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齐心村为代表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村落依傍自然山川河流自然生长,是独特的自然、人工、社会文化景观相互和谐共生的产物.本文以湘西州传统村落齐心村为例,通过文献考证、田野调查等方法,剖析该村落的自然、人文背景,宏观层面的聚落整体空间、中观层面的聚落与周边环境的组合关系、微观层面的聚落景观要素三个层面,对传统村落齐心村...  相似文献   

2.
以齐心村为代表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村落依傍自然山川河流自然生长,是独特的自然、人工、社会文化景观相互和谐共生的产物。本文以湘西州传统村落齐心村为例,通过文献考证、田野调查等方法,剖析该村落的自然、人文背景,宏观层面的聚落整体空间、中观层面的聚落与周边环境的组合关系、微观层面的聚落景观要素三个层面,对传统村落齐心村进行分层剖析,解读了齐心村实用质朴性、生态适应性的村落景观。  相似文献   

3.
传统村落经过历史的沉淀,蕴藏着丰富的空间营建智慧。文章以第四批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蓝田县石船沟村为对象,从村落整体空间、公共空间、民居空间三个层面,分析村落传统空间尊重自然、体现客家文化与地域营建特色的智慧,以期对当今村落空间更新有所启示,使石船沟村村落空间现代营建根植于其所生长的"生命土壤"。  相似文献   

4.
国土空间规划是中国新时代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规划领域的重大变革,乡村规划是其中的基础和关键,而传统村落是乡村规划中传承自然乡土文化的主要载体,需从生态文明和地方性的视角进行科学规划。以浙江省传统村落为例,运用ArcGIS等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及与山、水、林、田、海等自然要素的关联特征,从聚落与自然的格局关系视角,发现了浙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数量与自然要素丰度双聚集、山形水势结构清晰、自然要素叠加关系明显等地方性空间特质。在此基础上提出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中传统村落全域全要素的保护理念和以地方性为依据的“重点连片、次类带状、单一点状”的分类规划路径,探索集中连片保护理念下进一步提升传统村落自然风貌特色的规划方法,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传统村落的社会构建和结构形态作为村落历史文化的内涵价值体现和地域传统风俗的外在形态表征,是更新改造和空间活化的关键。本文以空间句法为量化依据,围绕传统村落"空间活化"尚未形成体系的问题,结合郭麻日村空间形态,运用自然运动、运动经济体、空间组构等理论,从人流运动、聚落功能和空间组构等方面,探寻基于空间句法理论的西北多民族地区传统村落空间活化路径,以期为西北地区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传统村落公共开放空间图式语言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村落开放空间图式语言是揭示传统村落在长期人、地相互作用的建设过程中,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所积累的风景园林智慧,以图式作为表达形式,构建以人文生态过程为依据,由景观要素、空间单元、空间组合依次耦合嵌套所形成的具有尺度、秩序、语法、意义等功能的生态景观语汇体系。以全国传统村落为样本,开展村落公共开放空间典型图式语言研究,初步形成基本图式136种、组合图式30种,构成村落公共开放空间的图式语汇。结合吉林长白县鸡冠砬子村公共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实践,探讨运用图式语言进行人文生态设计的方法和途径。总体来看,传统村落公共开放空间的规律性较强,具有很多可以学习和借鉴的空间模式。同时图式语言的应用需适合景观环境并符合功能导向,在规划设计中应"有式而无形",因地制宜地做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7.
传统村落总体布局对自然条件的综合运用及其所要表达的社会语义是一个整体。其总体布局的自然智慧主要体现在安全防灾的系统思维(包括避免自然地质灾害、治水防洪和理水排涝、蓄水防旱和储水消防等)、生存资源的可持续获得(包括耕地资源、水资源、阳光与风道等),以及注重对生命过程的整体性认识。传统村落总体布局的社会语义在"区域"上体现了宗族精神追求,在"边界"上反映了对领域感的集体认知,在"地标"上体现了社会控制和教化作用,在"路径"上体现了村落的社会秩序,在"节点"上塑造了村落日常生活的归属感。进一步理解传统村落的整体价值,对传统村落整体空间格局予以整体性积极保护,同时把优秀传统村落作为当今城市设计的研究和学习样本。  相似文献   

