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反思新时期我国城市发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经济全球化实质的基础上,着重思考了当前中国城市发展存在的基本问题,并对新世纪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重地上,轻地下;重经济,轻社会;重当前,轻长远;重脸面,轻内涵;重GDP扩张,轻文化提升;交通拥堵、垃圾围城、环境逼仄、城乡分割……人们自觉地设计和建设了城市,为什么城市生活频现弊端?要增长还是要发展?当然需要增长,没有经济增长何来城市发展。但是,经济增长并不能直接带来城市的发展。经济与生活,建设与环境,规模与品质,城市与乡村,虽然密切联系,并不能自然协调。数十年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  相似文献   

3.
过去十几年我们城市有很大的进展,无论是人口的战略,城市的比例,还是城市规模的建设扩大,都是令人瞩目的,对这个变化有很多人点赞,也有很多人吐槽。我的看法是点赞有点赞的道理,批评也有批评的一些根据。无论是点赞还是吐槽,都是我们今后城市发展的基础。无论是好是坏城市已经做成这样。未来,我的看法是,五年之内可能跟过去的十年城市化要有一些不同,要有一个转变。用"转型"是很大的一个词,其实我想说,我们城市发展要从过去十几年的高歌猛进,转到节  相似文献   

4.
思考与转型     
人们正处在一个大的转型时代,在转型的时代里更需要人们认真地思考。"思考中的城市比亢奋中的城市更有力量"。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需要思考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问题,摒弃那些过时的理念,实现从产城分离向新城转型、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型、从城市向区域的转型、从外观向内在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浅议城市建设中城市设计师的责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娄永琪 《规划师》2004,20(12):113-114
1当前中国城市建成环境的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规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一方面,这种快速、高强度的城市建设正在迅速改变着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的面貌和内在结构;另一方面,这种以速度和数量为主要特征的增长方式很难避免超常规发展带来的副作用。从一个城市设计师的  相似文献   

6.
卓玲 《四川建材》2018,(1):235-236
随着城市化规模的增加,城市人口激增,对于城市公共设施的压力越来越大,城市管理成本增加,一个高效运作的城市系统是健康经济体的基础,为了保证城市经济持续发展,各个地区的城市管理者们都在进行一系列管理模式的摸索和转变,力图让自己的城市在经济大发展的浪潮中不落后于其他城市,通过管理模式的转变,助力城市发展,使自己城市的经济发展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翟晓宾 《中州建设》2008,(6):52-53,57
城市发展战略是整个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起点,对城市具有根本的、方向性的指导意义,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不仅确定了适宜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与发展措施。而且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导下,引导着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我们应以生态再造战略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以结构调整战略消解经济结构矛盾,以区域联动战略突破行政条块分割,以城乡统筹促进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使城市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充分发挥自身特有资源优势.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良好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8.
灵魂的追述     
30年!中国经济已飞奔了30年。这30年里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付出的代价也不敢言轻。王石曾说:"我们已经走得太快,以至我们灵魂无法追上我们,我们应该慢下来,好让灵魂跟上我们的步伐。"是的,城市的灵魂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当代社会已从工业文明逐步进入生态文明,城市发展应该说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从第一代城市理论:人与城市,注重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形态;到第二代城市理论:人与人,强调社区功能,人本精神;到第三代城市理论:人与自然,注重人与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9.
一、规模与布局一个城市规模的大小受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自然条件好坏、政治地位高低和该城市与其它城市的相对位置和相互关系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通常认为城市规模愈大,经济效益愈高。但城市规模过大,又会引起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如人口拥挤、就业困难、住房紧张、交通阻塞、事故频繁、环境污染、治安恶化等。因此,正确处理城市规模与布局尤为重要。从全国看,中国城市布局可考虑采用如下四种模式:集群城市模式。以特大城市为中心,发挥集群城市辐射功能,实现高度城市化与高度现代化相结合。如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集…  相似文献   

