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由于目前还没有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细部节点的统一做法,造成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在节点钢筋设计时容易出现钢筋配筋率过大或者钢筋锚固不足等现象,设计单位应该考虑在某些节点钢筋实际操作的困难及由此产生的对结构的影响,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工程中钢筋节点的设计与施工进行了探讨,有利于今后钢筋的节点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2.
由于目前还没有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细部节点的统一做法,造成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在节点钢筋设计时容易出现钢筋配筋率过大或者钢筋锚固不足等现象,设计单位应该考虑在某些节点钢筋实际操作的困难及由此产生的对结构的影响,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工程中钢筋节点的设计与施工进行了探讨,有利于今后钢筋的节点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3.
框架结构是由梁、板等水平构件与桩通过刚性节点连接而组成的矩形网格承重结构。在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由于目前没有钢筋细都节点的统一做法,设计时容易出现节点钢筋配筋率过大或者钢筋锚固不足等现象,给施工带来很大不便,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工程中钢筋节点的设计与施工进行了探讨,有利于今后钢筋的节点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4.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端板型半刚性组合节点进行了弹塑性有限元计算,分析了组合节点中混凝土板中的纵向钢筋总面积及钢筋强度对组合节点初始转动刚度、弹性极限弯矩和转角及塑性极限弯矩和转角的影响,从而为这种节点的设计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框架结构中间节点处的框架梁钢筋,根据规范要求多按图1所示进行设计。但按图1所示进行施工,易造成节点处钢筋过于密集,不能满足施工规范对钢筋最小净距的要求,混凝土及振动棒不易通过,见图2。纵横向框架梁钢筋在节点处形成网状,更增加了混凝土的浇筑难度。  相似文献   

6.
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时,比较难处理的是节点处钢筋安装位置。在这方面施工图不可能有详细交代,全靠现场施工人员根据规范要求和实际情况来处理。框架节点的上下左右前后几个方向都有钢筋交错,给混凝土浇筑带来很大困难;或把某些钢筋挤到一边去,保护层尺寸保证不了;或造成梁主筋隆起,影响楼面平整;受力钢筋位置如果改变了,还会使承载能力降低,这些现象都是不允许的。对节点钢筋的绑扎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认真熟悉设计图纸,了解设计意图,这是节点钢筋处理的基础。2.仔细分析节点中梁柱构件内各种钢筋的受力状态,这是节点…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设置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ECC)后浇区的墙-梁平面外节点的抗震性能,考虑墙内钢筋预埋方式、节点区钢筋连接方式、剪跨比、板宽度等因素,设计了7个装配式节点及1个对比节点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得到该类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性能、承载力、刚度退化、耗能能力等,并采用四种损伤模型对其损伤演化过程进行分析。试验及损伤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节点以梁端弯曲破坏为主,墙破坏轻微;后浇区采用ECC可以有效提高节点的延性与承载力;墙内钢筋采用双层预留焊接锚板的连接方式优于采用横向钢筋约束;后浇区内钢筋采用弯起钢筋搭接、弯钩钢筋连接、套筒连接等形式均能有效传递钢筋应力;弹塑性耗能差模型能较好反映加载过程中节点的损伤状态,应用方便且计算结果更为精确。  相似文献   

8.
广州PZB1401项目转换层结构复杂,该工程转换节点施工过程中在前期钢结构和钢筋布置深化设计以及后续钢结构安装、钢筋绑扎及混凝土选择和优化等方面采用了多项施工技术.详细介绍了转换节点特点及难点,转换节点深化设计,钢结构转换节点安装,钢筋绑扎,节点混凝土选型.工程实践表明,该项施工技术顺利实现了转换节点的施工.  相似文献   

9.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钢-混凝土复杂节点结构是深化设计的一大难点。地下室结构的水平钢筋、箍筋和钢骨的连接复杂,经过对复杂钢筋节点的深化设计,对结构进行了优化,降低了施工难度,确保施工质量的同时也加快了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10.
《工业建筑》2017,(3):64-69
异形柱梁柱节点是结构的薄弱部位,为了改善异形柱梁柱节点薄弱部位的受力性能,采用配置600 MPa级高强钢筋和X形筋两种改善异形柱梁柱节点受力性能的方法。设计了4个异形柱梁柱节点组合体试件并对其进行拟静力加载试验,研究分析节点的破坏特征、滞回特性、骨架曲线、承载力、延性及钢筋应变等性能指标,揭示配置600 MPa级钢筋节点的抗震性能及配置X形筋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配置600 MPa级钢筋的节点具有较高的承载力,相比于配置500 MPa级钢筋的节点延性稍差;配置X形筋可明显改善节点的破坏特征,并可提高节点的承载力、延性及耗能能力,改善节点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1.
张华 《城市建筑》2014,(9):254-254
在现今的建筑施工中,经常会出现钢筋位移的现象,钢筋位移对整个建筑的质量都会造成影响。文中简单地介绍了钢筋位移的含义,分析了钢筋位移对混凝土结构性能的影响,最后提出了预防钢筋位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8根高强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简支梁受弯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试验梁的纵筋率、钢筋等级等因素,分析试验梁的承载性能和变形特点。结果表明,随着配筋率和钢筋等级的提高,试验梁的承载力和整体刚度也相应提高,延缓了纵筋进入塑性阶段的时间,有效约束裂缝的发展,降低梁在加载阶段的挠度。根据高强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自身受力特点建立抗弯刚度计算公式,并将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者吻合良好,可供高强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圆形环梁节点基础上提出方形环梁节点,借助ANSYS软件建立了两种节点形式有限元模型进行非线性分析。通过分析方形环梁节点抗剪环、环梁混凝土及其钢筋的应力分布规律研究了节点的抗剪、抗弯机理,并与圆形环梁节点进行对比,推导了方形环梁节点抗弯承载力设计公式,就影响梁端弯矩分配的几个主要几何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方形环梁节点中环梁受力较为均匀,其配置直线型的钢筋更有利于内力的传递;方形环梁梁端弯矩一部分由环梁上部受拉纵筋和下部受压混凝土形成抵抗力矩来承担,另一部分则转化为环梁扭矩,这两部分弯矩分配的比例受到节点几何因素的影响,其中环梁高度的影响最为敏感,环梁越高,分配的扭矩越小。  相似文献   

