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锏  陈心朗  宋彦 《室内设计》2023,38(5):65-72
无障碍出行环境是社会文明的标尺, 随着社会老龄化,无障碍设施使用需求不断增 长,城市出行面临新的挑战,街道环境无障碍 建设有待提升。本文立足城市街道空间,从视 障人群类型与需求分析出发,以基于视障人群 需求的无障碍设施为研究对象,归纳出街道环 境中无障碍设施的三种类型,包括触觉补偿设 施、残余视觉补偿设施、听觉补偿设施。结合 美、英、日三国建设经验,通过对比三国街道环 境视觉无障碍设施建设理念及做法差异,提出 包容性设计理念引导下的设施建设更具动态性 与有效性。基于此,借助包容性设计的原则与流程,提出营造街道视觉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包容性设计框架。最后结合我国城市街道建设现状提 出若干发展启示。  相似文献   

2.
推动无障碍环境高效建设,对帮助残障人群开展日常生活及优化各类服务设施、无障碍设施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天津市中心城区81名视障人员为对象,应用描述性统计、核密度等方法对人群时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视障人群日常活动丰富,具有高比例的中、远距离活动行为;居住地周边1km是视障人群开展基本活动的主要空间范围,但此范围内无障碍标识、盲道等无障碍设施建设存在缺失、系统性不强等问题,无法为视障人群提供有效帮助;在社会活动空间范围,存在社区无障碍设施与城市无障碍设施接驳不畅等问题。基于此,文章从空间范围、场景特征、服务设施设置、无障碍设施布局等方面提出构建视障人群日常活动无障碍环境模型与制定规划响应策略,以期通过精准施策,建立无障碍设施与各类服务设施的有效联系,为视障人群开展日常活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3)
为了进一步增强青春期视障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应加强视障儿童的早期教育、开展视障学生的随班就读、重视视障学生的职后教育、完善青春期视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创设全社会无障碍环境。  相似文献   

4.
尽管视障群体只是社会群体中的一个小众群体,但是他们比正常人更渴望得到设计上的特别照顾。随着人们出行环境的复杂化,正常人出行都会遇到困难,视障人士就更加如此。本文基于视障人士的心理特点与视觉特点,为视障人士提供有效的人性化色彩设计与导视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5.
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主要包括视觉障碍、听觉障碍与智力障碍三类,其中视障与听障属于感官障碍,智障学生也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感官障碍。该文基于感官代偿理念,分析三类学生的障碍特征与感官代偿途径,针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公共空间,研究通过空间环境设计帮助特殊学生克服感官障碍的方法,提出感知无障碍和社交无障碍的设计策略,以及完善通行无障碍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6.
香港地区可谓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外来人口到港旅游、工作,其中一些特殊群体也是广泛存在于社会中的。香港地区在政治、文化、经济等各方面都十分完善,其公共无障碍设计的发展也是十分蓬勃的,面对更多社会中的特殊群体,香港地区无障碍设计应用得十分广泛,几乎在每一个公共区域内都能够看到无障碍设计的应用,并且其无障碍设计不论是整体性或是部分性都极其符合艺术审美特征以及自身的发展需求,既艺术性与实用性于一身。  相似文献   

7.
<正>引语从无障碍设计转向通用设计,经过了"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发展过程。无障碍设计面对的是特殊人群,由以健全人为对象的设计转向残障者群体,而通用设计理念不局限特定的使用人群,以最大限度提供适合所有人使用方便的环境或产品设计为宗旨,既能够满足残障者群体的特殊需求又能够方便普通健全者的使用。众所周知,日本是发达国家中无障碍设施深入普及、制定法律法规系统较为完善的国家,日本的无障碍建设称为"福利城镇建设",其指导思想是:"无论是身体残障者  相似文献   

8.
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适老性住宅的无障碍设计尤为重要。文章通过综合对比分析国内外科研和相关设计案例,归纳得出我国适老性住宅在无障碍设计方面的现状及其问题。在此基础上,从老年群体居住时的实际需求、身心特点和行为习惯定性分析的角度出发,分别从适老性住宅无障碍设计标准体系的建立、设计的原则、室内外空间以及环境无障碍设计的要点方面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今后适老性住宅设计发展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刘云佳 《城市住宅》2021,28(5):17-21
当时代的脚步迈入21世纪,走向高质量发展之时,无障碍建设成为现代化城市功能完善的需要,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作为主持《北京市无障碍系统化设计导则》专家和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哈尔滨市、嘉兴市、杭州市等无障碍城区设计的建筑师,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薛峰认为,未来,我国无障碍智慧城市建设将由个别群体转向全部全龄群体;由点位设施转向系统化设施;由单一需求服务转变为全面需求服务;由提升空间环境为目标转变为提升人文环境为目标;由空间设施转变为智慧城市设施,使城市更畅行.  相似文献   

