框架和面向陆海一体化治理的陆海综合管理两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为国土空间规划陆海统筹的落地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重大部署以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取得很大进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也在推进之中。本文基于法律体系化这一视域,研究《国土空间规划法》的立法定位、进路和模式,并讨论新法的法律秩序与体系衔接问题。首先阐述国土空间规划立法与法律衔接主题,提出为了克服以往空间性规划的体系复杂、法律之间不相协调等问题,宜单独制定国家层面的空间规划法律,并理顺各项相关法律的关系。然后论证《国土空间规划法》的立法进路、模式和法律体系的内在关联,提出应首先制定空间规划的“基本法”,待条件成熟后再推进法典化,包括将《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法》与《国土空间规划法》作体系性整合。进而阐述基于《国土空间规划法》的空间规划治理法律秩序问题,涉及规划编制审批与事权衔接、规划监督和责任机制、公共利益与权利保障等内容。最后就《国土空间规划法》的制定和施行,从体系衔接和事项衔接两方面阐释与现行法律体系的具体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基本框架,标志着我国规划工作的重心由问题导向的"多规合一"转向任务导向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实现建设生态文明的总目标,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主要任务可分为两大方向,一是落实对"山水林田湖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二是解决好"城镇村"的建设与治理问题,后者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市县和乡镇级规划将成为整个规划体系实质上的重心。本文从实现生态文明的理论与路径入手,探讨了生态文明的空间表达本质,以及国土空间规划在实现生态文明目标的过程中所应承担的任务和相应的规划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9.
土地储备作为政府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和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向"上海2035"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上海土地储备应立足20余年的改革创新历程,破解当前规划引领不足、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同时,资源本底有待厘清、统筹协调有待加强,以实现高质量土地储备治理的新格局,强化上海土地储备规划的引领作用,构建上海土地储备空间"三库",推进土地储备业务流程标准化建设和全过程管控,构建土地空间资源与资产分布"一张图",夯实土地储备精细化管理的信息化支撑等。  相似文献   

20.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为推进区域协调提供了重要契机,包括赋予区域协调全新的价值观,强化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区域协调职能,明确跨行政区域的专项规划等.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背景下,广州应坚持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要求,强化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责任担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区域协调规划编制的新思路:充分与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对接,传导落实省的区域协调目标,同时反馈市级诉求;编制广州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通过划分战略规划层次和近期实施层次并提出相应的规划协调内容,实现区域协调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的有机结合;通过跨界合作单元,将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的协调目标与详细规划对接,转化为地方可实施的规划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