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全球许多城市将创新城区作为引领城市转型、激发城市创新活力的重要工具。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着力打造创新城区,但成效并不显著。创新城区是创新系统嵌入传统城市空间所形成的新型空间,其空间生产过程通常表现为城市更新。从创新活动的空间视角出发,具体分析创新城区的要素构成和组织,归纳构建创新城区城市更新的"创—城—人"融合发展的框架和建设模式,并通过国际案例分析,总结创新城区的建设经验,以期为我国创新城区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与科技创新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伴随着产业转型、城市更新、创新驱动等发展需求,城市越来越重视创新空间的发展与规划。"创新城区"是一种较新的理论概念和实践路径,本文对其发展条件、过程演进、概念与特征进行总结,提出"创新环境—产业环境—城市环境"的创新城区概念模型。同时,梳理美国创新城区发展的最新进展,以波士顿肯德尔广场、西雅图联合湖南区和北卡罗来纳三角研究园为例,介绍创新城区的三种类型。最后,总结美国创新城区在空间建设、政策实施、产业发展、文化嵌入等方面的经验,并提出我国发展创新城区应吸引企业,促进科技产业集聚;优化空间,提高环境品质;鼓励创新,形成创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3.
当前全球进入创新驱动时代,创新城区是刺激城市经济内涵式增长的全新的城市经济新空间规划手段,理解创新城区发展的内在逻辑有利于推动我国创新城区建设。通过解读布鲁斯·卡兹创新城区理论,认知创新城区内涵,并以22@巴塞罗那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展创新城区采用的城市更新模式。最后,总结了创新城区的基本建设路径,提出通过完善创新主体、提升创新服务能力、构建网络关系、城市空间更新等方式,促进创新城区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创新空间建设越来越重要,探索"腾笼换鸟"释放出的存量空间如何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十分必要。本文介绍了"创新城区"的概念,认为"创新城区"将是北京创新驱动下存量空间提升与更新的重要路径。进一步构建创新城区指标体系,从创新能力、创新服务、创新环境三个方面,对北京创新城区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并对北京创新城区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人才驱动的科技创新城区发展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也是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科创空间的演变出现新的趋势,创新研发功能在空间上产生集群效应,园区配套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不断完善,产业园区、科技园区逐步转型成为"科技创新城区".在这一过程中,人才对科技创新城区发展起着直接激发的作用.一方面,人才是科技研发创新的核心动力,能够推进原始创新、技术发展和产业转化;另一方面,人才也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人力资本的支持.创新要素吸引了人才聚集的同时,人才也同时形塑了创新城区的定位和趋势,二者之间是相互追随、循环累积的关系.因此,在人才驱动的视角下,科技创新城区的规划必须直接呼应人才发展的要求,为特定类型的人才聚集营造适宜的城市环境,塑造具有吸引力的人才氛围,才能使创新城区和人才发展形成正向循环,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的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6.
徐明玉 《城市住宅》2021,28(4):58-61
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背景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氛围逐渐在深圳形成,新增大量初创企业,经历"从0到1"存活阶段,而低成本和优质服务的平台则成为关键,初创企业不得不从城市中寻找此种载体.产业升级而出现的闲置空间——旧厂房,逐渐进入创业者和投资者的视线,经过"腾笼换鸟"式改造后,成为新型创业平台,受到众创企业青睐,研究重点介绍深圳旧厂房通过改造实现众创空间供应的3种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新常态下,创新成为我国转型发展的突破战略,创新型空间成为建设热点。大学集聚的区域无疑是蕴含丰富创新潜力的空间。截至2015年5月,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845所。然而,受限于传统办学理念,多数高校依然如创新海洋中的"孤岛",对区域创新贡献有限。为此,笔者以大学驱动型创新城区为对象,基于中美五个典型案例的成长路径、运行动力与空间组织分析,尝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4)
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存在着的盈利水平低、发展空间窄、有效供给与需求匹配程度低等问题,其根本症结在于我国实体经济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动能不足。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众创空间成为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通过发展专业化众创空间可为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提供有力保障,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供新动能,为"三新"经济发展壮大提供原动力。通过发展专业化众创空间构建可吸附、可共享、可共生的协同创新生态链,形成科技创新共同体,实现专业化、协同式、整合性创新,使创新成果转化有效对接市场需求,加速新旧动能转化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全球领先的高科技聚合物材料生产商科思创和同济大学,携手全球聚合物解决方案专家瑞好,共同宣布"2017年科思创-瑞好先进材料设计应用大赛"暨"第二届同济-科思创创新大赛"获奖项目。来自7支优秀团队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意应用设计从73个报名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大奖。大赛旨在引导学生进行多学科交叉学习和创新,并提供平台助其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未来市场。为支持年轻企业家开拓以市场需求为驱动的创新,同济-科思创创新研究院于2016年通过产学研合作的形式创  相似文献   

10.