10.
作为深圳市第一个交通无障碍环境总体性的专项规划研究课题,首先从识别深圳市交通无障碍环境特征和主要受益群体出行诉求入手,以通用设计理念为核心,通过无障碍出行活动物质载体识别和发生区域判断,推演全市无障碍出行需求强度分布,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差异化的分区发展规划指引。其次,从宏观目标策略层面、中观分区发展规划指引层面、微观精细化设计指引层面把城市道路、公共交通、交通枢纽、交通标识等各层面的无障碍设施要素进行系统整合,形成了系统、完备的无障碍交通体系。  相似文献   

11.
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的规划及应用程度,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文明和发展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当城市逐渐进入老龄化阶段,需要城市和社会给予更多的人文性关怀,在市政道路发展进程中,不仅仅要考虑通行便利化和道路高质量化等硬件方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考虑城市中各类群体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包括老人、残疾人、孕妇等,对这类群体的关心关爱,更能体现现代化城市的“温度”。因此,该文着重从无障碍设计的原则、应用要点等角度出发,进一步分析提高和完善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居住区无障碍设计与残障人群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居住区中,对无障碍设施有需求的人群,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残疾人,还应包括老年人、幼年儿童等对居住环境使用有困难的群体.因此,要科学地对残疾人、老年人和儿童的生理、心理、行为进行分析,寻找他们的特殊需求,为有针对性的无障碍设计做准备.  相似文献   

13.
潘浩 《中国电梯》2012,(3):25-27
根据残障人员的特点和需求,指出无障碍电梯设计的要点,提出无障碍电梯设计的技术措施,以期使无障碍电梯的设计更加人性化。  相似文献   

14.
触摸“光明”:北京市盲人学校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炜 《建筑创作》2009,(12):92-101
视障无障碍设计目标的确立 “对世界没有视觉记忆的孩子.对世界的感知能力是从小就培养起来的.用面颊的热来判断太阳的方位.一个十字路口和直道.空气的流动是不一样的”(摘自《三联周刊》:盲女传奇)  相似文献   

15.
障碍设计是保证特殊群体方便生活的重要内容。文章对无障碍设计的每个节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无障碍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6.
谭泽阳  成砚 《建筑创作》2011,(12):157-161
文章介绍了在大力推进无障碍建设背景下的国家体育场的无障碍设计。用详实的数据说明国家体育场是如何通过建筑工程设计、运行设计两个阶段设计,成就能够满足残奥会这样有高标准无障碍需求的、面向世界的无障碍环境的。  相似文献   

17.
无障碍开放空间的设计与建设对提升残障人群及老 年人等弱势群体的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丹麦在无障碍 设计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多种类型开放空间项目设计师的访谈研 究,剖析开放空间无障碍设计的内涵、设计理念与策略。结果 表明,无障碍开放空间应以物理环境的无障碍为基础,以不同 群体的使用与体验为核心进行设计。在设计策略上应将无障碍 整合到总体设计中,同时将无障碍考量融入设计全程,避免在 项目完成后附加到已建成环境之上,做到“隐形无障碍”,减 弱心理和人际等层面的障碍对残障人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及“三孩政策”的放开,近年来老人和幼儿数量逐年递增,呈现少子老龄化的特征。隔代抚育成为当今的育儿热潮,从隔代双方的视角重新审视社区空间无障碍的设计,平衡祖孙差异化的需求,寻求老幼群体的共性需要,合理规划活动空间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以武汉任冬社区为例,分析老幼群体的活动特征及空间需求,从步行交通、空间环境及社区交往三方面探讨针对于老幼等弱势群体的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营造策略,以期为城市更新和社区开发建设方式转型提供发展思路和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老龄化社会和当代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背景下,博物馆等文化类建筑的无障碍环境设计尤为重要。文章通过综合对比分析国内外研究成果和相关设计案例,归纳得出我国博物馆建筑在无障碍环境设计方面的现状及其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多样性群体观展时的包容性设计角度出发,分别从博物馆无障碍环境设计标准和评价体系的建立、室内外无障碍环境的互联互通、无障碍环境精细化、智慧化设计等要点方面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今后博物馆等文化类建筑的无障碍环境设计发展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日本针对老龄化人口、残障人士的特殊城市建设需求进行了系统的无障碍设计,从法律层面上对此进行保障,提出了明确的建设要求,并制定了激励政策。本文从城市公共空间的建筑物、道路与交通、公园及其他等方面探析日本城市建设中如何构建无障碍设计系统。最后,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无障碍设计系统的三点建议包括着力研究弱势群体的特殊需求、着手构建无障碍设计体系以及着重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