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雨水排放费征收标准的量化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环境经济学原理,分析了城市雨水资源化及径流污染控制经济激励机制的理论.在此基础上,从经济激励的角度对雨水排放费的制度设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单因子等效处理成本法、单因子排污费用法、多因子污染当量法和筹集资金费用分摊法等4种雨水排放费征收标准的计算方法.以北京城区为例,对不同雨水排放费征收标准的激励力度和公众的承受能力进行了探讨,建议现阶段北京城区(污水)排污费与雨水排放费的单价比例宜为1:(1~2).  相似文献   

2.
海绵城市建设视角下的城市绿地在调蓄城市雨洪中承担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半湿润地区的海绵绿地具有显著特征,总结其设计方法可为风景园林行业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以河北省迁安市滨湖东路绿地的建设全过程为研究对象,以保障绿地的基本功能和消减绿地内外部径流为前提,将半湿润地区降雨特征 作为研究基础,提出半湿润地区外源径流型海绵绿地的设计方法。针对绿地内部的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简称 LID)体系,利用 Xpdrainage 软件对场地开发前、后进行不同重现期降雨条件下的径流排放过程的情景模拟,对比分析二者的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和峰现时间。结论: 1)在不同重现期降雨量下,滨湖东路绿地调蓄雨水径流作用显著; 2)半湿润地区外源径流型海绵绿地在设计时须利用定性分析结合定量模拟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北京通州某建筑小区海绵改建示范项目为研究对象,利用SWMM雨水管理模型,依据降雨径流实测数据率定、校验模型参数,构建了海绵改建小区雨水径流多级调控系统,分析了海绵改造前后以及不同情景下LID设施参数、管道参数等对雨水调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一级LID措施调控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可达到41. 51%~57. 40%、污染物削减率均在25%以上;二级调控雨水管道尺寸最为有效,当排水沟底宽或最大深度增加60%时,可保证小区10年一遇降雨重现期下无积水现象发生;三级调控蓄水池容积,可以实现小区3年一遇降雨重现期下无积水现象发生,同时雨水资源利用率达到3. 93%。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目前一些城市所面临的开发强度大、场地受限、内涝频发、雨水径流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介绍了利用平屋顶调节城市雨水径流的方法——蓝色屋顶。以某城市片区为例,借助SWMM模型对该片区在不同重现期下采用不同比例蓝色屋顶的雨水径流控制效果进行了模拟分析,并比较了在一定开发强度下屋顶调节与场地开发前的水文条件。结果表明:屋顶调节是削减场地开发后峰值流量的一种有效方法,尤其对一定重现期内的强降雨事件削峰效果更明显。因此,蓝色屋顶可作为城市内涝和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的有效手段之一,提高城市的"海绵"功能,尤其对于高强度开发区域,以及国内许多城市旧城改造中内涝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谢怀南  戈晓宇 《风景园林》2021,28(11):89-95
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降雨条件的改变会带来径流产流、汇流过程的变化,进而影响集雨型绿地的径流控制效能。通过气候倾向率法和MK检验,分析迁安地区过去及未来的降雨趋势,以迁安市滨湖东路片区为研究对象,利用MIKE URBAN软件,对外源集雨型绿地建成前后在不同重现期降雨条件下的区域雨水管网的溢流负荷情况进行模拟,并计算未来重现期降雨量,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外源集雨型绿地的径流控制效能。结论:1)迁安地区自1989年来降雨量呈上升趋势,且在未来情景模拟下该趋势将持续;2)集雨型绿地建成后,有效缓解1年、2年、3年、5年一遇区域雨水管网溢流负荷现象;3)外源集雨型绿地应对未来降雨雨水径流的控制效能将减弱。最后提出在海绵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将气候变化的条件纳入其中,考虑低影响开发系统的气候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潍坊市降雨较少、水资源匮乏,现状雨水资源化利用程度不高。针对潍坊市降雨径流特点与雨水水质情况,分析雨水入渗系统、雨水调蓄排放与利用系统等技术,分别针对新建、已建住宅小区与企事业单位及大屋面公共建筑等不同建设区域的条件与需求,确定了合理的雨水综合利用技术方案,以推动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及海绵城市建设,缓解城市缺水现象。  相似文献   