8.
<正>村口在中国传统乡村中,是村落和自然的分界点,有交通组织和休闲集会的功能。本项目试图恢复中国传统乡村的"村口"空间,寻找"村口"的类型学价值。在原址上将民房改造成公共活动的空间场所,增加村口的公共活动空间和内容,在乡村复兴中实现社会性和公共性价值。用一些传统的布局法和工法完成对村口传统的重建。建筑为单层双坡顶,屋架采取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南地区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造就了数量众多的"中国传统村落",为了深入了解西南地区传统村落的分布状况和成因,文章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软件(ArcGIS),对西南地区不同时间截面的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同时结合空间统计分析软件(GeoDa)及地理探测器工具,综合多种影响指标,对西南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成因进行解析。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的传统村落具有明显的地域空间分布不平衡性,不同时期的传统村落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集聚分布态势,且聚集核心一直保持不变。在整体空间结构上,西南地区传统村落呈"单核聚集—单核多点网状布局"的空间结构发展模式。(2)通过分析多项指标因子对西南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发现自然因素中的海拔高程、地形起伏度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影响最大,地形起伏度较大、地面崎岖的中高海拔山区传统村落分布最集中。相比而言,人文因素对西南地区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小。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大背景下,西南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谢辉  朱颖  罗俊  田雨 《中国园林》2024,40(4):116-122
哈尼族传统村落因其独特的文化和生态布局,声景资 源丰富且特色鲜明,但缺乏系统性研究。以“森林-村寨-梯田- 水系”四素同构的哈尼族传统村落阿者科为例,对四素空间的 声环境进行主客观评价分析。发现多数空间的声压级在50dBA 左右,且以低频为主。村落以水为径,串联起自然生态,水声 还能为游客提供较高的情绪价值;文化与自然空间相互作用后 的声景舒适度为最高;村民生长于斯,赋予了村落丰富的声景 资源。最后提出了3个声景保护策略,即保护村落的原真性, 实现特色声景的有机呈现;促进生态保护与水源保育的正向循 环,构建自然和谐的声景;激活人的活态属性,延续村落空间 的声景活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存留的侗族古村落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该地区的主要侗族村落进行了专项考察,对其历史文化渊源,公共建筑结构、村落空间格局等及其形态演变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工作。研究表明,侗族村落的空间形态演变受侗族社会组织结构、信仰体系、生产模式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侗族村落的生长是以中心空间为中心源头,其生长模式受地势、环境的影响,经过时代的变迁,这种形态的演变逐渐从无序向有序的空间形态发展。侗族村落空间的发展及其格局体现了侗民族特有的民族传统文化,呈现了侗族人质朴的审美情趣,折射出侗民族自然和谐的生态智慧,这些对于现代社会发展和城市景观规划设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是文化和历史的体现,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传统村落空间格局被破坏,为今后的保护发展带来巨大困难,因此空间结构的研究对于未来村落的保护发展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山东省泰安市山西街村是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本研究通过空间句法的凸空间分析法、轴线分析法,选取整合度、可理解度、深度值等参数从不同的空间尺度定量分析其空间格局。研究表明:该村由环路包围而成,其道路层次较为分明,街巷宽度与两侧建筑物空间比例协调,尺度感较好;其中主街、环街及其沿街空间的空间整合度最高,村落整体可理解度较高,整体深度值较低,村落位置于大汶口镇可达性较好。整体而言,该村落既相对开放又保持着自身独立性,对它的保护和发展应注重街巷独特的空间格局保护与整治,同时给予上述分析中呈现的有意义空间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3.
文章应用生命周期理论,研究传统村落空间的生长,绘制了水尾村空间生命曲线,将水尾村空间生长划分为产生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落期四个阶段。分析了影响生命周期的因素:生产力的变革、功能的适应性、人口迁移与政策的调控。从四个角度提出了传统村落空间复兴之路:功能的转型、人口的再造、传统文化的延续、政策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宋绍杭  张扬  徐鑫 《规划师》2011,27(5):32-36
浙江省青街畲族自治乡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采用建筑与空间系统、功能的适应性分析路径,建立了满足原住民与其他人群空间需求的多元功能目标系统,即浙南畲乡生活村落、水绕山环风景村落、民风淳朴人文村落和传统风貌旅游村落;通过有机更新,保护、延续了传统风貌和景观空间,突出了村落的人文特色;增强了公共空间活力;保护和改善了传统风貌和...  相似文献   