10.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以来,以筹办及举办奥运会等重大事件为带动,城市功能与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空间结构调整有序展开,宜居城市建设初见成效,首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在中国加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下,伴随着外来人口的快速增长,北京城市规模的扩展速度也大大超过规划预期,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巨大,住房交通及公共服务等问题凸显,城市社会生活的内在质量遭到质疑.为此,通过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以下简称"总规实施评估"),对规划实施进行总结与反思,加强对上述问题及成因的认识,是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好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6,(1):48-50
高铁已经成为影响甚至决定城市—区域发展走势的新"变量"。笔者在总结杭州都市圈建设模式和绩效特征的基础上,以杭州都市圈为例,剖析了高铁建设主导的区域竞争新格局对都市圈发展的作用机理,进而提出了都市圈应对高铁时代机遇挑战的发展对策。研究认为:都市圈及圈内城市要处理好"自转"与"公转"的关系,通盘考虑自身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推进市域网络化大都市建设,提高都市圈的首位度;以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都市圈经济转型升级;以创业创新为驱动力,推进跨地域城市治理创新,推动都市圈实现"竞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景泉 《建筑创作》2010,(2):62-71
<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逐渐加强。每一个所谓的标志建筑项目,在它诞生的那一刻,人们就希望它在地域及文化特征中体现独立、自信的状态;并希望其为周边城市发展注入能量与活力,"植入"与其城市类似的文化特征,让人印象深刻;希望它成为城市变革的催化剂,强化城市地区的吸引力。如何建造一个多方(政府、开发商、市民)共赢的公共文化建筑?如何强化城市的一体化和连续性,超越建筑单体性的模式,融入城市,充分发挥城市公共功能?以两个项目为例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3.
怎样既加快推进城镇化、满足各方面对城市发展的需要,又防止出现"城市病"呢?一条有效途径是发展大、中、小城市规模适度、分工科学、功能配套的城市群  相似文献   

14.
加快我国城镇化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尤其像我国这样一个有着9亿农民的发展中国家,一个农业大国,城市化更是一个绕不开的课题。中国的城市化道路该如何走?朝什么方向发展?国内经济界专家学者及政府有关方面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关于城镇化形式和规模 1、城市化发展中期应重点培育大中型城市。在城市化发展中期阶段应  相似文献   

15.
苏勇  胡纹  林仲煜 《城市规划》2005,29(4):89-92
从1990年代初开始,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大多数中小城市的城市化规模和速度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沿海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这一现象表现得尤为明显。由于普遍缺乏大规模高速度高密度的城市开发和管理经验,快速发展的城市化一方面带来了经济  相似文献   

16.
我们曾经在2010年第4期"西方学者论中国"的专题中讨论了中国城市与建筑发展的问题。境外学者往往认为,中国城市与建筑的发展超乎寻常,呈现一个个"奇观",伴随着一个个传统城市的消失和现代都市的快速生成,建筑以一种超乎想象  相似文献   

17.
城市规模是考量城市发展方向、制定发展策略的重要指标.文章基于《中国近代报刊资源全库》《中国知网CKNI数据库》等数据库,利用词频法、统计分析法与文献法,试从规划史的角度梳理"城市规模"这一城市规划术语内涵的演变过程,探究其与不同时期城市规划的关系,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前言"文化大革命",一种本只属于中国六七十年代的人类历史现象,今天以变异的一种方式在中国各大城市滨岸竞相上演。几乎每一个有河流经过的城市,无一幸免地都拥有几道"引以为傲"的防洪大堤。试问,诸如此类被堂皇冠以"保障生命安全"的高科技河流渠化工程,是否真正科学地解决了民生?是否真正遵循了自然与生命的规律?再者,城市的记忆、美感、活力与生态循环又何在?大之,如此造成一个个形同枯槁的僵硬城市滨水形象,则"伟大复兴、美丽中国"之梦想又焉存?  相似文献   

19.
北京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的宏观背景分析 转型发展,刻不容缓 当代中国正处在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在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转型中不断前行,国际金融危机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使得中国发展方式转型更加刻不容缓. 2008年开始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问题更加突出.在动荡低迷的全球经济背景下,中国应该如何稳定国内经济环境,如何保持发展的可持续性,如何在全球经济危机中保持不败之地?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我们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从制度安排入手,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为抓于,增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20.
潘郁泉 《城乡建设》2014,(12):43-45
正科学的路径选是实现新型城市化又好又快推进的重要保障。城市的发展模式、方向选择、实践路径,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发展前景与竞争实力。浙江省湖州市按照"规划科学、功能完善、文明有序、清丽宜居"的目标要求,以人的城市化为核心,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主线,以"四化"同步推进为路径,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快推进"三个城市"(浙北中心城市、重要节点城市、生态示范城市)建设,加速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