7.
城市景观水体汛期降雨蓄水防涝调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对进入城市景观水体的汛期雨水进行合理的蓄泄调度,引入了降雨蓄水防涝调度情景分析法,选定径流总水量和径流量作为情景分析的核心驱动因素,围绕这两个因素确定了4种可能发生的降雨情景,并给出了相应的调度措施.对于特定降雨,在确定其所属情景之后即可根据情景分析法选择相应的调度方法,从而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以北方某滨海城市的两场实际降雨为例,利用情景分析法对该区域排入景观水体的径流雨水进行了合理的调度,既能防止发生城市内涝,又最大限度地积蓄了雨水资源.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海绵城市工程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热点领域.在公园绿地建设中应用海绵设施,降低城市地块的雨水排放压力,削减雨水径流污染排放量,实现对雨水资源的利用,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以玉溪大河下段3号地块的设计为例,应用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采用了多种海绵设施处理场地内雨水径流,使场地满足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9.
旧工业厂区由于建设年代较久,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问题十分突出。大量的不透水下垫面,使降雨时形成大量地表径流,造成内涝灾害和面源污染,因此以传统理念建设的旧工业厂区往往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基于"场地开发后外排量不大于开发前"的理念提出的海绵城市,便成为解决旧工业区排水的重要方式。虽然传统的小海绵体系作为改善雨水问题的有效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控制中小降雨的流量及径流污染,但对于高重现期降雨的控制效果有限。为了在高重现期降雨的情况下,仍达到场地开发后外排量不大于开发前的目标,需综合协调旧工业厂区内各要素的关系,使区域降雨量延时排出。这一理念作为海绵系统构建的重要手段,愈发受到相关学者的重视。文章以北京市通州区某旧工业厂区的构建为例,从目标、原则、策略、设计层层深入探究海绵城市技术在旧工业厂区改造中的应用,形成兼顾大小降雨事件的旧工业厂区雨洪管理建设思路;希冀为未来旧工业区多目标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栾楠  常乐  裘鸿菲 《华中建筑》2020,38(2):62-67
低影响开发设施作为能够有效消减、利用和延缓城市道路雨水径流以及控制径流污染的分散性单元,正逐渐应用于道路排水系统建设中。该文以海绵城市试点——江西省萍乡市武功山大道为研究对象,运用雨洪管理模型(SWMM)模拟不同重现期(一年一遇、三年一遇、五年一遇以及十年一遇)3小时降雨下生物滞留设施、透水铺装等单一低影响开发设施以及低影响开发组合模式对于道路雨水径流削减效果。结果表明,采用LID雨水系统的城市道路在不同重现期下对径流总量的削减率为34.5%、28.2%、26.1%、24.3%,径流峰值削减率分别为37.4%、27.3%、23.5%、19.5%。同时,对于单项LID设施而言,生物滞留设施在径流总量以及峰值削减上均优于渗透铺装,具有良好的雨洪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河南省东北部某小区为例,采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中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计算方法。利用已知的地块设计参数和降雨,地形,水文等估算替代参数,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这一指标的应用进行探讨,雨水模型对海绵小区进行单场、多年连续降雨的模拟,找到最适合居住区的海绵城市设计方案,并指出年径流污染控制的效果目标,年径流总量的控制是实现这一效果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验考察了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雨水花园在不同重现期、不同下垫面类型进水下对雨水径流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同时考察了雨水花园对雨水径流量的调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雨水花园对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对COD的去除率可达95%以上,对浊度的去除率可达87.7%以上,对氨氮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对总磷的去除率可达25%以上;当雨水花园的蓄水层为200 mm,降雨历时为2 h,重现期为3年时,只在1 h55 min时发生溢流。该研究结果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海绵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城市持续推进绿色发展理念的背景下,为科学支撑海绵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以梧州市苍海湖为研究实例,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经验和属地化的测量参数,应用InfoWorks ICM构建研究区水量水质数学模型。设计旱季和雨季两种模拟情景,分别对苍海湖汇水区内的污染物径流冲刷效应和湖体内污染物迁移扩散规律进行模拟分析,计算不同设计情景下地表污染物随雨水径流进入苍海湖及在湖内扩散的演进过程,并基于计算结果为苍海湖水动力条件改善、湖泊水质保护等提出工程指引建议,以期为水量水质数学模型在海绵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低影响开发措施刘城市雨洪的控制效果,利用暴雨管理模型(SWMM),对某区域内规划建设绿色屋顶、渗透铺装、雨水收集系统以及低势绿地等低影响开发措施后在不同重现期的降雨强度下出水口流量变化以及规划区域内产汇流情况的模拟研究。通过模拟显示,在一定重现期降雨强度下低影响开发措施可以削减区域内产流的峰流量、推迟区域内径流峰流量的出现肘间,并且采取低影响开发措施后,地表对降雨径流的滞蓄量和渗透量增加,减小了地表径流总量,从而间接增加了雨水资源滞留、消纳和利用量。通过SWMM模型可以对低影响开发措施在不同重现期降雨强度下地表径流的滞留消纳量以及雨水资源的利用量进行评价,进而为低影响开发措施的规划设计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张杨  李兵 《中国市政工程》2016,(4):44-45,102,103
"海绵城市"是国际化城市雨水管理理念在国内的创新和发展。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应与城市总规、控详规、防涝规划、水系规划、绿地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及排水规划相结合,以城市降雨与径流控制率分析、初期雨水污染分析为基础,统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雨水管网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  相似文献   