15.
在对延边地区朝鲜族传统村落空间特色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文章着眼于村落的复兴发展,提出了推动村落转型,完善空间功能布局、改造重点地段,优化村落空间功能和增强文化认同感,延续村落风貌特色等策略,以期能对朝鲜族传统村落的空间复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杨箫  李早  叶茂盛  夏舒婷 《园林》2024,(3):104-112
水口是传统村落景观风貌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选取安徽省黄山市唐模村的水口景观空间进行眼动追踪实验,探究在乡村转型发展过程中如何保持水口独特景观风貌、提升游客的情感与体验感。通过眼动指标的量化特征分析,实现对水口景观空间视觉的可度量和可视化,总结了水口景观空间游客视觉行为的规律。研究表明:(1)在水口景观空间中,门窗洞口、牌匾楹联等人工要素比植物、水体等自然要素更受游客关注,人工要素在文化类风景园林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2)游客对大面积单一的植物、水体的视觉偏好较小。(3)第一次注视前时间、第一次注视持续时间与要素的像素数量、RGB均值具有较强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赵耀  龙彬  张菁 《中国园林》2023,39(9):67
传统村落是乡村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景观,构建 传统村落景观安全格局是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区域尺度传统村 落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综合风景园林、城乡规划、 景观生态等学科理论和方法,以文化遗产安全、自然生态安 全和休闲游憩适宜为目标,运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和最小累积 阻力模型,识别构成要素、建立网络体系,形成区域尺度下传 统村落景观安全的一种新研究范式,进而以腾冲市传统村落 集中连片区为例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传统村落景观 安全格局包含节点、廊道、环境3个关键要素,并可划分为不 同的安全等级;2)通过节点识别、阻力面构建、廊道提取、 环境划分、优化与联系等步骤,建立由4级节点、2级廊道和 3级环境组成的腾冲传统村落景观安全格局;3)基于获得的景 观安全格局,提出对应“村落-廊道-区域”的分级、分区保护 策略。以期为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提供参考,并为区域 性文化遗产及其相关自然和人工环境的保护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安康76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从地理环境角度入手,通过实地调研和现状分析,运用GIS空间分析法,从自然条件、区位条件、社会条件等方面对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并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情况与自然条件、区位条件、社会条件等方面的优势或劣势存在着凝聚或分散的关系,并结合安康传统村落的现状,提出传统村落的发展类型分为异地搬迁型、保留发展型和优先发展型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对国内外传统村落生态营建理论及实践的总结分析,结合实地考察,从人地和谐角度对传统村落空间营建的生态思想及智慧内涵进行思考,以期以其核心智慧应对多元时代的变化和发展需求。传统村落选址布局、资源利用与保护、防灾减灾等空间营建活动反映了古人"相地而生"的自然适应思想、"人境共融"的可持续发展思想、"避险防灾"的生态安全思想,文章进一步揭示了其生态思想背后所蕴藏的智慧内涵:以协同思维指导村落空间建设;以自然过程支撑村落生命系统;以伦理秩序维持村落自然格局。同时结合我国当前城乡建设实践,提出适应时代发展的生态可持续营建行为准则、生态范式及价值向导。  相似文献   

20.
目前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中,对传统村落选址营建的文化内涵关注较少。从传统风水学说中关于理想人居模式的讨论出发,从传统村落选址格局的基本空间要素方面,对中国传统村落井陉县河应村选址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自然空间格局所具有的独特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