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随着遗产旅游的兴起和人们对工业遗产价值的重新认识,工业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在对工业遗产的概念作出界定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其保护发展历程,并通过国内外工业遗产利用的案例分析,提出了工业遗产利用的新思路,以德兴市金、银、铜矿区为例,对该地区矿业遗产旅游发展进行了合理的布局和引导,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2.
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世界遗产是当地居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中所创造的,遗产的保护离不开社区的参与。首先阐明社区参与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世界遗产保护是传承遗产价值,保持遗产"真实性"与"完整性",实现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再从哈尼梯田现有的遗产保护管理制度、遗产价值认知、遗产资源管理、遗产旅游发展4个层面入手,分析了社区参与哈尼梯田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困境,构建了基于社区参与的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世界遗产保护概念模型。并以元阳阿者科村的社区参与实践为例,探讨了社区参与世界遗产保护的可行性,以期对社区参与世界遗产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从活态宗教遗产的概念与属性出发,分析活态宗教遗产保护的关键因素,以及宗教社区在活态宗教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并以五台山文化景观为例,分析其"活态"特性、分析宗教社区在五台山宗教文化景观价值形成和传承中发挥的作用,以及遗产保护和宗教社区的当代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提出在宗教社区和遗产保护社区之间建立对话互信,并加强宗教社区的能力建设,就宗教社区参与遗产保护与管理的合作机制和遗产教育展开专项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金一  严国泰 《中国园林》2015,(3):106-109
随着遗产保护理论的发展演变,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渐成为引领当前遗产保护与利用领域的重要理论依据。首先从可持续概念与内涵出发,探索影响文化景观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构成要素,再论证社区在文化景观遗产可持续中的重要性以及所承载的责任,指出保障社区利益是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遗产整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社区参与是体现社区意愿和为社区争取权益的有效机制,是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结合我国文化景观遗产在社区参与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鲁政  周浩明 《规划师》2004,20(4):53-55
旅游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宏村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宏村整体风貌遭受建设性破坏,游览景点的保护和修缮缺乏整体性等负面影响。宏村遗产的整体性保护规划力求保持古村落格局及空间形态,旅游开发以遗产保护为前提,增设景点,延长旅游线路,正确预测游客量,以实现遗产保护与旅游业的“双赢”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张琳 《风景园林》2017,24(5):87-93
乡村景观是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是典型的文化景观,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已经对乡村景观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云南省元阳县阿者科村为例,深入分析了哈尼梯田、传统村落和乡土文化景观的特征价值及其在旅游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围绕"哈尼梯田遗产价值的保护及展现"、"传统民居的活态保护及价值更新"、"哈尼传统文化价值的保护和传承"这3个关键问题进行了规划思考。提出要从旅游的视角科学地认识并尊重乡村景观的价值,自然性、真实性、完整性、地域性和体验性是乡村景观的核心特征,不仅构成了乡村旅游的重要吸引力,更是进行乡村景观保护和规划的前提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安徽建筑》2019,(11):9-12
文章首先阐述了南通大运河建筑遗产的旅游文化保护与开发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意义,然后分别从旅游资源相对分散、运河文化内涵的未充分挖掘、运河沿岸的传统古镇保护面临的问题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南通大运河建筑遗产旅游资源的现状。对比东梓关村建设提出古镇的规划保护的解决措施,最后对丰富多彩的南通大运河建筑遗产的旅游文化的开发做出了详细的探讨,为实践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卢松 《小城镇建设》2010,(10):80-87
在当前快速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和自然因素影响(如年久失修、白蚁等侵蚀)的背景下,寻求历史文化村镇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双赢"之路成为学术界、相关管理部门和业界的共同任务。旅游开发是促进历史文化村镇遗产保护、提升社区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作为社区型遗产地旅游开发形式,历史文化村镇景区具有景区和社区高度重叠性、旅游发展和遗产保护功能的双重性、旅游资源产权的复杂性、旅游社区容量的有限性、旅游社区人地矛盾的尖锐化等鲜明的社区特征。因此,必须加强和重视历史文化村镇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关注,本文提出了一些相关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寻求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双赢”之路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旅游发展为遗产保护带来了资金保障和诸多益处 ,然而弊端和危害也随之而来。要根据遗产保护的特殊要求对旅游发展做出限制和规定 ,按遗产保护为先、旅游发展并行的原则 ,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 ,寻求发展的“双赢”。提出在遗产管理者和旅游经营者之间建立合作模式 ,即 :遗产保护的财政管理方面的合作 ;利用旅游业对遗产保护进行投资 ,以保持遗产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合作 ;对社会团体进行教育和技能培训 ,从而正确引导从事遗产保护和旅游业的人员行为方面的合作 ;解决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10.
当前,工业遗产旅游已成为国内外旅游发展的新热点。在对工业遗产旅游现有的开发模式和存在问题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提出"工业遗产旅游综合体"开发模式,对这一模式的规划方法进行了探讨。最后以杭州运河旅游综合体开发为例,从实践角度论证了规划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戴军  刘志峰 《华中建筑》2011,29(12):90-94
从城市水库生态区环境和空间特征出发,初步提出了承库生态区景观规划的主要理念和设计目标.以全椒土桥水库生态规划区为例,在综合分析规划背景和场地现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区域旅游开发、库区水利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地域文化传承等对其景观规划设计的影响,注重营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生态区景观开敞空间.  相似文献   