16.
在海绵城市工程规划、工程建设方面,上海市应用广泛.污水处理厂由于厂内雨水管道管网容量有限、排放渠道受阻、调蓄能力不足等情况,易形成厂区局部积水、径流污染等现象.以上海某污水处理厂海绵化改造径流污染控制工程为例,探讨污水处理厂通过海绵化改造与厂区雨水收集及处理系统相结合,依靠增设植草沟、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等提升径流控制...  相似文献   

17.
透水路面与生物滞留组合系统为典型的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设施,通过实验室人工模拟降雨,对道路1%横、纵坡条件下透水路面与生物滞留组合系统的径流雨水体积控制效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变径流系数法-等流时线法更适合试验条件下透水路面的产汇流理论计算;随着降雨重现期由1年增加至20年,透水路面的径流雨水体积控制率由30. 69%降低到10. 21%;高降雨重现期下组合系统增加蓄水层深度对雨水体积控制率的改善效果不如低降雨重现期下显著;随着降雨重现期由3年增加至20年,组合系统中生物滞留设施对雨水体积控制率的贡献比例从71. 56%增加至86. 31%;当组合系统中滞留带蓄水层深度为15 cm时,10年和20年重现期下的雨水体积控制率为75. 73%和74. 59%,径流雨水控制效果较好;影响组合系统雨水体积控制率的主要因素相关性排序为蓄水层深度降雨量峰值雨强。  相似文献   

18.
结合某工程案例,介绍了城市综合流域排水模型建立的基本思路和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降雨重现期下过载管道、溢流节点和积水点分布情况,基于雨水模型对未实施海绵城市的雨水管网情况与实施海绵城市后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建设海绵城市后雨水系统中过载管道、溢流节点和积水点数量都明显减少,海绵城市建设能够有效减轻内涝积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SWMM与WASP模型的区域雨水景观利用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雨水景观利用是雨水资源化的重要途径,而准确模拟雨水景观利用对景观水体的水质影响是制定方案的基础和依据。以华北地区某生态小城镇(HM镇)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SWMM暴雨管理模型,建立了HM镇的雨水径流模型,并对不同降雨重现期下HM镇的雨水径流进行了模拟;然后,以景观河作为HM镇汇流雨水排放的受纳水体,采用WASP水质模型模拟了雨水排放至景观河后的水质变化。研究表明,综合运用SWMM和WASP可以模拟出雨水从降水到用于景观利用的整体过程,为建设雨水资源化工程和制定雨水污染治理措施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城市道路雨水系统是连接源头地块和末端水体的重要输水通道,道路传统排水方式存在排涝压力大、径流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破坏等严峻问题。而海绵城市建设中,道路雨水系统的建设目标既包括针对中小降雨的径流污染与总量减排控制要求,也包括针对不同重现期暴雨的大、小排水系统等综合设计要求,还涉及道路路面和景观功能的完善和提升。因此,综合设计必然涉及道路、市政、园林等多专业的合作。阐述了既有道路改造如何进行源头控制、小排水和大排水设施的合理设计与衔接,以及系统优化;结合池州市海绵城市示范项目——"齐山大道"工程实例,阐述了如何整体考虑道路上下游关系和红线内外场地条件等,合理构建多目标海绵型道路雨洪控制利用系统,有效利用现状道路及周边土地资源,合理处理空间、竖向、绿地景观等场地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优化整体方案,综合解决年径流总量控制、径流污染控制、道路内涝防治等问题,保护周边湿地生态环境,提高项目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