随着创新发展日益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的主线,众创空间也成为创新经济和创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本文基于对众创空间研究对象的界定和相关调研数据,借鉴众创空间集中率指数及空间自相关统计Moran指数,对上海以区县为单元的众创空间地理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上海众创空间发展格局整体上表现出非随机性特点,空间上呈现一定自相关性;上海众创空间组织尚未突破资本驱动时代地租理论所引导的城市圈层空间结构;众创空间发展理念有待提升,既是经济平台又是公共服务设施;上海众创空间与城市其他功能空间的融合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20,(4)
为了使大学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帮助小企业,为其成长发展提供科技生产力,作为我国众创空间的重要组成,高校众创空间不仅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站式、专业化的创业服务,还为培养高校创业企业和企业家提供了优质平台,既有利于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也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3)
随着创客文化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探讨创客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对助推我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宏观战略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创客时代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大学生缺乏正确创新创业理念指导、创新创业教育与地方实际有效结合不足、评价系统改革滞后等问题,需实行产学研合作、推进创客空间建设、融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建设新型创新创业导师队伍,以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创客时代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创聚·城     
《新建筑》2019,(Z1)
正设计充分依托深圳丰饶的创客土壤和青年生活文化,营造了交融不同生活模式、叠置不同城市空间类型的创客生活试验场。通过提供经济型套型和多种宽敞套型满足不同人群需求。建筑有功能灵活丰富的共享空间并向所有人开放。成为周边住区、工业园区的"城市客厅"。这里提供了不同生活模式交融和表现的平台以激发创新,鼓励住户探索生活。居住形式从低层规则的密集住房逐渐发展为顶层各式各样的居住社区。设计探讨这样一种生活历程:外地的年轻创客依靠自身努力组建小社区并实现个人的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7,(9)
在"双创"时代背景下,高校积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客精神",也涌现了各式各样的创客空间。国内现有的创客空间的类型较多,教师可以分析比较不同类型创客空间的运营方式、功能性质和现状,并具体以某高校创客空间为例,探索如何更好发挥创客空间功能,培养大学生"创客"精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20)
如今,人们处在"互联网+"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下,创客运动成为社会聚焦的热点话题,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有了新的意义。为了在"互联网+"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下革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手段,吸收、学习新的专业教学理念,培养实用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为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创新动力,该文作者探究创客型人才与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融合、创客空间平台搭建与实践平台融合、创客精神与艺术设计类专业文化融合等内容,并对如何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规划师》2016,(10)
正0引言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3月印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众创空间"的概念。在《意见》中,众创空间作为一种面向社会草根的创业服务平台,强调产业创新,以及自下而上的社会创造力,适应于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作为新概念,众创空间之所以不完全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创业平台或孵化器,在于其与互联网和开源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8,(8)
物联网是我国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和国家创业体制改革与政策支持下,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将物联网双创空间建设列入学校发展战略中。文章通过对现阶段大专院校物联网双创空间情况的调研,发现了在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如课程体系不完善、任课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有待提高、实验室及实训基地条件不足等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同时也为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双创空间的建设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众创空间的特征、机制及其空间规划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师》2016,(9)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众创空间蓬勃发展,对城市空间规划变革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从共享视角出发,认为众创空间本质上是以"共享"为核心的微型创新产业集群,通过资源共享来降低创新成本、集聚创新要素。文章结合国内众创空间发展趋势与实践,从区位选择、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三个层面考察了众创空间的共享特征与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引入规划体系、发展社区众创空间、改造存量空间等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9.
《规划师》2016,(9)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基于"互联网+"的"双创活动"开展与众创空间建设方兴未艾。相关研究发现,众创空间存在复杂的生态系统和独特的内部功能系统及运行机制。文章通过分析"广佛智城"众创空间的建设历程、功能构成及其运作机制,揭示了众创空间空间规划和功能搭建的特点,以及众创空间在集聚产业要素和降低产业成本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近两年来,为了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央政府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这随之催生了大量小微企业的办公需求。以优客工场、3Q等为代表的众创空间,大批涌入市场。众创空间是创业服务平台。2015年被称为我国众创空间元年。这一年,众创空间从50余家发展到2 300多家,增长近46倍。全国包括2 345家众创空间在内的孵化器达到4 875家,成为全球孵化器数量最多的国家。而据不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