12.
罗超  ;倪国友 《华中建筑》2014,(7):113-117
以"保护优先、旅游先导、适度开发"为基本原则,以街区为研究单元,在GIS技术平台的基础上,通过对环磁湖环境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挖掘,结合对现状和规划的深入分析,分别从城市功能调整、交通系统梳理、生态格局构建、建设强度引导等方面提出对策,为构建一个格局清晰、整体有序的环磁湖城市空间形态结构澄清发展理念和建设思路,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控制导则。  相似文献   

13.
于卿 《住宅科技》2010,(10):5-8
中国浙江宁波滕头村是全球唯一入选上海世博会的乡村实践案例。滕头"村在景中、景在村中"建设模式,成功实践了一条"以生态促旅游,以旅游养生态"的特色经济发展路径,在中国乡村城市化发展中具有普遍意义。从滕头村体系化的生态建设、富于乡村特色的景观营造、全国乡村休闲旅游第一村的打造三方面阐述滕头村在规划建设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按照世界遗产精神与评价标准,京西稻的遗产价值包括:体现了农耕文化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的根基,证实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南北交流,证实了中国农业景观与园林艺术的交融,据此提出农业文化遗产"文化性"与"生产性"结合的特点。再结合京西稻的遗产价值与现状分析,从宏观保护策略和微观格局调整2个层面提出具体的保护与规划建议。最后,总结归纳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规划的思路与框架:以遗产的价值和现状为依据,以解决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时间、空间和主体间的矛盾为核心,通过协调遗产保护与开发,促进"文化性"与"生产性"的统一,从而实现农业文化遗产的长久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官紫玲  陈顺和 《中国园林》2020,36(2):96-100
借助ArcGIS空间分析技术,运用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和空间阻力模型分析方法,以福建永泰为例,针对乡土文化遗产体验进行景观资源适宜性评价,同时建立低、中、高3个级别的景观安全格局水平。结果表明:乡土文化遗产体验适宜性水平较高,低中等安全格局水平所占比例高达81.11%。为此,提出构建永泰乡土遗产廊道、形成乡土遗产景观网络与全域旅游开发利用的具体建议措施,旨在加强乡土文化安全与景观遗产的整体保护,促进全域旅游开发保护与乡村全面振兴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马菁  杨菁  柯琨 《广州建筑》2013,(5):25-32
华峰寺是岭南佛教名刹、革命根据地和旅游胜地。以重建后的华峰寺为主体建筑的华圣公园规划设计中将公园定位于文化生态园,在充分解读华峰山山形的基础上,构建了“二横二纵”的景观格局;以“圣寺峰华”为主题,再现“华峰十景”,结合城市空间发展规划和生态保护,对现有景观进行改造、提升。本项目将地域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相结合,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也是寻求地域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和谐共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下对拥有独特文化旅游资源的村庄,在规划编制的思路上应该从"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安居乐业""维续文化""环境宜人""设施齐备"等六方面进行统筹性分析思考。以村庄产业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作为两大抓手,以旅游业结合农业形成产业联动作为村庄产业规划的落脚点,以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功能结构、文化资源保护、景观风貌保护等内容作为村庄建设规划的核心,全方位地对文化旅游型村庄进行规划和建设。  相似文献   

18.
郑涛  刘宁波  黄帅 《华中建筑》2014,(8):154-159
山地是一种特殊的地形,广泛存在于营区之中。如何结合山地地形并利用其特点打造现代营区,是规划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在现有"山水城市"构想的启发下,该文提出"山水营区,生态院落"的理念。以沿海某山地营区规划设计为例,分析其山水环境现状,并从军事性、地域性、人文性、生态性四个方面对该理念进行解读与构建:突出主轴,铸造军魂;因地制宜,山水环绕;以人为本,文化育人;院落营造,气韵推升。在该理念的指导之下,规划形成了"一轴"、"二场"、"三湖"、"四院"的总体格局,实现营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9.
徐振明  荣玥芳 《山西建筑》2009,35(25):51-52
指出在目前文化旅游的热度一再提高的情况下,文化遗产区的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日益成为困扰文化遗产发展的问题,阐释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价值观念,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一些文化遗产区旅游服务设施的规划方法,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霍丹  齐康  孙晖 《城市规划》2017,(5):102-105,121
全球化趋势和城市边缘的蔓延将不断改变文化遗产周边土地的性质,导致其核心资源及周边环境受到极大的影响。从文化遗产背景环境概念和要素结构出发,提出文化遗产保护景观规划层面上的3种尺度:应体现真实尺度的核心区;协同与合作的协调区;关注游览过程与质量的途经区。以托马斯杰斐逊的白杨树林为例,就具体实践方法及其如何与当地协同形成一致的规划目标进行深入讨论,最终形成景观视角下的文化遗产保护专项可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