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肖立春 《华中建筑》2007,25(2):21-22
<建筑学的研究方法>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建筑研究领域很少谈论的建筑学理论与研究方法方面的基础知识.作者研读该书后深受启发,并就建筑学理论研究本身、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的关系、典型的研究方法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地分析和讨论,希望以此明确一些建筑学理论研究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建筑人类学研究框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晓春 《新建筑》1999,(6):24-28
将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建筑学领域,从建筑学科自身角度对建筑人类学进行了深入论述。建筑学研究中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建筑的形式创作、城市形态与城市生活等三个方面,都分别可以借鉴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田利 《建筑学报》2006,6(11):39-40
通过评介《建筑学研究方法》一书,对国内建筑学界的研究现状进行反思,并指出方法的价值和重要意义。对于建筑师而言,掌握合适充分的建筑学研究方法是通向设计理论和实践进步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杨健  戴志中 《新建筑》2010,(1):62-66
在讨论建筑学研究方法时,对于设计和研究的关系一直存在着构成性和生成性的争论,即“以设计为研究”和“进入研究中的设计”两种观点,在方法上体现为“规则中心”和“模型中心”。以规则作为研究中心的传统建筑学体现出构成性,这种趋势使得建筑学设计和研究分离,并使具体研究分裂为科学和哲学、文艺的两极,学科的自主性遭到破坏。而生成性则是“以设计为研究”的一种方法论,以模型尤其是以动态模型为中心,能够在具体环境下消解“规则中心”的矛盾,从而更好地联系设计与研究,恢复建筑学的自主。  相似文献   

5.
《建筑师解读布迪厄》是关于20世纪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相关理论的入门导引,从建筑师视角出发,旨在向建筑圈读者介绍布迪厄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展示将其应用于建筑学的可行性。结合建筑学相关研究,对该书中所涉及的布迪厄的结构人类学课题、阶级区隔研究和以惯习、资本和场域为核心概念工具的文化实践理论进行了简要总结与梳理,或可为将布迪厄相关理论引入国内建筑学微观性个案和宏观性反思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讨论建筑学研究方法时,对于设计和研究的关系一直存在着构成性和生成性的争论,即"以设计为研究"和"进入研究中的设计"两种观点,在方法上体现为"规则中心"和"模型中心".以规则作为研究中心的传统建筑学体现出构成性,这种趋势使得建筑学设计和研究分离,并使具体研究分裂为科学和哲学、文艺的两极,学科的自主性遭到破坏.而生成性则是"以设计为研究"的一种方法论,以模型尤其是以动态模型为中心,能够在具体环境下消解"规则中心"的矛盾,从而更好地联系设计与研究,恢复建筑学的自主.  相似文献   

7.
文化人类学之于建筑学不仅是一个视角和方法,尽管它目前还存在有在观察视角方向上、调查缺少定性和资料多研究较少的局限性,但在它对整个学科提供了一种视角和方法的基础上还应当有可操作性的实际意义。从其对建筑历史理论的补充完善对建筑遗产文化传承的保护、对建筑设计社会文化引导下的启发,对未来聚落乃至城市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人类学之于建筑学有理论的补充性、实体的传承性和创作中的明确性。  相似文献   

8.
一.广义建筑学的哲学基础及其思维模型二.广义建筑学的科学理论基础及方法三.广义建筑学的基本要义四.广义建筑学的中国色彩五.广义建筑学的功绩与时代价值六.广义建筑学的学风和文风  相似文献   

