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城市多元化发展,某些旧城街区空间意识不足,导致惰性空间的产生。在此背景下,应设置空间激活装置,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对服务设施进行激活性改造。以改善老旧城区、街区的惰性空间,进而达到激活整个老旧城区、街区空间的目的。为今后我国城市化建设中老旧城区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的土地和空间都是有限的,在大力发展新区的同时,不能忽视旧城区的更新和利用,旧城区改造和更新已成为城市发展中必需面对的问题。本文从广州市中调发展战略出发,以正在推进中的广州市海珠区南华西危破房改造项目为例,探讨城市旧城改造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旧城区改造,也就是旧城区土地的再开发,是对旧城区中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进行城市土地资源的再配置,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和城市的综合效益。 1 旧城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1人口密度高,住房紧张,人均空间小 我国的城市扩张过程绝大多数是一种自然膨胀蔓延,形成了一种集核型的空间结构,以中心商务区为核心,缺乏副中心或次级城市,人口高度向中心区集中,致使老城区人口密度过高,如上海市老城区人口密度高达42900人/km~2。由于中心城区人口密度高,从而人均居住用地与活动空间过小。上海市人均居住用地仅10.64m~2,人均占地仅40m~2左右,与国外同类城市相比相差较大,如伦敦116m~2/人,东京72m~2/人,慕尼黑136m~2/人。如此拥挤的空间已严重制约了城市居民生活  相似文献   

4.
《安徽建筑》2019,(7):34-35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蔓延式发展,土地的供需矛盾日渐突出,严控新增建设用地的供给将是必然方向,合肥市依托瑶海老工业基地改造,加快推动创新创业,全力实施城市更新,努力打造出一个完全现代化的东部新中心。文章以合肥市瑶海区嘉山路街道的改造项目为例,分析城市中老工业区的旧城改造策略,以期为其他此类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增庆 《山西建筑》2006,32(23):51-52
结合阳泉市的具体概况,从城市改造的原则、山地旧城区特色塑造、步行环境特色、立体空间特色等方面探讨了复杂地形条件下旧城区特色塑造的规划思路,以使城市改造适应旧城区环境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目前很多城市设计存在公共空间活力缺失、空间形态与群众生活需求脱离等问题.人本主义城市设计理论将关注点从技术层面上变为对人生活的思考.依托这一理念,让处在城市战略发展方向上的老旧城区展现全新面貌.文章以苏州吴中区蠡墅镇为对象,从人本主义角度探索"旧城改造"的城市设计策略与实施路径:无序的中间空间、动态设计框架、居民需求导向.以期为蠡墅镇旧城改造提出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7.
城市综合体是城市当中的建筑组织所具有的功能高度集约化的一种形式,其功能具体表现为交通、商业、餐饮、办公等多个层面。而城市综合体面向旧城区改造的压力主要体现在旧城区的建筑质量大部分比较低,同时环境较差,城市空间的构成离不开街道、建筑和广场三个要素,面对城市综合体的设计需要首先解决建筑格局和开放空间的问题。本文将结合实例探究城市综合体在旧城改造中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王键 《山西建筑》2012,(30):25-26
以太原万达广场旧城改造项目为实例,阐述了城市旧城改造中城市规划的原则和引导目标,探讨了如何在城市旧城改造中达到公平、公正的原则,整合并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空间,从而有效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是城市建设中既相互补充又相互排斥的两个方面。新区建设,是指在没有城市与集镇的地方建设城市,或是指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在旧城区附近的土地上建设新的城区。新区建设是占用农业、牧业、林业用地或荒地。这些土地,由于担负的功能不用,投资或劳动积累的累计都显著地少于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和旧城区差距很大,因而拆迁的费用也大大低  相似文献   

10.
旧城改造是城市形态结构改造、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内容变更和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统一,包括城市人口的流动,城市基础设施的改进和建设,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功能分区的细分,城市用地结构的调整及城市绿化和城市环境质量保护等方面的内容。从表象上看,旧城改造仅为城市环境的改善,其实,旧城改造的根本意义在于城市功能的更新,其目标是提高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文化效益在内的城市综合效益,具体在城市物质空间结构上反映为城市土地资源的再配置。城市工业迁移,作为提高城市土地配置效率,调整城市产业结构的比例,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促进城市工业发展手段的措  相似文献   