14.
采用英制460 MPa钢筋,对剥肋滚轧和直接滚轧直螺纹套筒接头进行一系列静载、动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直螺纹接头能够达到等强连接,剥肋滚轧直螺纹接头的变形性能优越于直接滚轧直螺纹接头;直螺纹接头性能等级能达到JGJ 107-2003Ⅰ级接头要求;在应力比为0.2的疲劳荷载下,英制460 MPa钢筋剥肋滚轧直螺纹接头的疲劳强度设计值可取为207 MPa。  相似文献   

15.
梁柱节点连接在大变形下的承载和变形能力对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对4个不同湿式节点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试件和1个现浇试件进行了静力连续倒塌试验,其中梁采用了机械套筒、弯起锚固和预应力连接,柱采用套筒灌浆和浆锚搭接连接。研究发现:采用机械套筒时梁钢筋在套筒处集中断裂,试件在压拱机制和悬链线机制下的倒塌抗力均显著降低;梁钢筋采用弯起锚固时,试件受力行为和倒塌抗力与现浇试件基本一致;预应力能够显著提升试件在两个机制下的倒塌抗力,但是在极限倒塌变形下预应力锚具传递较大的集中力,导致节点区混凝土的局部劈裂破坏;柱钢筋的套筒灌浆和浆锚搭接连接能够承受连续倒塌大变形下的水平剪力作用,但是柱接缝灌浆层在显著的水平剪力作用下发生滑移,减弱了柱对梁的约束;机制转换时,压拱机制轴压力对试件倒塌抗力产生负贡献;机械套筒和预应力连接试件的梁轴力对倒塌抗力贡献比例分别高于和低于现浇混凝土试件。  相似文献   

16.
表层内嵌桁架螺旋肋筋加固混凝土梁抗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正常配筋浇筑了18根钢筋混凝土梁,根据螺旋肋筋与钢筋连接方式的不同,在混凝土梁受拉区混凝土保护层内开槽,在槽内嵌入螺旋肋筋或螺旋肋筋与钢筋组成的桁架,用专用树脂对槽道进行充填,待树脂固化完成后,对梁进行弯曲试验。试验研究表明:内嵌螺旋肋筋及其与钢筋组合桁架加固后的混凝土梁,其极限承载能力、刚度及抗裂性能均有明显改善。随着嵌入加固量的增加,加固梁的极限承载能力得到明显提升,钢筋与螺旋肋筋的焊接点是薄弱环节,导致加固梁出现脆性破坏特征;与对比梁相比,内嵌1根螺旋肋筋加固的混凝土梁极限承载能力提高了35.1%和42.2%;内嵌2根螺旋肋筋加固的混凝土梁极限承载能力提高了73.3%和77.8%。  相似文献   

17.
吴剑  李靖华 《山西建筑》2004,30(9):41-42
结合工程实例,对植筋技术的原理、受力特点、应用限制条件、计算方法进行了论述,并介绍了构造处理、施工要点及实际成果,提出了植筋的设计和工程施工的相关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地下工程岩体剪胀与锚杆支护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隧道开挖边界附近的岩体剪胀对全长黏结式锚杆轴力分布的影响,区分依赖围压和塑性剪切应变的岩体剪胀与恒定的岩体剪胀对锚杆支护作用影响的差异性,分析锚杆对岩体膨胀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恒定的剪胀角值,锚杆轴力随着剪胀角的增加而增加,且梯度亦随之增加,但其不能反映剪胀对隧道围压和岩体塑性变形的依赖关系,从而低估锚杆在低围压区域内遭受的张拉荷载,并高估高围压区域的所受的张拉荷载。由剪胀角模型计算得出的锚杆轴力分布突显锚杆在低围压环境下承受的较大张拉荷载状态,以及围压增加导致其轴力快速降低的行为趋势,能够合理反映锚杆在地下工程应用中的力学行为。由于锚杆支护增加岩体围压,抑制高剪胀区的扩展,从而减小隧道围岩的变形。在地下工程支护设计中,应重点支护紧邻开挖面低围压环境的岩体以有效地控制其破坏和膨胀变形。  相似文献   

19.
高原 《山西建筑》2001,27(2):20-20
介绍了后张无粘接预应力砼技术在榆园停车库设计中的应用情况,从工程概况、结构方案、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设计、抗震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论述,同时对预应力筋布筋形式与数量进行了调整和计算,设计中还应用了荷载平衡法,并提出在延性抗震设计中应控制混凝土压区高度、配筋比例和预应力度。  相似文献   

20.
全约束条件下的钢筋混凝土梁离散变量优化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俞铭华 《建筑科学》2000,16(4):60-62
研究了全约束条件下的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单筋梁离散变量优化设计。以符合设计条件的梁截面尺寸,主筋直径、根数、箍筋直径、间距为设计变量,以规范对单筋梁的正、斜截面强度、挠度、裂缝宽度及构造等要求为约束条件;以梁的单位长度造价为目标函数所进行的计算结果表明,优化方案是最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