9.
《新建筑》2017,(3)
当下建筑学的学术边界正变得越来越模糊,建筑设计越来越有被描述为一种意识形态上的艺术创作行为的趋向。但我们依旧思考和延伸建筑策划的理论与实践并致力于广泛地传播,正是缘于我们执着地认为:科学合理的设计任务书是保障当下中国最广泛的、最大量的城市与乡村建筑公众利益诉求的核心。如今,在人居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大数据、互联网、模糊决策等相关科学领域发展成果,推进建筑策划理论、方法和实践的研究将是对建筑师核心业务、技能和方法的体系性的拓展,更是对建筑学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文献计量学是以期刊论文为数据分析学科发展趋势的技术,选取五本建筑学期刊作为样本,从"问题域跃迁"的视角解读2000年—2017年建筑学学科动态演进特征。2000年以来,建筑学表现出地域性、绿色节能、城市与理论偏向三次大的转型,但问题域内研究主题的变迁依赖于研究对象的转变而非理论视角的拓展。建筑学研究需要培育建筑的"社会责任化",以实现建筑学理论研究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国内建筑学教育培养体系的观察与分析,归纳出目前模式的局限性。发达国家在建筑学、城市规划以及环境计划等学科领域已经建立起一套科学、灵活的教学思路及方法。在借鉴这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浙江大学建筑学系在建立国际合作培养模式当中所做的一些尝试,分别在建筑学课程设置、师资建设与理论研究等3个层次上提出了综合建构多学科交叉、深化理论和创新思维的立体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以开拓学生建筑设计思维、加强国际化交往能力为目的的建筑学中外合作教学,是当前国际化视野下建筑学人才培养的时代需求。沈阳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医疗建筑系展开数字化医疗单元设计周的合作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此次设计周为研究对象,对组织筹备、视频讲座、教学内容及方法,教学成果展示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我校今后建筑学国际化联合教学提供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生态建筑与中国传统风水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席晖 《建筑》2004,(12):87-89
当率先研究生态建筑学的西方人,偶尔把目光投向东方文化时惊讶地发现: 发展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风水文化理论,竟与当代生态建筑学的新思潮理论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4.
《建筑师》2016,(1)
"在城市的尺度上思考建筑学"是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意大利建筑界重要的思想导向,在这股始于意大利而后波及欧洲乃至世界范围的"城市建筑学"思潮中,意大利建筑师萨维利奥·穆拉托里是一个不容遗忘的标志性人物。本文梳理了穆拉托里在其学术生涯的各个关键阶段的理论探索与设计实践,描述了他从对现代主义理想的憧憬到质疑,到最终凭藉房屋类型学思想和"可操作的历史"理论而成为意大利城市形态学研究的先驱者这一学术历程,同时回顾了50年前在面临类型学危机和语言学危机时,意大利城市建筑学围绕穆拉托里鲜明的立场和理论观点所呈现出来的共识性、复杂性与矛盾性,文章最后阐释了穆拉托里学派的连续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王冬 《南方建筑》2021,(1):108-113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建筑学介入乡村建设已有70年历史,作为建筑学理论及实践的组成部分,其得失亟需新的检视和反思。对大量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梳理和解析,运用了历史事件及其记忆作为线索牵动的研究方法。叙述、解析了当代建筑学介入乡村建设的四个历史时期,以及其中建筑学思想话语的演进、脉络和转变。归纳、总结了这一过程中由“被动”到“愈加主动”的总体特征,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建筑学科相关的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建筑学研究和建筑设计中广泛用到的一个概念,不同的建筑学学术讨论中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涵义,近年来国内建筑学界对语言的使用频繁,但关大多还是停留在语言概念的表面,对语言本质和语言学的借鉴尚显不足。旨在从历史文献研究出发,梳理建筑学理论历史中与语言结合的不同方式,并对此进行批判性的分析,以汲取语言这一学术领域对建筑学研究的借鉴价值。基于不同研究对语言认识的差异,将语言—建筑学研究分为三类:语言在其中分别作为一种类比对象、一套规则和一种结构系统,据此分别向语言学作了溯源与理论性分析。对语言—建筑学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总结性梳理,重新讨论了语言之于建筑研究的意义,立足当下提出了交叉融合的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7.
周芸  任俊龙  唐丽 《华中建筑》2011,29(2):161-163
不同的生态环境、地理气候条件决定着其区域的建筑形式,豫西天井窑洞是适应黄土高原气候的一种生土建筑.生土建筑的环境问题一直是建筑学关注的重大课题,而其物理环境的研究则是最基本的研究,该文通过对其室内热舒适度的考察、测定、比较采分析其居住的舒适性,希望对改善当地窑居环境和条件提供一些理论数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潘曦 《南方建筑》2014,(1):82-85
我国的乡土建筑研究对国外理论关注较少,本文是以英语国家为主、对西方乡土建筑研究理论的梳理与分析。西方的乡土建筑研究发源于19世纪末,与我国以建筑学为主的局面不同,西方参与该领域研究的学科众多,研究视角与方法也十分多样。其中,建筑学、人类学和地理学是比较主要的三个学科,它们在空间、历史和文化维度上各具特点,共同完善了乡土建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从“普遍联系与历史发展相结合”的整体性理论视野,建构由建筑学研究、哲学研究和历史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框架,以此来分析“两观三性”建筑理论的内容体系、发展历程和价值取向,并探究其体系性、结构性与层次性。  相似文献   

20.
《新建筑》2017,(3)
以历届国际建协大会议题为脉络回顾建筑学演变历程,明确建筑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是建筑学未来发展的战略需求和重点方向,"绿色、和谐的空间设计"是建筑学的核心任务,尚须深入探索"人与建筑环境关系"这一基本问题,从而创新建筑空间设计理论和方法,引导建筑回归"服务于人并顺应自然"的设计本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