11.
旧城改造贯穿了城市发展史。发达国家自19世纪开始为解决城市问题而推动的大规模改造重塑了现代城市和理性主义的现代住宅与城市设计;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自上而下城市更新的反思促使旧城改造走向多元合作。伴随城市扩张,涉及公共服务、市政和城市功能的全方位旧城改造在上海城市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作用,而旧城改造中的公共空间建设又支撑着城市功能和人民生活的可持续提升。南丹小区自1949年以后历经的3次改造与自治共治的落实证明了旧城改造在物质环境与社区关系上具有双重价值。通过对城市发展史、上海城市建设史与南丹小区的社区更新实践的反思,文章指出通过公共服务重塑人与环境关系将成为当代旧城改造的核心目标;公共空间建设是解决社会分异并重塑空间正义的有效手段;公众参与有助于共建追求美好生活的社区关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方式多样化、城市化取得重大进步,城市中的旧城区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在我国,旧城区普遍存在土地利用率持续降低、交通不便、布局不合理、地域区分相对混乱、工业区和生活区距离太近相互干扰、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本文就是根据旧城改造的一些基本要求来简单探索一下旧城改造过程中片区道路设计难点。  相似文献   

13.
旧城更新改造是指城市形态结构的改造,城市社会、城市经济发展内容的变更和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崭新的城市发展观,它在充分认识城市发展历史中出现的各种“城市病症”及原因的基础上,寻求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即在强调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城市质量的不断提高。只有对旧城区进行更新改造,才能改造城市的环境,恢复城市的活力,达到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本文通过对泰安市现状的分析,在其旧城改造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重庆双北老街建筑环境改造为例,通过对场所、场所精神和构成要素的分析,提出了城市旧城区建筑环境改造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以实现街区空间的场所精神回归,为城市旧城区的改造设计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在工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城市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城市建设不仅表现了我国的整体面貌,且不同城市的差异性也将我国的地域特色完美展现。在我国走向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我国各个区域的城市都在响应国家的号召,大面积的改造和建设一些影响和制约城市整体发展的旧城区,需要全面规划和建设才能适应当前繁荣城市的发展要求。旧城市的改造就是拆除和新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城市设计是整体规划和建设的前提,旧城改造中的城市设计,不仅要适应现代发展的需求,还要注重相应的设计原则,解决旧城改造中的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对旧城改造中城市设计问题与应用实践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6.
曹秋实 《河南建材》2013,(1):117-118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原有的城市设施大大落后于发展的需要,旧城区的改造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里首先对海城市旧城区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论述了海城市旧城区改造的策略,并对重点地区的改造规划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7.
邓毅 《重庆建筑》2006,(4):64-66
旧城改造是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重庆城市化水平在直辖七年以来稳步提高,取得飞速发展。本文针对重庆目前实行的旧城改造政策和措施,结合重庆老工业基地的背景和山地城市的地理环境,从土地产权、整体规划、拆迁安置、文物保护和资金等方面提出了个人的建议和思考,期望旧城改造工程真正落到实处,实现政府、开发商、拆迁户的利益多赢,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丁竹慧  董欣  路金霞  刘林  杜雅星 《规划师》2021,37(20):29-36
微空间因其规模上的小尺度、功能上的高紧凑度及空间分布上的高密度特征,在老旧城区功能修补、城市更新及城市品质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具有显著潜力、优势及不可替代的社会文化价值.老旧城区在用地紧缺的情况下,普遍面临公共空间功能衰退、品质活力下降的挑战.文章以西安市老旧城区为研究对象,开展老旧城区微空间系统性研究,发现微空间中的流动性激发了空间活力、粘滞性利于创造交往环境、微尺度易于拉近情感距离、根植性强利于蕴留城市文化,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物质空间主体使用受限、社会空间的人群交往受抑、精神空间的文化记忆消退等问题.同时,对微空间进行改造潜力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其分为重点提升型、全面升级型和综合改造型,进而针对每种类型微空间提出改造措施与功能修补策略.  相似文献   

19.
袁静  李嘉林 《山西建筑》2007,33(6):23-24
以夹江旧城西片区改造为例,通过对旧城区整体结构把握、空间形态分析、景观视觉分析与景观完善等多方面的探讨,阐述了在改造中激发城区活力的具体过程,以保证城市健康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林祖锐  孙帅  常江 《工业建筑》2011,41(11):45-49
在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规划战略的调整,工业纷纷迁入园区,原有的工业建筑遭废弃。其中,部分工业建筑有突出的特色、完好的结构,对其合理改造并充分利用,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还能留住"城市记忆",实现旧城区的有机更新。结合徐州新河煤矿工业建筑的改造,通过空间功能转换和文化含义的赋予来探讨工业建筑改造和再利用的适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